資源簡介 新鄭市2024一2025學年下學期學業(yè)質(zhì)量評價試卷六年級道德與法治注意事項:本試卷共4頁,三個大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40分鐘。一、判斷。對的打“√”,錯的打“×”。(每小題2分,共20分)1.小偉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說明他有自知之明。這是自尊的表現(xiàn)。()2.“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能有效防止別人的侵犯,可以作為處事法則。(3.生活中,我們不僅僅需要反思錯誤的事,也需要反思正確的事。()4.太陽能發(fā)電、海浪發(fā)電、地熱發(fā)電、風能發(fā)電等新能源可以替代化石燃料,這樣做能夠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5.我國的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其中洪澇災害東多西少。)6.人類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中華文明起源于“兩河流域”。(7.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禮儀,許多國家人們見面時最常見的禮節(jié)是擁抱禮。()8.我國從2001年開始,把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為“科技活動周”。()9.世界衛(wèi)生組織既屬于世界性國際組織,也屬于一般性國際組織。()10.中國反對強權(quán)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二、選擇。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內(nèi)。(每小題3分,共60分)1.尊重自己,意味著()A.不會因為自身存在缺點而認為自己一無是處B.不會在意自己對別人的承諾是否做到C.不會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批評2.下列行為屬于“過度維護自己”的是()A.老師課后找楊麗談話,說她最近上課思想開小差,楊麗既難過又慚愧。B.王凱給趙明起了個難聽的外號,趙明聽了很生氣,要求王凱向他道歉。C.陳剛聽不得批評,每次別人提點意見,他都要找很多理由為自己辯護。3.下列行為屬于寬容的是()A.朋友取得進步,超過自己時,能為朋友感到高興B.對朋友的缺點,無論何時何地,直截了當?shù)刂赋?br/>C.當朋友無意中傷害到自己,事后能原諒朋友過錯4.“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告訴我們與人交往要()A.欣賞他人,體味美好人生B.寬容待人,學會原諒他人C.關愛他人,積極承擔責任5.下列內(nèi)心活動屬于反思的是(A.亮亮上學遲到了,他想了想,認為是奶奶沒有按時叫他起床導致的B.鵬鵬這次數(shù)學考試沒考好,他認為題目自己都會做,只是粗心而已C.文文早晨跟媽媽吵架了,她很后悔,覺得自己不應該對媽媽態(tài)度差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4頁)6.把握反思的時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A.面對幾次考試失利,張帆依舊無動于衷,沉迷于游戲B.李明能夠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C.對于別人的意見,軒軒認真對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7.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最美的畫面。下列場景與實際生活不相符的是()A.浙江烏鎮(zhèn):小橋流水人家B.蒙古草原:梯田農(nóng)業(yè)耕作C.黃土高原:窯洞冬暖夏涼8.近年來,我國大力發(fā)展新興產(chǎn)業(yè),新能源科技領域成果斐然。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對環(huán)境的好處是()A.減少空氣污染B.減少水污染C.減少噪聲污染9.我們要有防災避險的意識。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A.山區(qū)泥石流高發(fā)期,不在山谷扎營B.雷雨交加時,要遠離大樹、電線桿C.地震來臨,乘坐電梯快速下樓逃生10.下列自然災害與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匹配的是()A.臺風一一導致湖泊干涸,河流斷流B.地震一一導致房屋倒塌,造成人員傷亡C.干旱一一植被枯死,引發(fā)土地荒漠化11.要想了解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文化遺存,最應去的遺址是()A.北京故宮B.甘肅莫高窟C.河南殷墟12.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前未加“古”字。原因是(A.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早期文明,其他文明都必須向我們學習B.在交相輝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一直延續(xù)至今,未曾中斷C.中華文明具有輝煌的歷史和巨大的成就,對人類發(fā)展的貢獻最偉大13.下面有關不同國家的見面禮儀,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在中國,人們雙手合十,頭向前傾,表達問候。B.在歐美,人們迎送賓客和朋友時,流行擁抱禮。C.貼面禮關系是比較親近的歐洲人打招呼的方式。14.在2024年5月17日舉行的第八屆中俄博覽會文藝演出現(xiàn)場,雋永典雅的中國名曲《茉莉花》遇見深情熱烈的俄羅斯名曲《紅莓花兒開》,文化融合的美妙音符讓觀眾如癡如醉。這表明(A.文化的交流互鑒有助于不同文化取長補短、共存共榮B.為了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就要消除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C.要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避免交流,防止文化入侵15.同學們針對科學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發(fā)表了看法,不正確的是()A.小云:在享受科學技術成果的同時,會遇到許多新的煩惱B.小東: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們的生活、學習方式發(fā)生變化C.小美:科學技術給人們提供了諸多的便利,百利而無一害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