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階段性學習質量檢測初一道德與法治、歷史試卷說明:1.本卷道德與法治部分、歷史部分均為全開卷考試試卷,考試時間共計150分鐘。考生可攜帶和查閱相關資料。考試時禁止討論、交流資料等行為。2.本卷滿分為160分:道德與法治80分,歷史80分。3.本卷分為試題卷和答題卡,答案要求寫在答題卡,不得在試題卷上作答,否則不給分。道德與法治部分一、單項選擇(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36分)1.青春期一般指人的發有過程中,介于兒童期和成年期之間的過渡期。下列關于青春期說法不正確的是()①青春期是人生第一個生長發育期的高峰期②青春期人體運動系統和神經系統不斷成熟③青春期認知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增強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只會給我們帶來煩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0后乒乓球運動員孫穎莎,在巴黎奧運會上歷經61局激戰,獲2金1銀出色成績,并作為亞洲運動員代表登臺奧運會閉幕式。榮耀背后,是對夢想的不懈堅持,是失利后的及時整。她的事例啟示我們()①激發自身潛能,成就精彩人生②正確面對挫折,增強生命韌性③合理調節情緒,保持積極心態④堅持利己主義,注重個人榮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指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它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列名言能體現自尊的是()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B.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D.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4得益于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邁上新臺階,取得新跨越,中國青少年是平視世界的一代,是自信的一代。對此,理解錯誤的是()A.人的自信與國家和民族強盛息息相關B.青少年平視世界的底氣源于強大的祖國C.自信源于我們成長過程中積累的實力D.自信源于國家繁榮富強中獲得的自豪感一初一政治和歷史第1頁(共6頁)一騰嬲C③掃描全能王全5下列行為中,最能體現“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是()①初中生小敏因腿部殘疾,每天堅持康復訓練并自學完成課程②某科研團隊歷經十年攻關,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芯片自主研制③小杰遇到難題總抱怨“題目太難”,直接抄寫同學答案應付作業④張爺爺退休后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教授青少年傳統書法技藝A.①②③B.①2④C.①③④D.②3④6.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一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始建于元大都、距今已有750余年歷史的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國家文物局為其申報世逢,其目的是()A.讓北京中軸線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B.彰顯中華優秀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文化C.保護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延續文化血脈D.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發展中國特色文化7“神舟”飛天、“嫦娥”奔月、“蛟龍”入海、“北斗”指路.…一個個意蘊優美、獨具特色的“中國名”,伴隨我國科技發展共赴星辰大海,不僅成為國人耳熟能詳、引以為做的文化符號,還吸引了不少外國民眾的關注。如此命名()①凸顯出中華文化的包容力與優越性②展現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③激發了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④增強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2025年春期,某校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下表是學校給學生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書目推薦理由《論語》感受中國古圣先賢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倫理規范。《紅巖》感受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深厚的愛國情懷。《孔繁森日感受孔繁森勤政為民、自強不息、廉潔奉獻等精神。記》下列選項與此次閱讀活動主題最相符的是(A.弘揚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B.促進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C.踐行扶危濟困美德,塑造良好的個人道德形象D,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提升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9.“法律是什么?”這是道德與法治課上老師與同學們進行課堂互動時提出的一個問題。下列同學的回答中正確的是()一初一政治和歷史第1頁(共6頁)一騰C③掃描全能王全2024—2025 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測試卷七年級(初一)道德與法治(開卷) 參考答案及評分意見一、 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51 分)1 2 3 4 5 6 7 8 9C A B C B C D D B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C A C D A B C C D二、簡要回答(簡明扼要,條理清楚。19 小題 7 分,20 小題 8 分,21 小題 8 分,共 23 分)19.(1)①孔融的團結友愛品格、蘇武的愛國精神,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②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每點 2 分,共 4 分)(2)示例:曾子殺豬。曾子為教育兒子言而有信,在妻子哄騙孩子說殺豬吃肉后,真的殺了豬。他認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能欺騙孩子。曾子殺豬的故事強調了誠信的重要性。(3 分)20. (1)材料一體現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2 分)材料二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2 分)(2) ①我們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傳承核心思想理念: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弘揚中華人文精神: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③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要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④就是要用它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每點 2 分,任答兩點 4 分)21. (1)材料一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2 分)材料二體現了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2 分)(2)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每點 2 分,任答兩點 4 分)三 、探究與實踐(緊扣題意,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探究與實踐。22 小題 9 分,23 小題12 分,共 21 分)22. (1)該平臺沒有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其行為是違法行為。(1 分)因為 ①小劉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打賞行為沒有經過父母同意和追認,是無效的;(2 分)②其父母要求平臺返還財物的行為屬于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直播平臺應依法返還財物。(2 分)(2)①合理利用網絡;②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③增強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等。(每點 2 分,任答兩點 4 分)23.(1)①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在法治社會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4 分)②憲法和法律賦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權利,我們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2 分)(2)①家庭:對子女不僅要在生活上關心和照顧,還要注重在思想上的教育培養;② 學校:加強道德和法治教育,增強學生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③政府:履行主體責任,凈化社會環境、網絡環境,創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每點 2 分,共 6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南昌二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階段性學習質量監測初一道德與法治試卷 2024-2025 第二學期期末 道德與法治(答案).docx 南昌二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階段性學習質量監測初一道德與法治試卷 南昌二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階段性學習質量監測初一道德與法治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