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清遠市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中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h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題卷上無效。4.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5.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粉最一、現代文閱讀(35分)如(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敏材料一:馬克思把科學首先看成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杠桿,看成是按最明顯的字面意義而言的革命力長量。自第一次工業蘋命人類解放了自己的身體以后,人工智能的出現又進一步解放了大腦,特別是“智能十”時代的到來實現了人工智能模擬人類的思維模式并集計算與行動于一體,使它在 生產和生活領域中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強大的體力能力(如力量和速度)與智力能力(如記憶和計算)拓展和延伸了人的語言能力、邏輯推理、感知世界和情感體驗等諸多能都力,使得它不僅能夠成為人類勞動的得力助手,更能在某些領城超越人類的極限。但是人工智能引發的倫理問題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人們的道德地位是基于人的某些能力和特征福所賦予的,當人工智能融入社會開始扮演部分人的角色并實施了需要承擔責任的行為時,如何界定人工智能的行為結果以及該行為是否受社會道德的約束,還有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道德能力製陽與社會傳統道德的區別等倫理問題都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推廣造成嚴重影響。所以人工智能的倫理正當性取決于人們怎樣引導和應用這一技術而非技術自身。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十九世紀就敏銳地看到科學技術的巨大作用。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一1858年手稿)》中馬克思明確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作為生產力發展和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推手,對主體、資料和勞動形態影響警深遠,同時,良好的科技運行…離不開文化、道德、精神等倫理要素的引導與規制。馬克思主義強調對事物進行全面辯證的分析和認識,人工智能的應用除了技術層面還涉及倫理道德和社會價值觀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可以指導人們更好地解決科技發展帶來的倫理和道德困境問題。科技活動與科技道德現象是充滿矛盾的。掌握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避免形而上學片面性和絕對化,正確解決這些矛盾。數智時代背景下將人工智能的邏輯演算與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相結合,不能忽視人工智能的高度智能蕎化和高模仿性引發的道德風險問題。只有把這些道德風險問題鎖進應用倫理的牢籠,才能保證科技的發展前提是“以人為本”而不是相反。【高二語文卷第1頁(共8頁)】Q夸克掃描王極速掃描,就是高效可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