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第5課《守株待兔》教學目標: 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將古文讀正確。 2.能正確停頓,讀好節奏,將古文讀出韻味。 3.能讀懂故事,說出故事蘊含的道理,將古文讀出故事感。 教學重難點:能讀懂故事,說出故事蘊含的道理,將古文讀出故事感。 教學設計: 一、寓言導入,揭題引趣 1. 同學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我們也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還記得什么樣的故事被稱作寓言呢?是的,小小的故事蘊含著大大的道理,這就是寓言。 2.那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能說說嗎? 3.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4.題目中“株”是指什么?(PPT出示:樹樁)你是用什么方法怎么知道這個字的意思的? 預設1:借助注釋 嗯,你觀察真細致,發現書上的注釋了。 預設2:結合插圖 是的,看看插圖,有時候可以幫我們很容易理解字詞的意思。 預設3:株是木字旁 你真會學習,知道聯系漢字部首來理解字的意思。 5. “株”是樹樁的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 二、互說故事,引出小古文 1.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熟悉嗎?老師請一位同學來講講這個故事,其他同學認真聽。(指名講故事)你的故事講得真生動,掌聲送給他。 2. 老師也想來講講這個故事,請同學們仔細聽,同學講的那個寓言故事和老師講的寓言有什么不同?(PPT出示文言文,老師誦讀)指名回答。 預設1:一個短一個長; 師:是的,從篇幅上來講有點區別。 預設2:同學講的通俗易懂,老師講的有點不明白 師:嗯,你能從你聽完后的感受來說,不錯。 預設3:老師讀得很有節奏感,抑揚頓挫。 師:嗯,你聽得很仔細。 預設4:老師的故事用的是古人的話,同學說的故事用的是我們現在說的話。 師:你懂的真多。(直接小結) 3. 小結: 是的,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現了寓言故事,那時的寓言故事是古人用書面語寫成的,也就是文言文,這些短短的、淺淺的,適合兒童閱讀的文言故事,又被稱為小古文。(板書:小古文) 三、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1. 讓我們趕緊來讀一讀這則小古文。聽清朗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至少三遍,讀準字音,注意標點,讀通句子。 2.大家都會讀了嗎?(出示帶拼音的課文)誰能來把古文讀正確?(開火車讀,指名讀,齊讀) 3.老師現在要加大難度了,(出示去掉拼音的課文),誰能來挑戰去掉拼音讀?(指名讀,男女生讀,齊讀) 4.同學們都已經能把古文讀準確了,但是光讀正確還不夠,如果能把小古文讀好節奏那就更好了。 5.(出示標好停頓的小古文)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給出的停頓,自由朗讀。 6.(指名讀)誰能來讀一讀?讀后提問:他讀的怎么樣?誰來評價。 預設1:他的停頓太生硬、太明顯了。 師:我們在停頓的時候,可以將停頓前的一個音稍微拉長些,不要停頓得太明顯。誰再來讀一讀? 預設2:他的語速太快了。 師:古人讀書時常常搖頭晃腦,喜歡吟誦,讀得慢一點,更能讀出古文的韻味來。我們再來試著讀一讀。 預設3:他讀得沒有感情。 師:那你覺得該怎么讀,能給大家做個示范嗎?你讀得真不錯,讓我們也學著他的樣子,將小古文讀好節奏。(男女生讀,齊讀) 四、讀出故事感 1. 同學們課文都已經讀得很不錯了,但課文是個寓言故事,我們還要讀出故事感來。那古人是怎樣來講這個故事的呢?你能讀懂嗎?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互相說說小古文的意思。(課件出示全文) 2. 你讀懂了哪句話呢? 預設1:宋人有耕者。 師: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宋國有一個種田的人。 師:你說對了。我們把種田的人稱為——耕者,那讀書的人叫——讀者,寫作的人叫——作者,很有智慧的人叫——智者,所以,“者”的意思就是“……的人”。在這里,我們聯系了生活,理解了“者”字的意思,所以如果在小古文中遇到不會的字詞,也可以像這樣聯系著生活去思考。誰能帶著你的理解,像講故事一樣讀好這句話。(評價:你讀得抑揚頓挫,很有節奏感,大家一起學著他的樣子讀。) 預設2:田中有株。 師:剛才我們通過看注釋,知道了株的意思就是樹樁,那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田里有一個樹樁。 師:是啊,結合注釋,我們很容易就能知道一個詞的意思了。你來讀好這句話。(評價:語速稍微快了點,沒有讀出古文的節奏和韻味。誰能讀得比他好?)一起讀。 預設3: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一只兔子跑來,撞到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 師:你說得很準確,在這里“走”的意思是——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釋 師:如果沒有注釋,你也應該知道它的意思。還記得我們剛學的哪首古詩里也有這個“走”字? 生:我們在兒童急走追黃蝶中學過,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 師:你可真會學習,知道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理解古文的意思。讓我們帶著理解讀好這句話。(評價:大家讀得很投入,老師看出你們仿佛沉浸其中了。) 預設4: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師:你能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 生:于是農夫放下他的農具守在樹樁旁,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看注釋。 師:又是看注釋,可見注釋真是我們學習小古文的好幫手。誰能根據這些注釋,連起來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師:理解了句子意思,相信你一定能讀好這句話。請一個同學來讀,我們也學著這位同學的樣子來讀一讀。 預設5: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師:老師發現你有個字的讀音讀得特別準,“為”是個多音字,它有兩個讀音,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呢?(學生自由回答)老師通過查字典,發現這個字讀音不同的時候它的意思也不同,那在這里它是什么意思? 生:為在這里是被的意思。 師:所以這個字在這里應該讀第二聲。有的時候啊,我們遇到不理解的字,也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法來找出答案。現在,你能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評價:你的朗讀真精彩,將古文讀得很有故事感) 3. 故事的意思大家都了解了嗎?同桌兩人可以討論一下,老師想請同學連起來說說這個故事的意思?誰來試試? 4. 同學們可真是厲害,一下子就將故事的意思說出來了。課文是一則寓言,那古人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生自由回答) 5.我們的先人真是充滿智慧,用短短的故事就能讓聽的人懂得道理。那你能不能用智者的語氣來講講這個故事呢?(指名讀,齊讀:讓我們一起來當當智者,講講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深刻的道理) 6.看著課文講故事,老師覺得對聰明的你們來說,難度低了一點。下面,請大家來比一比,誰能不看課文,只是借助著圖片,用講故事的語氣試著來背一背呢?(分別出示四幅圖,指名講述) 五、遷移學法 1. 今天我們第一次認識了小古文,現在你知道,看到一篇小古文,你要怎么去讀了嗎?(讀正確 讀好節奏 讀出故事感) 2. 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上今天讀小古文的方法,自己試著來讀讀這篇故事嗎?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篇小古文,多讀幾遍,讀到覺得滿意了,可以展示給大家聽為止。(出示《揠苗助長》) 3. 交流反饋: (1)誰能把故事讀正確、讀出節奏感?指名讀,相機正音、糾正停頓,齊讀 (2)接下來,我們還要讀出故事感,想要把文章讀得像講故事一樣,你得理解意思才行,能讀懂的同學舉手。沒舉手的同學來說說,有沒有哪句話你是不明白的呢?(指名說,請讀懂的同學來幫助解答) (3)故事理解了,誰能將文章讀出故事感來?(個別讀、齊讀) 4.同學們,其實學習小古文一點也不難,我們只要學會一個字,那就是“讀”(板書上圈出三個“讀”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古文也是如此。 六、布置作業: 課后,老師這還有一篇小古文《南轅北轍》,我們課文后的閱讀鏈接中有這篇文章的現代文,你可以對照著去讀,讀正確,讀好節奏,借助現代文理解意思后再讀出故事感。 讀完故事后,再請你思考一個問題:故事中的坐車人錯在哪里? PPT出示:回家作業學習單 1.閱讀小古文《南轅北轍》,讀正確、讀好節奏。 2.對照課后的現代文故事,理解小古文的意思,試著用講故事的語氣朗讀小古文。 3.結合課文內容思考:故事中的坐車人錯在哪里? 板書設計: 5.守株待兔 讀正確 小古文 讀好節奏讀出故事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