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夢微之》新課導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教學目標1.了解蘇軾的生平及其文學成就;2.通過品讀鑒賞,深入理解這首悼亡詩的內容;3.了解詞中虛實結合、以景結情的藝術手法;4.感受蘇軾對妻子誠篤的感情和身世滄桑之情。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同樣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學家。他的詞改變了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風格,開創了豪放一派的詞風。蘇軾蘇洵、蘇轍韓愈 柳宗元歐陽修 蘇洵蘇轍 王安石 曾鞏唐宋八大家(文)辛棄疾蘇辛(詞)黃庭堅 米芾蔡襄蘇黃米蔡(書法)三蘇仕途坎坷宋神宗時,朝廷內變法派與守舊派之間的斗爭十分激烈。蘇軾站在守舊派一邊,不贊成王安石的變法。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被調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知道這是朝中“新進”做的手腳,便在給朝廷的《湖州謝上表》中流露了些許不滿,新黨人物抓住這個大好機會,把這些話曲解,還以蘇軾所寫的百余首詩詞作為罪證,指控蘇軾借古諷今,謗訕朝廷,影射皇帝。結果蘇軾被捕下獄。后神宗拒絕了處死他的上奏,改判為貶謫到黃州,世稱“烏臺詩案”。被貶之后,蘇軾生活貧困,行動不得自由,過著半囚徒的日子。他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描述了自己黃州的生活:“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間……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第一次貶謫時期 是蘇軾創作發生重大轉變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時期。最具有個性和魅力的文學作品,多產生于這一時期。綜觀蘇軾一生,從文學方面看,他無疑是一個最大的成功者,但從政治上看,他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他在去世前曾寫過一首《自題金山畫像》: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在他自己看來,他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但從文學史的眼光來看,他的一生卻又是輝煌的一生,他在文學方面所達到的高度,是宋代其他人所無法比擬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躊躇滿志的蘇軾豪放不羈的蘇軾曠達自信的蘇軾豁達樂觀的蘇軾在以往學過的詩詞中,蘇軾是一個怎樣的形象?1、王弗,蘇軾的結發之妻,眉州青神人,幼承庭訓,頗通詩書。年十六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得力助手,有“幕后聽言”的故事。治平二年五月卒,年方二十七。2、王閏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第二任妻子。蘇軾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則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出嫁之前,家中稱其“二十七娘”。性格溫和,知足惜福。3、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浙江錢塘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紅顏知己和侍妾。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雖混跡煙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蘇東坡因而愛幸之,納為常侍。蘇軾生命中的女子得力助手患難之交紅顏知己在封建社會,一夫多妻是正常的現象。悼亡詩:古詩題材之一,主要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肇始于西晉時潘岳所寫的三首《悼亡詩》。現在廣義的悼亡詩也指對亡故親人或朋友所表達的追悼哀思類詩歌。代表詩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隱、納蘭性德等人,用詞寫悼亡題材,是蘇軾的首創。創作背景1055年,16歲的王弗嫁給了19歲的蘇軾,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蘇軾生活上的伴侶,而且是文學上的知音、事業上的賢內助。可惜天爐良緣,紅顏薄命, 王弗26歲時(1065年)就去世了。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自請外調,在密州做地方官。這時他已經40歲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但蘇軾對亡妻依舊地一往情深,這年正月二十日夜,蘇軾夢見亡妻王氏,便寫下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悼亡詞。此時詩人四十歲,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題目上“乙卯”,指的就是這一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思量:想念,相思。~~~~~~~~千里孤墳:孤墳遠在千里之外。。話:談論、敘說。~~~~縱使:即使。~~~~~~應不識:(你)應該也認不出(我)。。來:助氣助詞,無義。~~~~~~~~~~~~~~小軒窗,正梳妝: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顧:看。~~~~~~~~~~~~~~~~~~~~~~~~~~~~~~料想每年的明月之夜,你在那短松岡上,都會因思念我而柔腸寸斷吧。料得:料想。腸斷:斷腸,形容極度思念或悲痛。通讀全詩,梳理大意:本詞題為“記夢”,請圍繞“夢”概括本詞的內容。以“夢”為線索,按照時間順序:夢前――夢中――夢醒記 夢夢前思量(懷念)—十年生死兩茫茫,……塵滿面,鬢如霜。夢中相逢— 夜來幽夢忽還鄉,……惟有淚千行。夢醒悲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品讀賞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如何理解“兩茫茫” 傳達了怎樣的情思?“茫茫"二字傳達出了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 “兩茫茫”,就不只是講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的情思,一樣的哀緒。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恩愛夫妻, 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這里將無知作有知寫,雖系虛空懸想,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凄婉、沉痛的感情,直籠罩全篇。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作者是如何來“話凄涼”?王弗的墳在的四川老家祖陵墓地,千里之外,沒有昔日的伴侶近在咫尺相陪,九泉之下若有靈,連訴話凄涼的地方也沒有。這該多么孤寂清冷!(1)明確:作者通過生者與死者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隔離, 表達了對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遠不得相逢的遺恨。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為什么兩個人不認識了呢?其中蘊含著作者怎樣的人生體驗?明確:因為塵滿面,鬢如霜情感的風塵(思念亡妻的苦楚“為伊消得人憔悴”)人生的風塵(仕途坎坷的艱辛“艱難苦恨煩霜鬢”)作此詞時,蘇軾年僅四十,說"鬢如霜"不無夸張。 這十年,正是圍繞王安石變法,革新派與守舊派的斗爭愈演愈烈的時候。 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朝中受到排擠打壓,因而請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際不幸,轉徙外地,艱辛備嘗。可以說,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都含蘊在這六個字。 由此可見其生活之遭際挫折和心境之凄涼。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詞人期盼與亡妻相見,為什么在夢中見了,卻又“相顧無言”?明確:十年死別,思念至苦,夫妻一旦相見,該有千種哀愁、萬端感慨要向對方傾訴,但萬語千言,從何說起呢?語言此時是如此笨拙和蒼白,感情的濃烈已不能用語言來表示,唯有以“淚千行”來互訴衷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總結請用一句詩小結夢前、夢境、夢后的情感?記 夢夢前思量(懷念)——夢中相逢——夢醒悲涼——此情無計可消除此時無聲勝有聲此恨綿綿無絕期現實夢境現實題雖為記夢,實際是以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詞感情深摯,充滿一種凄婉哀傷的調子。四重“隔”生死之隔:十年生死兩茫茫。千里之隔: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相逢不識之隔:縱使相逢應不識。相顧無言之隔: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藝術手法小結1.虛實相生(夢境與現實的交織)2.直抒胸臆,訴悲情,寫的真摯樸素,沉痛感人。(自難忘、無處話凄涼、腸斷處)3.以景結情4.對比(妻子生前的幸福和死后的凄涼)5.白描(小軒窗,正梳妝)6.動作細節描寫知識點補充白描手法白描是詩歌的表現手法之一,即用最樸素最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不事辭藻雕飾,不加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物與景物的情態面貌。1、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3、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