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透鏡與成像規律答案與解析模塊一:透鏡知識講解2.凸;凹厚 薄 會聚薄 厚 發散3.(1)不變(3)實(4)焦點 光心典型例題例 1.答案:B解析: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面鏡也有會聚作用;凸面鏡和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因此,對光起發散作用的是凸面鏡和凹透鏡,故選 B。例 2.答案:D解析:圖中地面上的光斑比透鏡大,說明光線通過透鏡后發散,因此鏡片為凹透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而凸透鏡會使光會聚,凸面鏡和凹面鏡屬于反射鏡,不符合題意,故選 D。例 3.答案:C解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觀察各圖中光線通過透鏡后的走向:a、b、d 圖中光線發散,為凹透鏡;c 圖中光線靠近主光軸,發生會聚,為凸透鏡,故選 C。例 4.答案:屬于凸透鏡的有 CDF;屬于凹透鏡的有 EG解析:凸透鏡的特點是中央厚、邊緣薄,因此 CDF 屬于凸透鏡;凹透鏡的特點是中央薄、邊緣厚,因此 EG 屬于凹透鏡。變式訓練變 1.答案:C解析:“鑿冰取火” 利用透鏡會聚光線的原理。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可使太陽光會聚于一點,溫度升高點燃柴草;凹透鏡發散光線,平面鏡和凹面鏡屬于反射鏡,無法通過折射會聚光線,故選 C。變 2.答案:A解析:A. 凸透鏡和凹透鏡都有焦點,凹透鏡的焦點是虛焦點,A 正確。B.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但只有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才會會聚于焦點,B 錯誤。C. 凸透鏡對所有光線都有會聚作用,并非只對平行光,C 錯誤。D.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透鏡后,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并非實際經過焦點,D 錯誤。變 3.答案:D解析:A. 光斑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非反射,A 錯誤。B. 只有當光斑為最小最亮時才是焦點,圖中未說明,B 錯誤。C. 該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是凸透鏡,用于矯正遠視眼,近視鏡用凹透鏡,C 錯誤。D. 透鏡能使太陽光形成光斑,說明對光有會聚作用,D 正確。變 4答案:凸透鏡;會聚解析:雨水進入飲料瓶后,瓶身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凸透鏡對太陽光有會聚作用,可能使局部溫度升高,引發森林火災。模塊二:透鏡作圖典型例題例 1.答案:D解析:A. 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應過焦點,圖中光線未過焦點,A 錯誤。B. 凹透鏡的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應過虛焦點,圖中光線方向錯誤,B 錯誤。C. 凸透鏡中過焦點的光線折射后應平行于主光軸,圖中光線未平行,C 錯誤。D. 凹透鏡中射向虛焦點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D 正確。例 2.答案:甲圖(凸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折射后過焦點。乙圖(凹透鏡):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入射光線的延長線應射向左側虛焦點。丙圖(凸透鏡):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解析:根據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規律作圖:凸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過焦點,凹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變。例 3.答案:入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0°)畫出入射光線。折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反向延長線過右側虛焦點。解析:已知反射光線與鏡面夾角為 30°,反射角為 60°,入射角也為 60°;凹透鏡對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有發散作用,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變式訓練變 1.答案:甲圖(凸透鏡):過焦點的入射光線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軸。乙圖(凹透鏡):平行于主光軸的入射光線折射后,反向延長線過左側虛焦點。解析:依據凸透鏡 “過焦點的光線折射后平行主光軸” 和凹透鏡 “平行主光軸的光線折射后反向延長線過虛焦點” 的規律作圖。變 2.答案:甲位置(凸透鏡):入射光線平行主光軸,透鏡位于入射光線與折射光線之間,使折射光線過焦點。乙位置(凹透鏡):入射光線延長線射向虛焦點,透鏡位于入射光線與折射光線之間,使折射光線平行主光軸。解析:根據折射光線水平(平行主光軸),逆向運用凸透鏡 “平行主光軸→過焦點” 和凹透鏡 “射向虛焦點→平行主光軸” 的規律確定透鏡位置。模塊三: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講解1.①物距;②像距2.物與像異側;縮??;倒立;實像物與像異側;等大;倒立;實像物與像異側;放大;倒立;實像不成像物與像同側;放大;正立;虛像典型例題例 1.答案:B解析: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可能引發火災。B 選項的瓶蓋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凸透鏡,能會聚太陽光;其他選項的瓶蓋形狀不符合凸透鏡特征,故選 B。例 2.答案:C解析:放大鏡利用凸透鏡成正立、放大虛像的原理,此時物距應小于焦距。已知焦距為 10cm,因此放大鏡與郵票的距離應小于 10cm,故選 C。例 3.答案:C解析:測量凸透鏡焦距時,應讓透鏡正對太陽光,白紙與透鏡平行,在另一側移動白紙,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到透鏡的距離即為焦距。C 圖中透鏡正對太陽,白紙垂直于主光軸,操作最合理,故選 C。例 4.答案:D解析:手握放大鏡看物體時,物距可能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實像)、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因此三種像都可能看到,故選 D。例 5.答案:B解析:物體距凸透鏡 40cm,像距 30cm,光屏上成實像,說明:物距 u=40cm>2f,即 f<20cm。像距 2f>v=30cm>f,即 15cm<f<30cm。綜合可得 15cm<f<20cm,故選 B。例 6.答案:D解析:A. 當 u=v=16cm 時,成等大實像,此時 u=2f,故 f=8cm,A 錯誤。B. 當 u=12cm 時,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B 錯誤。C. 當 u=20cm 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C 錯誤。D. 物體從 12cm 移動到 24cm,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逐漸變小,D 正確。例 7.答案:D解析:用不透光的紙遮住透鏡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線成像,像的形狀不變,但由于透過的光線減少,像的亮度會變暗,故選 D。例 8.答案:C解析:A. 燭焰位于 a 點時,物距最大且大于 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最小,A 正確。B. 燭焰位于 c 點時,物距在 f 和 2f 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且物距比 b 點更小,像更大,B 正確。C. 燭焰位于 b 點時,物距大于 c 點,像比 c 點時小,C 錯誤。D. 燭焰位于 d 點時,物距小于 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D 正確。例 9.答案:A解析:初始時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蠟燭遠離透鏡 10cm 后,物距增大,大于 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 A。例 10.答案:(1) 倒立、縮小的實像(2) 照相機(3) 30;A(4) 仍然成像解析:(1) 物距 u=30cm,像距 v=15cm,u>v,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 倒立、縮小實像的應用是照相機。(3) 物距 30cm,由 u>2f 和 2f>v>f 得 7.5cm<f<15cm,故選 A。(4) 蠟燭和凸透鏡位置不變,仍會成像,只是無光屏承接。變式訓練變 1.答案:D解析:裝有水的燒瓶相當于凸透鏡,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選 D。變 2.答案:B解析:中空玻璃磚可看作兩個凹透鏡組合,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平行光線經后會發散,故選 B。變 3.答案:B解析:蠟燭到透鏡距離為 12cm 時:甲透鏡成縮小實像,12cm>2f 甲→f 甲<6cm。乙透鏡成放大虛像,12cm<f 乙。丙透鏡成放大實像,f 丙<12cm<2f 丙→6cm<f 丙<12cm。故焦距大小關系為 f 乙>f 丙>f 甲,故選 B。變 4.答案:D解析:斟酒后杯底凸透鏡焦距變大,圖片位于一倍焦距以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選 D。變 5.答案:D解析:當 u=v=20cm 時,成等大實像,此時 u=2f,故 f=10cm,故選 D。變 6.答案:B解析:蠟燭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 B。變 7.答案:B解析:初始成倒立、放大實像,物距在 f 和 2f 之間,像距大于 2f。交換位置后,物距大于 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選 B。變 8.答案:C解析:像 A'B' 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物體應位于二倍焦距以外(Ⅲ 區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 AB 比 A'B' 大,箭頭方向向上,故選 C。變 9.答案:實;照相機解析:水球相當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與照相機成像規律相同。變 10.答案:(1) A(2) A解析:(1) 看清微雕需用放大鏡(凸透鏡),A 為凸透鏡。(2) 凸透鏡作放大鏡時,物距小于焦距(5cm),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選 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講 透鏡與成像規律1.掌握凸透鏡與凹透鏡的結構特點。2.掌握凸透鏡的成像規律。1.透鏡的認識透鏡一般是用玻璃或塑料等透明物質制成的,具有一定的厚度,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學器件。其光學性質是利用光射到透鏡上,一部分光通過透鏡發生折射而改變光的傳播方向。2.常見的透鏡有兩種: 透鏡和 透鏡。(1)凸透鏡的特點是中央 、邊緣 、呈凸起狀;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應用:老花鏡)。如圖甲中的三個透鏡均為凸透鏡。通過透鏡中心O點與透鏡垂直的直線AB叫作主光軸,如圖乙所示。(2)凹透鏡的特點是中央 、邊緣 、呈凹陷狀。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應用:近視鏡)。如下圖甲中的三個透鏡均為凹透鏡。凹透鏡同樣也有主光軸,如下圖乙所示。3.透鏡的焦點和焦距(1)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 。(2)主光軸(AB):過光心與透鏡垂直的直線。(3)焦點(F):凸透鏡的焦點——當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凸透鏡時,會被會聚到一個點上,這個點即為凸透鏡的焦點(F)。因為這個點是由光實際會聚而成的,故它是 焦點,并且左右各一個。凹透鏡的虛焦點:當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凹透鏡時,會被發散,但這些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相交于一個點上,這個點即為凹透鏡的焦點。因為這個點是由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故它是虛焦點,并且左右各一個。(4)焦距(f): 到透鏡 的距離,通常用字母f表示。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①凸透鏡焦距的大小與凸透鏡的折射程度有關,凸透鏡的表面越凸,光線經過凸透鏡后偏折就越厲害,焦距就越短。每個凸透鏡的焦距是一定的。②凹透鏡焦距的大小與凹透鏡的發散程度有關,凹透鏡的表面越凹,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就越強,焦距就越短。每個凹透鏡的焦距也是一定的。例1對光起發散作用的是( )A.凸透鏡 凹面鏡 B.凸面鏡 凹透鏡 C.凸透鏡 凹透鏡 D.凹透鏡 凹面鏡例2如下圖是把一副眼鏡放在太陽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斷鏡片是( )凸面鏡 B.凹面鏡 C.凸透鏡 D.凹透鏡例3如圖中畫出了光線通過透鏡(圖中未畫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鏡是( ?。?br/>A.a B.b、d C.c D.a、b、c、d例4如圖所示, 屬于凸透鏡的有 , 屬于凹透鏡的有 (填字母)。練1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人已能“鑿冰取火”,它們用冰磨成一種冰鏡,使太陽光透過它能點燃柴草取火,這種冰鏡應為( )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凸透鏡 D.凹面鏡練2關于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凸透鏡和凹透鏡都有焦點,凹透鏡有虛焦點B.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因此通過凸透鏡的光一定會聚于焦點C.凸透鏡只能對平行光有發散作用D.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透鏡后一定過焦點練3如圖所示,將透鏡置于太陽光下,在另一側的紙上會形成光斑,說明( ?。?br/>A.該光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該光斑一定在透鏡的焦點上C.此類透鏡可以制作近視鏡片D.此類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練4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里不允許隨地丟棄飲料瓶,這是因為雨水進入飲料瓶后對光的作用相當于一個 ,它對太陽光起 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1.凸透鏡①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過焦點。②通過凸透鏡中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③穿過凸透鏡焦點的光線,經過凸透鏡折射后與主光軸平行。2.凹透鏡①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其反向延長線相交于對側虛焦點上。②通過凹透鏡中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③對準凹透鏡虛焦點的光線,經過凹透鏡折射后與主光軸平行。例1如圖,F是透鏡的焦點,其中正確的光路圖是( ?。?br/>A.B.C.D.例2如圖所示,請畫出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使光路完整。例3如下圖甲所示,光線經過平面鏡反射后射向凹透鏡,請畫出射向平面鏡的入射光線和經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并在圖中標出入射角的度數。練1完成圖中的光路圖:練2一束光經透鏡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過作圖提供了一種確定透鏡位置的方案,請你按小希的作圖方式,在圖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種方案確定透鏡的位置。1.物距和像距①物體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作 ,用u表示。②像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作 ,用v表示。2.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物距與焦距的關系 像距與焦距的關系 物與像的 位置關系 像的性質 應用大小 正倒 虛實u>2f 2f>v>f 照相機、眼睛u=2f v=2f 測焦距2f>u>f v>2f 投影儀,幻燈機u=f 探照燈u【方法點撥】①明確凸透鏡成像中的兩個分界點:焦點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兩倍焦距處是成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②用順口溜記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像倒立、位異側;虛像正立、位同側;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物體移向凸透鏡,實像變遠且變大,虛像變近且變小。③實像時:④虛像時:例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圖所示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蓋形狀各異,最容易在陽光下引發火災的是( )A. B. C. D.例2用一個焦距為10cm的放大鏡來觀察郵票細節,放大鏡與郵票的距離應(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小于10cm D.在10cm與20cm之間例3小明利用太陽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br/>A. B. C. D.例4如圖所示,手握放大鏡,隔著放大鏡看物體,則看到的( )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只能是倒立縮小的像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前三種像都可以看到例5將物體放在距凸透鏡40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3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是( )A.10cm<f<15cm B.15cm<f<20cm C.20cm<f<30cm D.30cm<f<40cm例6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cmB.當u=12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C.當u=20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24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小例7用不透光的紙遮住透鏡的上半部分,則在光屏上出現的像與不用紙遮住透鏡形成的像區別是( )A.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B.像的下半部分消失C.像全部消失 D.仍有原來大小的像,但亮度變暗例8某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先后使燭焰位于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關于a,b,c,d四點的成像情況,他歸納出下列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br/>A.燭焰位于a點時,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小B.燭焰位于c點時,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C.燭焰位于b點時,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D.燭焰位于d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例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圖,此時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沿光具座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10cm,調節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A.縮小的實像 B.放大的實像 C.縮小的虛像 D.放大的虛像例10實驗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當三個元件移動到圖所示位置時,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問題:(1)光屏上像的性質為 。(2)關于本實驗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一個例子: 。(3)從圖中讀出物距為 cm,并推算出焦距為 (選填字母)。A.f<15cm B.15cm30cm(4)如果保持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 。練1將一蠟燭放在裝有水的燒瓶前,調整蠟燭和燒瓶至如圖所示位置,在墻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該像的性質是( )A.縮小的虛像B.放大的虛像C.縮小的實像D.放大的實像練2平行光線經圖所示的中空玻璃磚后將會( )A.會聚 B.發散 C.仍為平行光 D.無法判斷練3實驗室備有甲、乙、丙三個凸透鏡,三個實驗小組分別用這三個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當蠟燭到透鏡的距離都為12cm時,甲、乙、丙三透鏡分別成縮小的實像、放大的虛像、放大的實像,則這三個透鏡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關系為( ?。?br/>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練4如圖,是一種被稱之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時什么也看不見,斟上酒,杯底立即顯現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圖。下列對仙女圖形成原因的探討,正確的是(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學顯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現放大的像C.可能是圖片在杯底凸透鏡焦點處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鏡焦距變大,使圖片在一倍焦距以內成放大的虛像練5某興趣小組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記錄并繪制了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u跟實像到透鏡的距離v之間的關系(如圖),則凸透鏡的焦距為( )A.60cm B.40cm C.20cm D.10cm練6把圖甲所示的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距離凸透鏡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鏡的另一側調節光屏位置可找到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圖乙中的 ( )練7當蠟燭位于凸透鏡某一位置時,在鏡的另側的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鏡的位置不變,把蠟燭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換,則光屏上將出現一個(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實像 D.得不到實像練8如圖所示,F為凸透鏡的兩個焦點,A'B'為物體AB的像,則物體AB在A.圖中Ⅰ區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上B.圖中Ⅱ區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下C.圖中Ⅲ區域,比A'B'大,箭頭方向向上D.圖中Ⅳ區域,比A'B'小,箭頭方向向下練92013年6月20日,我國宇航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完成了太空授課,如圖是她做水球透鏡實驗時的情景。通過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她的像是 (選填“實”或“虛”)像,成像規律與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同。練10俗街上,小明對一個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圓下平)上的微雕作品 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圖像,小明應利用圖甲所示透鏡中的 (填字母)進行觀察。(2)正確選擇透鏡后,小明測出透鏡的焦距為5厘米。透過透鏡觀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圖乙所示,此時透鏡到微雕作品的距離 (填字母)。A.小于5厘米 B.大于5厘米且小于10厘米 C.等于10厘米 D.大于10厘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講 透鏡與成像規律(參考答案).docx 第5講 透鏡與成像規律.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