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下科學第三單元背誦重點(教科版)3.1太陽系大家庭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是一顆恒星,地球是一顆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 星。 太陽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能夠自身發光的天體。在“雙星伴月”圖中,月球、金星和木星一起組成“笑臉”圖。圍繞太陽運行,形狀像掃帚一樣的天體是彗星。哈雷彗星在橢圓形軌道上的運行周期是76年。太陽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太陽系中有些天體比較小或者距離地球比較遠,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更好地觀察。 太陽活動包括“太陽黑子”、太陽耀斑、米粒組織、太陽風等。黑子會對地球的磁場和電離層產生干擾,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動物迷路,無線電通訊受到嚴重影響或中斷,直接危害飛機、輪船、人造衛星等通訊系統安全。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恒星運行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恒星的自轉方向相同。地球就是一顆行星。恒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恒星離我們太遠,不借助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難發現它們在天上的位置變化,因此古代人認為它們是固定不動的星體,故命名恒星。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并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航天飛機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衛星特點:不會發光、圍繞行星運轉、隨行星圍繞恒星運轉)太陽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體?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除此之外,還有行星的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星際物質等。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萬物生長靠太陽;劇烈的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磁場,如引發磁暴現象,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極光現象,造成地表氣候異常。3.2 八顆行星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地球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三顆行星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環繞它們運行。 按體積/直徑/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給八大行星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顆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距離太陽的遠近也有很大差異。冥王星曾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后來被列為矮行星。在用紙帶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要先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據。木星相當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認出。用雙筒望遠鏡觀察,它看起來像小圓盤。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取三張長度相同的紙帶,每條紙帶對折4次,每條紙帶最后有15條折痕。觀察全班制作出來的八顆行星位置模型,我們有什么新的認識或問題?我們制作的示意圖與真實的太陽系相差甚遠,會誤認為八顆行星以太陽為中心,它們的間距基本相等,并且都在同心圓上做循環運動。實際上八顆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距離太陽的遠近也有很大差異。3.3日食日食發生的時間一般是農歷初一。我們用手電筒代表太陽,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來研究日食、月食現象,這種實驗稱為模擬實驗。日食總是從太陽的西邊緣開始。發生日食時,只有處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就發生了日食。日食的種類月球擋住了全部的太陽光時發生日全食。月球擋住了部分的太陽光時發生日偏食。月球擋住了中間的太陽光時發生日環食。近大遠小當月球距離地球稍近時,月球能夠擋住整個太陽當月球距離地球稍遠時,月球不能擋住整個太陽太陽系中的天體都在有秩序地運動,行星圍繞著恒星運動,衛星圍繞著行星運動。金星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恰巧三者排成一條直線時,就會出現金星凌日天象。凌日現象發生時,地球上的人們會看到金星在太陽的圓面上緩緩移動,從太陽的東邊緣進入,最后從太陽西邊緣移出。3.4認識星座為了方便認星,所以把星星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并命名。國際上統一劃分為88個星座。天空中的星星雖遙不可及,但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星座模型,從中體會星座的秘密。光年,長度單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字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經過一年時間的距離,9460730472580800米。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星座由恒星構成)不同季節,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星座。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夜晚觀星時,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許多閃爍的星星,這些星星大多數是恒星。3.5夏季星空大熊星座和北極星所處的小熊星座都是北極星座,這些星座繞北極運行且永遠不會沒入地平面。找到北斗七星,也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北極星。北極星始終在北方,所以能幫助我們在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勺子前端(口)兩顆星連線向外延長約5倍處便能找到北極星。在晴朗的夜空,我們會發現一條閃亮的光帶,它就是人們常說的“銀河”。銀河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認識夏季星座的方法:①定方向②找明顯的特征③找亮星,定星座。3.6浩瀚的宇宙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由行星、矮行星以及它們的衛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體一起組成的天體系統,但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個極為普通的天體系統。銀河系大約由2000億到4000億顆恒星組成。銀河系像一個盤子,銀盤直徑約10萬光年。銀河系的形狀特點:像圓盤,像漩渦,又有很多條“旋臂”。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很多,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對于北半球的人來說,仙女座是唯一憑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通過太空望遠鏡,人們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許多類似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恒星集團,比如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它們大小不一,直徑從幾千光年到幾十萬光年不等;它們形狀各異,有橢圓的,有旋渦狀的,有不規則的……這些星系都在高速運動著。大犬座矮星系在分類上屬于不規則星系,被認為是最接近我們的銀河系的矮星系。將“太陽系、太陽、地球、月球、宇宙、銀河系”由大到小進行排列: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太陽>地球>月球 3.7探索宇宙在古代,人們就開始觀測和記錄各種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圓月缺、斗轉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時間概念。為了更好地觀測,專門建立了觀測、記錄和研究天象的場所——天文臺。自從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伽利略望遠鏡以來,人類借助望遠鏡觀察太空,對宇宙的探索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所觀測的宇宙空間不斷擴大。隨著航天技術的進步,人類利用火箭將望遠鏡、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以及航天員等送到太空。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人類還在太空建設空間站,航天員可以在空間站進行長時間的太空實驗和科學觀測。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東方紅一號,是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加加林,蘇聯航天員,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也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阿姆斯特朗,美國宇航員,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宮”空間站、 “嫦娥”系列探月衛星、“玉兔” 號月球車等都順利實施。神舟五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于北京時間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航天員為楊利偉。(第一位從太空遙望地球的中國人是楊利偉)神舟六號,于2005年10月12日發射升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六艘飛船,是中國的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為費俊龍、聶海勝。神舟七號,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七艘飛船,是中國的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于2008年9月25日發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玉兔號是中國首輛月球車,和著陸器共同組成嫦娥三號探測器。嫦娥五號,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天宮一號,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二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首個具備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科學實驗空間實驗室。天問一號 ,負責執行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021年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成功駛上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結合實際,我們可以參加哪些天文類的實踐活動 ①參加學校的天文社團活動,留意近期會出現的天文現象、附近的天文臺信息等。②也可以與父母在晴朗的夜晚,找合適的地點觀察星空,結合星座圖,尋找天上的星座或者去當地的天文館(少年宮),借助那里的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六下科學第三單元背誦重點(教科版)3.1 太陽系大家庭1.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2. 太陽是一顆恒星,地球是一顆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 星。3. 太陽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能夠自身發光的天體。4. 在“雙星伴月”圖中,月球、金星和木星一起組成“笑臉”圖。5. 圍繞太陽運行,形狀像掃帚一樣的天體是彗星。6. 哈雷彗星在橢圓形軌道上的運行周期是 76 年。7. 太陽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8. 太陽系中有些天體比較小或者距離地球比較遠,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更好地觀察。9. 太陽活動包括“太陽黑子”、太陽耀斑、米粒組織、太陽風等。10.黑子會對地球的磁場和電離層產生干擾,指南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動物迷路,無線電通訊受到嚴重影響或中斷,直接危害飛機、輪船、人造衛星等通訊系統安全。11.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恒星運行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恒星的自轉方向相同。地球就是一顆行星。12.恒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恒星離我們太遠,不借助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難發現它們在天上的位置變化,因此古代人認為它們是固定不動的星體,故命名恒星。113.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并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航天飛機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衛星特點:不會發光、圍繞行星運轉、隨行星圍繞恒星運轉)14.太陽系大家庭中有哪些天體?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除此之外,還有行星的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星際物質等。15.太陽對地球的影響:萬物生長靠太陽;劇烈的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磁場,如引發磁暴現象,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極光現象,造成地表氣候異常。3.2 八顆行星1. 太陽系有八顆行星,地球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三顆行星2. 在太陽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環繞它們運行。3. 按體積/直徑/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給八大行星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4. 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 八顆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距離太陽的遠近也有很大差異。26. 冥王星曾是太陽系中的行星,后來被列為矮行星。7. 在用紙帶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要先處理行星與太陽距離遠近的數據。8. 木星相當巨大而又明亮,所以很容易被認出。用雙筒望遠鏡觀察,它看起來像小圓盤。9. 建立行星的位置關系模型時,取三張長度相同的紙帶,每條紙帶對折 4次,每條紙帶最后有 15條折痕。10.觀察全班制作出來的八顆行星位置模型,我們有什么新的認識或問題?我們制作的示意圖與真實的太陽系相差甚遠,會誤認為八顆行星以太陽為中心,它們的間距基本相等,并且都在同心圓上做循環運動。實際上八顆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是不均勻的,距離太陽的遠近也有很大差異。3.3 日食1. 日食發生的時間一般是農歷初一。2. 我們用手電筒代表太陽,玻璃球代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來研究日食、月食現象,這種實驗稱為模擬實驗。3. 日食總是從太陽的西邊緣開始。4. 發生日食時,只有處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5. 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于是就發生了日食。36. 日食的種類月球擋住了全部的太陽光時發生日全食。月球擋住了部分的太陽光時發生日偏食。月球擋住了中間的太陽光時發生日環食。7. 近大遠小當月球距離地球稍近時,月球能夠擋住整個太陽當月球距離地球稍遠時,月球不能擋住整個太陽8. 太陽系中的天體都在有秩序地運動,行星圍繞著恒星運動,衛星圍繞著行星運動。9. 金星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恰巧三者排成一條直線時,就會出現金星凌日天象。凌日現象發生時,地球上的人們會看到金星在太陽的圓面上緩緩移動,從太陽的東邊緣進入,最后從太陽西邊緣移出。3.4 認識星座1. 為了方便認星,所以把星星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并命名。國際上統一劃分為 88個星座。2. 天空中的星星雖遙不可及,但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星座模型,從中體會星座的秘密。3. 光年,長度單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之間的距離。字面意思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經過一年時間的距離,94607304725808004米。4.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也不同。(星座由恒星構成)5. 不同季節,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星座。6.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7. 夜晚觀星時,我們可以看到天空中有許多閃爍的星星,這些星星大多數是恒星。3.5 夏季星空1. 大熊星座和北極星所處的小熊星座都是北極星座,這些星座繞北極運行且永遠不會沒入地平面。2. 找到北斗七星,也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北極星。北極星始終在北方,所以能幫助我們在夜間辨別方向。3. 北斗七星的勺子前端(口)兩顆星連線向外延長約 5 倍處便能找到北極星。4. 在晴朗的夜空,我們會發現一條閃亮的光帶,它就是人們常說的“銀河”。銀河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5. 認識夏季星座的方法:①定方向②找明顯的特征③找亮星,定星座。3.6 浩瀚的宇宙1. 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膨脹著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2. 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由行星、矮行星以及它們的衛5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體一起組成的天體系統,但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個極為普通的天體系統。3. 銀河系大約由 2000 億到 4000 億顆恒星組成。銀河系像一個盤子,銀盤直徑約 10萬光年。4. 銀河系的形狀特點:像圓盤,像漩渦,又有很多條“旋臂”。5. 類似銀河系一樣的星系還有很多,人們把它們統稱為河外星系。6. 對于北半球的人來說,仙女座是唯一憑肉眼可見的河外星系。7. 通過太空望遠鏡,人們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許多類似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恒星集團,比如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它們大小不一,直徑從幾千光年到幾十萬光年不等;它們形狀各異,有橢圓的,有旋渦狀的,有不規則的……這些星系都在高速運動著。8. 大犬座矮星系在分類上屬于不規則星系,被認為是最接近我們的銀河系的矮星系。9. 將“太陽系、太陽、地球、月球、宇宙、銀河系”由大到小進行排列: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太陽>地球>月球3.7 探索宇宙1. 在古代,人們就開始觀測和記錄各種天象,比如日升日落、月圓月缺、斗轉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時間概念。2. 為了更好地觀測,專門建立了觀測、記錄和研究天象的場所——天文臺。3. 自從 1609 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伽利略望遠鏡以來,人類借助望遠鏡觀察太空,對宇宙的探索有了飛躍性的發展,所觀測的6宇宙空間不斷擴大。4. 隨著航天技術的進步,人類利用火箭將望遠鏡、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以及航天員等送到太空。5.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6. 人類還在太空建設空間站,航天員可以在空間站進行長時間的太空實驗和科學觀測。7. 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8. 東方紅一號,是 20世紀 70 年代初中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9. 加加林,蘇聯航天員,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也是第一個從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10.阿姆斯特朗,美國宇航員,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宇航員,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11.目前,我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天宮”空間站、 “嫦娥”系列探月衛星、“玉兔” 號月球車等都順利實施。12.神舟五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五艘飛船,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于北京時間 2003 年 10 月15 日 9時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航天員為楊利偉。(第一位從太空遙望地球的中國人是楊利偉)713.神舟六號,于 2005 年 10 月 12 日發射升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六艘飛船,是中國的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航天員為費俊龍、聶海勝。14.神舟七號,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七艘飛船,是中國的第三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于 2008 年 9 月 25 日發射升空。2008 年9 月 27 日進行出艙活動,完成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航天員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15.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2007 年 10 月 24 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16.玉兔號是中國首輛月球車,和著陸器共同組成嫦娥三號探測器。17.嫦娥五號,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18.天宮一號,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19.天宮二號,于2016年9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第二個目標飛行器,是中國首個具備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科學實驗空間實驗室。20.天問一號 ,負責執行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于 2020 年 7 月23 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021年 5月 22 日,祝融號火星車成功駛上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21.結合實際,我們可以參加哪些天文類的實踐活動 ①參加學校的天文社團活動,留意近期會出現的天文現象、附近的天8文臺信息等。②也可以與父母在晴朗的夜晚,找合適的地點觀察星空,結合星座圖,尋找天上的星座或者去當地的天文館(少年宮),借助那里的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科學第三單元.docx 科學第三單元.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