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假自學】第5講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和顯微鏡(含解析)--2025年浙教版新七年級科學暑假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假自學】第5講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和顯微鏡(含解析)--2025年浙教版新七年級科學暑假講義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和顯微鏡
答案與解析
模塊一:生物與非生物
知識檢測
1.
(1)應激性
(2)生長
(3)新陳代謝
(4)繁殖
(5)呼吸
(6)遺傳與變異
(7)進化
2.放大鏡;陰暗潮濕
典型例題
例1.答案:A
解析:克隆羊、丹頂鶴、珊瑚蟲都具有生物特征。克隆羊能生長繁殖,丹頂鶴可進行新陳代謝等生命活動,珊瑚蟲是活的生物。而恐龍蛋化石(B)、鐘乳石(C)、珊瑚(D,是珊瑚蟲分泌物形成)、智能機器人(D)均無生物特征,如不能繁殖、無新陳代謝等。
例2.答案:C
解析:“一歲一枯榮” 描述草每年枯萎又繁茂,體現了生長(由枯到榮)和繁殖(通過種子繁衍后代)的特征,與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后代的特征相符,A、B、D 選項在詩句中未體現。
例3.
(1)應激性
(2)營養
(3)繁殖
(4)生長
(5)生物
變式訓練
1.答案:B
解析:“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中 “發幾枝” 描述植物長出新枝條,體現生物的生長和繁殖特征,A、C、D 選項在詩句中未涉及。
2.答案:C
解析:用書本遮光,蝸牛向陰影處移動,說明其對光刺激做出反應,屬于應激性。能運動(A)、有視覺(B)并非該實驗主要體現的特征,實驗未涉及生長(D)。
3.答案:D
解析:機器人 不能繁殖(A)、不由細胞構成(B)、無法進行新陳代謝(C),不具備生物特征,屬于非生物,D 正確。
模塊二:顯微鏡的使用
知識檢測
1.(1)目鏡;(3)轉換器;(4)物鏡;(7)反光鏡;(11)粗準焦螺旋;(13)細準焦螺旋
2.(1)鏡座;鏡臂;左前
(2)遮光器;大;反光鏡;平面鏡;凹面鏡
(3)載物臺;通光孔
(4)物鏡;粗準焦螺旋;后;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
3.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解析:顯微鏡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例如目鏡 5×、物鏡 10×,放大倍數為 50×。
4.倒立的像
6.越大;越小
7.低倍:細胞小,數目多,視野亮,范圍大;高倍:細胞大,數目少,視野暗,范圍小
典型例題
例1..答案:C
解析:轉換器的作用是調換物鏡,C 正確。鏡座用于穩定鏡身(A 錯誤),載物臺放置玻片(B 錯誤),鏡臂是手握部位(D 錯誤)。
答案:D
解析:轉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變暗,換用大光圈或凹面鏡可增加光線,D 正確。安放時應左眼觀察(A 錯誤),對光調節的是光圈和反光鏡(B 錯誤),調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時看物鏡(C 錯誤)。
例3.答案:B
解析:移動裝片,污物動則在裝片(①)上;不動轉動目鏡,污物動在目鏡上,不動則在物鏡(②)上,B 正確。
例4.答案:D
解析:顯微鏡成倒立像,“qdbp” 上下左右顛倒后仍為 “qdbp”,D 正確。
例5.答案:D
解析:顯微鏡下看到的葉綠體流動方向與實際相同,圖 C 為逆時針,實際也是逆時針,D 正確。逆時針轉粗準焦螺旋升鏡筒時應看目鏡(A 錯誤),視野中黑色圓圈是氣泡(B 錯誤),換高倍鏡后調細準焦螺旋(C 錯誤)。
答案:C
解析:將視野③變成④需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而非平面鏡(C 錯誤)。視野①細胞重疊是未展平材料(A 正確),視野②有氣泡是蓋蓋玻片不當(B 正確),換高倍放大鏡可放大細胞(D 正確)。
例7.答案:B
解析:圖甲中視野①細胞最小、數目最多,放大倍數最小,對應圖乙中目鏡 1(長,放大倍數小)和物鏡 4(短,放大倍數小)組合,B 正確。視野亮度由亮到暗順序是①③④②(A 錯誤),視野②放大倍數最大(C 錯誤),看到視野②應選目鏡 3 和物鏡 6(D 錯誤)。
例8.(1)目鏡;物鏡;反光鏡;粗準焦螺旋(2)對光;調焦(3)②③(4)目鏡(5)“q”(6)C(7)400
解析:
(1)根據顯微鏡結構可知各部分名稱。
(2)顯微鏡使用步驟為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
(3)光線過強選小光圈和平面鏡,減少光線進入。
(4)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污點不動,說明在目鏡上。
(5)“b” 在顯微鏡下呈 “q”。
(6)視野甲中物像在左下方,移到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動裝片。
(7)最大放大倍數為 10×40=400 倍。
變式訓練
1.答案:C
解析:調節物像大小需更換目鏡或物鏡,轉動遮光器調節的是光線強弱(C 錯誤)。A、B、D 操作目的與對應操作正確。
2.
答案:C
解析:顯微鏡使用正確順序為③取鏡安放→①對光→②放片調焦→④觀察,C 正確。
3.答案:A
解析:觀察到細胞數目最多需放大倍數最小,選物鏡①(10×)、目鏡④(5×),物鏡短(⑥),A 正確。
4.答案:B
解析:視野甲物像在左下方,移到中央需先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再換高倍鏡(B 正確,A 錯誤)。換高倍鏡后視野變暗需調大光圈(C 錯誤),物像模糊調細準焦螺旋(D 錯誤)。
5.答案:D
解析:步驟 5 換用高倍物鏡需轉動物鏡轉換器,D 正確。該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為 5×40=200 倍(A 錯誤),步驟 1 是調反光鏡(B 錯誤),步驟 3 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 錯誤)。
6.答案:B
解析:原放大倍數為 10×15=150 倍,換 45× 物鏡后放大倍數為 10×45=450 倍,是原來 3 倍,視野中細胞數目為原來 1/9,原視野約 45 個細胞,現約 5 個,B 正確。
7.(1)物鏡(2)低倍鏡;視野中央;鏡筒(3)細(4)①:③;光圈;反光鏡 ②:100;長度
解析:
(1)下降鏡筒時看物鏡防壓壞裝片。
(2)用高倍鏡前先在低倍鏡下找到物像并移到視野中央,換鏡時不升鏡筒。
(3)換高倍鏡后用細準焦螺旋調焦。
(4)①視野③細胞最大、數目最少,放大倍數最大,視野最暗,調光圈和反光鏡增亮。②放大倍數為 10×10=100 倍,指長度放大。
模塊三:細胞
知識檢測
1.羅伯特 胡克;微米
2.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3.(1)植物細胞特有結構:細胞壁(保護支持)、葉綠體(光合作用)、液泡(含細胞液);動物細胞結構: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質(生命活動場所)、細胞核(生命活動控制中心)(2)甲為植物細胞,乙為動物細胞;A. 細胞壁;C. 細胞核;D. 葉綠體;E. 液泡
典型例題
例1..答案:C
解析:細胞學說指出所有植物和動物由細胞構成,并非所有生物(如病毒無細胞結構),C 錯誤。A、B、D 關于細胞學說的說法正確。
例2.答案:C
解析: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是動物細胞,無細胞壁和液泡,C 正確。A、B、D 均為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
例3.答案:B
解析: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蒲草細胞內有毒物質含量低是細胞膜阻擋有毒物質進入的結果,B 正確。細胞壁主要起保護支持作用(A、D 錯誤),細胞質是生命活動場所(C 錯誤)。
例4.(1)B;A(2)1;細胞壁;3;葉綠體;5;液泡(3)3;葉綠體(4)4(5)細胞膜
解析:
(1)A 圖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是植物細胞;B 圖無,是動物細胞。
(2)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3)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
(4)“種瓜得瓜” 由細胞核(4)決定。
(5)細胞膜能阻擋農藥進入細胞。
變式訓練
1.答案:B
解析:細胞學說認為所有植物和動物由細胞構成,并非所有生物(如病毒),B 錯誤。A、C、D 是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2.答案:C
解析:棉花葉肉細胞(植物細胞)和果蠅細胞(動物細胞)的共同點是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C 正確。細胞壁、葉綠體、液泡是植物細胞特有。
3.答案:B
解析:葉綠體是光合作用場所,“綠葉海蝸牛” 攝取藻類后含葉綠體可進行光合作用,B 正確。液泡、細胞膜、細胞壁與光合作用無關(A、C、D 錯誤)。
4.答案:D
解析:⑥是細胞質,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④),D 錯誤。①細胞壁起支持保護作用(A 正確),②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B 正確),⑤液泡含糖分使西瓜甘甜(C 正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5講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和顯微鏡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利用這些特征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初步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能正確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顯微鏡
第一臺顯微鏡是由荷蘭密得爾堡一個眼鏡店的老板詹森和他的父親罕斯發明的。
1590年,一個早晨,詹森在樓頂上閑玩。他把兩片凸玻璃片裝到一個金屬管子里,用這個管子去看街上的建筑物,意外發現教堂高塔上的雕塑比原來大了好幾倍,他們抓住這個偶然的發現,認真思索,反復實踐,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種距離不等的配合,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當然,這臺顯微鏡只能稱為顯微鏡家族中的“始祖”,無論是放大倍數,還是分辨能力都是相當低的。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制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現在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
1.生物
(1)有 (遇到刺激會做出反應)
(2)能 (由小變大)
(3)能進行 (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
(4)能 (生小寶寶)
(5)能 (需要氧氣)
(6)有 的特性(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7)能 (人是由猿猴變的)。
2.觀察蝸牛借助 進行觀察。蝸牛喜歡生活在 的地方,以植物莖葉為食。
例1
生物具有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請仔細判斷并選出以下全屬于生物的一項是(  )
A.克隆羊 丹頂鶴 珊瑚蟲 B.試管嬰兒 流感病毒 恐龍蛋化石
C.轉基因大豆 鐘乳石 大腸桿菌 D.珊瑚 智能機器人 大腸桿菌
例2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該詩句描述的生命現象主要體現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夠呼吸 B.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C.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夠適應環境
例3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我國唐代著名詩句,請你從生物學角度分析“紅杏出墻”現象.
(1)“紅杏出墻”是受墻外陽光刺激引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出墻屬于 .
(2)“紅杏出墻”一方面是為了多爭取陽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機物,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
(3)紅杏伸出墻外開花結果,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4)能夠出墻的紅杏樹是由一粒種子發育成一棵小樹,再長成大樹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具有 特征.
(5)從“紅杏出墻”反映的以上各種特征來看,杏樹屬于 .(選填“生物”或“非生物”).
練1
讀唐代詩人王維的優美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體會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進行呼吸 B.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C.生物有遺傳的特性 D.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練2
在觀察蝸牛的生物特征時,當用書本遮在爬行的蝸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時,蝸牛會往陰影處移動。該實驗說明蝸牛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運動 B.有視覺 C.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D.能生長
練3
Kengoro是截止2019年為止人類所制造出的最先進機器人,它可以完成俯臥撐、引體向上等多種復雜運動。下列關于機器人Kengoro說法正確的是(  )
A.Kengoro能夠繁殖后代 B.Kengoro是由細胞構成的
C.Kengoro能進行新陳代謝 D.Kengoro是非生物
1.顯微鏡的構造:
(1) (2) 鏡筒 (3) (4) (5)遮光器
(6)通光孔 (7) (8) 鏡座 (9)鏡臂(10)壓片夾
(11) (12)物鏡轉化器 (13)
2.顯微鏡的使用包括:
(1)安放:左手托 ,右手握 ,鏡筒在前,鏡臂在后,放在 方;
(2)對光:轉動 物鏡轉換器 ,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 ,讓較 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同時睜開,調節 (光線亮時用 ,光線暗時用 ),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
(3)放片:把要觀察的物體放在 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要觀察的物體要正對 ;
(4)調焦:①眼睛盯住 ,向 前 轉動 ,使鏡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右眼張開,慢慢向 調節 ,使鏡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轉動 ,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觀察。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 。
4.顯微鏡里看到的像是 。(上下左右全顛倒)
注意:①要想移到視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動。②細胞液流動方向,觀察到是怎樣的,實際就是怎樣的。
5.使用高倍物鏡的方法:在低倍鏡下,把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正中心,然后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稍微調節細準焦螺旋,即可看到進一步放大的物像。
6.目鏡與物鏡的區別:(1)物鏡帶有螺紋(2)物鏡越長,倍數 ;目鏡越長,倍數 。
7.視野中有小黑點的解決辦法:黑點只可能出現在物鏡、目鏡、和載玻片上,移動哪個結構,黑點動了,就在哪個結構上;沒動就不在。
8.低倍與高倍的區別 低倍 高倍
細胞 ,數目 ,視野 ,范圍 細胞 ,數目 ,視野 ,范圍
例1
下列有關顯微鏡結構與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鏡座--用手握鏡的部位 B.載物臺--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C.轉換器--調換物鏡 D.鏡臂--穩定鏡身
例2
正確使用顯微鏡是必備的觀察技能,下列顯微鏡操作能達到目的是(  )
A.安放時,放在身體左側,便于用右眼觀察
B.對光時,調節細準焦螺旋可使對光更精準
C.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從側面注視目鏡,以免壓壞裝片
D.轉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較暗,此時可換用大光圈或凹面鏡
例3
使用顯微鏡時,可參照圖原理快速判斷“污物”的位置,圖中①②分別為(  )
A.物鏡、裝片
B.裝片、目鏡
C.裝片、物鏡
D.目鏡、物鏡
例4
在載玻片上寫下字母“qdbp”,用顯微鏡觀察時,會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狀是(  )
A.dqpb B.pbdq C.bpqd D.qdbp
例5
黑藻是一種綠色開花植物,葉肉細胞單層,葉綠體大而清晰,會貼著細胞邊緣按一定方向流動,因此黑藻常常被選作實驗材料。同學們制作了黑藻臨時玻片,用顯微鏡觀察后繪制了細胞結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逆時針轉動顯微鏡的結構⑥使鏡筒緩緩上升,此時眼睛要從側面看物鏡
B.視野B中出現很多黑色圓圈,是因為取材太厚細胞重疊了
C.轉動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變暗,可以轉動結構⑤
D.圖C是視野中看到的葉綠體流動方向,實際的流動方向是逆時針
例6
某同學利用水滴、放大鏡、平面鏡、玻璃杯、玻璃片和可伸縮支架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水滴顯微鏡”,來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的4個視野如圖乙所示。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
A.視野①中表皮細胞重疊,原因是未將材料展平
B.視野②中有氣泡,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引起的
C.將視野③變成視野④,需要調節平面鏡
D.若要將視野④的細胞放大,可以更換成更高放大倍數的放大鏡
例7
圖甲是用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個圖,圖乙為放大倍數不同的目鏡和物鏡。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4個視野的亮度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①④③②
B.要想看到視野①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4進行組合
C.圖甲中視野②中的物像放大的倍數最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最清晰
D.要想看到視野②應該選用圖乙中的鏡頭1與6進行組合
例8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科學觀察需要工具,顯微鏡就是其中一種工具.圖1為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根據圖填寫.
(1)各標號所示部位名稱.A C ,E ,F
(2)顯微鏡的步驟是:安放→ →放片→ →觀察.
(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選擇 .
①大光圈;②平面鏡;③小光圈;④凹面鏡
(4)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 上.
(5)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字,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內看到的是圖象是 (畫出圖象)
(6)如圖2是顯微鏡觀察某生物裝片時的視野,若使視野甲轉變成乙,則移動裝片時,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7)此顯微鏡目鏡有5×和10×,物鏡有10×和40×,用這臺顯微鏡觀察,最大放大倍數是 倍.
練1
下表是顯微鏡使用中的目的及對應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
目的 操作
A 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 轉動轉換器
B 使物像更清晰 轉動細準焦螺旋
C 調節物像大小 轉動遮光器
D 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練2
正確規范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練3
如圖為光學顯微鏡的相關結構示意圖,其中的①②為物鏡,③④為目鏡。⑤⑥為觀察到的清晰物象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練4
如果將如圖所示顯微鏡下的視野“甲”變為視野“乙”,下列操作或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B.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
C.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亮,所以應該換用小光圈
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反光鏡和粗準焦螺旋
練5
小新同學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該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為50倍
B.步驟1是通過更換物鏡來實現
C.步驟3是通過調節反光鏡使圖像清晰
D.步驟5要通過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進行觀察
練6
如圖所示為王鑫同學在用10×目鏡和15×的物鏡下看到的物像,為了進一步觀察細胞內的結構,他將物鏡換成了45×的,在不動玻片的情況下,他將會看到幾個細胞(  )
A.3個 B.5個
C.6個 D.54個
練7
根據你對顯微鏡使用和觀察結果的了解,回答下列問題:
(1)低倍鏡調節焦距前要先下降鏡筒,下降鏡筒時,必須用雙眼從側面注視 ,以防止物鏡
觸及裝片。
(2)使用高倍鏡前必須先使用 ,待觀察清晰后,將觀察物移到 。千萬注意換高倍
物鏡時不能將 升高。
(3)換上高倍物鏡后要使用 準焦螺旋。
(4)若用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如下圖。請據圖
回答下列問題:
①視野最暗的圖象是 (填序號),由于圖象太暗則應調節 和 。
②若選擇組合(目鏡10×、物鏡10×)所觀察到的物像是實際物體的 倍,這個放大倍數是
指 (填“長度”“面積”或“體積”)。
1. 發現細胞,他發現的其實是細胞的 細胞壁 ,細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幾十 。
2.細胞學說內容: 。
3.細胞的結構:
植物 細胞 細胞壁
動物 細胞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葉綠體
液泡
(2)甲為 細胞 乙為 細胞;
A. B . 細胞膜 C. D. E. F.細胞質 。
例1
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科學發展史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學說是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
B.布朗雖然沒有提出細胞學說,但他發現了細胞核,為細胞學說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作用
C.細胞學說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D.魏兒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完善了細胞學說
例2
小明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一種細胞,這種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那么這種細胞肯定不是(  )
A.洋蔥鱗葉片表皮細胞 B.蘋果的果肉細胞 C.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D.菠菜的葉片細胞
例3
環保小組的同學在對輕度污染的水域進行檢測時發現,蒲草細胞內某種有毒物質含量遠低于其周圍污水中該物質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  )
A.細胞壁的作用 B.細胞膜的作用
C.細胞質的作用 D.細胞壁與細胞膜共同作用的結果
例4
如圖為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 圖所示為動物細胞結構,______圖所示為植物細胞結構。
(2)動物細胞沒有,而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3)光合作用的場所是[______]
(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現象主要決定于圖中的 填字母代號)。
(5)給農作物噴灑農藥可以殺死害蟲,但是不會殺死農作物的細胞,這是因為細胞中的 可以將農藥阻擋在細胞外。
練1
下列哪一項說法不屬于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
A.所有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C.細胞只能由細胞分裂而來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練2
2019年1月,我國科研人員將棉花,擬南芥,酵母菌、果蠅等六種生物通過“嫦娥四號”帶上月球。經過九天的努力,棉花發出了第一片嫩芽。如圖A、B分別代表棉花葉肉細胞、、果蠅細胞,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它們之的共同點,則陰影部分包括下列哪些結構(  )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葉綠體 ⑥液泡
A.①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
練3
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綠葉海蝸牛”的動物具有保存并不損害這種細胞器的非凡才能。在攝取藻類后,能夠將藻類的某一細胞結構置于自己的細胞內,從而使自身也能進行光合作用。該細胞結構是(  )
A.液泡 B.葉綠體 C.細胞膜 D.細胞壁
練4
如圖是動、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①是細胞壁,起支持保護作用
B.②是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較多的糖分
D.⑥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东光县| 中山市| 赤城县| 阆中市| 新闻| 固镇县| 琼结县| 深水埗区| 黑山县| 台湾省| 枣阳市| 正定县| 英德市| 南和县| 潼南县| 中阳县| 饶平县| 辛集市| 监利县| 昌都县| 军事| 长海县| 卫辉市| 嘉禾县| 砚山县| 咸阳市| 黄大仙区| 文登市| 陕西省| 陇川县| 天门市| 五大连池市| 当阳市| 文水县| 沭阳县| 云阳县| 宁武县| 阜新市| 长泰县|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