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8.。李大釗最后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了,請聯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句話.談談李大釗給你留下的印象。(2分)七、非連續性文本閱讀(14分)文本一:覺醒年代(劇情簡介)《覺醒年代》這部劇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①的歷史畫卷。陳獨秀率先發起的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李大釗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為建黨作了重要準備。毛澤東創辦的《湘江評論》傳播介紹新思想,探索改造社會的道路。這些偉人生平的②因為這部劇而變得鮮活、飽滿起來。偉人們③的精神是他們留下的特有“印記”,而我們此刻的美好生活也正是這部劇未拍的“續集”。文本二:一稻濟世,萬家糧足袁隆平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世界級農業科學家。為培育高產水稻,他守在田里,幾乎不分晝夜。即使終日太陽暴曬,刮風下雨,他也不曾躲避,時常戴著一頂破斗笠,留在田里,死盯死守。他也很較真兒,再高的田埂再陡的斜坡,都要爬一爬,把試驗田看個仔細。A.每次來到田間,他都要掰開禾苗細心查看,細數谷粒顆數。他還時常一邊撫摸稻穗,一邊和它對話,甚至在勞作之余還為稻谷拉小提琴。就這樣,袁隆平用他的科學實踐,拉開了雜交水稻大面積種植的序幕。文本三:披肝瀝膽,醫者仁心吳孟超是“中國肝膽外科之父”。他的名字總和“奇跡”相連,他被稱為“當代神醫”。1975年,一個挺著大肚子的男子在家人的攙扶下,艱難地跨進醫院肝膽外科,點名要找吳孟超。經檢查確認,這是一個罕見的特大肝海綿狀血管瘤。吳孟超帶著助手查閱了國內外大量資料,反復推敲后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早上8點30分,手術開始了。當切口完全打開時,一個裝滿鮮血、藍紫色的巨大瘤體赫然呈現在眼前。B.吳孟超定了定神,沉著地切斷一根血管,并立即止血,又切斷一根血管,再止血,小心翼翼地剝離瘤體。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吳孟超重復著這些動作。助手們看著他,大氣兒都不敢出。要知道手術刀只要稍稍碰破哪怕是一點點瘤體,鮮血立即會噴涌而出。晚上8點30分,吳孟超順利完成了手術!后來,這個患者健康生活了30多年,這個方案也被肝臟外科界奉為經典。1983年,一對漁民夫婦抱著4個月大的女嬰向吳孟超求救。吳孟超很快斷定女嬰得的是肝母細胞瘤。這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吳孟超和同事們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有驚無險地從孩子的肝臟上切下重達600克的腫瘤。十天后,孩子出院。六年級語文第4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