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林黛玉“剛走到梨香院墻角上,只聽墻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林黛玉聽了,到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不覺心動神搖。……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課前導入1、了解湯顯祖及其《牡丹亭》。2、了解《牡丹亭》與其背后的深刻意義。3、品味戲曲語言,體會融于景中的細膩情感。學習目標作者介紹湯顯祖(1550-1616),明代晚期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明代最杰出的戲劇作家,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巨星,與莎士比亞同時代,一在東方,一在西方,遙相呼應,都是劇壇泰斗。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追求個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的進步主張。其主要戲劇作品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湯顯祖曾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紫釵記》才子李益元宵夜賞燈,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兩人一見傾心,隨后以小玉誤掛梅樹梢上的紫釵為信物,喜結良緣。不久李益高中狀元,但因得罪欲招其為婿的盧太尉,被派往玉門關外任參軍。李益與小玉灞橋傷別。后盧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門參軍,更在還朝后將李益軟禁在盧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負心。黃衫客慷慨相助,使兩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連理重諧。該劇熱情謳歌了愛情的真摯與執著,深刻揭露了強權的腐敗與丑惡。《南柯記》寫淳于棼酒醉后夢入槐安國(即螞蟻國)被招為駙馬,后任南柯太守,政績卓著。公主死后,召還宮中,加封左相。他權傾一時,淫亂無度,終于被逐。醒來卻是一夢,被契玄禪師度他出家。此劇在描寫中更多地揭露了朝廷的驕奢淫逸、文人的奉承獻媚等。劇中通過夢幻寫人生,是諷世劇。《邯鄲記》窮途潦倒的書生盧生在邯鄲的一個小客店遇到來世間超度凡人的仙人呂洞賓,盧生抱怨自己命運不濟,呂仙則給他一個瓷枕入睡。盧生在夢中經歷了一連串宦海風波,五十余年人我是非,一夢醒來,店小二為他們煮的黃小米飯尚未熟。作品通過盧生的命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場的丑惡現實。明朝為了鞏固統治,定程朱理學為正統思想。理學家們從維護封建禮教出發,在“情”“理”關系上,把二者截然對立,把“理”說成“純善” ,而把“情”看成是“惡”,是人欲,要求以“理”制“情”,直至滅“情”,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觀點。創作背景題解《牡丹亭》全劇共五十五出,《游園》是第十出《驚夢》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組成,主要是刻畫杜麗娘的內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閨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許”,當她來到園中,領略了“姹紫嫣紅"的春色,也象征著她的青春的覺醒。本文選擇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羅袍】(“皂羅袍”是昆曲的曲牌名)。誦讀——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這樣繁花似錦的迷人春色無人賞識,都付予了破敗的斷井頹垣。這樣美好的春天,寶貴的時光如何度過呢?使人歡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畫棟、飛閣流丹、碧瓦亭臺,如云霞一般燦爛絢麗。和煦的春風,帶著蒙蒙細雨,煙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動著畫船——我這深閨女子太辜負這美好春光!研讀與探究——共賞曲詞之美詩歌“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知識回顧思考:誦讀《游園》,你認為曲詞“三美”是什么呢?畫面美情感美音韻美合作探究——共賞曲詞之美畫面美尋意象、描畫面情感美析手法、明情感音韻美押何韻、明句式、析效果合作探究——共賞曲詞音韻之美押何韻、明句式、析效果①整首曲子押ian/uan韻,一韻到底,給人以流暢明快之感;②在句式上運用了短句,句式整齊華美,富有音樂性,也渲染了情與景的矛盾,突出了主人公復雜的心理。合作探究——共賞曲詞畫面之美尋意象、描畫面姹紫嫣紅的百花、斷井、頹垣、雨絲、風、煙波、船、云霞、翠軒意象:畫面:姹紫嫣紅、飛閣流丹、云蒸霞蔚、春風細雨的春景和多情貌美的少女共同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詩情畫意、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合作探究——共賞曲詞情感之美析手法、明情感①以樂景襯哀情。“姹紫嫣紅”寫出了百花之絢爛,而“斷井頹垣”寫出了院落之荒涼,明媚的春光喚醒了她的青春意識,然而她卻被封建禮教禁錮在“牢籠”中,曲詞表達了她內心的苦悶和對春光易逝的感傷以及對自由的向往之情。②直抒胸臆。面對良辰美景卻無賞心樂事,只有滿腹寂寞苦悶和無限哀怨,直接傾訴對命運的感傷。而結尾句更是直接表達了她對自由幸福的向往之情。合作探究——共賞曲詞情感之美析手法、明情感③虛實結合。“朝飛暮卷……煙波畫船”是杜麗娘想象中更開闊的春景,從狹小的園內擴展到遼闊的湖光春色,正是杜麗娘內心所向往的廣闊天地,既有渴望,也有惆悵。④情景交融。曲中的景物描寫都通過人物的眼睛與思緒來展現,而人物的感受也融合在其中。景中情、情中景渾然一體。總結曲詞之美小結: 景美卻情傷,這支曲子用反襯手法表達了杜麗娘惜春傷春的情感,表達了她沖破封建牢籠、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和個性解放愿望以及愿望不能實現的郁悶心情。思考并談談杜麗娘的形象和意義。讀曲詞,品人物杜麗娘是一位敢于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追求個性解放的女性。杜麗娘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殘酷,批判了程朱理學的虛偽,反映了明代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渴望,和個性解放的強烈追求,歌頌了他們為實現理想所做的不屈不撓的斗爭,具有鮮明的歷史意義與社會意義。思考:林黛玉聽《游園》時為何會“心痛神癡,眼中落淚”?讀曲詞,品人物大家閨秀青春貌美封建禮教身心禁錮意識覺醒向往自由人不同,景相異,情相通知識運用選擇《游園》中另外幾支曲子中的任一支,就曲子所表現的畫面美、情感美和音韻美,寫一段賞析性短文,200字左右。【繞地游】夢回鶯轉,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盡沉煙,拋殘繡線,憑今春關情似去年 【步步嬌】裊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響,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好姐姐】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麋外煙絲醉軟,牡丹雖好,它春光怎占的先。閑凝眄,生生燕語明如剪,嚦嚦鶯歌溜的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