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二學期第二次學業水平反饋八年級語文試題卷溫馨提示:1.本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2.全卷共7頁,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相應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3.請你在答題時努力做到書寫正確、工整,我們將根據你的卷面書寫情況評分,共3分!親愛的同學們,語文無處不在。語文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我們一起在活動中學習吧!【站點一慢積累,厚底蘊】(20分)活動一:與詩文有約初中生活史即是閱讀史,每次閱讀都成為初中這首詩里美麗的章節。閱讀,可以讓我們感受江南水鄉敦厚和睦的民風,領略黃土高原大氣磅6(▲)的腰鼓;閱讀,可以讓我們了解草長鶯飛、大雁遷(▲)的事理,找尋時間在每個歷史時期所留下的淺淺蹤跡:閱讀,可以讓我們 古人的情思,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感染和慰藉…讓我們以書籍為礫(▲)石,閱讀為腳印,來鋪就人生的閃光之路。1.根據拼音填寫漢字并給加點漢字注音。(3分)(1)磅b6(2)遷x燈(3)礫石2.下列詞語填入語段口處最恰當的一項是()。(1分)A.上溯B.追溯3.閱讀古詩文,可以感受風景之美、情感之真。“班級開展詩文輯錄活動,請你幫小語完成以下表格。(10分)(1)”巧妙地營造了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生動地描《詩經·鄭風·子衿》詩中有真情繪出女子強烈的思念之情。(2)”表達了友誼不受時空的阻隔,譜寫出一首積極向上的別離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歌。(3)“”展現了一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詩中有美景水汽蒸騰、波濤洶涌的洞庭湖壯景:相》(4)“俶爾遠逝”,這是小石柳宗元《小石潭記》潭中魚兒自由靈動的自然情趣。“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5)講信修睦。”是古人對理想的大同社會作了《禮記·大道之行也》詩中有理想綱領性說明。(6)“”是杜甫身處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逆境心懷天下的崇高理想和濟世情懷。活動二:與名著有約4.小語發現可以將《經典常談》中提及的經典作品按一定的分類方式重新編排目錄,以下是小語的重編計劃,請你一起完成。(3分)第一部分:▲(篇目:《<詩經>第四》、《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第二部分:史學著作(篇目:《<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第三部分:儒家經典(篇目:A.《<說文解字>第一》B.《<周易>第二》C.《<尚書>第三》)第四部分:諸子散文(篇目:《諸子第十》)(1)根據作品內容,概括“第一部分”的編排主題。(1分)(2)選出“第三部分”中不符合編排主題的一項,結合作品內容簡要說明理由。(2分)▲5。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書之后,請用上“考驗”“成長”這兩個詞語,寫一段簡潔的話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3分)【站點二深閱讀,提素養】(47分)活動三走進民俗話人生(18分)打樹花馮驥才①一直來到暖泉鎮北官堡的堡門前,也不清楚堡外民居的布局。反正我是順著人流、沿著一條九曲十八彎的小街擠進來的。②門前廣場上臨時拉了一些電燈,將堡門下半截依稀照見,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門樓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個正在熔化鐵水的大爐子起勁地燒著。鼓風機使爐頂和爐門不停地吐著幾尺長奪目的火舌。這火舌還在每個人眼睛里灼灼發亮,人們一當然包括我,都是來爭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樹花。我于此奇俗,聞所未聞,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鬧燈節,都要演一兩場打樹花。③當幾個熊腰虎背的大漢走上來的時候,人們沸騰了。這便是打樹花的漢子。他們的服裝有些奇異,頭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襖,毛面朝外,腰扎粗繩,腳遮布簾,走起來又笨重又成風。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陣。這時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們一個個人的名字。能夠打樹花的漢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漢。不久人聲便靜了下來。一張小八仙桌擺在爐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內盛粗沙,插上三炷香。還有幾大碟,三個饃饃三碗萊,好漢們上來點香,燒黃紙,按年歲長幼排列趴下硅頭。圍觀人群悄無聲息。這是祭爐的儀式。在民間,舉行風俗,絕非玩玩樂樂,皆以虔誠的心為之待之。④儀式過后,撤去供案,開爐放鐵水。照眼的鐵水傾入一個方形的火磚煲中。鐵水盛滿,便被兩個大漢快速抬到廣場中央。同時拿上來一個大鐵桶,水里泡放著十幾個長柄勺子。先是其中一個大漢走上去從鐵桶中拿起一個勺子,走到火紅的鐵水前,彎腰一舀,跟著甩腰掄臂,滿滿一勺明亮的鐵水潑在城墻上。A,就在這一雌,好似天崩地裂現出任何地方都不會見到的極其燦爛的奇觀L金紅的鐵水潑擊墻面,四外飛濺,就像整個城墻被炸開那樣,整個堡門連同上邊的門樓子都被照亮。B.由于鐵硬墻堅,鐵花飛得又高又遠,鋪天蓋地,然后如同細密的光雨閃閃爍爍從天而降。可是不等這光雨落下,打樹花的大漢又把第二勺鐵水潑上去。一片沖天的火炮轟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來,接續不斷:每個大漢潑七八下后走下去,跟著另一位大漢上陣來。每個漢子的經驗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絕招,又互不示弱,漸漸就較上勁兒了。只要一較勁,打樹花就更好看了。眾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紀大的漢子,身材短粗敦實,潑鐵水時腰板像硬橡膠,一舀一舀潑起來又快又猛又有韻律,鐵水潑得高,散的面廣,而且正好繞過城門洞。鐵花升騰時如在頭上張開一棵揮煌又奇幻的大樹。每每潑完鐵水走下來時,身后邊的光雨嘩嘩地落著,映村著他一條粗健的黑影,好像槍林彈雨中一個無畏的勇士。他的裝束也有特色。別人頭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為了防止鐵水迸在臉上,唯有他戴的是一頂無檐的小氈帽,更顯出他的勇氣。⑤據當地的主人說,這漢子是北官堡中打樹花的“武狀元”。今年六十一歲,名叫王全,平日在內蒙古打工,年年回來過年時,都要在燈節里給鄉親們演一場打樹花。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