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專題復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易錯精選題-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統編版(2024)一、單選題1.下表是學校今年十月份給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據表格推斷該校今年十月份的閱讀主題應該是( )推薦書目 推薦理由《論語》 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的代表作。讀者可以通過經典,感受古圣先賢的道德智慧。《與妻書》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寫給妻子的訣別信,表達了他對妻子的深情和對祖國深沉的愛。《雷鋒日記》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的日記,平凡的文字難掩青春的激情和助人為樂的精神。A.踐行自強不息,不斷開辟人生的新天地B.促進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C.傳承中華美德,提升道德品格和人生境界D.弘揚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2.在七年級(2)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該班“詩詞大會”冠軍小華背誦的詩句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的是( )①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②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③明禮修身,知禮明德,行禮明事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新考法 小閩在演講稿中引用了如下素材,據此推測,小閩演講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戚繼光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黃遵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腳踏實地、實事求是C.敬業樂群、孝老愛親 D.求同存異、和而不同4.中國共產黨人對國家獨立富強的期盼、對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追求、對中華民族命運的責任擔當、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不懈奮斗。這體現著中華傳統美德( )①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②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③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④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方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這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理念中的(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B.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C.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6.“四君子”是中國文藝作品中常見的主題(如圖)。“四君子”是指“梅、蘭、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潔冰清,蘭的優雅樸素、高潔堅貞,竹的中空外直、寧折不彎,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寧靜,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這體現了( )A.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B.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D.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7.對于學校要舉辦“品優秀傳統文化,悟中華人文精神”活動的決定,小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些傳統文化遠離現在的生活,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也已經過時,沒必要傳承和弘揚。以下可以用來反駁小帆的有( )①弘揚中華人文精神有利于涵養道德情操②中華人文精神決定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③中華人文精神對人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④中華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為讓同學們感悟中華人文精神,學校打造了一個“名言長廊”,以下是長廊墻上的部分名言哲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君子謀求大同而并存小異”……這些名言哲語引發了同學的討論,下列觀點正確的有( )①小朗:名言告訴我們應堅持表面大同,忽視內在差異②小軒:“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強調事物的對立與等同③小文:和而不同要求我們既找出共同點,又尊重不同意見④小慧:“君子謀求大同而并存小異”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音樂會上,鋼琴與長笛的悠揚旋律交織在一起,營造出寧靜而深遠的氛圍。隨著樂章的推進,弦樂組逐漸加入,不同的音色和旋律相互交織,形成復雜的和聲結構。在達到一個高潮點時,所有的聲音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形成一種震撼人心的和諧共鳴。由此可見( )①實現“和而不同”需要不同事物簡單相加②要尚和合,追求和諧,就要達到多樣性統一③應該構建和諧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④只有達到“和”的狀態,才能生生不息,發展壯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關愛老年人,保障他們的權益,讓他們安享晚年,是社會應盡的責任。以下行為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①在社區活動中心設置老年人休息區,并配備按摩椅等設施②一些公園對65歲以上老人實行免費入園政策③某公交車司機以老人行動慢為由,拒絕老人上車④小區內修建無障礙通道,方便老人推輪椅出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用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今天在邁向新時代的征程上,萬千青少年與時代同步伐、與民族共命運,立鴻鵠志、做奮斗者。這就要求我們( )①樹立遠大理想,懷揣愛國之心②守正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③自立自強,不斷提升自身能力④相信自己,發掘潛力,直面困難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講話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始終帶領中國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民心。”這一觀點與“____”思想一脈相承。( )A.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B.道法自然,天人合一C.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D.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13.《孟子》中言:“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我們要孝親敬老,關愛親人②我們要尊重他人,幫助他人③我們要關注社會和國家發展④我們要關心人類命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對某一現象、行為、事件的看法可以反應一個人的認知。下列是幾位初中生對生活現象的點評,其中正確的有( )①同桌要求小強考試時候傳遞答案,小強迫于情面答應了——呵護友誼②小晨考試失利了,找了個無人的角落哭了一場——合理宣泄情緒③小麗認為男女有別,從不與男生交往——恰當地與異性相處方式④小欣周末和家人去野餐,隨手帶走自己產生的垃圾——保護自然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青年榜樣照亮青春夢想”。為了發揮榜樣的激勵引領作用,幫助同學們化解成長困惑,學校準備由同學們自主設計完成一期“青春訪談錄”社會實踐活動。請你對活動過程合理排序( )①小組討論,確定訪談提綱②整理訪談紀要,發出青春倡議③集體討論,明確分組分工④搜集青年榜樣,確定訪談對象⑤互動訪談,完成訪談紀要⑥整理同學疑惑,明確訪談目的A.①③④②⑥⑤ B.⑥④③①⑤② C.④⑥⑤①③② D.③④①⑥②⑤16.習近平總書記在二零二五年新年賀詞中強調,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做友好合作的踐行者、文明互鑒的推動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參與者,共同開創世界的美好未來。這體現了弘揚____的核心思想理念。( )A.尚和合、求大同 B.守誠信、崇正義 C.講仁愛、重民本 D.要自尊、爭自強二、簡答題17.材料 中華傳統文化如果從整體性把握,那么人文精神可以說是最主要和最鮮明的特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文”一詞最早見于《周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具體地說,“人文”的主要內涵是指以禮樂教化為本,以及由此建立起來的一個人倫有序的理想文明社會。(1)請運用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要弘揚中華人文精神?(2)中華人文精神有哪些豐富內涵?三、辨析題18.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小明同學則認為:我們中學生年齡小,還不能為他人、為社會作貢獻。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小明同學的觀點進行辨別與分析。四、情境探究題19.【事理說明】生活中,面對一些事情,我們要作出選擇、智慧處理。情境一 不同的選擇,同樣的精彩!放學后,班長邀請小國去看望因為生病沒來上學的同學,并給他補習功課,可是,電視正在直播小國最喜歡觀看的杭州亞運會乒乓球中國男團決賽。(1)如果你是小國,會如何選擇?請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理由。情境二 交通安全,人人有責。(2)如果你遇到漫畫中的情況,你會怎樣做?簡要說明理由。五、分析說明題20.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25年央視春晚為我們呈現了一場文化盛宴,讓每一位中華兒女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和中華文明的永恒魅力。【標識解讀,感文化魅力】央視春晚主題標識(如圖)中的“巳”字設計,以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為基礎,進行創新重構,不僅代表著時間節點,還意味著萬物生長、和諧有序。兩個對稱擺放的已字,組合后的圖形則恰似中國傳統的如意紋樣,是乙已蛇年如意之間曼妙的創意鏈接,寓意著祝福人民事事順心、吉祥如意、喜慶美滿。(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主題標識中如何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節目鑒賞。品人文精神】春晚節目不僅以精湛的藝術形式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更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設計,生動詮釋了中華人文精神。《喜上枝頭》詮釋東方美學舞蹈,展示獨特的美學追求:《潮起舞英歌》展現潮汕文化,傳達扶正壓邪的正義精神;《太平有象》描繪原始森林中的象群,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這些節目猶如一座精神橋梁,既連接著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又彰顯著人文精神的時代價值,在帶給觀眾審美享受的同時,更發揮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作用。(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華人文精神的認識。【辯證思考。明思想理念】2025年央視春晚討論度最高的節目莫過于《秧bot》(如圖),節目中一群機器人穿著東北紅花襖,拿著手絹,和舞蹈演員一起為觀眾表演了特色的民族舞蹈,扭起了秧歌。(3)對于這一節目,有人認為這是對秧歌文化的延續,也有人認為是對秧歌文化的沖擊,請你準備進行辯論,選擇一方觀點完成圖表內容。21.傳承核心思想理念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為推動優秀文化融入青少年“大思政課”教育中,某中學擬開展以“傳承核心思想理念·汲取奮進力量”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請你加入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務。【做核心思想理念的傳承者】在傳承文化精髓的“大思政”課堂上,觀看202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主要事跡情境體驗活動讓同學們深受啟發。情境體驗活動 我的啟發示例一:孟二梅,北京門頭溝落坡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在K396次列車因暴雨迫停時,帶領300名老弱病殘居民,救助近千名被困乘客,承諾“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大家餓肚子”。 講仁愛萬佐成、熊庚香,在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的小巷子里經營“抗癌廚房”18年,從油條攤位到為病人家屬提供1元炒1個菜的廚房,18年從不漲價,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備好爐火,365天從不離開。蕭凱恩,香港視障歌唱演員,3個月大時因眼癌摘除眼球,她通過摸盲文點字樂譜和聽錄音反復背誦,學會彈鋼琴,在黑暗中追逐音樂夢想,20歲時已贏得超70個音樂比賽獎項,經常參加義演籌集善款,讓受幫助人有尊嚴地生活。楊華德,60歲的農業專家楊華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9年,在他和團隊的幫助下,布隆迪水稻產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還帶出了優秀的學生傳播先進經驗,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1)結合“做核心思想理念的傳承者”所學知識,談談上述情境體驗活動給你帶來的啟示。【歷久彌新的思想理念】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一種新理念,即“與天地合其德”。在“大思政”課堂上,老師講述了:在當今社會,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設中注重保護自然生態,打造山水園林城市,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2)請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分析這種做法的合理性。(3)請圍繞本次主題教育活動另外設計兩種活動形式。《【期末專題復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易錯精選題-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統編版(2024)》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A C D B B D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A D D B A1.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傳統美德的相關知識。C:三本書均圍繞中華傳統美德展開。《論語》體現儒家倫理道德,《與妻書》展現愛國情懷,《雷鋒日記》弘揚助人為樂精神,主題均與傳承中華美德、提升道德品格相關,故C符合題意;A:自強不息未被提及,三本書側重道德而非個人奮斗,故A不符合題意;B:民族團結與書目內容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D:法治精神和傳統法律文化未在推薦理由中體現,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A【詳解】本題考查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思想的相關知識。①:“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強調變革的重要性,體現革故鼎新的思想,故①符合題意;②:“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強調持續更新進步,體現與時俱進的思想,故②符合題意;③:“明禮修身,知禮明德,行禮明事”側重禮儀道德修養,與改革創新無關,故③不符合題意;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討論學習與思考的關系,與題干主題無關,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3.A【詳解】本題考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A: 戚繼光的詩句強調心系國家安危,體現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黃遵憲的詩句以山河珍貴為喻,呼吁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魯迅的詩句直抒獻身祖國的決心,彰顯強烈的愛國情懷。三句詩均圍繞國家責任與愛國精神,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高度契合,A符合題意;B:強調務實態度,與詩句的愛國主題無關,B與題意不符;C:側重個人品德與家庭倫理,與詩句無關,C與題意不符;D:強調包容差異,與詩句維護國家統一、奉獻祖國的核心不符,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4.C【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傳統美德的影響。①: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體現了對道德情操的涵養,但“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更偏向傳統美德的作用,而非其核心特點,故①不符合題意;②: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智慧,具有世代傳承性,故②符合題意;③:傳統美德為民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是面向未來的寶貴財富,故③符合題意;④:傳統美德影響行為方式,但“決定”夸大了其作用,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5.D【詳解】本題考查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理念的相關知識。A: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題干中“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這一民生目標無直接關聯,故A不符合題意;B:強調務實態度,屬于方法論,但未直接體現“為民謀福祉”的核心,故B不符合題意;C:強調改革創新,與題干中改善民生的目標關聯較弱,故C不符合題意;D:直接體現以民為本、改善民生的思想,與題干中“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高度契合,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6.B【詳解】本題考查對中華人文精神的正確認識。B:“梅、蘭、竹、菊”“四君子”寄托著中國人對高尚品格的推崇,根據所學知識體現了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B說法正確;ACD:觀點也是中華人文精神的表現,題文中體現的是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ACD說法與題不符;故本題選B。7.B【詳解】本題考查對中華人文精神的認識和理解。①④: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弘揚中華人文精神能夠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涵養道德情操,如傳統美德中的誠信、仁愛等仍具有現實價值;同時中華人文精神包含對生命、社會等問題的深刻思考,這些探索至今仍對現實生活具有指導意義,故①④說法正確;②③:“決定世界文化發展方向”的說法過分夸大了中華人文精神的作用;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非“立竿見影”,故②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8.D【詳解】本題考查弘揚中華人文精神。③:小文指出“和而不同要求既找出共同點,又尊重不同意見”,符合“和而不同”的核心內涵,故③說法正確;④:小慧認為“謀求大同并存小異有助于解決人際矛盾”,符合求同存異化解沖突的實際作用,故④說法正確;①:小朗認為“應堅持表面大同,忽視內在差異”,這與“和而不同”強調尊重差異的理念相悖,故①說法錯誤;②:小軒認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強調事物的對立與等同,但原句強調差異的重要性(和諧促進發展,完全一致則停滯),故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9.D【詳解】本題考查正確認識核心思想理念。②:音樂會的和諧共鳴體現了多樣性統一,符合“尚和合”的要求,故②說法正確;④:所有聲音匯聚成和諧共鳴后形成強大力量,說明“和”的狀態促進發展,故④說法正確;①:題干中不同樂器的聲音是相互交織、形成復雜和聲,而非“簡單相加”,故①說法錯誤;③:題干未涉及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屬于無關選項,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0.B【詳解】本題考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①:社區設置老年人休息區并配備設施,體現了對老年人的關懷,故①符合題意;②:公園對老人免費開放,減輕其負擔,保障其權益,故②符合題意;③:拒絕老人上車是歧視行為,侵犯老年人權益,故③不符合題意;④:修建無障礙通道方便老人出行,符合關愛老年人的理念,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1.A【詳解】本題考查青少年在新時代的使命與責任。①:樹立遠大理想、懷揣愛國之心,直接對應題干“立鴻鵠志”的要求,故①說法正確;②:守正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屬于“與民族共命運”的體現,是青少年應承擔的文化責任,故②說法正確;③:自立自強、提升能力,符合“做奮斗者”的具體行動要求,故③說法正確;④:相信自己、直面困難,是奮斗者必備的精神品質,故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A。12.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A:“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出自《尚書》,強調人民是國家的根本,與題干中“守民心”的核心思想一致,故A符合題意;B:“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與題干無關,故B不符合題意;C:“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強調實事求是,屬于實踐方法論,與題干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禮記》,強調革新進取,與題干中“守民心”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3.D【詳解】本題考查做核心思想理念的傳承者。①:孝親敬老、關愛親人屬于“仁者愛人”在家庭層面的體現,符合孟子強調的“愛人”思想,故①符合題意;②: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直接對應“有禮者敬人”和“愛人者,人恒愛之”,故②符合題意;③:關注社會和國家發展是“仁者愛人”的延伸,體現對社會群體的責任,故③符合題意;④:關心人類命運是“仁者愛人”的更高層次擴展,做到了愛人類,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4.D【詳解】本題考查呵護友誼、學會合理管理情緒、學會與異性相處、保護環境。①:考試傳遞答案屬于作弊行為,違背誠信原則,這不是真正的“呵護友誼”,故①說法錯誤;②:小晨考試失利了,找了個無人的角落哭了一場,體現了合理宣泄情緒,有助于緩解壓力,故②符合題意;③:小麗認為男女有別,從不與男生交往,不利于正常人際交往,這不是恰當的與異性交往的方式,故③說法錯誤;④:小欣周末和家人去野餐,隨手帶走自己產生的垃圾,符合保護自然的要求,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5.B【詳解】本題考查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ABCD: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過程:整理疑惑、明確目的是活動是初始環節;然后搜集榜樣、確定對象;其次集體討論,明確分組分工;再次小組討論,確定訪談提綱;然后互動訪談,完成訪談紀要;整理紀要、發出倡議是活動收尾環節。故正確順序為:⑥(明確目的)→④(確定對象)→③(分組分工)→①(制定提綱)→⑤(執行訪談)→②(總結倡議)。B說法正確,AC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6.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A:題干中“友好合作”“文明互鑒”“人類命運共同體”均強調和諧共處、合作共贏與共同理想,這體現了弘揚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故A符合題意;BCD:此三項說法正確,但均與題干主旨不符,故B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7.(1)①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強調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類社會和人本身發展的道理來教育世人,達到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發展出影響深遠的中華人文精神。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2)①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④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詳解】(1)本題考查為什么要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回答。(2)本題考查中華人文精神的豐富內涵,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回答。18.小明同學的觀點是錯誤的。求大同,要求我們胸懷天下,牢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古訓,將天下視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諧美好的理想社會。我們應當熱愛祖國和人民,積極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貢獻。我們中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也能盡己所能,為他人、為社會作貢獻。【分析】考點考查:求大同能力考查:辨別分析能力核心素養:責任意識【詳解】第一步:讀題,提煉辯題。觀點:小明同學則認為:我們中學生年齡小,還不能為他人、為社會作貢獻。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觀點正誤。正誤判斷:錯誤。論據①:求大同,要求我們胸懷天下,牢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古訓,將天下視作天下人的天下,追求和諧美好的理想社會。論據②:我們應當熱愛祖國和人民,積極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貢獻。我們中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也能盡己所能,為他人、為社會作貢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9.(1)我會接受班長的邀請去看望同學,并給他補習功課。理由: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2)我的做法是撥打120,及時救治被撞者。理由:這樣做體現了友善: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層面的價值要求。【分析】考點考查:中華傳統美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詳解】(1)第一步:讀題,提煉材料核心觀點。情境一觀點:小國最喜歡觀看的杭州亞運會乒乓球中國男團決賽直播與給班長邀請小國生病沒來上課的同學補課發生沖突;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情境一小國接受班長的邀請去看望同學,并給他補習功課。論據:弘揚助人為樂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讀題,提煉材料核心觀點。情境二觀點:撞倒流浪漢;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信息,判斷情境二要撥打120,及時救治被撞者。論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民層面的價值友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0.(1)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②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③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久彌新。(2)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②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③歷史上的中華人文精神,滲透在詩書禮樂等精神文明的創造中,發揮了強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④中華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3)正方: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我們的精神世界,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分析】考點考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中華人文精神。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運用教材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健全人格。【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以距今三千多年的甲骨文為基礎→可鏈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久彌新。關鍵詞②:兩個對稱擺放的已字,組合后的圖形則恰似中國傳統的如意紋樣,是乙已蛇年如意之間曼妙的創意鏈接→可鏈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學生,需要運用中華人文精神的有關知識,從認識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喜上枝頭》詮釋東方美學舞蹈,展示獨特的美學追求→可鏈接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關鍵詞②:《潮起舞英歌》展現潮汕文化,傳達扶正壓邪的正義精神→可鏈接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成就美好人生。關鍵詞③:《太平有象》描繪原始森林中的象群,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可鏈接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關鍵詞④:既連接著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又彰顯著人文精神的時代價值,在帶給觀眾審美享受的同時,更發揮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作用→可鏈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人文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對現實生活意義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養;歷史上的中華人文精神,滲透在詩書禮樂等精神文明的創造中,發揮了強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要求完成辯論賽的方案,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1.(1)①守誠信;②崇正義;③求大同。(2)“與天地合其德”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理念。城市建設注重保護自然生態,打造山水園林城市,契合這一理念,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居民親近自然、記住鄉愁,既滿足當代人生活需求,又傳承尊重自然的文化基因,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的統一,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價值 。(3)主題演講比賽、文化短劇表演等。【分析】考點考查:傳承核心思想理念。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道德修養、健全人格、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傳承核心思想理念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經營“抗癌廚房”18年從不漲價→可鏈接守誠信。關鍵詞②:經常參加義演籌集善款,讓受幫助人有尊嚴地生活→可鏈接崇正義。關鍵詞③:60歲的農業專家楊華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9年,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發展→可鏈接求大同。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傳承核心思想理念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與天地合其德→可鏈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考查設計活動形式,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