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記念劉和珍君》是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苦難與新生”第一課。其寫作背景源于 1926 年發生的“三·一八”慘案。北京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在天安門前集會抗議,會后到段祺瑞執政府前請愿,但政府竟下令衛隊向請愿群眾開槍,并用大刀鐵棍追打砍殺,死傷二百余人。北京女子師范大學英文系學生、學生自治會主席劉和珍及其同學張靜淑、楊德群等均遇害。事后,有流言誹謗請愿群眾,污蔑遇害的愛國學生“莫名其妙”“沒有審判力”,被人盲目的引入“死地”,并將殺人責任推到所說的“民眾領袖”身上,說他們“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魯迅先生聽聞此事極為震驚,極其悲憤,以深沉真摯、犀利尖銳、深刻睿智的筆調寫下此文,一是為悼念“欣然請愿”卻無辜遇害的劉和珍等愛國青年,頌揚她們勇毅無畏的愛國精神;二是揭露痛斥段祺瑞執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令人發指的卑劣行徑;三是總結“血的教訓”,告誡仍在斗爭的革命勇士不做無謂的犧牲,改變斗爭方式;四是鼓舞民眾,激勵更多的人前赴后繼,為開辟新的世界更奮然前行。文中語言精警,一字一句無不彰顯著一位時代巨匠的熾熱真摯的情感和深邃厚重的思想,諸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等至理名言給學生以德行的歸正,心靈的滌蕩,精神的引領。二、學情分析:由于魯迅先生的文章一向語言犀利、思想深刻,對高二學生而言,準確理解文中精髓、語句內涵有較大難度,所以教學時要求學生反復誦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并知人論世,力求提要總結,主抓關鍵詞句,以點帶面,從細微處見全貌,以此引導學生把握文本內容,深刻理解劉和珍等愛國青年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愛國熱忱,以及反動勢力的卑劣無恥,感受魯迅先生剛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正義感和嫉惡如仇的精神。三、課時目標:1.完成知人論世,初讀感知,把握文意的初級目標。2.品細節,憶往事,分析人物形象。3.解矛盾,悟情感,激發愛國情懷。教學重難點:1.準確理解文中重點語句內涵,進而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復雜性和深刻性2.引導學生從細微處觀全貌,感受魯迅先生剛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正義感和嫉惡如仇的精神。四、評價任務:1、請同學們速讀 3-6 章節找出描寫劉和珍微笑的句子。作者多次描寫劉的微笑有什么作用呢?明確:①突出劉和珍和藹、善良、溫柔、樂觀的品格。②反襯反動派暴行的慘無人道以及誣陷的卑劣無恥。③震撼讀者,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④激勵革命者更加奮然前行。2、速讀文章 1~5 章節,找到關于劉和珍的事跡,并思考,這些事跡分別表現了劉和珍的什么精神。明確:外貌特征 — 微笑 和藹善良,溫柔樂觀預定《莽原》—毅然 追求進步,渴求真理反抗校長 — 不屈 堅持正義,敢于斗爭心憂母校 — 黯然 遠見卓識,有責任感前往請愿 — 欣然 自愿自覺,勇敢堅強3、請同學們縱觀全文找到說與不說的句子。并對每一處的含義加以分析(小組合作討論,說與不說分別由一個小組負責)明確:說的原因:①痛惜贊頌愛國青年。②憤慨抨擊反動政府及文人。③喚醒民眾,激勵革命者。不說的原因:憤怒至極,難以言說。4、假如這就是劉和珍烈士的紀念碑,現在需要你在這座紀念碑上寫一段悼念劉和珍的話,要求:結合本節課所學,運用第二人稱,至少運用兩種修辭,不少于 100 字,時間 3 分鐘。學生展示。示例:笑靨如花,氣節如柱。你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個民族的良知;你以堅決的反抗,喚醒黑幕之下的正義。罪惡的子彈,洞穿你的身軀,卻無法穿透你對真理的希冀。你笑對生死,殞身不恤,將后人激勵!你早已化作一顆星辰,傲立蒼穹,注視著這個世界的繁華與瑰麗!五、學習活動:導入新課: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歷史是公正的,那些為一己私利而活著的人,終將被歷史的大浪沖刷,而那些活著是為了別人更好的活著的人,將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年僅 22 歲的劉和珍在 3.18 慘案中犧牲了。但她的名字,她的音容笑貌,連同她的高尚精神,將永遠被歷史銘記。今天我們就和魯迅先生一起記念劉和珍君。品讀之一:那一抹微笑魯迅先生在回憶劉和珍的時候,多次提到了劉和珍身上的同一個特征。什么特征呢,同學們?(PPT 展示劉和珍圖片配文“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那么我們的品讀就從這一抹微笑開始吧。請同學們速讀 3-6 章節找出描寫劉和珍微笑的句子。作者多次描寫劉的微笑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回答老師 PPT展示)首先突出劉和珍和藹、善良、溫柔、樂觀的品格。這微笑那么明媚,那么溫暖,那么美好,卻被反動派無情地扼殺了。劉和珍的微笑越明媚越溫暖越美好,越能怎么樣呢,同學們?反襯反動派暴行的慘無人道以及誣陷的卑劣無恥。這微笑無疑是美的,是善的,是暖的,是樂觀向上的,而另一邊則是被反動派殘忍地屠戮的身體與冰冷的尸骸,構成了美與丑,善與惡,冷與暖,生與死的強烈反差。讓人在震撼中悲痛不已。正如魯迅先生曾經給悲劇下過的定義:“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同學們可以再往深處想一想,劉和珍那明媚溫暖美好的微笑,在當時黑暗的舊中國像什么呢?對,像一縷陽光。這陽光可以激勵革命者奮然前行。明確:①突出劉和珍和藹、善良、溫柔、樂觀的品格。②反襯反動派暴行的慘無人道以及誣陷的卑劣無恥。③震撼讀者,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④激勵革命者更加奮然前行。品讀之二:那一串往事出于對這一抹微笑的強烈記憶,魯迅先生回憶起了關于劉和珍這個當時并不熟知的學生的一串串往事。請同學們速讀文章 1~5 章節,找到關于劉和珍的事跡,并思考,這些事跡分別表現了劉和珍的什么精神?(學生回答老師展示)明確:外貌特征 — 微笑 和藹善良,溫柔樂觀預定《莽原》—毅然 追求進步,渴求真理反抗校長 — 不屈 堅持正義,敢于斗爭心憂母校 — 黯然 遠見卓識,有責任感前往請愿 — 欣然 自愿自覺,勇敢堅強品讀之三:那一組矛盾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善良,樂觀堅強,堅持正義的劉和珍卻被殘忍地殺害了,魯迅作為當時黑暗的中國最敢于說真話的戰士,卻在說與不說之間糾結,在這一對矛盾中又包含著怎樣的真相呢?請同學們縱觀全文找到說與不說的句子。并對每一處的含義加以分析(小組合作討論,說與不說分別由一個小組負責)學生回答老師點評總結,并展示。這里可以對 3、4 兩處也就是文章的二四兩章節中的重點語段加以賞析朗讀。賞讀語言: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運用了對偶、反問、反復等手法)明確:說的原因:①痛惜贊頌愛國青年。②憤慨抨擊反動政府及文人。③喚醒民眾,激勵革命者。不說的原因:憤怒至極,難以言說品讀之四:那一腔悲憤文章不是無情物,透過這幾句看似矛盾又反復出現的話,我們可以發現這篇文章中潛藏著的作者的情感,用兩個字概括,那就是悲憤。那么作者悲的是什么?憤的又是什么呢?悲的是愛國青年的死,為他們如此年輕就慘遭殺戮而無限的悲痛和惋惜;憤的是反動政府的殘暴無情以及流言家們的陰險卑劣,并對他們的罪行進行揭露和痛斥。悲與憤交織下的這篇文章,不僅是一篇沉痛的悼文,更是一篇戰斗的檄文,吹響了真的猛士奮然前行的號角。文中有原句為證,請同學們找出來。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茍活者是支持革命,但還沒有投身革命的人,而真的猛士是那些像劉和珍一樣正直善良、堅持正義的真正的革命者。而作者是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覺醒起來,看到希望,奮然前行,所以這又是戰斗的號召。這也正是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所在,以及魯迅先生寫作此文的目的所在:喚醒庸人,呼喚革命,揭露敵人,激勵猛士。好了,同學們,既然是紀念,總得需要一座紀念碑吧。假如這就是劉和珍烈士的紀念碑,現在需要你在這座紀念碑上寫一段悼念劉和珍的話,要求:結合本節課所學,運用第二人稱,至少運用兩種修辭,不少于 100 字,時間 3 分鐘。(學生展示)同學們的文字可謂字字珠璣(PPT 展示例文---齊讀)。總結:無論遙遠有多遠,漫長有多長,我們都要銘記歷史,繼往開來;革命英烈為我們開拓了一條用鮮血和生命鋪成的路,作為后人,我們能做的只有破浪奔涌,砥礪前行。所以,奔涌吧,同學們,因為你們才是這個時代的后浪。(展示“奔涌吧,后浪”。六、作業設計:1. 把課堂內容整理成筆記。2. 預習《為了忘卻的記念》,并與《記念劉和珍君》進行比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