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各種各樣的杯子》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本節課作為蘇教版小學二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它們是用什么做的》的第二課,在第一課對各種材料的簡單認識上,將研究聚焦在杯子這樣一個具體的事物上,在對材料辨識的基礎上細化對各種材料特點的認知。本課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設計了四個活動:(1)觀察辨別生活中常見杯子的材料。(2)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加入熱水摸一摸等方式,觀察、比較、描述各種材料的杯子的不同特點。(3)引導學生從杯子的缺點出發,找出克服這些缺點的方法。(4)分辨保溫杯的組成材料并說明使用這些材料的理由。通過活動之間的配合,共同說明:把不同材料的優點集中起來,可以做成讓人們滿意的物品。【課程標準】本節課內容屬于《課程標準》中“物質的結構與性質”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從物體的特征、材料的性質、物質的特性與功能三個方面進行進階安排。關于物體的特征,1-2年級學生認識物體的一些簡單外部特征,如輕重、厚薄、顏色、表面粗糙度、形狀等。關于材料的性質,1-2年級學生要求識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即可。【學情分析】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各種常見材料,具備了辨認各種杯子材料的能力;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經驗,也具備了簡單的比較分析能力,但是對于多種材料的優缺點,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看法;二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課堂上采用具體實物教學,使學生認識不同材料的特點。【教學目標】科學觀念能舉例說出做杯子的各種材料的簡單特點。能說出保溫杯各部分材料的特點和作用。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辦法。科學思維說明把“不同材料的優點集中起來,可以做成讓人們滿意的物品。探究實踐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現象。態度責任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物質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了解人類可以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不斷得到改善。【教學重難點】1.重點:觀察、描述不同材料的特點。2.難點:針對不同材料的特點,提出類似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辦法。【教學準備】1.媒體準備:計算機、PPT(希沃)、音頻、黑板。2.材料準備:玻璃杯、金屬杯、紙杯、塑料杯、陶瓷杯、木杯、保溫杯、小托盤、實驗記錄單、圖片。【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1.各種各樣的杯子分別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出示實物,學生觀察并逐一辨別不同材料的杯子。(復習舊知)2.不同材料杯子的特點各不相同。提問引導:廠家為什么要生產不同材料的杯子呢?(引入新知)【設計意圖:出示實物,迅速聚焦研究問題;通過對實物的觀察與辨別,復習鞏固學生對常見材料的認識,使學生逐漸養成有依據的表達習慣;采用引導式提問,引發學生對不同材料杯子特點的思考。】二、探究實踐:研究不同材質杯子的特點1.不同材料杯子的基本特點是什么。①學生活動:領取材料(不同材質的杯子),開展小組探究實踐活動,利用多種觀察方法(看一看、掂一點、捏一捏)感受并描述不同材料杯子之間的區別,認識各種材料的特點并完成實驗報告單。②教師活動:在不同材料的杯子內倒入熱水,請兩位同學上臺,在不移動杯子的前提下觸摸各種材質的杯子并分享感受。③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小結特點。【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觀察能力不強,語言描述水平較低,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使用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探究,學習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各種材料的特點,辨識各種簡單材料,發現并比較各種材料的特點。】三、小小銷售員:認識不同材料的優缺點1.不同材料杯子的特點是什么?依據不同材料的特點,人們可以選取滿足自身生活需要的杯子。開展“小小銷售員”活動,利用不同材質杯子的特點,創設不同情境,提出具體任務,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新知。①活動背景:利用課堂上有許多杯子的條件,和學生在課堂上開一個杯子商店,請大家來當“小小銷售員”。②活動具體任務:針對不同顧客的需求,為他們選取最合適的杯子。1>顧客1:我想買一個適合泡花茶的杯子。2>顧客2:我們家開了個飯店,客人很多,我想買一些經濟適用的杯子。3>顧客3:冬天太冷啦,我想買一個能暖手的杯子。2.不同材料的缺點可以用其他材料來彌補。①教師活動:制造困難,提出問題。我們發現,不同材料的杯子各有各的缺點,為了讓杯子商店的銷量更高,你有什么好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呢?②學生活動:思考方法,解決問題。1>紙杯太軟,怎么辦呢?2>玻璃杯、陶瓷杯容易碎,怎么辦?3>金屬杯燙手,怎么辦呢?4>_________,怎么辦呢?【設計意圖:創設杯子商店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解決不同顧客的需求,加深學生對不同材料杯子特點的認識,同時使學生明白生產不同材料杯子的目的是服務于人。最后引導學生彌補不同材料的缺點,為下一環節的學習的超級萬能杯奠定基礎。】四、拓展延伸:超級萬能杯1.每一種材料都有它的特點,可以把不同材料的優點集中起來,做成人們想要的物品。①教師活動:1>提問導入:老師想要一個超級萬能杯,冬天接熱水不燙手,夏天喝冰水也不冰手,能夠長時間保持溫度,還不容易摔壞,小小銷售員們,你們有推薦的嗎?(引入保溫杯)2>拆開并展示組成保溫杯的各部分材料,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制成保溫杯的各部分材料及其優勢。②學生活動:觀察制成保溫杯的材料有哪些,描述不同的材料分別位于保溫杯的哪一部分,分析不同材料的優勢。③教師總結,學生復讀:每一種材料都有它的特點,可以把不同材料的優點集中起來,做成人們想要的物品。【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問引導,引出保溫杯,激起學生探究超級萬能杯的愿望,為引導學生在材料的特點與功能之間聯系的建立打下基礎;觀察制成保溫杯的各部分材料,再次鞏固學生對各種材料的認識;描述不同材質的優點,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組合不同材料的優點做成人們想要的物品,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開始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優點設計出更優化的產品。】五、課堂檢測1.檢測目的:鞏固新知2.檢測形式:雙人游戲大比拼。六、課后作業活動手冊P2:關于杯子的研究。【板書設計】2.各種各樣的杯子制作材料 特點塑料 輕、不耐熱陶瓷 易碎紙 輕、軟金屬 重、硬、易燙手木頭 輕玻璃 透明、易碎【教學反思】1.在創設 “杯子商店”情境的過程中,我對授課班級學生學情的認知不夠充分,提出問題的難度較高,導致展開“小小銷售員”的活動時,學生沒能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在今后的授課中,應多考慮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的情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適當降低問題難度。2.課前準備不夠充分,主要表現為在寫教學設計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預設不足,因此當學生的回答達不到我的預設時,我有些著急,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今后教學中,遇到學生答案超出預期時,我可以首先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給出幾種答案供學生選擇,然后引出討論,讓孩子們回答方案是否可行。3.在整個探究實踐過程中,我對學生設置的限制和規則較多,應該只把握活動的方向,對學生不設限制,讓學生多觀察、多動手、多比較,適時點撥,盡量避免強加于人的說教。4.在授課過程中,我的教學語言不夠精煉,語速較快,對孩子沒有進行精準提問。附圖:實驗報告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