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百家爭鳴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第5課1《論語》十二章課件(共5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百家爭鳴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第5課1《論語》十二章課件(共55張PPT)

資源簡介

(共55張PPT)
第二單元 百家爭鳴·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
第5課 《論語》十二章 大學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1.《論語》十二章
引言: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鑄就了中華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輝煌。
單元學習導航
人 文
主 題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百家爭鳴”,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和“思辨 性閱讀與表達”兩個任務群。同學們要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追本溯源,深入 理解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多種思想的要義及思想價值,進一步樹立民族文化自 信,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單元幾篇課文的言說方式各有千 秋,個性鮮明,有的對話輕松,雍容大度;有的對比說理,言簡意賅;有的用 寓言故事闡明道理,想象浪漫;有的引類取譬,趣味橫生。這些內容的學習, 對培養我們的讀寫素養和寫作能力,無疑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 習
任 務 1.通過學習本單元課文,深入了解先秦諸子百家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解先秦諸 子原典的思想價值和人文內涵,進一步認識中華文明,自覺傳承中華民族的文 化傳統,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2.讀懂六篇經典文本的基本內涵,把握儒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特點,學習儒 家或雍容或峻急、道家或簡約或恣肆、墨家樸拙繁復的論說風格,結合現實生 活,學習古人智慧,培養理性思辨精神。
3.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利用工具書查閱資料,適當擴大閱讀面,準確理解重 點詞句的含義,掌握重點句法、詞法現象,培養文言語感,探索文言文學習規 律,提高語文讀寫水平。
4.既要認識中華民族先秦原典的文化價值,從中汲取營養,涵泳心靈,養育人 格,又要將其轉化成為人做事的準則,如培養善良的人格,學習知其不可而為 之的精神等。
文 本
素 養 《<論語>十二章》《大學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儒家選文)
《<論語>十二章》重點講述立身處世的規范性原則,深入淺出,要言不煩, 精辟雋永?!洞髮W之道》強調“修身為本”,提綱挈領地論說“三綱”“八 目”的體系,是為人處世之道、立身行事的總綱領?!度私杂胁蝗倘酥摹诽?出人都有“四端”,進而論述“四端”對為人處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我們 從三篇選文中能夠清晰地看出儒家由修身到處世治國的理論邏輯。
文 本
素 養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道家選文)
《<老子>四章》以極強的思辨性,闡發“對待之理”(柳詒征語),這告訴 了人們“對待”的關系,論道、修身以及對社會動蕩和安定的辯證思考?!段?石之瓠》超越世俗經驗的束縛,辯證思考實用主義與審美主義,“詩意地棲 居”;善于轉換視角,發現發揮事物的最大價值。從表達技巧上來說,老子善 于汲取世俗經驗展開哲理思辨,直接論述道理;莊子則長于借助寓言,增強說 理的趣味和效果。
《兼愛》(墨家選文)
文中提出“兼相愛”,主張“愛”沒有等級差別,用“兼愛”“非攻”來解決 社會矛盾。墨子的語言淺顯易懂,結構清晰,邏輯嚴密,獨具風格。
晨讀時光
【名句積累】
《論語》中有關“君子”的名句
1.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2.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 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論語·陽貨》
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4.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6.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論 語·衛靈公》
7.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論語·述而》
【相關文本】
讓的藝術:方寸之間,盡顯人生智慧
“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笨鬃用鎸Φ茏釉務撝螄铰?,報以一 笑,暗含批評。然而在另一場合,他卻說:“當仁不讓于師?!边@看似矛盾的觀點, 實則揭示了“讓”這一行為背后的深刻內涵,蘊藏著為人處世的智慧,引人深思。
“讓”,并非簡單的退縮與逃避,而是一種審時度勢的智慧,是成就自我的路 徑。在知識的海洋中,“讓”是保持空杯心態,虛心接納不同的聲音。子路的“其言 不讓”,恰恰反映出他的自滿自大,最終只會故步自封。反觀孔子,周游列國,誨人 不倦,始終踐行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求知態度,即使面對身份低微的孩童項 橐,也能放下架子,謙虛請教,最終解開了“迷途知返”的難題。在信息爆炸的今 天,我們更要懂得“讓”,不被網絡上的虛浮之風所迷惑,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保持 清醒的頭腦,擇善而從,不斷提升自我。
“不讓”,并非一味地爭強好勝,而是一種責任的擔當,是彰顯勇氣的抉擇。當 “仁義”的旗幟召喚時,“不讓”是挺身而出,義無反顧的勇氣。文天祥面對元軍的 威逼利誘,毅然選擇“留取丹心照汗青”,用生命詮釋了忠義;周恩來面對積貧積弱 的中國,毅然選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用一生踐行了愛國。他們的“不讓”, 并非魯莽沖動,而是源于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沉熱愛,是心中道義的感召。作為新時代 的青年,我們更應該傳承這種精神,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勇敢地說“我不讓”,用實 際行動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正如疫情期間,無數醫護人員逆行出征,奔赴抗疫一線, 他們用“不讓”的勇氣,筑起了守護生命的鋼鐵長城。
“讓”與“不讓”,是人生智慧的交響曲,是在不同場景下做出的抉擇,是方寸 之間的藝術。當我們交流思想,探討學問時,“讓”是尊重,是虛心學習,是海納百 川的胸襟;當我們面對不公,肩負重任時,“不讓”是勇氣,是責任擔當,是舍我其 誰的氣概。
在學習生活中,我努力學習“讓”的藝術,在與同學相處時,學會包容和理解, 在遇到分歧時,先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是固執己見。在課堂討論中,我也會主動 “讓”出機會,鼓勵更多同學參與其中,共同探索知識的奧秘。同時,我也告誡自 己,要勇敢地說“不讓”,在面對學習上的挑戰時不退縮,在小組合作中盡職盡責。
“讓”是智慧,“不讓”是勇氣。讓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用“讓”的藝術,演 繹精彩紛呈的人生篇章!
【素材積累】
1. 課內素材
原句: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運用示例:看淡名利,方能健全人格,凈化人生?!墩撜Z》有言:“君子食無求飽, 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陶淵明、韓愈便是典范??吹?,入則造福于民, 出則安貧樂道,潛心學問。人生在世,白駒過隙而已,若以這曇花之年,去換朱門酒 肉,不值且不屑,豈能甘心做那探頸乞食的雞?伏爾泰說:“我所做的一切,是何等 微不足道。但我去做這一切,卻是何等重要。”誠然,人生之于世界,若蜉蝣之于天 地,一粟之于滄海。但我們面對這世界的態度、直面這人生的精神卻是舉足輕重的。
適用主題:物質追求、淡泊名利等。
2. 時鮮素材
“君子”今談
  何為君子?君子就是品德高尚的人,不囿于一己私欲,而處處為他人著想。君子 有著不同于世俗的節操,即使身處亂世,自身也如塵世中的一縷清流,不獲世俗之滋 垢。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古代仁人志士,將自身理想與國家緊密相連,為 真正的君子。且看抗金名將岳飛,幼年即立下“精忠報國”之志,一生征戰疆場,收 復失地;且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心系家國,視死如 歸;且看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推行變 法,至死不渝。他們心系國家,即便未能取得最終勝利,但足以名垂青史。為他人, 為國家,正是君子的崇高精神所在,此類人生才更有意義。放眼今朝,君子精神品質 理應繼續發揚。舍棄美國優渥條件,毅然回國投身原子彈研發的錢學森;遠離繁華都 市,奔赴貧困山區,致力祖國脫貧攻堅戰的黃文秀;躬耕原野,潛心科研,胸懷“禾 下乘涼夢”,解決十幾億中國人溫飽問題的袁隆平,他們都是真君子,堪稱時代楷 模,更為社會、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適用主題:責任擔當、無私奉獻、爭做君子等。
初識文本
文白對譯評注另見本書289頁,古詩文評注《論語》十二章
【作者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其思想核心是“仁”。其學說對中國 乃至世界都有極深遠的影響,孔子位于“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列??鬃舆€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背景知識】
《論語》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也是戰亂 紛爭的年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禮制日漸崩潰,名存實亡,社會處于一種大的動蕩組 合階段,人們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脫韁之馬,肆意踐踏禮制下的人倫理念。在社會 呈現“禮崩樂壞”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旨在恢復 正常的社會秩序,其重要觀點被記錄在《論語》之中。
【相關知識】
1. 《論語》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及其 弟子的言行語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 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合稱為“四書”?!墩?語》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連屬。《論語》言簡義豐,含蓄凝練,包含了孔 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墩撜Z》在記言的同時,傳達了人物的神情態度, 在某些章節的記述中,還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論成為 人們習用的格言和成語,對后來的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
2. 語錄體
語錄體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 采,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故稱 之為語錄體。先秦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 《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范。
【基礎知識】
1. 識記通假
知.者不惑  “知”同“智”,明智,聰明
3. 詞類活用
(1)就有道而正.焉 形容詞作動詞,匡正
(2)見賢.思齊焉 形容詞作名詞,
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
4. 古今異義
(1)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古義:這樣之后。
今義:連詞,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2)一.日.克己復禮
古義:一旦。
今義:一天。
(3)請事.斯語矣
古義:實踐,從事。
今義:事情。
(4)?。樱文獙W夫《詩》
古義:老師對學生的稱呼。
今義: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輕蔑意)。
5. 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敏于事而慎于言。(倒裝句,正常語序為“于事敏而于言慎”)
譯文:行事勤勉,言語謹慎。
(2)如禮何?(固定句式,“如……何”,譯為“把……怎么樣”)
譯文:怎樣對待禮呢?
(3)小子何莫學夫《詩》?(固定句式,“何莫……”,表反問的句式,譯為“為 什么不……呢”)
譯文:學生們為什么沒有人學習《詩》呢?
6. 文化常識
(1)仁:一種道德范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幫助、同情等?!叭省钡乃枷胧强鬃?思想的核心,貫穿《論語》始終??鬃诱f:“仁者,愛人也。”從《論語》及孔子的 言行看,孔子“仁”的內涵非常豐富。例如:人而不仁,如禮何?
(2)禮:社會生活中,由于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而形成的儀節??鬃拥摹岸Y”實質 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鬃诱J為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的, 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 有不同的行為規范,這就是禮。例如:人而不仁,如禮何?
(3)義:一種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鬃诱f的義,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婦 從、兄友、弟恭、朋誼、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種美德。例如:君子喻于義。
(4)興觀群怨:興,指激發人的感情。觀,指觀察政治的得失、風俗的盛衰。群, 指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怨,指諷刺時政?!芭d觀群怨”是孔子對《詩》的社會作用的 高度概括,是對《詩》的美學作用和社會教育作用的深刻認識,開創了中國文學批評 史的源頭,對后世影響深遠。例如:《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文本構建】
主旨歸納:《<論語>十二章》主要闡述了儒家關于君子的人格修養、精神追求、義 利觀等方面的觀點,初步顯現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以及《論語》的突出藝術特色。
課堂強研習 合作學習 精研重難
課堂研習
【學習目標】 1.背誦全文,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孔子的思想。2.感知語錄體散文 的特點,賞析語錄體的語言風格。
任務1:感悟情境與研讀升華
《論語》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思想文化遺產,從沒有缺席小學到高中各個階 段的教材。今天學習了《<論語>十二章》,你一定對“仁”“道”“君子”又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整理讀書筆記,談談你對三個概念的理解。
活動 理解重要概念
1. 理解“仁”的概念
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的解釋是“克己復禮為仁”。請解釋“克己復禮” 的內涵。
答案:“克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自覺地約束自己;“復禮”是踐行禮儀,一切言 行要納于禮。前者為內,后者為外;前者為知,后者為行??傊?,就是通過人們的道 德修養自覺地遵守“禮”的規定。
2. 下面的句子都帶有“仁”字,說說它們分別是從哪些角度闡釋“仁”的。
①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②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③仁者不憂。
④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答案:第①句是說“仁”與“禮”“樂”的關系?!叭省笔恰岸Y”“樂”的根本要 求,“禮”“樂”是“仁”的外在表現。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就根本談不上 “禮”“樂”的問題。
第②句是說踐行仁德是一個人的使命擔當、重大責任。士人應用一生去踐行它。
第③句是說評判一個人是不是“仁人”的標準,“不憂”是其重要指標。一個人如果 真正明白何為“仁”,他就會坦然面對人生的喜樂,不庸人自擾。
第④句是說踐行仁德完全取決于自己,不能由別人強制。這強調踐行“仁”的主動性 和內在性。
3. 理解“道”的概念
下列句子中“道”的含義是否相同?哪個“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
(1)朝聞道,夕死可矣。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3)就有道而正焉。
答案:第一個“道”是道理、真理。第二個“道”是路。第三個“道”是道德,側重 指品德、學問。
第一個“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因為這句話是孔子愛真理甚于愛生命的誓言。 生命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但是有了生命的我們應懂得人生的真理,知道怎樣活著才 是有價值的。
4. 結合《<論語>十二章》中的有關章句,總結“君子”應該具備哪些品格。
答案:①勤勉好學。一是在物質條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無求飽”“居無求 安”;二是行事勤勉,言語謹慎,即“敏于事而慎于言”;三是向有德行的人請教, 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即“就有道而正焉”。②勇擔大任。君子把實現仁愛天下的大 任當作自己的責任,任務艱巨,即“仁以為己任”“任重而道遠”,所以君子須志向 遠大、意志堅強,即“士不可以不弘毅”;以追求真理為奮斗目標,為追求真理不惜 付出生命,即“朝聞道,夕死可矣”。③重義輕利?!傲x”是道義,是公心;“利” 是利益,是私欲。在孔子看來,“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見利不忘義,做 人做事始終把“義”放在首位。④表里如一。君子重視培養人格內涵與外在表現的恰 當,表里相宜:內心真實樸素,待人接物有禮有節,說話辦事有禮貌、有修養,即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⑤善于內省。君子不但善于向榜樣學習,“見賢思齊”; 而且善于引以為戒,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己是否存在這樣的缺點,即“見不賢 而內自省也”。
任務2:探討文本與考試命題
1. [概括分析文意]你是如何理解“朝聞道,夕死可矣”這一句的含意的?
答案:這一句在后世常常被追求真理的人所引用。真理,是每個仁人志士矢志不渝追 求的目標,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人類之所以有別于動物,在于人類 能認識世界,能掌握自然規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規律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服務,所以 “聞道”很重要。領悟了生活的真諦、宇宙中的真理,縱然朝聞夕死,亦會覺得心滿 意足,不虛此生,否則縱然高壽,不得聞道,亦枉然為人。
2. [概括分析文意]你是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你從中悟出了怎 樣的為人處世的人生道理?
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做事情應顧及他人的感受。要設身處地地為 他人著想,自己不喜歡的、不希望得到的,就不要施加給別人。與人交往時,要做到 換位思考,其實質是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等。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活于世,要學會相互理解,要 設身處地地看待問題,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只有多替別人考慮,別人才會把你的事 情放在心上。只有這樣做了,人際關系才會和諧。
3. [理解文章內容]《論語·雍也》中孔子論及“文”與“質”的關系。這里“文”和 “質”分別是指什么?你怎么理解二者的關系?
答案:(1)“文”指合乎禮的外在表現,“質”指內在的仁德。只有具備“仁”的 內在品質,同時又合乎“禮”并表現出來,方能成為“君子”。
(2)“文”與“質”的關系,亦即“禮”與“仁”的關系。這一方面體現了孔子所 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貫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 張偏勝于文,亦不主張偏勝于質,而主張不偏不倚、執兩用中。
任務3:達標驗收與能力提升
【基礎達標】
A. 君子,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君子以行仁義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 須是仁義,是事業的正當性。君子處事要恰到好處,要做到中庸。
B. 小人,春秋時代對被統治的勞動人民的稱謂,統治者則被稱為“君子”。春秋末 年后,“君子”與“小人”逐漸成為“有德者”與“無德者”的稱謂。
C. “請事斯語矣”的“事”指實踐、從事,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中“宗廟之事”的“事”意思相同。
D. 子貢,孔子弟子端木賜的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后取字。取字是為了便于他人 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解析:C項,“宗廟之事”的“事”是“事情”的意思。
C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文質彬彬
然后君子
仁以為己任
死而后已
吾止也

往也
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
勇者不懼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義
小人喻于利
質勝文則野
文勝質則史
3.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答案:(1)君子知曉的是義,小人知曉的是利。
(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答案:(2)看見賢者,便應該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有 沒有同他類似的毛?。?。
(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答案:(3)質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樸就會虛飾浮夸。
(4)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答案:(4)近可用于侍奉父母,遠可用于侍奉君王。而且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 名稱。
課時作業
一、基礎運用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①敏:機敏 ②慎:謹慎
B. 質勝文.則野. ①文:華美、文采 ②野:不受拘束
C.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①喻:比喻 ②利:利益
D. 邇.之事.父 ①邇:近 ②事:侍奉
解析:A項,①敏:勤勉。B項,②野:粗野鄙俗。C項,①喻:知曉,明白。 故選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天下歸仁焉. 且焉.置土石
B. 質勝文則.野 故木受繩則.直
C. 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能容于.遠近
D. 人而.不仁 死而.后已
解析:A項,焉:語氣助詞,用于句末/疑問代詞,在哪里。B項,則:連詞,表順 承,就。C項,于:介詞,在……方面/介詞,表被動。D項,而:連詞,表假設,如 果/連詞,表順承。故選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克己復禮為仁
B. 敏于事而慎于言
C. 文勝質則史
D. 如禮何
解析:A項,判斷句,“為”表判斷。B項,狀語后置句,正常的語序為“于事敏而 于言慎”。C項,判斷句,“則”表判斷。D項,固定句式,“如……何”。故選B。
B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見不賢而內自.?。病、谟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 ③回雖不.敏.?、芫硬畬W.而 日參省乎己?、莨胖畬W.者.必有師
A. ②⑤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解析:①自?。汗沤裢x,自我反思、反省。②終身:古今同義,一生,一輩子。③ 不敏:古今同義,不聰明,常用來表示自謙。④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今義:學 問廣博精深。⑤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故選C。
C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見賢.思齊焉 ②見賢思齊.焉 ③可以群.
④遠之事.君 ⑤鄰之厚.,君之薄.也 ⑥擇善.而從之
⑦草.菅人命
A. ①⑤/②③⑦/④⑥ B. ①②/③④⑦/⑤/⑥
C. ①⑥/②⑤/③④/⑦ D. ①④⑤/②/③/⑥⑦
C
解析:①賢:形容詞作名詞,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②齊:形容詞作動詞,看 齊。③群:名詞作動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④事:名詞作動詞,侍奉。⑤厚、?。?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⑥善:形容詞作名詞,好的方面、優點。⑦草:名 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野草。故①⑥/②⑤/③④/⑦分類正確。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于陳、蔡。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圣 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于楚,則陳、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藜羹不充,從者皆病??鬃佑犊v誦, 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問焉,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岬婪?乎,奚為至于此?”
子路慍,作色而對曰:“君子無所困。意者夫子未仁與?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 子未智與?人之弗吾行也。且由也昔者聞諸夫子:‘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 報之以禍?!穹蜃臃e德懷義,行之久矣,奚居之窮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子曰:“由未之識也,吾語汝。汝以仁者為必信也,則伯夷、叔齊不餓死首陽; 汝以智者為必用也,則王子比干不見剖心;汝以忠者為必報也,則關龍逄不見刑;汝 以諫者為必聽也,則伍子胥不見殺。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 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 德,不為窮困而敗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是以晉重耳之有霸心,生于曹 衛;越王勾踐之有霸心,生于會稽。故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處身而常逸者,則 志不廣,庸知其終始乎?”
子路出,召子貢,告如子路。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貶 焉?”子曰:“賜,良農能稼.,不必能穡.;良工能巧,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 而紀之,不必其能容。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賜,爾志不廣矣,思不遠矣?!?br/>1
2
3
4
5
6
7
8
9
10
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雖然,夫 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丑也,夫子何病焉?不容,然后見君子。”孔子欣 然嘆曰:“有是哉,顏氏之子!吾亦使爾多財,吾為爾宰.?!?br/>(節選自《孔子家語·在厄》,有刪改)
1
2
3
4
5
6
7
8
9
10
6.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子貢曰A夫子之道B至大C故天下D莫能容E夫子F夫子盍少貶焉
答案:ACF
解析:“子貢曰”是“子貢說”的意思,這里是指子貢回答孔子的問題,所以應在 “曰”后A處斷開?!胺蜃又乐链蟆敝?,“至大”是“道”的謂語部分,中間不能 斷開,全句意思是“老師您的道實在博大”,句意完整,因此應在“至大”后C處斷 開。“故天下莫能容夫子”中,“天下”是“容”的主語,故“天下”后不能斷開, “夫子”是“容”的賓語,故“容”后不可斷開,全句的意思是“因此天下容不下 您”,句意完整,因此應在“夫子”后F處斷開。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弦歌,以琴瑟伴奏而歌誦。古人重視樂教作用,故“弦歌”也指禮樂教化。
B. 《詩》,即《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 歌。
C. 稼穡,種植農作物叫作“稼”,收割農作物叫作“穡”,“稼穡”泛指農業勞 動。
D. 宰,文中指貴族家中的管家,與《促織》中“翼日進宰”的“宰”相同。
解析:二者含義不同,“翼日進宰”的“宰”指縣官、縣令。
D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孔子被困陳、蔡,絕糧七天仍慷慨講誦,弦歌不輟。他通過與子路、子貢、顏回 三名弟子的對答,彰顯自身志向,啟迪弟子。
B. 子路認為君子不會被圍困,對孔子被困的處境十分不解??鬃釉诮獯鹬辛信e古代 圣賢的事例,分析自己“不遇時”的原因。
C. 重耳的稱霸之心產生于他被困曹、衛時,勾踐的稱霸之心產生于他被困會稽時, 孔子以此闡述君子生于憂患的道理。
D. 顏回認為,孔子之道不容于世,更顯其君子氣節。三名弟子的回答,孔子最欣賞 顏回的,甚至發出愿做顏回家臣的感嘆。
C
解析:“孔子以此闡述君子生于憂患的道理”錯誤??鬃恿信e這兩個例子是要告訴弟 子:窘迫的日子雖然難熬,但是我們不應該意志消沉。君子要廣博地學習,謀慮深 遠,修養身心,端正品行,等待時機的到來。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孔子圣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于楚,則陳、蔡危矣。
答案:(1)孔子是個賢人,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國任用, 那么陳國、蔡國就危險了。
解析:(1)“孔子圣賢”,判斷句;“圣賢”,形容詞作名詞,圣賢的人;“刺 譏”,譏刺抨擊;“中”,切中;“病”,弊病。
(2)意者夫子未仁與?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與?人之弗吾行也。
答案:(2)想來老師的仁德還不夠吧,人們還不信任我們;想來老師的智慧還不夠 吧,人們不愿推行我們的主張。
解析(2)“意”,猜想;“與”,句末語氣詞;“弗吾信”,賓語前置句,即 “弗信吾”,不信任我們;“弗吾行”,賓語前置句,即“弗行吾”,不推行 我們的主張。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子貢給孔子提出了怎樣的建議?孔子為什么不贊成子貢的說法?
答案:(1)子貢認為儒家學說過于完美,人們不易接受,需要降低標準讓世人能夠 接受。
(2)孔子認為君子要修習自己的道德學問,提升自己的志向和抱負,而不是要求被 別人采納。
1
2
3
4
5
6
7
8
9
10
[參考譯文]
楚昭王聘用孔子,孔子前往拜訪答禮,路過陳國、蔡國邊境。陳國、蔡國的大夫 們一起計謀說:“孔子是個賢人,他所譏刺抨擊的都切中諸侯的弊病。如果被楚國任 用,那么陳國、蔡國就危險了?!庇谑蔷团蓪傧碌谋∽钄r孔子。
孔子無法通過,斷糧七天,與外界無法交往,粗菜淡飯都吃不上,跟隨的學生都 餓病了。孔子更加慷慨,講學奏樂唱歌不停。他就叫來子路問道:“《詩經》上說: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业牡啦皇沁@樣嗎,怎么會到這種地步呢?”
子路聽了很不高興,變了臉色答道:“有德的君子是不會被圍困的。想來老師的 仁德還不夠吧,人們還不信任我們;想來老師的智慧還不夠吧,人們不愿推行我們的 主張。而且我從前就聽老師講過:‘做善事的人,上天會降福于他;做壞事的人,上 天會降禍于他。’如今老師您積累德行,心懷仁義,推行您的主張已經很長時間了, 怎么處境如此困窮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孔子說:“由啊,你還不懂得??!我來告訴你。你以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人相 信,那么伯夷、叔齊就不會被餓死在首陽山上;你以為有智慧的人一定會被任用,那 么王子比干就不會被剖心;你以為忠心的人必定會有好報,那么關龍逄就不會被殺; 你以為忠言勸諫一定會被采納,那么伍子胥就不會被迫自殺。遇不遇到賢明的君主, 是時運的事;賢還是不賢,是才能的事。君子學識淵博,深謀遠慮,但時運不濟的人 多了,何止我一個人呢!況且芝蘭生長在深林之中,不因為無人欣賞而不芳香;君子 修養身心培養道德,不因為窮困而改變節操。如何做在于自身,是生是死在于命。因 而晉國重耳的稱霸之心,產生于曹、衛;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產生于會稽。所以 說,居于下位而無所憂慮的人,是思慮不遠;安身處世總想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 怎能知道他的終始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子路出去了,孔子叫來子貢,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子貢說:“老師您的道實在博 大,因此天下容不下您,您何不把您的道降低一些呢?”孔子說:“賜啊,好的農夫 會種莊稼,不一定會收獲;好的工匠能做精巧的東西,不一定能順遂每個人的意愿; 君子能培養他的道德學問,抓住關鍵創立政治主張,別人不一定能采納?,F在不修習 自己的道德學問而要求別人能采納,賜啊,這說明你的志向不遠大,思想不深遠 啊?!?br/>子貢出去以后,顏回進來了,孔子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顏回說:“老師的道太 廣大了,天下也容不下。雖然如此,您還是竭力推行。世人不用您,那是當權者的恥 辱,您何必為此憂慮呢?不被采納,才看出您是君子?!笨鬃勇犃烁吲d地感嘆說: “你說得真對呀,顏家的兒子!假如你有很多錢,我就來給你當管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虞城县| 高陵县| 靖西县| 六盘水市| 禄劝| 奈曼旗| 平遥县| 桦甸市| 黄陵县| 乌什县| 潢川县| 汶川县| 郸城县| 新疆| 宜兰县| 社旗县| 广宁县| 宜川县| 青海省| 定边县| 平山县| 博湖县| 佛坪县| 察雅县| 连州市| 松江区| 耿马| 苍山县| 大名县| 罗平县| 都江堰市| 五华县| 都兰县| 梨树县| 铜梁县| 南涧| 综艺| 吴旗县| 合阳县| 简阳市| 香格里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