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一單元 偉大的復興·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單元高考鏈接分析新聞作品的文體特征 本單元的文章,都是實用類文體,有開幕詞、回憶錄、消息、人物通訊、事件通 訊等。消息和通訊屬于新聞文體,其基本特點,我們通過《別了,“不列顛尼亞”》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新聞是對新近發生或正在發生或新發現的有價值的事實的及時報道,是記錄社 會、傳播信息、反映時代的一種文體。新聞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 括消息、通訊、特寫等體裁,狹義的新聞則專指消息。高考題一般選取一些具有時效 性、實用性、生活性的消息、特寫、通訊等,側重具有時代價值和能夠體現精神價值 的文章。積土成山 風雨興焉 一、新聞的文體特點1. 基本特點:迅速及時,內容真實,語言簡明。2. 最主要的特點:用事實說話。3. 基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標題、導語、主體是新聞必不 可少的,背景和結語有時蘊含在主體里面,結語有時可省略。(1)標題:要求準確、凝練、新穎、醒目。形式有單行標題、多行標題。多行標題:引題(引標)——交代背景、烘托氣氛、揭示意義、提出問題、說明 原因(目的)、說明背景等;正題(主標)——對一則新聞內容的高度概括;副題 (副標)——往往是重要事實、結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情結果、補充次要事實、印 證主體中的觀點、解釋主題等作用。(2)導語:一般是新聞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話,以凝練簡明的語言,概述新聞 的主要內容或事實,鮮明地揭示新聞的中心。新聞導語有兩類:一類是直接性導語,即直接寫出事實的核心的導語,多是陳述 性的像速記一樣地反映事實;一類是延緩性導語,目的是吸引讀者看下去,通常用來 設置一種現場或創造某種氣氛,多是解釋性、說明性的。(3)主體:對導語內容進行展開和補充,是新聞的軀干。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 后順序或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安排層次。(4)背景:新聞背景是指新聞事實發生發展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歷史條件 指事實自身的歷史狀況,環境條件指事實與周圍事物的聯系。介紹背景,有利于了解 新聞發生發展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新聞的認識和理解,深化新聞的主題,并有豐富內 容、增加知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5)結語:新聞的最后一句話或一段話。有的新聞,事實說清楚了,就不需要 結語。它可對全文內容做概括性小結,可用帶有啟發激勵性的語言作結,可對發展趨 勢做預測,可提出值得深思的問題。4. 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簡記為“5W”+“1H”, 即:“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 (what)、“何故”(why)、“怎么發生的”(how)。5. 基本寫法:新聞寫作常常按照“最重要材料(導語)—次重要材料—更次要 材料—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結構。特殊寫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懸念式、并 列式等。在寫作技巧上,醒目的標題、倒裝的事件、貼切的細節、精練的語言等,體 現了更多的個性化特征。 二、解題思路1. 導語的作用①概括事實;②激發興趣(懸念);③奠定情感基調(全文);④揭示情感態度 (作者);⑤引出下文(鋪墊)。2. 標題的作用①提示新聞內容:以最精練的文字將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的內容提示給讀者。②評價新聞內容:一則好的新聞標題不但能簡明扼要地介紹新聞內容,而且具有 鮮明的思想性,能幫助讀者理解新聞內容的性質和意義。③吸引讀者閱讀:新穎生動的新聞標題,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傳達 新聞內容。3. 背景的作用①補充情況,事實充分,幫助我們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報道的新聞事實。②突出主題,闡述意義,有助于提高新聞價值。③提供知識,引發興趣。④借用背景,表明作者觀點。4. 新聞的表現手法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考慮(1)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新聞為了真實,會引用數字及新聞當事人的語 言,還會描寫典型細節或事例,再現現場情形。(2)新聞的典型性。新聞為了突出人物或事件的典型性、代表性,往往運用細 節描寫、點面結合等手法。如《包身工》選取起床、早飯、上工等幾個典型細節,又 以“蘆柴棒”、小福子為典型人物,點面結合地表現包身工遭受的非人待遇,揭示包 身工制度的罪惡。(3)新聞的生動性。新聞也追求生動性,往往會采用文學的技法來增強新聞的 生動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敘事技巧:如敘述的順序、視角、人稱,詳略 的安排,結構(線索、懸念、鋪墊、伏筆、抑揚等)的技巧等。如《別了,“不列顛 尼亞”》采用現實場景與歷史材料穿插的敘述方式,既形成對比,又讓人產生歷史的 縱深感,也便于表達作者的感情。《包身工》采用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 表達方式,筆法靈活,情真意切,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和鼓動性。②描寫技巧: 許多新聞通訊運用細節描寫來表現新聞事實,如《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 《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等人物通訊,常常運用 外貌、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還通過環境描寫和側面描寫來表現人物。 ③表現手法:新聞也常運用對比、烘托、引用、以小見大、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④ 修辭手法:新聞也常常運用比喻、借代、雙關、對偶等修辭手法。如《別了,“不列 顛尼亞”》題目采用雙關,使表達委婉又含蓄。5. 探究新聞的社會價值①結合文本,分析人物,探討有個性色彩的性格、思想、品質特點。②聯系時代,把人物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中進行分析,揭示其性格、思想及精神風 貌代表的時代意義。 三、新聞的閱讀技巧1. 新聞整體閱讀“六步驟”——讀準信息、把握要素、了解主旨第一步,標題信息。通過對標題含義的揣摩,辨出該文的記敘對象,是哪類新聞 (是消息還是通訊,是人物新聞還是事件新聞)。第二步,記敘要素(即新聞事實)。包括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的起因、經 過、結果這六個要素。第三步,行文線索。即領悟文章的脈絡、順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 此可準確地劃分全文的段落層次。第四步,敘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敘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 字塔”式;通訊的敘述方式靈活多變,有順敘、倒敘,中間或許還會有插敘、補敘等 方式。第五步,中心主旨。即通過解讀文本,把握文本內容的重點。第六步,觀點態度。即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作者的觀點態度,有的直接 表達,有的間接表達;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含蓄。要求能夠篩選和 辨析,并加以分析和概括。從目前考試要求看,主要放在第一、二、三、五步上。2. 訪談整體閱讀“四步驟”——把握話題、把握問題、掌握技巧、把握關鍵第一步,瀏覽全文,把握話題。迅速通讀一遍全文,把握討論話題。第二步,區分對象,把握問題。將訪問者和訪談對象的文字分開,先讀提問者 (訪問者)的問題,把握有哪些主要問題;再閱讀訪談對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闡述 分析。第三步,掌握提問技巧,品味回答語言。訪問者的提問是有一定的提問技巧的, 如直問、追問、推問等。訪談對象的回答更是一門語言藝術,需要細細品味,方能領 悟其中內涵。第四步,把握關鍵,深入內核。重點精讀一些提問者提出的一些關鍵問題和 訪談對象的關鍵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內容: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訪談內容 和訪談主題。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 一、新聞(專指消息)的常考類型、主要考點及答題方法常考類型 主要考點 答題方法內容類 篩選整合信息要點 ①看清題目,明確篩選要求;②理清層次,把握新聞要點;③根據題目篩選相關信息文體類 分析新聞真實特性 ①從再現采訪過程的角度思考;②從再現現場情形的角度思考;③從敘述人稱選擇的角度思考;④從細節描寫作用的角度思考;⑤從新聞數據運用的角度思考常考類型 主要考點 答題方法語言類 把握語言準確特性 ①從表現形象特點的角度思考;②從表現形象變化的角度思考;③從前后內容聯系的角度思考;④從新聞傳達感情的角度思考 二、通訊的常考類型、主要考點及答題方法常考題型 主要考點 答題方法文體類 文體特點 時效、真實、簡明、生動“時效性”答題模式:選擇最新的材料,增強了新聞的時效 性,更富于時代感,具有現實意義“真實性”答題模式:……寫法,使文章內容具體詳實,增 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表現人物性格(品性);反映社會面貌注意:題目設計會從新聞的“敘述事實”“用數字”“引用 原話”等角度來考查結構層次 ①選取的結構形式最能體現寫作目的;②層次清晰,讓讀者較容易地了解新聞事實。如采用小標題形式,使文章層次清晰常考題型 主要考點 答題方法內容類 新聞價值 ①時效性(報道及時、內容新鮮);②重要性(報道的事實 對社會影響時間長、范圍廣);③趣味性(與人民利益緊密 相關、有人情味);④真實性(客觀反映社會事實、不夸 大)報道角度 ①選題角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②取材角 度(同一新聞主題選取不同的材料予以報道);③寫作角度 (同一主題,同一材料,表達方式不一樣,如以小見大、以 舊見新、虛中覓實……)常考題型 主要考點 答題方法語言類 語言表達 ①客觀,多用中性詞,少用褒貶詞;多用陳述語氣,少用感 嘆語氣;②確切,確定無誤,清楚明白,力求精確;③簡 練,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④通俗,深入淺出,淺顯明 白,通俗易懂,具有社會通用性。⑤形象生動,具有文學性 三、訪談的常考類型、主要考點及答題方法常考 類型 主要 考點 答題方法內容概括 類 篩選 整合信息 要點 ①速讀文本,整體把握訪談話題、主要進程和關鍵內容;②將訪談者 與訪談對象的相關內容分別整理,把握關鍵信息;③精讀訪談者的關 鍵問題和訪談對象的關鍵回答常考 類型 主要 考點 答題方法觀點評價 類 體會 訪談情感 態度 ①從訪談發生的背景以及文本能體現背景的語句中體會;②從訪談者 有明顯情感傾向的提問中體會;③從訪談對象直接表示贊成或反對某 種看法的語句中定向體會提問技巧 類 分析 訪談藝術 技巧 ①從整體上把握訪談的目的、內容、對象;②將訪談者的問題按照訪 談的進程進行整理,把握重點問題和訪談進程發生變化的關鍵問題; ③根據訪談提問的一般提問方法和特殊提問方法,明確提問的特點或 技巧,并結合文本內容具體分析 【典例精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我在日本東京灣內美國超級戰艦 “密蘇里”號上,離日本簽降代表約兩三丈的地方,目睹他們代表日本簽字,向聯合 國投降。這簽字,洗凈了中華民族七十年來的奇恥大辱。這一幕,簡單、莊嚴、肅穆,永 志不忘。天剛破曉,大家便開始準備。我是在七點多鐘隨同記者團從另一艘軍艦乘小 艇登上“密蘇里”號的。“密蘇里”號艦的主甲板有兩三個足球場大,但這時也顯得 小了。走動不開。到處都是密密簇簇排列著的身穿制服、持槍肅立的陸戰隊士兵,軍 衣潔白、折痕猶在、滿臉笑容的水兵,往來互相招呼的軍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國記者。 灰色的艦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徑的大炮,斜指天空。這天天陰,灰云四罩,海風 輕拂。海面上艦船如林,艙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蘇里”號艦注視著。小艇往來 疾駛如奔馬,艇后白浪如練,摩托聲如猛獸怒吼,幾乎都是載著各國官兵來“密蘇 里”號艦參加典禮的。陸地看不清楚,躺在遠遠的早霧中。儀式開始九時整,各國代表按照簽約程序依次簽字……全體簽字畢,各國首席代表離 場,退入將領指揮室,看表是九點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 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陽事件,隨即侵占東北;一九三三年又強迫我們和 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九點十八分。現在十四 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天 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投降書臟了按預定程序,日本代表應該隨即取了他們那一份投降書(另一份由盟國保 存)離場,但是他們還是站在那里。原來加拿大代表簽字時低了一格,隨后各 國代表也簽錯位置了。協商之后,有關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連份投 降書也不是干干凈凈的。傍晚時分,日本代表團順著來路下艦,上小艇離去。在他們還沒有離艦時,十一 架超級堡壘排列成整齊的隊形,飛到“密蘇里”號上空,隨著又是幾批超級堡壘飛 過。機聲中,我正在數架數時,只見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來,那都是從航空母艦上 起飛的飛機,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頃刻間都到了上空,然后向東 京方向飛去。大戰中空軍將士厥功甚偉,理應有此榮譽,以這樣浩浩蕩蕩的陣勢,參 加敵人的投降典禮。我聽見臨近甲板上一個不到二十歲滿臉孩子氣的水手,鄭重其事 地對他的同伴說:“今天這一幕,我將來可以講給孫子孫女聽。”這水兵的話是對的,我們將來也要講給子孫聽,代代相傳。可是,我們別忘了百 萬將士流血成仁,千萬民眾流血犧牲。勝利雖最后到來,代價卻十分重大。我們的國 勢猶弱,問題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團結,才能保持和發揚這個勝利成果。否則,我 們將無面目對子孫后輩講述這一段光榮歷史了。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節選自朱啟平《落日》,有刪改)材料二: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 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 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 的“救濟糧”。唐朝的韓愈寫過《伯夷頌》,頌的是一個對自己國家的人民不負責 任、開小差逃跑、又反對武王領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爭、頗有些“民主個人主義” 思想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 的英雄氣概。多少一點困難怕什么。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 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美帝國主義及 其走狗蔣介石反動派,對于我們,不但“以死懼之”,而且實行叫我們死。聞一多等 人之外,還在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炮、火箭炮、榴彈炮、 坦克和飛機炸彈,殺死了數百萬中國人。現在這種情況已近尾聲了,他們打了敗仗 了,不是他們殺過來而是我們殺過去了,他們快要完蛋了。留給我們多少一點困難, 封鎖、失業、災荒、通貨膨脹、物價上升之類,確實是困難,但是,比起過去三年來 已經松了一口氣了。過去三年的一關也闖過了,難道不能克服現在這點困難嗎?沒有 美國就不能活命嗎?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 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么呢?除了看見人民 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 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喊口 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沒有什么事做 了,只好挾起皮包走路。中國還有一部分知識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對美國存有幻想,因此應當 對他們進行說服、爭取、教育和團結的工作,使他們站到人民方面來,不上帝國主義 的當。但是整個美帝國主義在中國人民中的威信已經破產了,美國的白皮書,就是一 部破產的記錄。先進的人們,應當很好地利用白皮書對中國人民進行教育工作。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節選自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1. 結合文本內容,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特色。答案:①靈活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有正反對比的方法:如把聞一多、朱自清與頗 有些“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進行對比,贊頌聞一多、朱自清的民族精神。有例 證法:如舉出大量事例來論證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直接”侵略。有引證法:如引老 子的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來表現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②論證語言 富有力量,形象生動。語言的形象性:如寫“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 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卻總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子立,形 影相吊’”,“只好挾著皮包走路”幾句,把司徒雷登不甘心失敗,但最終又逃不了 失敗的命運的悻悻之態很形象地刻畫出來,并有幾分幽默。解析:①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正反對比論證:如第一段“聞一多拍案而起, 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 美國的‘救濟糧’。……的伯夷,那是頌錯了”,此處把聞一多、朱自清與頗有些 “民主個人主義”思想的伯夷進行對比,鮮明地突出了聞一多和朱自清行為的高尚與 偉大,贊頌了他們所代表的真正的民族精神,使正面形象更加鮮明,增強了論證的說 服力。舉例論證:文中列舉了許多事例來論證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如“在 過去的三年內,用美國的卡賓槍、機關槍、迫擊炮、火箭炮、榴彈炮、坦克和飛機炸 彈,殺死了數百萬中國人”,這些具體的武器和造成的慘烈后果,真實地展現了美國 侵略的殘酷性,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美帝國主義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使 論證更具真實性和感染力。引用論證:引用老子的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來 表現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通過引用經典語句,增強了論證的權威性,使所表 達的觀點更有文化底蘊,讓讀者更容易接受中國人民英勇無畏這一觀點。②論證語言富有力量,形象生動。在描述司徒雷登時,使用了非常形象的語言。“司 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著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通過“坐著 不動”“睜起眼睛看著”等動作描寫,將司徒雷登不甘心失敗、還妄圖在中國獲取利 益的心態生動地展現出來。“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只好挾著皮包走路”這幾句, 運用形象的詞語和畫面感很強的表述,把司徒雷登孤立無援、狼狽離開的悻悻之態刻 畫得淋漓盡致,并且帶有一定的幽默諷刺意味。2. 新聞具有真實性、文學性、評論性等特點,材料一是如何體現以上特點的? 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答案:①真實性:開頭出現具體時間,還有儀式前的場面白描,體現出真實性。 ②文學性:環境描寫,如開頭關于天氣和海風、海面的描寫,渲染了氣氛;細節描 寫,如寫水兵臉上的微笑等,讓讀者感受到勝利的喜悅。③評論性:如結尾評論勝利 付出的巨大代價,啟發人們要珍惜和平;評論我們國家還存在諸多問題,思考如何保 持住勝利果實等,富有思想性。解析:①真實性:如開頭的具體時間“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時十分”,體 現真實性;文中對儀式前的場面進行了白描式的描寫,如“‘密蘇里’號艦的主甲板 有兩三個足球場大,……灰色的艦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徑的大炮,斜指天空”。 通過這種細致而客觀的場景描繪,把當時“密蘇里”號艦上人員眾多、秩序井然的狀 態真實地呈現出來,使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現場的氛圍和實際情況,這是新聞真實 性的典型體現。②文學性:環境描寫,如“這天天陰,灰云四罩,海風輕拂。海面上 艦船如林,艙面上人影密集”,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讓新聞報道不再是干巴巴的 事實敘述,而是帶有一定的感染力;細節描寫,如“軍衣潔白、折痕猶在、滿臉笑容 的水兵”等,不僅讓讀者能夠看到當時現場人物的狀態,更能從中感受到他們內心的 喜悅和自豪。這種描寫手法使新聞報道更具生動性和形象性,體現了新聞的文學性。 ③評論性:在結尾部分,作者評論道“可是,我們別忘了百萬將士流血成仁,千萬民 眾流血犧牲。勝利雖最后到來,代價卻十分重大”,使讀者在感受勝利喜悅的同時,也能認識到勝 利的來之不易。結尾還提到“我們的國勢猶弱,問題仍多,……我們將無面目對子孫 后輩講述這一段光榮歷史了”,這是作者對國家現狀和未來的擔憂與思考。在報道受 降儀式這一重大事件的基礎上,作者能夠提出國勢、問題、團結等諸多重要觀點,使 新聞報道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