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伯牙鼓琴《呂氏春秋·本味》俞伯牙和鍾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讓我們一同去見證一下他們之間的那種令人敬仰的情誼吧!教學目標1.學會并美觀書寫生字,理解部分字詞的意思。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能夠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解故事的內容,體悟伯牙和子期對于音樂的熱愛以及彼此間的真摯情誼。情境導入高山流水俞伯牙 鍾子期國籍身份穿著楚國晉國上大夫樵夫布藝綢緞此圖畫春秋名士伯牙過漢陽在舟內鼓琴時路遇知音鍾子期的故事。畫中二人對坐,左邊清瘦、蓄長髯、坐巨石上彈琴者為伯牙,對坐垂首凝神靜聽者為鍾子期。侍者三人分立左右。我會認湯( shāng )鍾子期( zhōng )鼓( gǔ )弦( xián )我會寫哉( zāi )寫完“口”再寫斜鉤,且斜鉤要舒展。巍( wēi )上下結構,下半部分要注意左右兩邊的緊湊。弦(xián )左右結構,注意左右兩邊的緊湊。初步感知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初步感知譯文:伯牙善于彈琴,鍾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好像泰山!”心里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洶涌的樣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鍾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認為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朗讀賞析從這則故事知道了什么?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朗讀賞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朗讀賞析釋義:方剛開始剛開始彈琴伯牙心里想著高山,鍾子期贊嘆說:“彈得好,像大山一樣高峻。”轉瞬間伯牙心中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贊嘆說:“彈得好,像流水一樣浩蕩。”朗讀賞析高山流水遇知音朗讀賞析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以為世上再也沒有人值得自己去為他彈琴了。課堂小結伯牙鼓琴(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1.善鼓琴的伯牙,名滿天下的伯牙,居然從此絕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見著這絕弦,再對子期說什么?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2.后人根據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為了紀念這知音之情,譜成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什么?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樂曲高雅精妙。布置作業將這則故事改寫成一則300字左右的白話故事。布置作業謝 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