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單元提升測試卷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8分)題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1. 某老舊小區經過改造,道路變得平坦寬闊,還增添了智能健身設施,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適。這表明社會生活( )A.豐富多彩 B.具有公共性C.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D.與居民無關2.下面是小海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從中我們認識到( )6:30 和爺爺到公園晨練8:20 和媽媽到小區門口的菜市場買菜15:15 和同學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20:10 和爸爸一起看電視節目并交流看法①要主動認識社會,融入社會生活②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③傾力奉獻社會就能實現人生價值④我們的個人生活與社會聯系緊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以下場景中涉及的社會關系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體現的社會關系類型相一致的有( )①小強和家人周末一起去郊游 ②小輝和鄰居小朋友一起學習③老師為小杰講解難題 ④小敏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奶奶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觀察下圖,說法正確的有( )①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②個人應為社會發展創造財富③社會的發展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④個人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A.①④ B.①③C.②④ D.③④5.小南依據下圖推斷出以下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A.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 B.復雜的社會關系有利于個人成長C.個人是社會結構中的基本單元 D.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6.社會化學習,即立足當下的媒介環境、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培養青少年終身學習的一條新路徑,使其從“自然人”發展為“社會人”。下列屬于社會化學習途徑的有( )①參與社會實踐調研 ②投身于志愿服務活動③合理飲食,適度運動 ④參加課外拓展活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7.某公司推行新的績效考核制度,員工們需要適應新的工作評價標準和任務分配方式。小劉起初對新制度不滿,認為增加了工作壓力,但經過與領導多次溝通、觀察新制度下表現優秀的同事,他逐漸理解并適應了新制度,還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新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關于小劉的行為,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①小劉適應新制度只是為了迎合領導,并非真正接受社會化②小劉與領導溝通并觀察同事是否在遵守新制度,以適應職場變化③小劉學習新工作技能是在提升生活技能,增強職場競爭力④小劉從抵觸到適應新制度體現了他在社會化過程中的自我調整和成長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根據下面“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路線圖推測,該活動的主題可能是( )A.走進社會生活,提升綜合素養 B.參與社會實踐,完善社會關系C.感受世界巨變,創造精彩人生 D.培養藝術修養,提高審美能力9.“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敝蒙碛谇八从械膹V闊天地,我們要主動融入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下列同學的做法符合這一要求的有( )①小浩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去假日海灘清理白色垃圾②小佳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每逢周末都在家認真學習③小宇到文昌觀看2025年全國射箭冠軍賽,關注在家鄉舉辦的盛大賽事④小薇在社區建設留言板上寫下自己的建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3月2日,“2025萬寧馬拉松”在萬寧市文化體育廣場正式開跑。在賽道的起終點、檢錄處、能量補給點、醫療保障等多個崗位,近1 500名志愿者穿梭其中,提供熱情服務。志愿者們的行為有利于( )①從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物質回報②塑造健康人格,增強法治觀念③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④在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自己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1.下面是洋洋和媽媽的對話,下列選項能夠全面反映對話內容的是( )洋洋:我可以利用手機“云游”線上博物館,在家穿越古今,漲知識,開眼界。媽媽:我通過醫院官方網站,完成了線上體檢預約,解決了來回奔波的煩惱。A.網絡有利也有弊,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B.網絡打破了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C.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便利D.網絡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12.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廣大網友建言獻策。下列關于網民參與建言征集的正確傳導路徑是( )①為決策科學化貢獻力量 ②網民利用網絡表達建議③不斷促進民主政治進步 ④政府開通建言獻策渠道A.①→④→③→② 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13.針對漫畫《爭分奪秒》,同學們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你認為不正確的有( )①小靜:避免沉迷電子產品,珍惜親情②小美:每個家庭的親情表現不盡相同③小迪: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④小明:網絡解決了生活中的許多難題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4.近年來,在不少公共事件中,有關部門要花費大量精力辟謠。下列辨別網絡謠言的方法與技巧正確的有( )①看信息是不是名人所發,名人所發的就認可②關注官方信息,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③看信息的傳播范圍,傳播范圍廣的就可信④看信息的內容,過度夸大、聳人聽聞的信息往往不可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5.2025年2月21日,中央網信辦發布了2025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的重點整治任務,整治春節網絡環境、整治AI技術濫用亂象、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等8類突出問題。這要求青少年( )①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②提高媒介素養,學會“信息節食”③學會辨析各種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完善相關法律,依法懲處網絡亂象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6.幾位同學分享了自己用網絡做過的事情,為此概括一個共同的主題,恰當的是( )小東 我通過“區長信箱”為文明城市建設提出建議小強 我曾積極舉報網絡上詆毀英雄烈士名譽的言論小峰 我在網上幫忙轉發過尋找走失老人的消息小蕓 我通過網絡對開展誠信考試的倡議進行了響應A.讓謠言止于智者 B.網絡改變了社會C.遵守網絡的規則 D.傳播網絡正能量二、簡答題。(共10分)17.社會生活是人類共同參與的活動,具有豐富多彩、不斷變化發展和公共性等特點。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積極認識社會生活,共創共享美好生活。(1)請你列舉一個體現社會生活公共性的實例,并分析其如何體現公共性。(4分) (2)面對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你如何適應并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同進步?(6分) 三、辨析題。(共12分)18.姚女士帶著讀初中的女兒小芮到北京旅游。路途較遠,坐飛機需要3個小時,好不容易到了酒店,休息一會兒后姚女士打算帶小芮出門,可是小芮只想在酒店看綜藝節目。無奈之下,姚女士只能在酒店陪著小芮看電視。姚女士勸小芮一起出門走走,多了解社會,親近社會,小芮卻認為:“我就是一個個體,與社會聯系不大,每天學習那么累,沒有必要再去了解社會、親近社會了。”請你對小芮的觀點進行辨析。 四、材料分析題。(共16分)19.2024年9月,超強臺風“摩羯”過后的海南,一幕幕暖心場景接連出現,傳遞出社會溫情。場景一 海口市某中學九年級學生吳秋杰看到社區干部在清理道路,便主動加入隊伍。他幫忙拉電鋸、拖樹枝、清掃樹枝,盡管天氣炎熱,背后衣服濕透,也沒有懈怠場景二 三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對傾倒樹木進行清理,胡振杰、鄭海亞、李奧宇3名少年見狀后主動加入,他們用肩扛、用手搬,經過3個小時的共同奮戰,道路恢復正常通行場景三 全省一萬多名青年志愿者組成近千支青年志愿隊、青年突擊隊、大學生志愿隊,積極投身于災后重建(1)上述材料中人物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列舉一個你做過的此類行為。(4分) (2)閱讀場景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青年志愿者積極投身于災后重建的意義。(6分) (3)從“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角度談談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向這些平凡的英雄學習。(6分) 五、實踐探究題。(共14分)20.某校八年級(1)班同學圍繞“網絡生活新空間”開展了一次主題活動,請你參與。【分享感受】 第一小組的同學們分享了對網絡生活的直觀感受:打開導航軟件,出行路線一目了然,軟件甚至還能實時分析路況、預估出行時間;在電商平臺上選購衣服,通過線上試衣功能,可以直觀看到衣服搭配是否合適;足不出戶便可“云游”博物館、欣賞珍貴文物;坐在家里也可以向“領導留言板”反饋小區的問題,看到留言被及時回復,感嘆民主渠道的暢通……這些都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網絡點亮美好生活!(1)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網絡點亮美好生活”的理解。(6分) 【調研數據】 第二小組的同學們展示了北京市委網信辦發布的《青少年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2024)》相關數據。青少年網絡風險主要問題的認知情況(2)上述圖表說明了什么?(4分) 【撰寫指南】同學們計劃編制一份《網絡素養養成指南》網絡素養養成指南網絡素養是指個體正確并有效使用網絡時具有的網絡安全意識、文明素養、行為習慣和防護技能等能力。因此,網絡素養養成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網絡安全有常識: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自覺維護國家安全;不泄露個人信息。二、網絡發言要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網絡沉迷能預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網絡事件理性看:全面、辯證、客觀地看待網絡事件,不信謠、不傳謠,保持理性。(3)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補充完善以上內容。(4分)答案一、1.C 2.B 3.B 4.A 5.D 6.C 7.C 8.A 9.C 10.D 11.C 12.D 13.D 14.C 15.A 16.D二、17.(1)示例:公共圖書館。(1分)公共圖書館為所有人提供免費的知識資源,體現了社會資源的共享性。它的存在依賴于社會的共同維護(如圖書保護、安靜閱讀環境的營造),也需要使用者自覺遵守公共規則。(3分)(2)①通過閱讀、實踐和社會活動,不斷提升知識和技能。②通過志愿服務、社區活動等方式,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增強社會責任感。③積極參與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活動,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等。(每點2分,共6分)三、18.小芮的觀點是錯誤的。(2分)(1)“我就是一個個體,與社會聯系不大”是錯誤的。①人是社會的人。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其相應的位置。②社會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必要條件。我們的衣食住用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③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我們與社會聯系密切。(4分)(2)“沒有必要再去了解社會、親近社會”是錯誤的。①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社會情境中,我們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學會與其他社會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從而勝任多種社會角色。③社會化伴隨我們一生。我們需要去了解社會、親近社會。(4分)因此,小芮應該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積極融入社會生活,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2分)四、19.(1)親社會行為。(2分)向災區捐款捐物;參加義務植樹活動。(2分)(2)①對社會:加快災后恢復進程,保障公共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2分)②對個人:培養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鍛煉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2分)③對他人:傳遞溫暖與正能量,帶動更多人參與公益,形成互助友愛的社會風尚。(2分)(3)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6分)五、20.(1)①網絡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借助網絡,不用舟車勞頓,我們就可以便捷地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線上購物、線上文化體驗、導航等,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便利和美好。②網絡改進了社會治理方式。網絡暢通人們參與社會治理的渠道,有助于人們表達訴求,保障人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6分)(2)網絡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衍生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青少年網絡沉迷成癮,受到不良價值觀的影響,網絡欺凌、網絡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需要引起重視。(4分)(3)示例:網絡發言要文明: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使用文明用語,尊重他人,不惡意攻擊、辱罵他人,不傳播不良信息(2分)網絡沉迷能預防: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學會選擇網絡信息,明確上網目的,培養多種興趣愛好,提高自律能力(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