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法七年級下冊期末復習模擬練習(含答案)(時間:60分鐘 分值: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4分,共56分)1.青春期是人生成長中的黃金時期。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是我們生理發育和心理變化過程中的正常現象。這些心理矛盾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給我們帶來煩惱。下列調節心理矛盾的方式正確的有( )①求助老師、家長和心理醫生②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接納和調整自己③注重品德和文化修養,提升內在美④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無須外力幫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某校心理健康教師為七年級學生帶來了一場以“青春期異性交往”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講座。聽了講座后,七年級(2)班的部分同學交流了各自的收獲。你認可的觀點有( )①小軒:異性交往應把握好尺度,掌握分寸②小雯:男生女生各有優勢③小浩:對異性的朦朧情感就是愛情④小宇:異性之間應相互欣賞、相互學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中國詩詞中有許多描述情緒的詞句,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怒發沖冠”“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哀民生之多艱”表達的情緒分別是( )A.喜、怒、哀、懼B.懼、怒、喜、哀C.喜、哀、怒、懼D.喜、怒、懼、哀4.懂音樂的人聽歌曲時,會不知不覺地從對作品的直接感受上升到對作品主題的情感體驗和理性思考;懂藝術的人在欣賞一幅畫時,會自然而然地從感官視覺上的沖擊上升為精神上的陶冶升華……據此,可以看出( )A.情感反映對人對事的態度、觀念B.情感是人內心世界的“晴雨表”C.情感能夠提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D.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5.智者受到贊美時,字字反思;愚者受到批評時,句句反駁。面對他人的議論或批評,我們維護人格尊嚴的正確態度是( )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②只記住贊美的話③有平和、豁達的心態④忽視他人的批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我國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科舉落第后寫下一副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落第不落志,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業,堅持不懈地進行文學創作,寫出了不朽杰作《聊齋志異》。他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自信讓我們樂觀堅定,朝著既定目標勇毅前行②要相信自己,面對困難和失敗不輕言放棄③自信讓我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發掘自己的潛力④只有遭遇挫折,才能助推事業走向成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自強的人,有鍥而不舍的堅毅品格,能夠“克己”“自勝”,積極進取,知不足而奮進,望遠山而力行,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這說明自強( )A.使人自主自立B.使人奮發向上C.與個人的成長無關D.關系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未來8.“大象躺下是很困難的,躺平更是十分要命的一件事情,我的人生辭典里沒有‘躺平’這個詞。”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寄語青年朋友“做不躺平的大象”。這啟示我們要( )A.開發創造潛能B.自強不息,砥礪前行C.培養自尊品質D.自信自立,追求獨特9.幾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中華文明在繼承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這體現了中華文明( )A.求同存異,兼收并蓄B.和而不同,交流互鑒C.源遠流長,沒有中斷D.革故鼎新,與時俱進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蘊含的中華傳統美德是( )A.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B.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C.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D.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11.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下列古語能體現中華傳統美德的有( )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大家要時刻把法律的戒尺、紀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規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記于心,把憲法精神、公權屬性、公私界限牢記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線、不踩紅線、不碰高壓線。這句話體現了我國法律( )A.保障公民一切利益B.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C.與道德要求是完全一樣的D.維護我們的權益,只制裁犯罪行為13.李某乘坐出租車時將手提包遺忘在出租車上,內有現金5萬元。出租車司機將這5萬元捐給了希望工程,李某后來根據車票找到了出租車司機,要求其歸還自己的5萬元。李某的做法( )A.是錯誤的,因為出租車司機弘揚了拾金不昧的傳統美德B.是正確的,因為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一切財產C.是錯誤的,因為出租車司機撿到遺失財物后即對其享有所有權D.是正確的,因為公民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所有權14.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應認清犯罪危害,加強自我防范,遠離不良行為。小張的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同學受欺負,邀請小張一起去打架出氣——為了“哥們兒”義氣答應前去B.同學邀請小張一起去上網打游戲——節假日反正也沒事,去放松一下C.同學課間不小心撞到了小張——小張大聲辱罵了同學D.同學偷偷給小張塞了一支“提神”的香煙——果斷拒絕并向老師反映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44分)15.(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青少年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健康的體魄和心靈是“青春之花”絢麗綻放的基礎。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加顯著,情緒失控、焦慮等心理問題頻發,暴露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尚存在諸多不足。結合上述材料,某校七年級(1)班決定召開一次主題班會,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請你為本次班會確定一個主題。(3分)(2)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青少年為什么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6分)(3)請你為受到情緒障礙困擾的青少年出謀劃策。(5分)1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乞丐坐在畫家工作間的馬路對面。透過窗戶,畫家為這個屈服于生活的壓力、靈魂深處透出絕望的人畫了一幅肖像。他不拘泥于形似,而是做了幾處重要的改動。他在乞丐渾濁的眼中加了幾筆,使雙眸閃現出追求夢想時的倨傲不羈;他拉緊了乞丐臉上松弛的肌肉,使之看上去充滿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當作品完成后,他把乞丐叫了進來,讓他看那幅畫。乞丐并沒有認出畫上的人就是自己。“這是誰?”他問畫家,畫家笑而不語。接著乞丐好像看出了畫中人和自己有幾分相像,猶豫著問道:“是我嗎?這個人會是我嗎?”“這就是我眼中的你。”畫家回答道。“謝謝您,如果這是您眼中的那個人,那我一定讓他成為將來的我。”乞丐挺直了腰桿。(1)乞丐挺直腰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2)我們應當如何使自己“挺直腰桿”?(8分)17.(18分)某班同學將舉行一次模擬法庭活動,同學們收集到下面材料。請你參與此次模擬法庭活動,完成下列任務。已滿15周歲的大偉和小楠是好朋友,兩個人平時都愛玩游戲,經常曠課去網吧上網。父母和老師多次勸誡兩人,兩人表面答應,實際上依然我行我素。某天,兩人在放學路上與他人發生爭執,氣急之下毆打了他人,造成對方輕微傷,兩人被公安機關拘留。由于家里給的零花錢無法負擔起玩游戲的花銷,久而久之,他們就入不敷出了。之后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兩人多次攔路搶劫,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庭前準備】(1)為了舉辦好此次活動,針對材料中的案例,你準備查閱哪幾部法律?(寫出兩部法律即可,4分)【法庭審判】(2)結合材料,請你指出大偉和小楠的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哪些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哪些行為屬于犯罪?(6分)【法庭教育】針對材料中的案件,請你談談未成年人應該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8分)參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青春期心理矛盾。①②均是調節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正確方法;③是正確對待青春期身心變化的方法,不符合題意;④中“無須外力幫助”的說法錯誤。故選A項。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異性交往。男生女生各有優勢,日常生活中,異性之間應相互欣賞、相互學習,同時在與異性交往中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分寸,①②④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這種朦朧情感不是愛情。故選B項。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情緒的分類。“春風得意馬蹄疾”意思是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表達的是喜;“怒發沖冠”意思是憤怒得頭發豎起,頂起了帽子,形容憤怒到極點,表達的是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意思是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表達的是懼;“哀民生之多艱”意思是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表達的是哀,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的情緒類型與題干中詞句的順序不符,排除。故選D項。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情感的作用。懂音樂的人聽歌曲時會產生理性思考,懂藝術的人在欣賞一幅畫時會產生精神上的升華,可見情感能夠提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C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本身正確,但與材料內容無關;B、D兩項說法錯誤,情緒是人內心世界的“晴雨表”,積極情緒可以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故選C項。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正確面對他人的議論或批評。面對他人的議論或批評,我們要有平和、豁達的心態,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①③說法正確,④說法錯誤;②是對材料的曲解,說法錯誤。故選B項。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對自信的理解。自信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個人自身能力的彰顯,自信讓人樂觀堅定,讓我們充滿希望和力量,面對困難和失敗不輕言放棄,朝著既定目標勇毅前行,①②③符合題意;④中“只有……才能……”的說法絕對。故選A項。7.【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自強的作用。根據教材知識,題干材料說明自強使人奮發向上。故選B項。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題干材料啟示我們要自強不息,砥礪前行。故選B項。9.【答案】D【解析】“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意思是盡管周朝是一個舊的邦國,但其肩負的使命在于不斷革新和發展。這句話強調了革新精神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體現了“革故鼎新,與時俱進”,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與題意不符。故選D項。10.【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中華傳統美德。題干中的這句話體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故選D項。1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中華傳統美德。“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反而因此得到好處,強調要辯證看待發生的事情,①不符合題意;“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強調要以整體的眼光看待問題,②不符合題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自強的中華傳統美德,③符合題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強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④符合題意。故選D項。12.【答案】B【解析】題干中法律是戒尺的說法形象說明法律具有規范作用,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B項符合題意;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是一切利益,A項錯誤;法律與道德要求是有區別的,C項錯誤;制裁犯罪行為是法律的作用之一,D項錯誤。故選B項。【答案】D 【解析】李某的“現金5萬元”屬于李某的合法財產,出租車司機將這5萬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侵害了李某的合法財產,李某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所有權,D項符合題意;A、C兩項判斷錯誤;B項錯誤,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故選D項。14.【答案】D【解析】題干中指出要遠離不良行為。D項中小張的行為是遠離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的表現,符合題意;A、B、C三項做法錯誤,會加快走向違法犯罪的步伐。故選D項。15.(1)【答案】調節情緒,健康成長;善于調節情緒,樂觀面對生活等。【解析】第(1)問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答案】①隨著心理的發展和生活經驗的積累,青少年的情緒越發細膩且反應強烈、波動大。②情緒非常神奇,會影響人的觀念和行動。快樂、自豪、滿足等積極情緒通常伴隨愉悅的體驗,可以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憤怒、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通常給人帶來不良體驗,會產生負面影響。③管理好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對我們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解析】第(2)問考,查管理情緒的原因,可從青少年情緒的特點、情緒的兩面性和管理情緒的意義回答。(3)【答案】要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如注意轉移法、合理宣泄法、認知調節法、放松訓練法等。【解析】第(3)問,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如注意轉移法、合理宣泄法、認知調節法、放松訓練法等。16.(1)【答案】乞丐挺直腰桿的真正原因是他有了自信心。【解析】第(1)問,分析材料可知,是畫家使乞丐充滿了自信從而“挺直了腰桿”。(2)【答案】①找準定位,揚長避短。②專注當下,積極行動。③勇于探索,增強底氣。④堅定民族自信心,做自信的中國人。【解析】第(2)問,可結合收獲自信的方法回答。17.(1)【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解析】第(1)問,考查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分析材料,可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回答。(2)【答案】不良行為:經常曠課去網吧上網。一般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毆打他人,造成對方輕微傷。犯罪:攔路搶劫。【解析】第(2)問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分析材料可知,“兩個人平時都愛玩游戲,經常曠課去網吧上網”屬于不良行為;“毆打他人,造成對方輕微傷”屬于一般違法行為或行政違法行為;“兩人多次攔路搶劫”屬于犯罪行為。(3)【答案】①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②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③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解析】第(3)問,考查嚴于律己,可結合嚴于律己的要求回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