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機密★啟用前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試卷語文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7頁,滿分100分。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積累與運用(20分)學校九年級開展“探尋草原美景,感受塞外風情”主題學習活動。請閱讀下面語段,體驗草原的秋季之美。第一縷秋風輕拂過草原,便悄然拉開了秋日的序幕。草原上的綠意漸漸的褪去,換上了金黃的盛裝。秋風吹來,牧草搖y生姿,仿佛在向離去的夏天作揮手告別。秋天的草原,那是一片金色的海洋。陽光灑在草原上,將每一根草尖都染成了金色,仿佛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放眼望去,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一直延伸到天邊,與藍天白云相接,形成了一幅色彩斑瀾、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在這片金色的海洋中,牧人的歌聲和羊群的咩咩聲交織在一起,譜寫出一首秋日草原上最和諧的旋律。牧民們騎著馬,趕著羊群,穿梭在草原上,他們的身影在金色的草海中若隱若現,如同一幅生動的牧歸圖。正所謂:霜刃裁云秋宇凈,草尖懸露綴晶瑩。金蓮漫野浮曦色,沙半旋空墜羽翎。湖洗月輪沉碧鑒,風梳樺雪響銀鈴。忽聞長調穿霞過,萬點牛羊下紫冥。1.根據拼音寫出漢字,給加點字注音。(2分)2.用正楷準確、規范抄寫語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2分)3.草原的秋季讓人沉醉,你能否從此文段中找尋靈感,描寫下草原的夏季景色。(2分)我從草垛上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草原上的草不躺著,它們站立在甲一(A寬厚/B,敦厚)的泥土上,頭頂飄過白云。早上,曦光從山頂射過來,草尖的露水閃爍光芒,好像手執刀劍。六月末,大地花朵盛開,像從山坡上跑下來,揮動紅的、黃的和藍的頭巾。城里人習慣用花盆栽花,花在家具之間弧零零地開。草原上,大片的花像沒融化的彩色的雪。花朵乙(A恣意盛開/B一枝獨秀),才叫怒放。開花,只是草在一年中幾天里所做的事而已。①花朵如一群小女孩子,甩掉鞋子跑到草葉身后捉迷藏。②野花夾雜在草里,和草一同嬉戲。③草浪起起伏的節律,讓人想到歌王哈扎布唱蒙古長調的氣息。④明明沒有風,卻看見草葉的袖子擺動。歌者把腹中所有的氣吐盡,吸氣時喉間顫動,氣息沿上顎抵達顱頂,進入高音區并輕松地進入假聲。這種演唱方法如草浪在風里俯仰,深緩廣大,無止息。在哈扎語文第1頁(共7頁)布的演唱中找不到一個接頭,找不到停頓或換氣口,像透明的風,一直在呼吸卻聽不到風的呼吸聲。4.語段畫橫線處的語句排序不當,從下列選項中選出排序最恰當的一項(2分)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5.從語段括號內為甲、乙兩處選擇適合語境的詞語。(2分)6.本文是蒙古族作家鮑爾吉·原野的文章,他對草原上的花草描寫讓我們身臨其境,請你結合生活實際,選擇一種植物,進行描寫。(2分)“救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寥寥數語便描繪出一幅雄渾壯闊又不失靈秀俊美的草原風光盛景。讓我們走進草原深處,感受雄渾壯闊的塞外風光。當你邀上三五好友,在草原看到牧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必會用王績《野望》一詩中的“牧人驅犢返,①一,”來抒發自己的心情。而內蒙古不止有草原,也有那塞外大漠。古代文人常以獨特筆觸描繪塞外之美,王維在《使至塞上》中以“②③一,”勾勒塞外大漠雄渾壯闊的風光;岑參在塞外望雪壓枝頭,共賞“④,⑤”(《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奇妙雪景。7.將語段中的古詩文補充完整(5分)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分布著上千條縱橫交錯的河流,它們蜿蜒曲折,構成了草原獨特的絢麗畫卷。呼倫貝爾草原以她初春嫩綠的嫵媚,盛夏濃綠的生機,晚秋金黃的殷實,隆冬銀白的高傲,使人心胸開朗,融入自然。因為有了九曲十八彎般的河灘,成群的牛羊,浩瀚雄渾的草原便增加了溫柔婉轉的氣息。這是一種剛柔相濟之美8.上述這段文字是以“草原”為表達對象,輔以“河難”“牛羊”等景物,對草原場景進行了靜態描寫。請你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仍以“草原”為表達對象,要求寫一段動態描寫,不少于30字。(3分)二、閱讀(40分)(一)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9一12題。(11分)【甲】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祈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塊、如帶、如規、如鉤,其色如鑒如瑯環、如綠沉瓜,窈然深碧、洄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①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候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④。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語文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