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浙教版九年級上冊第1節 金屬材料(第1課時)第2章 物質轉化與材料利用引入新課材料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人們對物質及其轉化規律的認識不斷加深,各種物質的用途和新型材料不斷被發現。金屬材料、有機合成材料以及新型材料的應用和發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你知道科學家是如何研制新材料的嗎?各類物質的轉化規律對材料的發現和利用有什么指導作用?新課教學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新課教學物質的用途由物質的性質決定金屬銅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制作導線金屬鐵具有良好的導熱性----制作鐵鍋金屬還具有哪些不同于其它物質的性質呢 新課教學下面是一些常見的金屬和非金屬的樣品,請仔細觀察和記錄這些樣品的外觀,想想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金屬與非金屬新課教學金屬有特殊的金屬光澤很容易根據外觀來辨認名稱 外觀 名稱 外觀鋁 汞銅 溴鐵 硫碳 磷銀白色的固體紫紅色的固體銀白色的固體黑色固體銀白色的液體紅棕色的液體淡黃色的固體白色或紅色的固體新課教學金屬與非金屬的區別金屬都有特殊的光澤。大多數金屬的顏色為銀白色或灰色,但金呈金黃色,銅為紫紅色。除汞(俗稱水銀)外,所有金屬在室溫下都是固體。大多數非金屬沒有光澤,外表暗淡。在常溫下,大多數非金屬元素所組成的單質是氣體,也有一些是固體,溴是唯一的在常溫下呈液體的非金屬單質。固體非金屬較脆,用錘子敲擊時,它們中的大多數很容易碎裂甚至變成粉末。金屬都具有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和延展性,每種金屬又具有獨特的性質,人們常根據金屬的一般性質和特性來選擇使用金屬。新課教學視頻:金屬的性質新課教學現有一種單質,要分辨它是金屬還是非金屬,你可以用到哪些方法?1、根據顏色光澤可分辨,金屬具有特殊的金屬光澤2、加熱,根據導熱性可分辨3、接到電路中,可根據導電性來分辨4、敲擊,可根據可鍛性、延展性來分辨新課教學金屬的用途為了研究金屬的性質,推測某些金屬的用途,或根據應用的需要去尋找具有某種特性的金屬,我們常常需要建立常見金屬的性質和用途的關系。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有什么關系?物質的性質物質的用途決定體現活動1.根據金屬的物理性質,我們可以推測出它的用途。有金屬光澤—可以用來做裝飾品。熔點高,不易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硬—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延展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導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導熱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來燈絲,如金屬鎢可以用來做鉆頭機器、建筑材料等可以用來做金屬箔片,如易拉罐可以用來做電線,如銅、鋁可以用來做炊具,如鐵鍋新課教學2.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實驗方案,或通過調查來分析金屬的物理性質,證實它們有哪些用途。舉例分析常見的金屬有哪些物理性質,以及分別有什么用途,析結果填入表2-1中。金屬名稱 主要物理性質 用途鐵銅鋁。。。。純鐵質軟,密度較大,熔沸點較高,具有鐵磁性機械制品、建筑材料、刀具、炊具具有紫紅色的金屬光澤,密度大,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導線、導熱器皿密度小,有良好的延展性、導電性和導熱性制造電線和電纜、鋁箔包裝建筑裝飾材料思考與討論1、銀是最佳的導熱體,為什么銀不宜用來制造煮食器皿?試說出2種原因。銀的價格高,銀的質地相對較軟,熔點較低等2、為什么裝食品的罐頭一般用鍍錫的鐵制造,而不用純錫制造?鍍錫的鐵具有耐腐蝕、無毒、強度高、延展性好等優點,而純錫的熔點低、強度小,不易成型思考與討論3.為什么燈泡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的話,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鎢的熔點高,錫的熔點低。錫絲易熔斷4.為什么鐵制鍋鏟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鐵易導熱,加上導熱性弱的木柄等以防燙手當堂檢測1、下列生活用品中,由金屬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袋 B、玻璃杯 C、鐵鍋 D、磁碗C2、下列有關金屬的用途與性質不對應的是( )A.用銅制作導線——銅具有導電性B.用鐵制鐵鍋——鐵具有良好的導熱性C.用錫制錫箔——錫具有延展性D.用銀制作裝飾品——銀具有美麗的顏色D當堂檢測3、科學家發現一種新金屬。根據圖表信息推測其用途錯誤的是( )A.用于焊接金屬 B.制造航天飛機C.制外科手術刀 D.用于通訊設備熔點 2500℃密度 3g/cm3強度 與鋼相似導電性 良好導熱性 良好抗腐蝕性 優異A當堂檢測4、 鐵鍋、鋁鍋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圖所示。(1)鐵鍋含有金屬單質 (寫化學式)(2)炒菜時鐵鍋中的油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其原理是 。(3)鋁鍋輕便、耐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廢舊鐵鍋、鋁鍋不要隨意丟棄,應回收利用,這樣做的意義是 、 。Fe使油和氧氣隔絕,缺少助燃劑鋁的密度小,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阻止鋁進一步氧化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板書設計第1節 金屬材料(1)性質用途反映決定布置作業1、復習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預習“常見金屬材料”相關內容。2.1金屬材料(1)課后檢測班級 姓名1.下列生活用品中,由金屬材料制成的是( )A、塑料袋 B、玻璃杯 C、鐵鍋 D、磁碗2.炒菜用的鋼鐵制鍋鏟上部,常加一木柄和塑料柄,這說明了鐵具有的性質是( )A、鐵是熱的良導體 B、鐵的電的導體C、鐵在空氣中易生銹 D、鐵不耐酸、堿腐蝕3. 選擇鑄造硬幣的金屬材料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A.硬度 B.價格C.耐腐蝕性 D.導電性4.下列有關金屬的用途與性質不對應的是( )A.用銅制作導線——銅具有導電性B.用鐵制鐵鍋——鐵具有良好的導熱性C.用錫制錫箔——錫具有延展性D.用銀制作裝飾品——銀具有美麗的顏色5.下列有關金屬的說法正確的是( )A.鋁元素在地殼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B.不銹鋼的抗腐蝕性強于純鐵,硬度小于純鐵C.燈泡里的燈絲常用鎢制成D.地球上金屬礦物資源儲量有限,可再生6.某學生做了如下實驗:將一個不與鹽酸反應的小球放入盛有鹽酸的燒杯中,小球懸浮于液面;將幾枚小鐵釘投入燒杯中,到不再有氣泡逸出(溶液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和開始相比,小球的位置將 ( )A.上浮 B.不變 C.下沉 D.沉至杯底7.科學家發現一種新金屬。根據圖表信息推測其用途錯誤的是( )A.用于焊接金屬 B.制造航天飛機C.制外科手術刀 D.用于通訊設備熔點 2500℃密度 3g/cm3強度 與鋼相似導電性 良好導熱性 良好抗腐蝕性 優異8.鐵是人類生活、生產實際中應用很廣的一種金屬材料。有關鐵的敘述正確的是( )A.鐵能置換出酸中的氫氣B.鐵是一種晶體,熔化時溫度逐漸升高C.使用鐵鍋比使用鋁鍋更有利于人的健康D.鐵是電的良導體,因為鐵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9.金屬材料在人類活動中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下列性質屬于金屬共性的是( )A.硬度很大、熔點很高 B.是銀白色的固體C.密度都很大 D.能夠導電、能夠導熱10.金屬鈦有銀白色金屬光澤,密度為4.5g/cm3,熔點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蝕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鈦制作的是( )A.保險絲 B.醫療器械 C.潛艇外殼 D.眼鏡架11.鐵、鋁、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常溫下一些金屬的物理性質數據如下:分析上表數據,回答以下問題:(1)表中導電性能最好的金屬是 。(2)碎石用的大錘常用鐵制而不用鋁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什么用鋁鍋炒菜時鍋底易產生變形,而用鐵鍋則不會?12. 鐵鍋、鋁鍋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圖所示。(1)鐵鍋含有金屬單質 (寫化學式)(2)炒菜時鐵鍋中的油著火可用鍋蓋蓋滅,其原理是 。(3)鋁鍋輕便、耐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廢舊鐵鍋、鋁鍋不要隨意丟棄,應回收利用,這樣做的意義是 、 。13.日常生活中的不少用品與水銀有關,體溫計就是其中之一。小明偶患感冒,量體溫時不小心將體溫計滑落摔碎,地面上散落許多水銀珠。小明就想:水銀有毒嗎?怎樣清理?經網絡搜尋,小明獲取以下有關水銀的資料:水銀學名為汞(Hg),常溫下是銀白色液體,密度大,易蒸發且吸附性特別好,不溶于水,汞及汞的大多數化合物有毒。汞在化合物中常表現為+2價(汞離子的符號為:Hg2+),能與硫反應生成不易溶于水的無毒物質——硫化汞。依據以上信息和小明的做法,完成下面問題:(1)小明關掉室內所有熱源,開窗通風,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2)小明戴上手套以避免__________,用小勺把水銀收集到盛有__________的玻璃瓶中,送交實驗室;(3)最后,小明又向不易收集的細小水銀珠上布撒硫磺粉降低危害,他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參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 A D D C A A C D A銅;鐵的硬度和密度較大;鋁的熔點低,故在炒菜時容易軟化,而鐵的熔點高,不易軟化Fe;使油和氧氣隔絕,缺少助燃劑;鋁的密度小,鋁的表面有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阻止鋁進一步氧化;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13.(1)防止水銀蒸發,使人中毒 (2)水銀侵害身體 水 (3)Hg+S=Hg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金屬材料(1)課后檢測(含答案).doc 2.1金屬材料(第1課時)(課件19張ppt 視頻 課后檢測卷(含答案)).pptx 金屬的性質.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