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試卷高 一 數 學考試時長:120分鐘 總值:150分 命題人: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本題共8小題,每題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圖,四邊形是正方形,則( ?。?br/>A. B. C. D.2.已知復數且,其中為虛數單位,則( )A.-4 B.-3 C.-2 D.03.已知,則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投影向量的長度為( )A.-4 B.4 C.-2 D.24.已知向量,,若,則( ?。?br/>A. B. C. D.55.已知復數,其中為虛數單位,則的虛部為( ?。?br/>A. B. C. D.6.在復平面內,復數的對應點為,則( )A. B. C. D.7.設,則( )A. B. C. D.8.在中,內角所對的邊分別是.已知,則的大小為( ?。?br/>A.或 B.或 C. D.二、多選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在每題給出的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答對的得6分,部分選對的得部分分,有選錯的得0分.)9.如圖,在單位圓中,向量是( ?。?br/>A.有相同起點的向量B.單位向量C.相等的向量D.模相等的向量10.已知復數,則( )A.的虛部是B.C.在復平面內對應的點位于第二象限D.是純虛數11.已知向量,,若A,B,C三點共線,則實數λ的可能的取值有( )A.1 B. C.2 D.第II卷(非選擇題)三、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12.已知,其中是實數,則 .13.已知向量,,,則的值為 .14.已知,則 .四、解答題(本題共5小題,共77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5.(本小題13分)已知,為第二象限角.求的值.16.(本小題15分)已知復數.(1)若為實數,求的值;(2)若為純虛數,求的值.17.(本小題15分)角頂點在原點o,始邊為x軸的非負半軸,終邊經過點,求的值.18.(本小題17分)已知向量,,,().當向量與平行時,為何值?19.(本小題17分)已知點,,,且.(1)求點的坐標;(2)求的面積.第1頁,共2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高一年級數學答案考試時長:120分鐘 試卷總分:150分第I卷(選擇題)一、單選題(本題共8小題,每題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A B A D D C C二、多選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在每題給出的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答對的得6分,部分選對的得部分分,有選錯的得0分。)題號 9 10 11答案 BD BC AD第II卷(非選擇題)三、填空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12. 0 . 13. -14 . 14.四、解答題(本題共5小題,共77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15.(本小題滿分13分)已知,為第二象限角.求的值.【詳解】,為第二象限角,, ----------------------7分. - ---------------------13分16.(本小題滿分15分)已知復數.(1)若為實數,求的值; (2)若為純虛數,求的值.【詳解】(1)復數為實數,則,解得,所以的值是1. --------------6分(2)復數為純虛數,則,解得,所以的值是. -------------------15分17.(本小題滿分15分)角頂點在原點o,始邊為x軸的非負半軸,終邊經過點,求的值.【詳解】∵角的終邊經過點,, ----------------4分; ---------------------8分----------------------15分18.(本小題滿分17分)已知向量,,,().當向量與平行時,為何值?【詳解】由已知可得, , -------------------8分因為與平行, -------------------10分所以,解得, ----------------15分所以向量與平行時,. ---------------------17分19.(本小題滿分17分)已知點,,,且.(1)求點的坐標; (2)求的面積.【詳解】(1)因為,,,所以, -------------------3分設,則, -------------------5分又,所以,解得,即. ---------------------8分該問題解法不唯一,以下解法僅供參考:因為,且軸,到的距離為, 所以. ----------------17分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檢測數學試卷.docx 高一數學期中試卷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