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統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提升訓練一、單選題1.以下屬于性騷擾和性侵害行為的是( )A.友好的身體接觸B.未經對方同意的情況下,頻繁發送帶有性暗示的短信或郵件C.同學間正常嬉鬧D.在心理健康課上,老師組織大家談論關于性知識方面的話題2.詩是一種語言精練、有節奏、有韻律的文學體裁,它可以抒發作者對人、對事的喜怒哀懼。下列詩句中描寫喜樂情緒的是( )A.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C.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D.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關于消極情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消極情感都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B.要善于將消極情感轉變為成長的助力C.消極的情感體驗對人生沒有任何意義D.要學會逃避生活中所有的消極情感體驗4.2025年是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62周年。60年多來,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匯聚起最為廣泛的共鳴,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一個又一個“活雷鋒”。這說明( )A.情感隨情境的改變而變化 B.情感是短暫的、不穩定的C.情感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 D.美好情感能夠傳遞正能量5.俗話說“別人的屋檐再大,都不如自己有把傘”,這啟示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 )A.拒絕任何幫助,堅持自信自強B.完全依靠他人,助力快速成長C.認真制定計劃并貫徹落實D.依靠自己,做到自主自立6.以古典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里,積蓄著中國人的智慧、品格、襟懷和修養,凝聚著中華文化的理念、志趣、氣度和神韻。下列古詩可以用來勉勵同學們培養自信品質的是( )A.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B.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C.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D.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7.革命先烈李大釗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事業不懈奮斗,面對反動軍閥的絞刑架,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李大釗的事跡啟示我們,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要( )A.樹立遠大理想,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困難B.只關注學習成績,成績好就能做到自強不息C.依賴他人的幫助,在他人指導下克服挫折D.遇到困難立刻放棄,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8.2024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3周年,全國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勿忘國恥,先輩們的付出與犧牲讓我們( )①更加珍愛生命,激勵我們牢記使命,自強不息②認識到唯有流血犧牲才算不負人民,報效祖國③意識到自強不息關系民族的命運和國家的未來④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盡情享受物質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9.2024年“感動中國”人物江夢南,身殘志堅考入清華博士,以“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的信念激勵無數人。她的事跡生動詮釋了中華傳統美德中的( )A.自強不息、敬業樂群 B.愛國守法、見利思義C.孝老愛親、勤勞勇敢 D.誠實守信、律己寬人10.孔子在《論語》中用“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由此可以看出孔子( )A.努力充實自己,贏得他人的尊重 B.對不善的動機和行為有羞恥心C.沒有上進心,難擔大任 D.不追求外在的榮華富貴,自信面對人生11.2024年我國長江全流域江豚種群達1249頭,較2017年增長23%,“十年禁漁”政策顯效,沿岸38個濕地修復項目同步完成。下列新聞與題干表達理念一致的是( )A.2024年我國GDP突破130萬億元,經濟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B.《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擴展至鋼鐵、建材等領域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D.基層人大代表聯絡站實現鄉鎮全覆蓋,拓寬民意反映渠道12.文天祥戰敗被俘后,面對各種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最后從容就義。其絕命辭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為后世所傳頌的浩然正氣表現為( )①維護國家利益的愛國情懷 ②舍生取義的義利觀③以人民為中心的施政理念 ④追求真理的研學態度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13.乘客吳某為等待遲到的同行人上車,強行用身體阻擋高鐵列車車門關閉,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被鐵路公安機關依法拘留。吳某的行為屬于( )A.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 C.嚴重違法行為 D.刑事違法行為14.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完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其中,保障公民人身權是因為( )①我們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②人身權是實現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③我們都渴望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樂觀的精神狀態④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因此,面對別人的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我們應該( )A.遠離自負自卑、樂觀堅定 B.聯合朋友,進行反擊C.依法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 D.保持豁達心態,置之不理16.“沖動是魔鬼,我當時太上頭了,沒想到一拳打下去會發生這么嚴重的后果……”何某與他人因小事起了爭執,繼而大打出手,導致他人受傷住院,自己也受到了法律懲罰。該案例給我們的警示是( )①負面情緒有助于適應突發事件②合理調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人③任何違法行為都應受刑罰處罰④增強法治觀念,做到依法自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7.“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煩惱,但愿永遠這樣好。一年一年時間飛跑,小小少年在長高。隨著年齡由小變大,他的煩惱增加了。”這首歌唱出了同學們的心聲,很受同學們喜歡。(1)持續處于煩惱狀態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請你寫出兩個調節情緒的方法。(2)請寫出你青春期的一個煩惱及其解決辦法。18.浩浩代表班級參加年級辯論會,發揮失常,感到心里很不舒服。他決心擴展自己的閱讀范圍,加強辯論技能的學習,希望在下一次辯論會中為班級取得好成績。(1)“我一定要努力,希望在下一次辯論會為班級取得好成績”,浩浩具有怎樣的青春態度 這種態度有何積極意義 (2)浩浩的應對方法對我們碰到類似經歷時有何啟示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讀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密碼。長期以來,這些思想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至今仍然散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材料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長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逐漸凝結為具有主導性、根本性意義的核心思想理念。今天,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1)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2)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至少答三點)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開啟了新紀元。(1)民法典的地位是怎樣的?(2)民法典是怎樣的一部法律?(3)民法典的實施具有怎樣的意義?21.[案例析法明理踐行]案情陳述:朱老太丈夫病故,兒子李某經濟條件很不錯,但兒子李某拒不履行贍養義務,年近八旬的朱老太年老無法獨自生活。朱老太一氣之下將兒子李某告上法庭。經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兒子李某的不贍養行為使得八旬的朱老太生活上無法得到照顧,而且精神上也遭受打擊。經過調解,母子最終冰釋前嫌,達成協議,兒子李某答應贍養母親。(1)本案中從違反法律的類別來看,被告人李某的行為屬于 行為;從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來看,李某 的行為。(2)在此案例中涉及的調解是哪種類型的調解 這一類型的調解有何優勢 (3)通過本案例,你覺得朱老太的兒子應該明白哪些道理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頁,共6頁第5頁,共6頁《統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提升訓練》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D D B A B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B B C C1.B【詳解】本題考查加強自我保護。B:我們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預防和應對性騷擾、性侵害的能力。未經對方同意的情況下,頻繁發送帶有性暗示的短信或郵件,屬于性騷擾和性侵害行為,B說法正確;AC:友好的身體接觸、同學間正常嬉鬧屬于正常交往行為,AC與題意不符;D:在心理健康課上,老師組織大家談論關于性知識方面的話題屬于獲取性知識的正確途徑,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2.C【詳解】本題考查情緒的類型。C: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意思是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體現的是喜樂心情,故C說法正確;A: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體現的哀怨的情緒,故A說法不符合題意;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意思是對待敵人決不屈服,以冷眼相對惡勢力的指責和攻擊;而心甘情愿地俯下身來,為老百姓做孺子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的是怒的情緒,故B說法不符合題意;D: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體現的是憂國憂民的情緒,故D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B【詳解】本題考查消極情感。A:消極情感并非全部阻礙成功,適度負面情感可能促進成長,故A說法錯誤;B:正確對待消極情感可將其轉化為成長動力,符合積極應對的觀點,故B說法正確;C:消極情感體驗對人生有意義(如反思、激勵),故C說法錯誤;D:逃避所有消極情感不現實且不利于成長,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4.D【詳解】本題考查傳遞情感正能量。A:情感隨情境改變是情緒的特點,而情感相對穩定,故A說法錯誤;B:情感是穩定的,情緒才是短暫的,故B說法錯誤;C:題干強調情感的持久影響力,而非表達方式,故C不符合題意;D:雷鋒精神長期傳遞美好情感,激勵人們行動,體現正能量的傳遞,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5.D【詳解】本題考查自立自強的相關知識。A:“拒絕任何幫助”過于絕對,自立不等于排斥所有幫助,故A說法錯誤;B:“完全依靠他人”與題干強調依靠自己的觀點相悖,故B說法錯誤;C:制定計劃與題干中“自己有把傘”強調自立的核心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依靠自己,做到自主自立”直接對應題干中依靠自身能力而非依賴他人的寓意,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6.B【詳解】本題考查自信的含義的相關知識。A:“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體現對百姓疾苦的關切,與責任感相關,故A不符合題意;B:“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達對未來的堅定信心,符合自信品質的要求,故B符合題意;C:“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強調愛國奉獻,與自信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倡導勤奮學習,未直接體現自信,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7.A【詳解】本題考查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的要求的相關知識。A:樹立遠大理想,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面對困難,符合李大釗堅定信念、不畏艱險的精神,故A符合題意;B:“只關注學習成績”將自強不息狹隘化,忽視精神品質的全面性,故B說法錯誤;C:“依賴他人幫助”與自強不息強調的自主奮斗相矛盾,故C說法錯誤;D:“遇到困難立刻放棄”直接違背自強不息的核心要求,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8.B【詳解】本題考查歷史紀念活動的意義及正確價值觀的理解。①:銘記歷史能增強責任感,珍愛生命并激勵自強,故①符合題意;②:“唯有流血犧牲”說法絕對化,報效祖國方式多樣,故②說法錯誤;③:自強不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關系國家未來,故③符合題意;④:“盡情享受物質生活”忽視奮斗精神,不符合正確價值觀,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9.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傳統美德的理解。A:江夢南“身殘志堅考入清華博士”,她不因身體殘疾而放棄努力,而是以積極態度面對挑戰,努力奮斗、不斷進取。這直接對應了《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強調個人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品質。江夢南作為清華博士生,專注學業、追求卓越,體現了“敬業”精神;同時,她以“與其抱怨黑暗,不如提燈前行”的信念激勵無數人,傳遞正能量,展現了“樂群”的社會責任感,即樂于助人、影響和團結他人。故A符合題意;B:材料未涉及愛國守法或利益取舍的內容,故B不符合題意。C:“孝老愛親”未提及;“勤勞勇敢”中“勇敢”與克服身體障礙相關,但不如“自強不息”貼切,故C不符合題意。D:材料未體現誠信或待人態度,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0.D【詳解】本題考查對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的理解。A:題干強調孔子不追求不義之財,而非“充實自己贏得尊重”,故A不符合題意;B:題干未體現“羞恥心”,而是強調對不義之財的淡泊態度,故B不符合題意;C:孔子主張以道義為重,并非“沒有上進心”,故C說法錯誤;D:依據教材知識可知,孔子以“浮云”比喻不義的富貴,表明其不追求外在榮華富貴,自信面對人生,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1.B【詳解】本題考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A:描述經濟發展成就,與生態保護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B:涉及碳排放管理和綠色發展,屬于生態保護措施,與題干理念一致,故B符合題意;C:聚焦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與生態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強調民主政治建設,與生態保護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2.A【詳解】本題考查中華傳統美德的理解。①:文天祥寧死不屈、以死報國,體現了對國家利益的維護和深厚的愛國情懷,故①符合題意;②:文天祥引用“孟曰取義”,強調舍生取義的精神,符合儒家義利觀的核心,故②符合題意;③:題干未體現文天祥的施政理念或具體政治實踐,且“以人民為中心”是現代政治理念,故③不符合題意;④:文天祥的絕命辭重在踐行圣賢教誨,而非強調學術研究或真理探索,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3.B【詳解】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類型判斷。A:民事違法行為通常涉及平等主體間的侵權或違約,需承擔民事責任,而吳某被公安機關處罰,故A說法不符合題意;B:吳某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該法屬于行政法規,且被公安機關拘留屬于行政處罰,故B符合題意;C:嚴重違法行為一般指刑事犯罪,但吳某的行為未達到犯罪程度,故C說法錯誤;D:刑事違法行為需承擔刑事責任(如刑罰),而吳某僅被行政拘留,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4.B【詳解】本題考查保障公民人身權的重要性。①③④:結合教材知識可知,保障公民人身權是因為我們都希望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我們都渴望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樂觀的精神狀態;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故①③④正確;②:人身權是實現其他權利的基礎,但不是物質基礎;故②錯誤;故本題選B。15.C【詳解】本題考查人格尊嚴不受侵犯。C:依據題文,面對別人的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我們應該依法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故C說法正確;A:遠離自負自卑、樂觀堅定屬于心理調節范疇,與題干中“如何應對侵權行為”無直接關聯,故A說法錯誤;B:聯合朋友進行反擊可能采取非法手段,違反法律要求,故B說法錯誤;D:置之不理會縱容侵權行為,不利于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故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6.C【詳解】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重要性、預防犯罪的要求。②:案例中的何某因未能控制情緒導致嚴重的后果,警示我們要學會合理調控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故②說法正確;④:何某因小事與他人爭執發生違法行為而受到了法律懲罰,警示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做到依法自律,故④說法正確;①: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題文中何某因情緒失控引發嚴重后果,說明負面情緒可能帶來危害,故①說法錯誤;③:只有犯罪行為才會受刑罰處罰,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7.(1)①改變認知評價;②轉移注意;③合理宣泄;④放松訓練等等。(2)①青春期煩惱:略(青春期煩惱要結合自身實際)。②解決辦法:向老師、家長、親友以及社會尋求幫;學習自我調節;參加集體活動;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等。【詳解】(1)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回答。(2)本題考查寫出你青春期的一個煩惱及其解決辦法,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回答。18.(1)自強的青春態度。這種青春態度可以讓自己更加自信,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2)要培養進取精神;要持久堅持、主動學習,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和超越自己。【分析】考點考查:自強的重要性和要求。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道德修養。【詳解】(1)小問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自強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我一定要努力,希望在下一次辯論會為班級取得好成績”→浩浩具有自強的青春態度。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小問2本題考查自強的作用,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本題考查自強的要求,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9.(1)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2)①我們應當孝敬父母、關愛親人,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實現由愛親、愛他人、愛人類到愛萬物的擴展。②我們應當站穩人民立場,不斷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③我們應當樹立誠信意識,做誠實守信的人。④在面對個人利益選擇時,我們應當將道義置于優先位置,讓我們的言行合乎道義。⑤我們應當正確看待差異與矛盾,堅持多樣性統一,構建和諧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⑥我們應當熱愛祖國和人民,積極為人類的發展和進步作貢獻。【詳解】(1)本題考查列舉兩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本題考查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0.(1)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3)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詳解】(1)本題考查民法典地位,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回答。(2)本題考查民法典的含義,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回答。(3)本題考查民法典實施的意義,可以結合教材知識進行回答。21.(1) 民事違法; 沒有實施法律要求做的(2)司法調解;①促使他們相互諒解,及時解決糾紛,防止矛盾激化;②節約訴訟成本和時間;③節約司法資源;④有效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3)①法定義務須履行,憲法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②法不可違,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權利和義務相統一,不能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④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分析】考點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履行義務、依法維權的途徑、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法不可違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法治觀念【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是公民,需要運用違法行為的分類及履行義務的有關知識,從理解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兒子李某經濟條件很不錯,但兒子李某拒不履行贍養義務,年近八旬的朱老太年老無法獨自生活。朱老太一氣之下將兒子李某告上法庭→可鏈接民事違法行為;從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來看,李某對于法律要求的行為沒有去做;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小問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是公民,需要運用依法維權的途徑的有關知識,從理解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李某拒絕贍養父母,被老母親告上法庭。經過法院調解,母子最終冰釋前嫌,達成協議,兒子李某答應贍養母親→可鏈接司法調解;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小問2:本題考查司法調解的優勢,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回答。(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是公民,需要運用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履行義務、法不可違的有關知識,從理解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朱老太的兒子李某拒絕贍養老母親,被母親告上法庭。在法院的調解下母子最終冰釋前嫌,達成協議,兒子李某答應贍養母親→可鏈接法定義務須履行;法不可違,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不能只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答案第2頁,共8頁答案第1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