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六年級科學下冊專用工具教學設計【落實課標點】12.1技術與工程創造了人造物,技術的核心是發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1.2舉例說出工具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確。【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通過觀察專用工具實物,理解其結構特點與功能實現的關系,知道核桃夾的杠桿原理等科學知識在工具中的應用。2.了解完成某些任務需要專用工具,認識科技發展與社會需求的關聯性,舉例說出生活常見專用工具。科學思維:1.運用比較分析法,通過觀察核桃夾等專用工具,推理其結構設計(如凹槽防滑、支點位置)與破殼功能之間的邏輯對應關系。2.基于“結構決定功能”的思維模型,嘗試解釋不同場景專用工具的差異化設計原理。探究實踐:1.能通過控制變量實驗,對比使用普通工具(如手錘)與專用工具(核桃夾)處理核桃的效率差異,用表格記錄破殼完整度、操作便捷性等數據。2.通過工具改良設計活動,針對現有核桃夾的不足(如費力、易滑脫),提出至少1種結構優化方案。態度責任:1.在觀察使用工具的實驗中表現出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如準確測量支點距離、規范記錄施力數據。2.通過案例討論(如罐頭啟蓋器設計),體會專用工具研發中的人文關懷,初步形成“科技創新服務人類需求”的社會責任感。【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各種核桃夾;核桃若干;手錘;PE菜板;小盤(標上組號);垃圾桶;專用工具若干;教學課件。2.學生準備:每人準備至少1種專用工具(實物或圖片),并了解其結構和功能,做好向全班同學推銷自己所帶專用工具的準備。【教學過程】一、情境·問題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些禮物,想請大家吃核桃。(展示一個核桃)師:但是吃核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因為它有一層厚厚的殼用手很難打開。師:怎樣輕松地打開核桃,又使核桃盡量完整呢?(出示課件,板書:輕松、盡量完整)生交流。師: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借助工具。(板書:工具)【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情境沖突→問題生成→工具引入”的三步設計,將課標要求的科學觀念建立(工具與需求關聯)、科學思維啟動(功能需求分析)、探究實踐鋪墊(后續實驗方向)和社會責任啟蒙(科技服務人類)融為一體,實現“四維目標協同推進”的深度學習開篇。二、探究·實踐(一)活動一:用錘子開核桃(普通工具)。1.設計實驗方案。師:今天老師也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種開核桃的工具——手錘,你想不想親自試一試!你覺得我們用手錘開核桃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生交流。出示溫馨提示:(1)使用手錘砸核桃的時候在菜板上砸。注意安全,不要砸傷手或碰到其他同學。(2)開完核桃后,小組長把核桃仁放在小盤子里不要吃核桃,送到講桌上。(3)實驗結束后,把實驗材料放回工具箱,把核桃殼放入垃圾桶。2.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分工合作,進行開核桃實驗并填寫實驗記錄單一。教師巡視指導。3.展示交流。師:實驗結束了,現在是我們展示實驗結果的時候了。哪個小組先來展示一下。一個小組展示后,再讓結果不同的匯報一下并說出理由。師:我們一起來對比一下各小組開的核桃,你覺得哪個小組的核桃更完整?你們是在用手錘開核桃的時候是怎么操作的?有什么密訣分享給大家嗎?生交流。4.師生小結:盡管我們使用手錘能輕松的打開核桃,但是我們得的核桃并不完整。(二)活動二:用核桃夾開核桃(專用工具)。1.再次提出問題:怎樣輕松地打開核桃,又使核桃盡量完整呢?生交流:用核桃夾。2.認識核桃夾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師:你用過核桃夾嗎?生交流。師:我們來看一下真正的核桃夾是什么樣子的。(課件出示核桃夾的結構圖)師:你為什么覺得核桃夾開核桃的效果會更好呢?師生交流。(課件出示核桃夾各部分的功能)師:獨特的結構決定了它獨特的功能。核桃夾就是專門為開核桃設計制造的工具,像這樣的工具我們把它稱為專用工具。(板書:專用工具)3.設計實驗方案師:術業有專攻,專用工具干專業的事兒!如何正確使用核桃夾,才能讓我們得到更完整的核桃呢?我們還是請教一下AI吧!(手機打開豆包并投屏,語音提出問題)師:大家學會了嗎?下面就請各小組按照剛才的方法用核桃夾開核桃。看看專用工具是不是真的好用。完成后把核桃仁拿到講桌上來,然后請小組討論填寫實驗記錄單二及后面的問題。最后同樣用坐姿告訴大家,你們組的研究結束了。4.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并討論填寫實驗記錄單二及后面的問題,教師巡回指導。5.成果展示。師:哪個小組來說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生展示實驗單,交流:通過實驗我們小組發現,核桃夾開核桃的效果更好。6.小結:完成某些任務需要專用工具。(出示板書)(三)認識更多核桃夾。1.交流:師: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盡管核桃夾這種專用工具夾核桃的本領優于普通工具。但是同學們在使用這個核桃夾的時候還是發現了它的一些缺陷。你覺得我們可以怎樣改進這個核桃夾。生交流。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種核桃夾(出示2號核桃夾),大家來觀察這個核桃夾與剛才的核桃夾相比結構上有哪些變化?它能起到什么作用?2.展示:由于2號核桃夾增加了漏斗,核桃受力更均勻,核桃殼也不易飛濺;2號核桃夾還增加了復位簧,這樣可以讓握把有時復位,便于再次使用。3.創新設計:針對核桃夾的其他缺陷,你還有什么改進措施?師生交流。4.小結:專用工具也會隨著人們的需求不斷更新完善。(四)生活中的專用工具。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專用工具。生交流。重點說出他們的名稱和功能。小結:使用專用工具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和精確。(出示板書:便利、快捷、精確)【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錘子vs核桃夾”對比實驗,揭示專用工具結構(凹槽、杠桿)與功能(完整破殼)的適配性,滲透“人類需求驅動工具迭代”認知;引導分析實驗數據(完整度、安全性),推理結構設計邏輯,培養工程思維;探以“開核桃”任務貫穿“發現問題-實驗驗證-改良優化”全流程,落實工具設計與工程實踐能力;強調實驗操作規范及工具改良中的人文關懷(如防飛濺設計),深化“科技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實現科學探究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三、反思·評價(一)科普劇場:推銷我的專用工具。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每人準備一種專用工具,下面我們就進行一場“專用工具展銷會”,讓大家都來推銷一下自己的專用工具,重點說一下你所推銷的專用工具的作用及優點。1.每小組評選一位最佳推銷員,在全班內交流。2.評選“最佳推銷員”。(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和困惑?師生交流小結。【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列舉生活案例,深化“專用工具結構決定功能”認知,落實課標“技術與工程領域”要求;以“展銷會”形式展示工具,分析其功能與設計優點,培養工程表達與批判性思維;通過“收獲與困惑”總結,引導學生關聯生活(如家庭工具改良建議),強化“觀察-應用-創新”的科學實踐鏈。(注:活動設計覆蓋“工具認知→功能分析→價值認同”三階目標,落實深度學習與素養滲透)四、拓展·遷移師: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針對遇到的困難,發明或者改進某一種專用工具。PPT出示:我們愛吃的水果罐頭很難打開,很希望有一個開罐頭的專用工具;實驗室里的燒瓶清洗時很費勁,我也希望有一個清洗燒瓶的專用工具;剛從樹上采下來的,沒有開口的松子,也需要有一個開松子神器。師:同學們,很多發明和創意離我們并不遙遠,當我們留心生活中的小困難,并想辦法去解決它的時候,我們就能成為一名小小發明家。【設計意圖】本環節遷移“結構決定功能”原理,引導學生針對生活問題(如開罐頭)提出工具設計思路;培養創新意識與工程思維,落實“運用技術解決真實問題”的課標要求;從課堂工具認知延伸至生活場景應用,踐行“發現問題→設計優化”的工程流程;激發“以科技創新服務生活”的社會責任感,呼應課標“體會技術改善生活”的價值導向。開核桃能力大比拼!第( )小組實驗記錄單一我的工具 輕松程度 (請在合適的選項后面打√) 完整程度 (請在合適的選項后面打√)手錘 輕 松( ) 較輕松( ) 不輕松( ) 完 整( ) 較完整( ) 不完整( )實驗記錄單二我的工具 輕松程度 (請在合適的選項后面打√) 完整程度 (請在合適的選項后面打√)核桃夾 輕 松( ) 較輕松( ) 不輕松( ) 完 整( ) 較完整( ) 不完整( )對比兩次實驗結果,我們小組發現,( )開核桃的效果更好。我們還發現這種核桃夾還有些缺點,比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