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第2節 物態變化 第1課時教案課 題 第三章 第2節 物態變化 第1課時 課 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理解物質能呈現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掌握不同狀態下物質的特征,區分晶體和非晶體,從微觀角度理解物質狀態特征??茖W思維:通過對比分析,歸納物質三態的特點和區別。運用粒子模型解釋物質狀態變化的本質。探究實踐:能進行熱水和冷水熱傳遞實驗、酒精燈相關實驗操作。準確測量和記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態度責任: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尊重實驗事實。教學重點 物質三態特征、晶體與非晶體區別、熱量概念及熱平衡、實驗操作方法。教學難點 從微觀解釋物質狀態特征、運用粒子模型解釋物態變化、理解影響吸放熱的因素。教學方式 討論式、講授式教具學具 多媒體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目的【演示ppt3-4】列舉水的三態圖片,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對物質三態的思考。【演示ppt5-6】講解固態的宏觀特征與微觀解釋,展示不同固體的區別,引導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引出晶體與非晶體?!狙菔緋pt7-8】介紹晶體與非晶體的圖片并舉例說明其區別【演示ppt9】講解液態的宏觀特征與微觀解釋【演示ppt10】講解氣態的宏觀特征與微觀解釋【演示ppt11-12】講解熱水和冷水熱傳遞實驗的目的、步驟,演示實驗操作過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演示ppt13】介紹熱量和熱傳遞的概念【演示ppt14-16】提出關于冷水和熱水混合溫度變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從熱量傳遞和物質質量等角度討論,講解影響熱量的因素。【演示ppt17】演示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方法?!狙菔緋pt18】觀看實驗視頻,講解酒精燈火焰溫度實驗的目的、步驟,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演示ppt19】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提出問題【演示ppt20】認識酒精燈加熱室管的方法?!狙菔緋pt21】引導學生回顧物質三態特征、熱與熱量知識、實驗內容,總結本節課重點?!狙菔緋pt22-23】課堂練習,引導學生思考作答,講解答案?!狙菔緋pt24】布置作業 思考、討論聽講、記錄、思考聽講、記錄聽講、分析討論聽講聽講、思考、記錄思考、分組討論觀察、記錄觀察、思考聽講、記錄觀察、記錄思考、作答、聽講 通過生活中的現象引出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固態的特征和微觀解釋幫助學生建立物質三態及晶體、非晶體的概念,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液態的特征和微觀解釋幫助學生了解液態和氣態的特征和微觀解釋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熱傳遞和酒精燈使用的理解,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和分析歸納能力。掌握熱量的概念、符號和單位,理解熱平衡的概念掌握影響熱量的因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深化對熱量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強化記憶,構建知識體系。鞏固所學知識,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板書設計 第2節 物態變化 第1課時一、物質的三態固態:有一定形狀和體積。粒子排列緊密,在固定位置振動。 晶體:粒子排列整齊、規則的固體。 非晶體:粒子排列無規則的固體。液態: 有一定體積,無固定形狀,隨容器形狀改變。粒子緊密排列但可移動。氣態:無固定形狀和體積,易充滿整個容器。粒子自由運動,充滿空間。二、熱與熱量1.熱傳遞實驗2.熱量概念、符號、單位3.熱平衡概念4.影響吸放熱的因素酒精燈的使用(共23張PPT)第二節 物態變化第1課時科學浙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科學觀念:理解物質能呈現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掌握不同狀態下物質的特征,區分晶體和非晶體,從微觀角度理解物質狀態特征。科學思維:通過對比分析,歸納物質三態的特點和區別。運用粒子模型解釋物質狀態變化的本質。探究實踐:能進行熱水和冷水熱傳遞實驗、酒精燈相關實驗操作。準確測量和記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態度責任: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尊重實驗事實。冬天湖面結冰自然界中的物質都有哪些狀態?在什么條件下物質的狀態會發生改變?夏天湖水蕩漾水燒開時冒出蒸氣物質的三態在常溫下杯子里的水是液態物質能呈現出固態、液態、氣態三種不同的狀態把水放到冰箱里就會結成冰把水加熱,很快變為水蒸氣物質的三態固態宏觀特征: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巧克力藥物01分子結構模型微觀解釋:粒子排列緊密,在固定位置振動。固態為什么食鹽顆??偸欠椒秸灎T熔化卻沒有固定形狀?雪花為什么有規則的六邊形結構?食鹽蠟燭雪花水晶金屬石膏明礬粒子排列整齊、規則的固體晶體固體分為 晶體與非晶體粒子排列無規則的固體。非晶體橡膠玻璃塑料蜂蠟物質的三態飲料油液態宏觀特征:有一定體積,無固定形狀,隨容器形狀改變。分子結構模型微觀解釋:粒子緊密排列但可移動。液態02空氣水蒸氣氣態宏觀特征:無固定形狀和體積,易充滿整個容器。分子結構模型微觀解釋:粒子自由運動,充滿空間。氣態03我們用電茶壺燒水時,加熱時間越長,水溫升得越高,直到水沸騰那么,有哪些因素影響水的溫度變化?- 實驗步驟:- 在小燒杯里裝約1/3杯的熱水,在大燒杯里裝1/2杯的冷水,分別用溫度計測出熱水和冷水的溫度。- 將小燒杯放到大燒杯內,使小燒杯浮在水中,每過1 min,分別測出兩個燒杯中的水溫,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表中。- 分析與結論:熱水放出熱能溫度降低,冷水吸收熱能溫度升高,最終達成熱平衡82254034455648624875熱水和冷水熱傳遞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熱傳遞過程中水溫變化熱與熱量熱平衡:實驗中熱水的溫度逐漸下降,冷水的溫度逐漸上升,最后兩者的溫度相等,此時稱熱水與冷水達成熱平衡。熱量概念: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熱量符號:Q單位:焦耳(J)、千焦(kJ)焦耳(J.P.Joule)熱與熱量將10℃的冷水和90℃的熱水混合后,水的溫度為什么會高于10℃且低于90℃?高溫物體低溫物體熱量90℃的熱水10℃的冷水混合溫度差熱傳遞溫度差熱水溫度降低冷水溫度升高引起溫度相同,達到熱平衡熱與熱量結論:溫度升降與冷水及熱水的質量有關只有熱水和冷水一樣多的時候,混合后水溫才是50℃。有人認為90℃的熱水和10℃的冷水混合后水溫一定是50℃。你同意這種說法嗎?1升90℃的熱水1升10℃的涼水混合2升50℃的溫水90℃的熱水10℃的海洋混合10℃的海洋升高或降低一定溫度,吸放熱多少與質量多少有關。例如:將一鍋水燒開比半鍋同溫度水燒開時間長熱與熱量一定質量物質,吸放熱多少與溫度升降多少有關。例如:同質量的的水,加熱到80℃比加熱到50℃吸熱多。12影響熱量的因素:酒精燈的使用小木棒所處位置 小木棒顏色變化 結論焰心 焰心部分 無明顯變化 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次之,焰心溫度最低。內焰 內焰部分被烤黃 外焰 外焰部分被燒焦想一想為什么是這樣?使用酒精燈加熱試管物質的三態熱與熱量酒精燈的使用熱量晶體非晶體冷水和熱水傳遞實驗影響吸放熱的因素液態:有固定的體積無固定的形狀物態變化固態:有固定的體積和固定的形狀氣態:沒有固定的體積和固定的形狀1.關于物質的三種狀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氣態物質的粒子可以自由移動,沒有固定的體積和形狀B. 液態物質的粒子靜止不動,有固定的體積,沒有固定形狀C. 固態物質的粒子緊密排列但可以移動,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D. 同一物質在不同狀態下,粒子的排列方式相同A解析:A選項:氣態粒子間距大,能自由移動,無固定體積和形狀,正確。B選項:液態粒子能移動,并非靜止,錯誤。C選項:固態粒子只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動,不能移動,錯誤。D選項:同一物質不同狀態,粒子排列方式不同 ,錯誤。2.把盛有冷水的小燒杯放入盛有熱水的大燒杯中,最終兩杯水的溫度會( )A. 冷水溫度升高,熱水溫度降低,最終兩者溫度相等B. 冷水溫度不變,熱水溫度降低C. 冷水溫度升高,熱水溫度不變D. 兩者溫度都不變A解析: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熱量會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 。當把盛有冷水的小燒杯放入盛有熱水的大燒杯中時,熱水溫度高,冷水溫度低,熱量會從熱水傳遞給冷水。在這個過程中,熱水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冷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當兩者溫度相等時,熱傳遞停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節 物態變化 第1課時 教案.doc 第2節 物態變化 第1課時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