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上冊科學(科教版)知識匯總新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全冊知識點第一單元光1、通常我們把那些自身能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稱為光源。太陽、電燈、螢火蟲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太陽)、(激光筆)等光源發出的光非常強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們會對我們的(眼睛) 造成傷害3、(夜視儀)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中,將人眼看不見的光轉換成電子信號,讓我們看到物體。4、影子的形成條件,必須有光源、不透明的物體和顯示影子的屏幕。5、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變化,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日晷)計時。6、聲音可以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但是光沿(直線)傳播,不能繞過不透明的障礙物,并且會觀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體 表面會發生(反光或反射)。7、光能夠穿過(透明)的物體,如玻璃、玻璃紙;也能夠部分穿過較薄或半透明的物體,如紙巾,紗布等。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擋光的不透明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8、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任何物體都能反射光,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反光,只不過是光在不同物體表面的反射情況有所不同。我們能夠看到物體就是因為它們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從鏡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為光發生了(反射)現象。9、運用光的反射的工具有額鏡、反光鏡、潛望鏡。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10、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與光的(直線)傳播有關;日食形成時,日、月、地三者成一線或者近似一線,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們就看不到太陽,形成日食。11、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現象,是一種因為光遇到透明或半透明的物體時,傳播路線發生改變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栩栩如生,宛如仙境。12、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遇到不同的物質時會在界面處發生(改變)。光由空氣斜射入水中時,光的路線發生的變化,叫作光的折射現象。當白光進入三棱鏡時,由于不同顏色的光發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樣,就出現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顏色的光。光由空氣斜射入其他透明物體,比如玻璃,也能發生(折射)現象。雨后出現彩虹,除了需要太陽光和空氣,還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彩虹是一種光的折射現象。13、太陽光看起來幾乎是(白)色的,其實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顏色組成,用三棱鏡可以分解。(潛望鏡)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制作簡單的潛望鏡至少需要(兩)塊平面鏡。14、兩面鏡子可以讓光發生(兩)次反射。潛望鏡里面的平面鏡應該以(45)度角放置。第二單元 地球表面的變化地形及地形的特點,地球表面的五種基本形態地形 特點及主要代表山地 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喜馬拉雅山、天山、雪峰山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高原 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如青藏高原平原 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亞馬孫平原盆地 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芷懷盆地2、地球上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大;我國西部多高原高山,東部多平原丘陵,地勢西高東低。3、影響地形變化的因素有哪些?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①內力作用主要是地殼運動,以構造運動為主,還會有地震、火山等比較劇烈的運動.會讓地形變得高低不平。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陽、水、風等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趨向平坦?!?br/>4、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球表面與地球的構造有關。地球的內部結構:地球從表面到地心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組成地殼的巖石可以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巖漿巖 花崗巖、玄武巖、浮石沉積巖 礫巖、砂巖、頁巖變質巖 大理巖、板巖5、地殼在不斷地運動,地球內部的巖漿在不停地涌動,有時會通過地震和火山噴發讓我們感受到。地殼的運動常常會使巖層發生彎曲變形。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絕大部分的地震發生在地殼內。7、地震震級較大時會使地表形態重塑,由于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地震有很多類型,有的使地殼斷裂,就形成了斷崖,還有的使地殼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還有就是地殼斷裂,形成峽谷,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還有可能地殼下陷,使山丘變成平原。8、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時是極其緩慢的變化,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氣溫、重力、動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的進行的,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察覺。9、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的運動有關。敘爾特塞火山島、長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10、火山噴發對環境的影響:火山噴發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災難,比如燒毀森林、房屋,掩埋農田和城市,污染空氣,導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落在火山周圍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莊稼生長得更好;火山地熱是一種清潔能源,加熱后的水能作為熱源被人們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巖還是筑路的好材料。11、巖石變化的原因有冷和熱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動物的活動等。12、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13、大風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塊巖石破碎后形成的細小的沙、土搬運到遠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礫石,這便形成了戈壁灘。被帶走的沙子在風或流水速度減小時沉積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沙漠。14、風對地球表面的影響,如敦煌地區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風的作用形成的。15、水的作用,降雨和河流會對地表產生影響,如黃土高原的溝壑是由于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黃河入??诘纳持蕖㈤L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泥沙沉積作用(河水流速度減慢)形成的。16、地面的巖石、沙土在水、風、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壞和搬走的現象叫作侵蝕。17、影響土地被侵蝕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18、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生沉積。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谕瞧皆?。19、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由侵蝕和沉積的現象發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20、房屋應該建在坡度比較平緩的地方,在坡度較大的地方應該植樹和種草,來減少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保護森林、植樹造林、栽花種草、退耕還林、退耕還牧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第三單元計量時間1、("時間")有時是指(某一時刻),有時則表示一個(時間間隔)(即時長)。2、鐘表以(時、分、秒)計量時間,鐘面上的(秒針)每轉動(一格),表示時間流逝了(1秒鐘),秒針轉動(一圈)則表示時間流逝了(1分鐘)。3、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對(相同時間)(時長)的主觀感受會不一樣,但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規律運動的事物或現象,我們可以(估計時間)。5、時間可以通過對(太陽運動周期的觀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來測量,一些(有規律運動的裝置)也曾被用來計量時間。6、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7、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生變化。"日晷")與("圭表")是根據(日影長度)制成的(計時器)。8、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9、通過一定的裝置,流水能夠用來(計時),因為(滴漏)能夠保持水在一定的時間內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我們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10、滴水計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接滿(受水型)。11、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制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計時工具準確性的提高要靠(設計、材料)等的改進。12、雖然像(日晷)、(水鐘)以及(燃油鐘)、(沙漏)等一些簡易的時鐘,已經可以讓我們知道大概的時間,但是人們總希望有更精確的時鐘。13、根據單擺的(等時性),人們制成了(擺鐘),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時鐘的(精確度)。14、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根據(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15、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16、注意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17、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第四單元健康生活1、人的身體一般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2、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與道德健康四方面內容。3、從出生到死亡,人體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地時期,對我們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非常重要。4、影響生長發育的影響因素:遺傳、飲食習慣、營養、生長環境、運動鍛煉等。5、青少年時期,快速的生長和發育過程會促使肌肉、骨骼發生變化。這時,我們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體部位均衡負重,還要注意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6、骨、關節和肌肉組成了人體的運動系統,它們相互配合,使身體進行各種運動。人體內共有200多塊骨頭,它們相互連接構成了人體的支架—骨骼。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個大部分。骨骼可以使我們身體進行各種各樣的運動,同時還具有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骨骼不能獨立運動。7、骨與骨之間可以活動的連接叫關節。不同地方的關節,活動方式不同。如肘關節和肩關節。8、人體共有600多塊肌肉。肌肉附著在骨骼上,肌肉收縮帶動骨骼運動。9、青少年時期,人體的骨骼和肌肉是發育得最快的,發育和運動又緊密關聯著。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身體可以變得更加強壯,柔韌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會增強。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關節更加靈活。10、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它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著血液在心血管內循環流動。11、食物中的營養和氧氣,進入我們的血液后都將通過心臟、血管等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維持身體的生命活動。心跳是心臟工作的外在表現。體育運動可以強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12、在身體休息狀態下,特別是睡眠的時候,氧氣的需要量減少,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也會減少,心臟會得到較多的休息。所以合理的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們的健康。13、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等部分。腦與脊髓相連。腦和脊髓聯系著的神經分布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大腦具有記憶、思維、控制等高級功能,輕松愉悅的心情有助于腦的健康。14、大腦是身體的“總指揮”,是人體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兩個大腦半球,腦的不同區域控制著我們身體的各個部分。大腦總是在不斷地發 送和接收信息。這些信息的傳遞和處理需要通過身體的聯絡員——神經系統來完成。15、我們的腦是柔軟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顱骨來保護,我們平時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讓腦受到劇烈撞擊。16、腦需要適當的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是大腦保持活力的前提,此外,學習一門功課時間過長,也會讓大腦感到疲倦,這時適當地活動身體或是聽聽音樂,都可以讓腦得到休息。17、神經系統由腦、脊髓以及與其相連并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系統所組成。全身各系統、器官和細胞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18、人體能夠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19、當人體受到刺激時,都會由傳入神經將信號傳到神經中樞,神經中樞做出相應的指令并通過傳出神經使身體做出反應。20、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于身心健康,長期的精神壓力和不良情緒會損害身心健康。21、人的情緒、意志、行為是可以控制的。良好的溝通方式可以避免沖突,體育鍛煉有助于減緩精神壓力。22、勇于面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緒表現,并愿意管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23、能通過與他人交流與分享,獲得合理控制,管理自我的方法。控制調節自己情緒的方法有:哭出來、說出來、寫出來、動起來、睡一覺、改變看法等幾種。管理自我的方法主要是制定計劃,科學合理的計劃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而所有的計劃只有變成行動,才能產生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