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湘科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知識點匯總第一單元,變與不變一,泥巴變形記1,我們周圍的事物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2,泥巴:形狀改變了;構成物質不變。3,用團,挖,搓.....等方法將泥巴捏成小泥人。4,注意衛生,使用安全環保的陶泥。二,蠟的有趣變化1,蠟的形狀,大小,狀態發生了變化;構成物質不變。2,切割后的蠟燭變短了,但還是蠟。3,用酒精燈給蠟塊加熱,蠟塊受熱后會熔化,從固態變為液態;冷卻后,蠟油由液態變成固態,狀態和原來不同了。(狀態:固態-液態-氣態)4,4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能鑄造青銅器。商周時期是我國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5,青銅器的制作過程:制模---制范---熔鑄---修整。6,實驗時必須戴口罩和手套。7,蠟變成蠟油、巧克力熔化、鐵水變成鋼錠、鑄造青銅器等變化的共同點是形狀和狀態等發生了變化,但構成物體的物質并沒有改變。三,混合與分離1過濾:(利用了物質的水溶性特征)物體混合在一起可以用過濾的方法來分離;過濾是用來分離固體和液體混合物的實驗操作。2,過濾的“一貼、二低、三靠”:(會辨別理解)一貼:指濾紙要緊貼漏斗壁。二低:一是濾紙的邊緣要稍低于漏斗的邊緣;二是濾液的液面要低于濾紙的邊緣。三靠:傾倒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要緊靠三層濾紙處;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緊靠承接濾液的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作用:攪拌/引流,防止液體飛濺。3,蒸餾白酒的技術利用了酒精和水的沸點不同的原理。(過濾裝置)4,實驗操作:(玻璃棒)(①將鹽和芝麻的混合物倒入燒杯,加水,攪拌。(混合攪拌)) (②將燒杯里的鹽水通過有濾紙的漏斗倒入另一個燒杯里,將芝麻分離出來。(過濾分離))(漏斗) (燒杯)(蒸發皿) (③將燒杯里的鹽水倒入蒸發皿(min),用酒精的加熱至水全部蒸發。(蒸發結晶))(④重新分離出鹽和芝麻。)(蒸發裝置) (酒精燈) (鐵架臺)(安全操作注意事項:①使用坩堝鉗取放蒸發皿;②液體不能超過蒸發皿容積的2/3;③加熱時不斷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飛濺;④大量固體析出后就熄滅酒精燈,用余熱蒸干剩下水分;⑤戴護目鏡。)5,生活中混合物的分離:(1)種子放在一定濃度的鹽水中(利用浮力分離好種子與壞種子)(2)風谷車分離飽滿稻粒和癟(bie)稻粒。(3 )利用酒精的沸點和水的沸點的溫差,分離酒精和水,從而提高酒的濃度。(沸點不同)6,分離混合物:(會用分離方法)一些物體混合在一起后,還保持著它們原有的性質特征,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將它們分離。混合的物質 分離方法 結果水和鹽 蒸發結晶(沸點不同--分離固體、液體) 能分離水和沙 過濾 能分離鐵屑和木屑 磁鐵吸 能分離沙和綠豆 用篩子篩離 能分離水和醋 蒸餾分離(沸點不同--分離液體、液體) 能分離【額外補充】1,酒精燈火焰構成:外焰(溫度最高)- 內焰 - 焰心2,酒精燈使用“三不能”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一,蠶寶寶出生了1,我國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和繅絲織綢的國家,絲綢約5000年歷史。2,蠶寶寶的家要溫暖、通風。它們愛清潔,要經常打掃,清除糞便和殘葉。(干凈、舒適)3,蠶的食物:最愛桑葉,萵苣葉。 (新鮮、干凈)4,蠶卵特點:(1)蠶卵形狀:鼓的,中間陷,扁圓形(2)蠶卵顏色:剛產下淡黃色;將孵化的紫黑色(3)蠶卵大小:芝麻大小(長1毫米左右)(4)保存蠶卵和桑葉的方法是冷藏5,剛出生的蠶寶寶叫蟻蠶,整體黑色,長著許多細毛,大小和螞蟻差不多,有一道白色條,有好幾截,每截下面有黑點。6,蠶卵的孵化與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有關。天氣干燥時,給蠶卵噴點水。二,蠶寶寶在長大1,蠶的糞(fèn)便是黑色的,像五角星形。2,蠶總是不停地在吃桑葉,當它不吃的時候,就要蛻(tuì)皮了。蛻皮一次長大一點,每次蛻皮前要睡一覺,“蠶眠”。(蛻皮:一齡蠶/二齡蠶/三齡蠶/四齡蠶)3,蠶寶寶在“蛻皮”,是蠶重要的生長變化現象(為了長大)。吃桑葉時蛻皮四次。4,蠶寶寶的飼養與護理:(1)喂新鮮桑葉,剛蛻皮的蠶只能吃嫩桑葉。(2)經常清除糞便和殘葉,保持蠶寶寶的“房間”清潔。(3)保持通風,杜絕與殺蟲劑接觸。(4)病蠶要及時隔離。5,蠶的結構:前面有6只小腳,隔(gé)了幾截后有8只大腳,身體分成好多截。蠶身體結構 三部分:頭、胸、腹蠶身體顏色 黑色--白色蠶足 8對足(前3中4后1) 3對胸足,4對腹足,1對尾足氣門 9對觸角 頭部1對,1尾角棉簽觸碰蠶 蠶會不停扭動其他發現 .......三,蠶寶寶大變樣1,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繅絲的國家,早在3000-4000年前我過勞動人民就知道養蠶。2,南宋畫家樓壽畫的《耕織圖》中就記錄了古人用稻草扎成“蠶山”,幫助蠶寶寶吐絲結繭。3,繅(sāo)絲工藝從蠶繭中抽出蠶絲,再用蠶絲織成絲綢。這些美麗的絲綢通過陸路和海上運到中亞、非洲和歐洲,成為著名的絲綢之路。4,蠶4次睡眠和蛻皮后,又不吃桑葉了,渾身通明透亮,它要吐絲結繭了。蠶8形揮動,“上山”吐絲。5,蠶剛蛻了皮化蛹,蛻變成蠶蛾時(一共6次蛻皮,4+1+1次)。蠶蛹剛開始淡黃色,呈紡錐形,嫩軟,逐漸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6,雌蛾與雄蛾區別:雌蛾一般肥大,大腹便便,行動緩慢;雄蛾個體比較瘦小,但很結實,行動較快。7,把蠶繭放在通風溫暖的地方,過一段時間,蠶蛾破繭而出。8,每一只雌蠶蛾可產約四五百顆卵,扁圓形,呈淡黃色。9,蠶蛾和蠶寶寶的外形、生活習性有什么不同 蠶蛾是蠶的成蟲,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飛翔,不吃任何食物。四,昆蟲的一生1,變態發育:蠶、蝴蝶和蜜蜂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成蟲之后,雌雄交配、產卵,生育新的一代。2,不完全變態發育:蝗蟲、蟋蟀、螳螂、蜻蜓一生都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沒有蛹的階段)3,昆蟲是世界上種類最多的動物五,生生不息的動物1,雞的一生大概經歷:卵(蛋)--幼體(雛雞)--成體(成鳥)2,熊貓的一生大概經歷:幼仔--成體3,動物的一生除了捕食和躲避被捕食,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繁衍(yǎn)后代,使自己的種群得以延續。4,動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卵生,另一種是胎生。5,各種動物壽命有長有短,具體生命過程也不盡相同,但一生都會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有了繁殖,動物才得以生生不息。第三單元,生物與環境一,動物與環境1,蚯蚓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2,動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空氣、水、食物、溫度等。3,空氣、水、食物、溫度等發生變化時,會對動物的生存產生影響。4,草原:夏季天高氣爽--食物和水分充足。冬季植物凋零,天氣寒冷,水結冰,食物缺乏。5,冬季:動物適應環境黑頸鶴向南遷徙到溫暖的云南;(鳥類一般遷徙適應環境)而狼原地換毛,抵御寒冷。(一些動物通過冬眠適應環境)6,鳥喙-鳥爪:鳥喙和鳥爪有相對應的關系,其形態結構是適應生存環境的體現。7,大多數鳥類通過遷徙過冬。8,長期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它們的形態結構不同。(鳥喙寬而扁平,適合濾食漂在水面的食物。) (鳥喙長而直,利于捕捉小魚蝦之類的食物。)(鳥喙強壯,鉤子尖銳有力,適宜捕食小動物。)(爪子強壯有力,有強力的鉤子,適宜抓取一些小動物,可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區。)(腳細長,適宜在淺水中行走,可生活在濕地灘涂地帶。) (腳有蹼,腳掌寬大,適宜在水中游泳,可生活在河流湖泊中。)二,植物與環境1,植物生長具有向光性,植物向光性實驗,光照條件不一樣,其他條件(水分等)都要一樣。2,植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合適的環境(當環境改變時,植物就有一定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例如陽光、空氣、水、溫度等。3,植物是怎樣應對四季變化的?(適應環境)(1)發芽、生長、開花結果、“落葉”(2)不同的環境地帶,植物的形態都不一樣。綠蘿葉是寬大的心型,(莖--細長圓柱形,生在樹蔭下/潮濕的地方)仙人掌的葉是又尖又細的刺。(陣狀或刺狀均可,莖--粗大圓柱形,生在沙漠/干旱少雨的地方)水葫蘆原產地不在中國,因為沒有天敵,能迅速生產,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雪松的葉子為針形,是為了適應高山的寒冷氣候。駱駝刺根系發達,便于吸收水分。喜水植物有的中空,能通氣;有的柔軟,適應水流。多數的耐旱植物有強大的根系----- 以增加對沙土中水分的吸收。4,草原的植物:根系發達,葉面積縮小,葉片內卷,生長旺盛。5,沙漠的植物:稀少,莖部根系發達,葉子退化,成棒狀或刺狀,有的甚至無葉。(根深而葉不茂,減少水分消耗,減少蒸騰面積)6,海洋植物:具有葉綠素,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7,寒帶針葉林:樹葉呈細長尖狀,角質層很厚。8,沼澤植物:生長于水邊濕地或淺水,有通氣組織。9,熱帶雨林是:常綠植株高大,多層結構,葉子茂密。三,互相依存的動植物1,相互幫助、互利共生、動物和植物是互相依存的關系。2,渡渡鳥喜歡吃大顱欖樹的果實,果實被吃后,種子的外殼會被消化掉,變薄的種子排除體外才能夠發芽。3,益蟻保護益蟻樹,益蟻樹為益蟻提供食物和住房。4,鳥類常常利用樹干、草葉等材料筑巢(cháo)、安家、求偶、繁育后代。有些巢穴還具有隱蔽作用,以防被天敵發現。而鳥類會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蟲,使植物更好地生長。傳播花粉(頭部觸碰雄蕊上的花粉,將其帶到其他花朵中。) 傳播種子(消化不了,帶到遠方,排除體外。)4,植物為菜粉蝶提供了食物和產卵、化蛹的場所,菜粉蝶為植物傳播了花粉。四,人類對生物的影響1,200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méng)發布了《2007受威脅(xié)物種紅色名錄》2,白鰭豚:紡錘形,腹部白色或乳白色,鰭白色。3,白鰭豚滅絕原因:(1)非法滾鉤捕魚;(2)江中爆破作業;(3)被輪船螺旋槳(jiǎng)擊死擊傷。4,銀杏退出瀕危植物名單原因:人工干預、大量種植、加強保護等使得銀杏樹數量逐年增多。5,人類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環境的變化會影響人類的生存。6,人類破壞動植物行為:(1)大型采礦(2)亂砍濫伐(3)非法盜獵(4)大面積燒荒7,“白色污染”--塑料制品,我們還面臨著水污染,大氣污染。8,沙塵暴是一種惡劣天氣,它的產生是因為人類破壞了生態平衡。9,地球是個大家庭,我們應該愛護地球,保護動植物。10,由白鰭豚的消失和銀杏樹退出重點保護植物這些事件,談一談人類對生物的影響!【分析】(圍繞人類對生物的破壞和保護兩方面來回答問題)總--分--總的結構總:人類活動對生物來講是一把雙刃劍。分:人類對生物的影響有不好的一面,例如破壞環境,白鰭豚的消亡等;也有好的一面,例如建立保護區、植樹造林、銀杏樹退出重點保護植物等。(破壞生物方面)總:所以我們人類要注意保護環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保護生物方面)第四單元、巖石與礦物一,認識巖石1,巖石是組成地球的重要物質,土壤之下,高山之巔、海洋的底部有巖石,紅磚不是巖石,是泥土制成。2,巖石與人類的發展:(1)石器狩(shòu)獵。(2)從礦石中提煉銅、錫(xī),生產青銅器。(3)冶煉鋼鐵。4,觀察巖石的顏色。(內層和外層顏色一致嗎?)5,觀察巖石的結構層理:顆粒狀結構或薄層狀結構!(巖石的結構是一層層的還是一粒粒的?是同種顆粒還是不同顆粒的?是大顆粒還是小顆粒的?)6,研究巖石的硬度:四個等級表示巖石的硬度:非常硬、很硬、較硬、較軟。巖石經小刀、銅鑰匙或指甲刻劃后,可判斷硬度。用鐵釘不易刻劃出痕跡的——非常硬;用鐵釘可以刻劃出痕跡,但用銅鑰匙不易刻劃出痕跡的——較硬;用銅鑰匙可以刻劃出痕跡的——較軟。7,研究巖石的質地:觀察巖石水中觀察冒泡程度等,研究巖石的質密松軟程度。(顏色-硬度-內部結構-與鹽酸反應)(練習:1.用來觀察物體細節的簡單儀器是放大鏡。2.手指甲、銅鑰匙、小刀在巖石的新上刻畫,來測試巖石的硬度。3.用鹽酸檢測巖石時,必須用滴管取鹽酸。4.我們可以從顏色、硬度、與鹽酸反應、內部構造等幾個方面來研究巖石的特征。5.巖石的硬度可以分為非常硬、很硬、較硬、較軟四級。)(顏色、形狀、結構光滑程度軟硬聽聲音成分有碳酸鈣會冒泡摸刻敲滴稀鹽酸觀察鑒別巖石方法看)8,觀察鑒別巖石方法:二,認識礦物1,巖石是由大大小小的顆粒組成,巖石都是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2,花崗巖中不同顏色、形狀的顆粒是不同的礦物。白色---石英 黑色--云母 肉紅色或黃褐色--長石3,世界上已發現的礦物有3000多種,不同的礦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形狀、軟硬、透明度、光澤等方面也有所不同。4,赤鐵礦(紅色);褐鐵礦(褐色);黃銅礦(黃色);白烏礦(灰白色)5,金剛石是自然界最堅硬的礦物。6,由泥、砂、巖石碎屑沉積形成的巖石叫沉積巖。三,巖石、礦物和我們1,巖石與礦物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1)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花崗巖常用來蓋房、鋪路、建橋、造紀念碑;石灰巖是生產石灰、水泥的原料)(2)巖石還可以雕刻、磨制成各種工藝品。(3)礦物也能美化生活。(4)原子能等高科技產業需要許多特種礦物發揮特殊作用。(5)制藥:《本草綱(gāng)目》中藥用礦物達161種。(6)煉鋼(大量的鐵礦石)。2,巖石與生活息息相關:(1)鹽也是一種礦物質;鉛筆的筆芯--石墨;豆腐--石膏;中藥--雄黃;首飾--金銀、磚石。(2)石膏可以制作水泥,模型塑像還可以用于醫療手術等。(3)“石器時代”,利用巖石制作“石器工具”,很多金屬都是從礦物中提煉出來的。3,方解石制作光學儀器的最貴材料。4,“工業黃金”---稀土5,華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筑物,有著悠久的歷史。6,花崗巖的成分用途:長石:制造化肥;石英:制造玻璃;云母:制造電子元器件。7,許多礦物是人類生產活動中極為重要的原材料。它可以用于制藥、煉鋼、家居、化肥、原子能高科技產業、電子元器件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8,礦產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1)合理開發利用;(2)禁止亂挖濫采;(3)禁止侵占或者破壞礦產資源。9,《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規定:(理解)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國家保障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礦產資源;禁止亂挖濫采,破壞礦產資源。第五單元、電一,點亮小燈泡1,電燈泡是重要的照明工具。2,電池是一種常見的電源,一端是銅帽,稱為正極,符號“+ ”表示;另一端為鋅殼,稱為負極,符號“一”號表示。3,小燈泡由玻璃泡、燈絲、金屬架、連接點組成。它有兩個連接點。5,電從電池的正極出發,通過導線,經過小燈泡燈絲,再通過導線回到電池負極,形成閉合回路,小燈泡才能被點亮。6,為了讓電路中各部分的連接更加穩固,我們可以將電池和燈泡分別裝入電池盒和燈泡座里。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小燈泡穩定地亮起來。7,愛迪生用經過碳化的竹絲制成了第一個燈泡。8,不能把導線直接連接電池的正、負極。(會短路)9,短路和斷路:(理解會區分)(斷路短路)二,控制電路的通斷1,生活中一般用開關來方便地控制電路的通和斷。2,不能觸碰學校里或家里的220伏交流電!否則可能致人受傷甚至死亡!(常人承受安全電壓36V)3,電源(如電池)、導線、用電器(如燈泡)和開關組成了一個簡單電路。4,各部分作用:(1)電 源:供電;(2)用電器:利用電來工作;(3)開 關:控制電路通斷;(4)導 線:用來連接電源、用電器和開關。缺少或不完整都會影響電路的正常工作。5,小蘭想制作一個電路開關,他可以選擇木塊和回形針作為底座支架和連接導線的連接點。6,利用導線、小燈泡、電源/電池 組成一個電路檢測器。三,設計電路1,設計電路是修建房屋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2,電路元器件的各種電路符號:開關: 電源: 燈泡: 電動機:3,在一個電路中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把兩個小燈泡串聯起來,共用一個電源;另一種是并聯起來,共用一個電源。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注意電路圖和電流圖的區別)電路圖:方方正正4,串聯,并聯電路特征:(理解)(紅綠燈電路)串聯: 串起來連,互相影響。并聯:并列起來連,互不影響。5,畫電路圖,除開關外,其他接口處要封閉連接。6,自制的紅綠燈是串聯還是并聯?(并聯)四,導體和絕緣體1,導體與絕緣體:(1)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叫作絕緣體,塑料、橡膠等都是絕緣體;(2)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體叫作導體,銅、鐵等金屬都是導體。(3)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也都是導體。2,導體和絕緣體的作用:(1)導體讓電流通過,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2)絕緣體避免觸電,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3,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但使用不當時會發生危險,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致人死亡。4,導體摩擦可以產生靜電。5,避免觸電事故:(理解)(1)不要將金屬物品插入插座內;(2)不要用潮濕的手觸摸開關及電器;(3)不要用手觸摸裸露的電線;(4)雷雨時不要站在大樹下;(5)放風箏要遠離電線;(6)發現電線掉落,不要自行處理,要迅速通知專業人員前來處理。五,電和我們的生活1,電是重要的能源,電使我們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適。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2,人們利用水力、風力、火力、核能等發電(使發電機工作產生強大電流),通過輸電網將電送到千家萬戶。3,電可以用來照明、出行、做飯、工業生產等,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密切相關。4,節約用電:(自己理解記憶6種)(1)家庭節電:·隨手關燈;·用完電器及時關閉電源;·電器音量調低;·夏季空調溫度設置26攝氏度及以上......(2)辦公節電:·盡量避免打開全部燈具;·隨手關燈;·隨手關閉空調、電腦等用電設備;·長期不在,應關閉電源總開關。(3)企業節能:·充分利用峰谷電價差;·采用其他節能技術等。【額外補充】:1,請試著水力,火力,風力,核動力發電那種動力發電最好?水力發電:環保可再生;依賴河流,容易破壞生態環境。火力發電:靈活性高,技術成熟;效率低,污染環境,不可再生,資源有限。風力發電:環保可再生;不穩定,受風速和地理限制。核動力發電:高效穩定,成本低;技術負責,建設維護成本高,有安全風險。第六單元、房屋照明電路一,安裝房屋照明電路(安全、美觀)1,家里的照明電路一般采用并聯的方法連接。2,繪制完電路圖后,要檢查設計的電路是否構成了回路。3,裁剪電線不要用剪刀,要用撥線鉗,避免觸電。4,電線的拐角處要固定好。5,電線露在外面,太雜亂,還不安全。6,將開關設計在門邊,這樣一進門就可以方便控制屋頂的燈。7,安裝的電路和設計圖要相符。8,覺得房間不夠亮可以再加一盞燈。9,把電線粘在盒子棱角的地方比較美觀。二,改進房屋照明電路1,房間照明電路必須構成回路。2,房間的布線有如下要求:(1)從電源出發到電燈的電線和從電燈回到電源的電線是并排布置在同一個管道中的,減少施工量;(2)線路一般走直線,拐直角彎,便于檢修。3,可以從電路使用效果、線路布置等方面評價房間電路安裝情況。4,組合成不同功能的房間要先設計再安裝,組合房間要用一個總電源。5,安裝電路時,為了電路看起來整潔美觀,我們可以使用線管。6,如果臥室有一盞床頭燈,一盞房頂燈,設計( 2 )個開關最合適。【額外補充】:1,對照試驗:(研究什么就改變什么試驗條件,比如:研究植物向光性--實驗的時候就要改變光照,而其他條件不變。)(1)蠶只吃桑葉?還吃萵苣葉?(2)植物向光性(3)蚯蚓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