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參考答案一、(35分)1.(1)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2)銜遠山 吞長江 (3)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共10分。每空1分)2.(1)預 chuī 祝(共3分。每空1分)(2)D(3分)(3)①《藤野先生》(1分) ②《范愛農》(1分)(4)不同:前者批判反對;后者支持贊同,感激懷念。(2分)思考:①反對束縛兒童天性,鼓勵兒童個性發展;②對傳統教育的批判;③激發兒童的求知欲、提倡樂學。(2分)3.(1)先明確選哪條,再分別從“句式(結構、對稱、韻律)”和“內容(主題關聯、表意邏輯)”展開分析,清晰說明“為何選這條”即可。(3分)(2)示例:紅軍遇到了很多困難,是什么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2分) 您想對年輕人說些什么呢(2分)(3)示例:每一段事跡,都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詩。(2分)(4)①行走在舊址中,我仿佛看到革命先輩們沖鋒陷陣的壯烈畫面,聽到震天動地的吶喊聲。(2分) ②把書名號改為雙引號。(2分)二、(55分)[一](23分)4.B(3分)5.動作描寫,運用“抓”“捏”等一系列動詞,寫出了摘棉花的全過程,表現了“我”動作的熟練、輕盈、心靈手巧,富有美感,寫出了“我”活潑天真。呼應前文“十歲的我,干得最好的活兒就是摘棉花”,突出“我”摘棉花的成就感。表達了“我”對摘棉花的熱愛以及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4分)6.①交代母親尋找“我”的原因;②為下文母親找“我”很著急做鋪墊;③體現了“我”摘棉花的疲憊,寫出了“我”在棉田中感到舒適、安逸;④與文章標題相呼應;⑤表達了“我”對棉田的喜愛之情。(4 分)7.①體現了母親找到“我”的慶幸和“我”童年時候的天真,不懂事;②寫出了長大后“我”對母親的理解和內心的愧疚;③深化文章主旨,表達了對母親的愛,體現了濃濃的親情;④收束全文,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共6分。每點2分,寫出三點即可)8.①棉花是本文的寫作對象,作為文章線索貫穿全文;②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③棉花象征母愛;④側面表現了作者對摘棉花的熱愛;⑤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⑥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⑦表達了對以母親為代表的廣大勞動人民的贊美。(6分)[二](16分)9.C(3分)10.②石油開采與加工(1分) 低空經濟是指在3000米以下,以低空空域為依托,由民用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低空飛行活動衍生出的經濟形態。石油開采與加工不需要利用低空空域。(2分)11.政府與市場 發展與安全(共4分。每空2分)12.①不要盲目發展,要有特色,開創飛行體驗館,創新體驗項目;②與文旅結合,融入文化符號;③提高質量、區分度、差異度;④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航行路線。(6分)[三](16分)13.C(3分)14.得嘉賞未嘗喜/遇抑挫未嘗懼/亦不形于言(2分)15.(1)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3分)(2)善于和人交往,輕視錢財而樂于施舍。(3分)16.示例:伯樂重要。有才能的人就像藏在暗處的明珠,而伯樂能發現并讓他們發光。若沒有太宗賞識呂端“大事不糊涂”,他的才能或許難以充分施展。(5分)三、(55分)17.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