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章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12.2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直方圖(一)一、教學目標1.理解組距、頻數、頻數分布的意義,能從直方圖中獲取有關信息.2.明確頻數直方圖制作的步驟,能用頻數分布表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3.通過對現實生活數據的調查與統計,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4.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思維的學習習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頻數及頻數分布的概念,能從直方圖中獲取有關信息.難點:理解組距、頻數、頻數分布的意義,明確頻數直方圖制作的步驟,能用頻數分布表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三、教學用具教學課件.四、教學過程設計環節一 復習回顧我們學習了哪些統計圖用來描述數據?這些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分析: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扇形統計圖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線統計圖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回顧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說出它們的特點,為本節課講解直方圖做鋪墊.環節二 探究新知問題:為了舉辦運動會,學校準備從七年級學生中挑選身高相差不多的 40 人組成入場式儀仗隊.有63人報名參加選拔,他們的身高(單位:cm)數據如下表.追問:選擇身高在哪個范圍的同學參加呢?為了使選取的儀仗隊隊員身高比較整齊,需要知道數據(身高)的分布情況,哪些身高范圍的學生比較多,哪些身高范圍的學生比較少.為此可以通過數據適當分組來進行整理.追問:如何進行適當的分組呢?1. 計算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172-149=23,說明身高的變化范圍是23.2. 決定組距和組數把所有數據分成若干組,每個小組的兩個端點之間的距離(組內數據的取值范圍)稱為組距.若從最小值起,每隔 3 作為一組,則可將數據分為 8 組:149≤x<152,152≤x<155,…,170≤x<173.因此,組數是 8,組距是 3.提示:各組的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組距和組數的確定沒有固定的標準,要根據所研究的具體問題來決定.各組的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上例為等距分組,各組的組距相同.通常數據越多,分成的組數也越多.當數據在100個以內時,根據數據的多少,常分成 5~12 組.問題:你能舉出其他分組的例子嗎?3. 列頻數分布表對落在各小組內的數據進行累計,得到各個小組內數據的個數(叫作頻數).4. 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為了更直觀形象地看出頻數分布的情況,可以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等距分組時,各小正方形的面積(頻數)與高的比是常數(組距).因此,畫等距分組的直方圖時,可用小長方形的高作為頻數.思考:從頻數分布表和頻數分布直方圖中,你能看出應從哪個范圍內選隊員嗎?預設:頻數分布表和頻數分布直方圖中可以看出,身高在 155≤x<158,158≤x<161,161≤x<164 三個組的人數最多,共有 12+19+10=41(人) 可以從身高在 155 cm 至 164 cm(不含 164 cm)范圍的學生中挑選儀仗隊隊員.【歸納】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步驟:①計算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②決定組距和組數;③列頻數分布表;④畫頻數分布直方圖.【教學建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在實踐中歸納總結頻數直方圖制作的步驟,學會用頻數分布表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探究:如果組距取 2 或 4,那么數據分成幾個組?這樣能否選出需要的 40 名學生呢?預設:組距取 2,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為 23,將數據分成 12 組,此時數據過于分散;組距取 4,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為 23,將數據分成 6 組,數據過于集中;所以,不能很好地了解數據的分布情況.設計意圖:聯系實際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探究并歸納出直方圖制作的步驟.通過對現實生活數據的調查與統計,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環節三 應用新知例 如圖反映了七年級(1)班全班同學從家到學校所需的平均時間,請根據直方圖回答下列問題:(1)七年級(1)班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2)從家到學校所需的平均時間在哪個范圍的同學最多 哪個范圍的同學最少 (3)你還能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 分析:(1)在頻數分布直方圖中,各小組頻數之和就是數據總數.(2)觀察頻數分布直方圖,直條越高表示該組頻數越大,即對應時間范圍的同學越多;直條越矮表示該組頻數越小,即對應時間范圍的同學越少.解:(1)5+17+14+2+2=40(名).(2)家到學校所需平均時間在10~20min的同學最多;在40~50min和50~60min的同學最少 .(3)①從家到學校所需平均時間在20~30min的同學有14名;②從家到學校所需平均時間不超過30 min的同學有5+17+14=36(名).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環節四 課堂練習【隨堂練習】1.在頻數分布表中,各小組的頻數之和( ).A.小于數據總和 B.等于數據總和C.大于數據總和 D.不能確定答案:B2.為了繪制一組數據的頻數分布直方圖,首先要算出這組數據的變化范圍,數據的變化范圍是指數據的( ).A.最大值 B.最小值C.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 D.數據的個數答案:C【教學建議】教師給出練習,隨時觀察學生完成情況并給與指導,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適當分析講解.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內容. 了解學習效果,讓學生經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給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空間.環節五 歸納總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本節課所講解的內容.第十二章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12.2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直方圖(二)一、教學目標1.進一步熟悉頻數分布直方圖制作的步驟.2.能結合現實生活數據繪制出頻數分布直方圖.3.通過對現實生活數據的調查與統計,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4.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和創造,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難點:會從頻數分布直方圖中獲取有用信息,并描述數據.三、教學用具教學課件.四、教學過程設計環節一 復習回顧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的一般步驟有哪些?預設:①計算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②決定組距和組數.③列頻數分布表.④畫頻數分布直方圖.【教學建議】引導學生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的一般步驟,為本節課講解直方圖的應用做鋪墊.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回顧熟悉的已學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環節二 探究新知探究:為了考察某種大麥穗長的分布情況,在一塊試驗田里抽取了100根麥穗,量得它們的長度(單位:cm)如表所示.列出樣本的頻數分布表,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并估計這種大麥穗長的分布情況.思考:要列出頻數分布表,首先需要確定什么?預設:組數和組距.追問:如何確定組數和組距呢?預設:先求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再取組距,使得組數在5~12組內.解:(1)計算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在樣本數據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們的差是7.4-4.0=3.4.(2)決定組距與組數.在本例中,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組距為0.3,那么由于所以可以分成12組,組數適合. 于是取組距為0.3,組數為12.3. 列頻數分布表思考:依據頻數分布表,怎樣畫出相應的頻數直方圖?4. 畫頻數分布直方圖思考:從頻數分布表和頻數分布直方圖中,你能獲取到哪些信息?預設:長度在 5.8≤x<6.1 范圍的麥穗根數最多,有28 根;長度在 4.0≤x<4.3,4.3≤x<4.6,4.6≤x<4.9,7.0≤x<7.3,7.3≤x<7.6 范圍的麥穗根數很少,總共只有7根.大麥穗長大部分落在 5.2 cm 至 7.0 cm(不包含 7.0 cm)的范圍,落在其他范圍的較少.由此可以估計這種大麥穗長主要分布在 5.2 cm 至7.0 cm(不含 7.0 cm)的范圍,其中穗長 5.8 cm 至 6.1 cm(不含 6.1 cm)范圍的大麥最多.設計意圖:結合現實生活數據及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步驟,鞏固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的步驟,培養應用意識.思考:條形統計圖與頻數直方圖有什么聯系和區別?預設:聯系:都可以直觀地表示出具體數量.區別:①條形統計圖是直觀地顯示出具體數據,頻數直方圖是表現頻數的分布情況; ②繪制的形式不同,條形統計圖各條形分開,頻數直方圖的條形連在一起.設計意圖:明確條形統計圖與頻數直方圖的聯系與區別.環節三 應用新知例 下面是從蔬菜大棚中收集的50株番茄上的果實個數:請按組距為10將數據分組,列出頻數分布表,畫出頻數分布直方圖,并分析這50株番茄上果實個數分布的情況.解:頻數分布表如下表.頻數分布直方圖如圖所示.從頻數分布表、頻數分布直方圖上看,番茄上的果實個數大部分落在25~75(不含75)的范圍,落在其他范圍的較少.設計意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環節四 課堂練習1.如圖,為了解800m賽跑后學生心率的分布情況,體育老師統計了全班48名學生800m賽跑后一分鐘的脈搏次數,并根據收集的數據畫出了頻數分布直方圖.由于不小心,有一個小長方形被墨水蓋住了.你能根據已有信息把直方圖補全嗎?解:由題意可得,800 m賽跑后一分鐘的脈搏次數在160~165范圍內的人數為48-1-2-4-6-8-14-2=11.補全直方圖如圖所示.2.為了加強對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某學校開展了“遠離溺水,珍愛生命”的防溺水安全知識比賽.從全校隨機抽取了50名學生的競賽成績進行整理、描述和分析,比賽成績用x表示,共分為五個等級:A:50≤x<60;B:60≤x<70;C:70≤x<80;D:80≤x<90;E:90≤x≤100.并根據結果繪制成如下兩幅不完整的頻數分布直方圖和扇形圖.(1)補全頻數分布直方圖.(2)扇形統計圖中比賽成績為E等級和D等級所在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之和是多少?解:(1)比賽成績為B等級的學生為50×24%=12(人).補全頻數分布直方圖如圖.(2)扇形圖中比賽成績為E等級和D等級所在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之和是360°×+360°×20%=129.6°.【教學建議】教師給出練習,隨時觀察學生完成情況并給與指導,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適當分析講解.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內容. 了解學習效果,讓學生經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給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空間.環節五 歸納總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本節課所講解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2.2 直方圖(二)教案.docx 12.2.2直方圖(一)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