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數學【教材解讀】教科版(2024)科學一年級上冊7.做個“時間膠囊”(一)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認識到自己在未來會持續生長,同時也理解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發育過程。科學思維目標●能夠通過對哥哥姐姐們生長變化情況的了解,推測自己的生長變化情況。探究實踐目標●能夠在制作“時間膠囊”的過程中,選擇適合放入其中的身體信息,并獲取相關數據。態度責任目標●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踐行健康生活方式。(二)教學內容分析本課為單元第7課,對應課程標準中1~2年級學習內容“5.5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的第四點“識別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列舉這些器官的功能與保護方法”。本課,學生將開展一項富有意義的活動——制作“時間膠囊”。學生會把包含自己生長期待的記錄單封存起來,這個“時間膠囊”將在五年后開啟,讓學生有機會回顧自己的成長軌跡,并評價自身的進步。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時間膠囊”的制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主動收集自己的身體信息,并將這些信息認真地放入“時間膠囊”中。本課同樣有四個板塊。任務板塊向學生發布“時間膠囊”的制作任務,明確告知他們需要放入其中的內容,以及開啟時間是五年后,預示著本課將聚焦于學生的“未來”。研討板塊,學生將對自己的身體發展進行展望,并明確要放入膠囊的信息內容;在設想未來身體變化的活動中,他們將自發地認識到踐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制作板塊,學生將動手繪制記錄單,記錄單將承載著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和設想,然后把記錄單放入瓶子中,完成“時間膠囊”的制作。拓展板塊,學生將本單元所有的記錄單整理成冊,這份成果將見證他們的學習與成長。在第2課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身體變化,進一步明確了我們在長大這一事實。在本課中,教師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意識,知道健康不只是當下的事情,形成對自己未來的責任和擔當。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次根據現在的身體信息來推測未來的身體變化,可以拓展學生對生長的理解,并且他們在六年級時還有一次回顧與展望成長歷程的機會,使學生的健康意識根植于“對以往生活的回顧,對現在生活的感知,對未來生活的企劃”之中。(三)教學重難點重點:能夠在制作“時間膠囊”的過程中,嘗試從不同角度選擇適合放入其中的身體信息,并獲取相關數據。難點:能夠通過對哥哥姐姐們身體生長情況的了解,推測自己未來的生長變化情況。(四)教材解讀研討1:學生對五年后身體生長情況的預測,要讓學生知道這一活動是與自己進行比較,但比較的對象是未來的自己。需要學生有依據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研討2:讓學生明確“時間膠囊”中要存放哪些信息。制作:直接告訴學生“時間膠囊”的制作步驟,便于學生操作。拓展:讓學生把本單元繪制的記錄單整理成冊,作為單元學習的成果。(五)教學準備教師:封裝全班學生“時間膠囊”的容器、多媒體課件。學生:信息記錄單、鉛筆、紙帶、水彩筆、可密封容器(如瓶子、信封)。(六)課堂教學實施建議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比較自己過去和現在的身體變化,認識到自己正在不斷地生長。教師可以在“時間膠囊”制作任務中,指導學生基于已經觀察到的身體變化,去合理推測自己在六年級時的身體狀態,從而進行現在與未來的對比分析。在探討“對未來的設想”和“向往健康生活”這兩個主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自己在一段時間內 的生長變化,并激發學生對未來身體變化的期待,鼓勵他們積極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1.任務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提前要求學生自行測量身高、體重等關鍵數據,以便在課堂上能夠順利地將這些數據填寫到記錄單中。若學生在數據收集上遇到困難,教師可以與班主任或體育老師協作,獲取學生體育健康測試的數據,例如50米跑、1分鐘跳繩等成績,便于課堂記錄使用。需特別注意的是,身高和體重是本次記錄的重要數據,教師應確保學生在課前-周內完成自測,從而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告知學生“時間膠囊”是什么,讓學生知道要裝入一年級的信息, 這些信息將被保存到六年級時才能開啟,到時學生將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制作“時間膠囊”的感想,以激勵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記錄,并珍視這五年間的成長歷程。本課學生需完成兩項主要任務:第一,明確并獲取“時間膠囊”中應保存的具體信息;第二,動手組裝、制作“時間膠囊”。2.研討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將展開研討,判斷哪些信息適合放入“時間膠囊”。他們可以運用多種方式獲取相關數據,并基于這些數據為自己如何健康生活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從而更加關注和照料自己的身體。這一過程對學生養成關注身體健康的習慣是有益處的,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健康觀念。第一個活動是讓學生推測自己六年級時的樣子,以此確定“時間膠囊”中應包含的信息。教材對話框中提到“像六年級的姐姐一樣高”和“像六年級的哥哥一樣有力量”,這兩個描述分別從“看得見的變化”和“看不見的變化”兩個角度,為學生提供了可以保存的信息類型作為參考。讓學生推測自己未來的樣子是個難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指導,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可能發生的變化。同時,教師要進一步追問學生: “如果你想在六年級時比較身體的變化,你現在需要獲取哪些信息以供將來對比呢 ”例如,如果學生認為自己會長高,教師應進一步詢問:“到了六年級,你如何確認自己確實比現在長高了呢 你需要測量哪些數據來進行比較 ”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如何比較身高的變化,同時也暗示了他們現在的記錄對未來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教師可以把學生在這一環節中提出的想法列在黑板上,如圖所示,以便清晰地展示學生的未來設想與需要裝入“時間膠囊”的信息之間的對應關系。學生提出的想法第二個活動是確定裝進“時間膠囊”的具體信息,并有目的地獲取這些數據。學生已經通過對自己未來的設想,明確了要記錄的信息內容。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要裝入“時間膠囊”的信息中,選出可以測量的部分,以便收集相應的數據。本課介紹了“時間膠囊”與普通膠囊的區別,提出了可以記錄身高、體重等數據,并附圖說明如何獲取這些數據。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明確“時間膠囊”的功能,再讓學生提供相關的信息。當然,也可以進一步挖掘學生在上一活動中基于未來設想而希望裝入的信息。在這個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記錄,把他們對未來的設想以及獲取到的數據補充到記錄單中,如圖所示。學生記錄單:體形的變化除此之外,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能夠證明自己在生長的身體變化。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第2課“發現生長”中學生已經知道的生長變化,進一步詢問學生“你們還想增加哪些信息來記錄自己的生長 如何獲取這些信息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六年級時能夠進行更為詳盡的數據對比。但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因為這些信息的獲取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而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測量來收集數據是較為困難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想要新增的信息內容,然后師生共同篩選。在數據獲取方法上,應盡量采用“轉化”的方式來記錄信息。例如,學生可能提出想要記錄手掌的大小,他們可能會想到使用軟尺來測量手掌的周長,但這是一個復雜的測量活動。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另一種方法:將手掌按壓在紙上,然后用水彩筆沿著手掌的外輪廓描繪出手掌的形狀,如圖所示。通過這種轉化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復雜的測量活動簡化為適合一年級學生操作的任務,既符合他們的動手能力,又能拓寬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路。手掌的輪廓如果學生無法提出更多的記錄項目,教師可以給予一些提示,例如記錄運動鞋的尺碼、視力狀況和食量等,并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記錄這些信息。此外,學生也可以將他們的作業和畫作等放入“時間膠囊”中。五年后,當學生打開這個封存的“時間膠囊”時,他們將能夠比較記錄單上的身體信息,觀察字跡和繪畫能力的變化,評估自己學習能力的發展,并激發對良好學習習慣的渴望和追求。第三個活動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身體變化設想提出相應的健康建議。例如,學生提出“希望長高”,教師要追問實現該目標的方法。學生可能也只能說出“堅持鍛煉”等建議,教師同樣需要追問學生,這樣做對身體哪些方面有益處。總之,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起身體與健康的聯系。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建議,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等,讓學生思考這些建議對他們的益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完善板書,如圖所示,為學生構建“未來設想”“裝入信息”“健康建議”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清楚如何將健康理念變成具體的行動計劃。板書3.制作這個活動是讓學生封存自己的身體信息。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以確保所有重要材料都能被妥善保存。為了避免學生遺漏記錄單、畫作等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把記錄單平放在桌子上,再把其他材料放在記錄單上,按照材料順序提醒學生逐個放入容器中封存。最后,由教師為學生保管好“時間膠囊”,待到六年級時再將其發給學生,以便他們在學習“健康生活”單元時使用。在制作“時間膠囊”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材料和方法。除了使用瓶子作為封存容器外,也可以選擇信封、盒子等。為了便于保存和查看,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將記錄單裝訂成冊,制作成紙質的“時間膠囊”;或者利用信息技術,將記錄單、畫作等材料拍照并制作成電子畫冊,形成電子版的“時間膠囊”。這個“時間膠囊”需要保存長達五年的時間,其間學生可能會遇到轉學或重新分班等情況,因此,教師需要在學生升到六年級時,與新的教師進行詳細的溝通,以確保“時間膠囊”能夠順利交接。在“時間膠囊”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個裝箱儀式,通過這個儀式讓學生深刻記住這個活動,并期待在五年后打開這個“時間膠囊”,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4.拓展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采用畫圖的方式進行了大量與自身身體相關的記錄。將這一拓展活動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后一個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在整理自己作品的同時,回顧并感受自己的學習過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作一本以自己為主角的繪本,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進行科學記錄的良好習慣,并激發他們對科學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七)教學評價建議自我評價從“我會傾聽、我會觀察、我會記錄、我能表達”幾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表所示。“做個‘時間膠囊’”自我評價評價維度 評價內容 能做到的打“√”我會傾聽 能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我會觀察 觀察六年級學生的樣子,推測自己未來的樣子我會記錄 記錄身高、體重等數據,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我能表達 交流分享健康生活建議任務:本環節向學生提出了制作“時間膠囊”的任務,同時還介紹了需要裝入的內容和開啟的時間,從而明確了其用途。本課情境:借助圖片及文字向學生傳達了“長大后就可以放大風箏了!”的信息,這預示著本課的內容與學生的“未來”存在關聯。對話框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生長,來預測自己的變化。研討3;引導學生討論,要想達成這一生長目標,需要采取哪些行動。這一活動可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生活意識。為學生提供了記錄單示例。學生需要在記錄單中畫出現在的自己,再畫出對自己的推測,并進行比較。當學生完成各自的信息記錄單后,可由教師協助封存在“時間膠囊”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