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數學
【教材解讀】教科版(2024)科學一年級上冊
4.氣味告訴我們
(一)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目標
●知道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變化等。
●知道單一感覺器官——鼻子能夠幫助我們分辨不同物品的氣味,但收集信息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科學思維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運用比較思維進行聞味辨物,用圖畫或文字等記錄自己的比較過程。
探究實踐目標
●在聞味辨物的活動中,能夠恰當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和比較,區分布袋里的物品,能夠用圖畫進行記錄,逐漸形成記錄的習慣,并能夠通過記錄進行簡單交流和評價。
態度責任目標
●通過聞味辨物的活動,培養如實講述、如實記錄的科學態度。
●通過聞味辨物的活動,愿意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意見,傾聽他人意見。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為單元第4課。本課的學習目標來自課程標準中1~2年級學習內容“5.5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的第四點“識別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列舉這些器官的功能與保護方法”。本課在第3課對感覺器官整體認識的基礎上,將研究對象聚焦在對單-感覺器官——鼻的認識,通過對周圍事物的氣味的識別,發現鼻子的嗅覺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所幫助,為下一課把自己
作為研究對象和進一步認識感覺器官是學習的器官奠定基礎。單元內容的整體編排也遵循整體認識一局部認識一深入研究探尋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過程,最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與探究,幫助學生形成感覺器官是我們自己“學習”的器官的認識。本課與第3課都是在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上讓學生進行觀察和發現,促成學生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關注感覺器官存在的意義。比較思維在形成上述認識的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能力表現。
本課同樣有四個板塊。聚焦板塊,引導學生通過氣味關注到感覺器官——鼻子,通過聚焦問題“鼻子能夠讓我們區分不同的物品嗎 ”,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鼻子能夠讓我們區分不同物品的猜想。探索板塊共有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聞一聞這些物品的氣味。建立這些物品的氣味標準,為后面的聞味辨物的比較活動做好準備。第二個活動,把物品分別裝進不同的布袋里,封住袋口,并打亂順序。第三個活動,聞味辨物,結合指導性問題“我們能聞出布袋里裝的是
什么嗎 ”開展活動。兩人一組,相互協同探究,聞布袋的氣味與探索活動1中建立的物體氣味標準依次比較,注意聞味的學生不要觸碰布袋,以免影響判斷。最后班級統一打開布袋確定之前的判斷是否正確,并將辨析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第三部分是研討環節,共有兩個研討問題。研討環節的兩個問題與探索環節的活動是相對應的。通過研討,學生將認識到鼻子可以識別氣味,在辨析物品時鼻子的嗅覺能夠幫到我們。在理解感覺器官——鼻子能夠幫助我們辨析物體后,進一步推理其他的感覺器官是否也能像鼻子一樣幫助我們辨析物品并說明理由,幫助學生建立單一的感覺器官在收集信息時是有功能局限的。第四部分是拓展環節。在形成單一的感覺器官——鼻子能夠幫助我們收集信息但具有局限性認識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家人一起開展親子活動,不僅可以增進與家人的感情,還可以將課上所學的比較思維方法遷移到課下,繼續研究味覺是否也像鼻子一樣可以幫助我們辨析物品。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觀察、描述和記錄的方法,對感覺器官有了籠統的認識。但-年級的學生表達能力還比較弱,對于感覺器官是自己學習的器官的認識還不夠。需要繼續開展以感覺器官為研究對象的活動,通過活動中的體驗,慢慢體會到感覺器官的“學習功能”。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感覺器官——鼻子能夠幫助我們分辨不同的物品(氣味),但有局限性。
難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運用比較思維聞味辨物,識別和區分裝在口袋中的不同物品,用圖畫或文字等記錄自己的研究發現。
(四)教材解讀
探索1:指導學生聞一聞花椒、大蒜、棉花、洋蔥的氣味,形成對這四種物品氣味的認識。為后續的活動,建立比較的標準。
由于這幾種物品的氣味很典型,建議在準備材料時,不可將這四種不同物品放在一起,避免“串味兒”。注意:每種物品的量不宜過多。教學中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換成其他物品進行觀察。
探索2:組織學生兩人一組將四種物品分別分裝入四個小布袋中,并進行封口、編號(編號可以不統一)。之后,打亂順序放置。如果要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小組之間互換布袋。教師要注意有序組織教學。
探索3: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比較活動。在探索活動1中,學生形成的四種物品的氣味認識是探索活動3中的比較標準。每一次學生聞布袋識別的氣味,都要分別與之前建立的花椒、大蒜、棉花和洋蔥的氣味進行比較、判斷,并做記錄。注意聞氣味的學生不能再觸摸布袋。最后,帶著小組內的判斷結果,打開布袋進行觀察,與判斷的結果進行比較,確定判斷是否正確。
研討1:引導學生在進行探索活動時,不僅要聞氣味來推測物品,還要對自己的推測進行求證。將有理有據的推測與事實加以區分,并能建立合理的關聯。進而明確,感覺器官——鼻子能夠識別氣味,并能幫我們分辨事物。
研討2:僅靠鼻子識別氣味進行推測,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當兩種物品氣味相近,推測的結果就可能有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其他感覺器官參與其中,以獲得更多的信息,進行更加精準的比較與判斷,來彌補單一感覺器官識別信息的局限性。
例如,用皮膚感知物體的更多特征,提供更多的信息。
拓展: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家人一起進行親子活動,這不僅可以增進與家人的感情,還可以將課上所學的比較思維方法遷移到課下,繼續研究味覺是否也像嗅覺一樣幫助我們辨析物品。
(五)教學準備
教師:班級記錄單、多媒體課件、花椒、大蒜、洋蔥、棉花、不透光的小布袋或無紡布袋。
學生:記錄本或記錄單、鉛筆、橡皮、花椒、大蒜、洋蔥、棉花、不透光的小布袋或無紡布袋。
(六)課堂教學實施建議
1.聚焦
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前幾課的班級記錄單,供學生在課堂上回顧與思考。學生提前準備好自己的記錄本或記錄單。
教師可以提前在教室內放置一些有氣味的物品,比如有飯菜香的食物,營造出“有氣味”的情境,讓學生說一說今天的教室與以往的科學教室有什么不同。將關注點指向鼻子能夠識別出氣味。之后,結合聚焦問題“鼻子能夠讓我們區分不同的物品嗎 ”,引導學生思考,初步形成“鼻子能夠幫助我們區分不同物品”的猜想。帶著這樣的猜想,進入探索環節。
2.探索
探索活動1是聞一聞這些物品的氣味。在此環節,教師需要準備花椒、大蒜瓣、棉花和洋蔥片,建議按照兩人一組準備, 有助于低年級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教師先示范或者找一名學生進行示范,指導學生怎樣聞氣味,提醒學生聞氣味的人不能再用手觸摸布袋,之后,用圖畫或者文字記錄在班級記錄單上。
教師要注意,如果學生要驗證“鼻子能夠幫助我們區分不同的物體”,就要借助比較思維方法。在“聞味辨物”活動前,依據比較思維的規則,要先確定比較的標準和比較的對象,才能進入兩兩比較的環節?;谶@樣的思考,探索活動1的意義就在于通過聞一聞的活動建立比較標準,即對花椒、大蒜瓣、棉花和洋蔥片的氣味達成統一認識。考慮到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見過且聞過上述四種物品,探索活動1要落實到每一個人,建立對四種材料氣味的統一認識,進而為后面的比較活動建立比較的標準。
探索活動2是把這些物品分別裝到布袋里,封住口,打亂順序。把物品分別裝進不同的小布袋里,封住口,并打亂順序。建議小布袋是不透明且能夠完全遮擋住物體。分裝好之后,以組為單位進行隨機編號。如果想要效果更好,可以在編號完成后,組與組之間交換布袋進行探究。不管怎樣操作,要避免全班將這四種物品分別裝在統一的號碼袋里, 這會使得“聞味辨物”的活動價值大打折扣。
探索活動3是“聞味辨物”活動。結合指導性問題“我們能聞出布袋里裝的是什么嗎 ”展開活動。兩人一個小組,相互協同配合,一人拿著布袋,一人聞氣味,根據探索活動1中建立的物品氣味標準依次比較、判斷,推測布袋里的物品可能是什么,簡單說一說理由,討論好后,將觀察的現象以及推測進行記錄。在明確要求后,進行小組探究。最終兩個人對布袋里的物品進行觀察——比較——判斷。建議這個環節分配的時間可以多一些,給足學生觀察、比較、判斷、討論和記錄的時間。最后班級統一打開布袋, 進一步確定之前的推測是否正確,并將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指導學生利用簡單的圖形、箭頭來表示自己使用了哪個感覺器官,識別出了什么信息,以及自己的推測。記錄可以參考如圖所示的記錄方法。
記錄單示范
教師可以采用相應的句式指導學生進行表達。比如,通過鼻子聞,我發現布袋里的物品有橘子的氣味或像橘子的氣味,因此我推測布袋里是橘子。
學生組內觀察交流完畢后,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分享交流。最后班級統一打開布袋,確定之前的推測是否正確。將思考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可以采用上述的表格式記錄,也可以讓學生在記錄本(圖畫本)上記錄,記錄的表達方式可以參考如圖。
記錄單示范
記錄單示范
記錄單示范
學生的記錄內容建議要表達出“觀察到的現象+推測的理由+最終的結果驗證”,而不僅是猜測結果和最終的結果是否相符,凸顯出借助圖形、符號等方式表達學生自己或組內思考推理的研究過程。
3.研討
研討中的兩個問題與探索環節的活動是相對應的。第一個問題是“通過聞氣味,我們都判斷對了嗎 ”,其意義在于通過思考、回顧等方式,引導學生在進行探索活動時,不僅要通過聞氣味推測是哪種物品,還要對自己的推測進行求證。將有理有據的推測與事實加以區分,并能建立合理的關聯。進而明確,感覺器官——鼻子能夠識別氣味,并能幫我們分辨事物。
第二個問題的提出,是學生在進行探索活動的過程中,會發現單憑鼻子識別氣味進行比較——判斷——推測,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當兩種物品氣味差不多時,推測的結果可能有誤。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其他感覺器官參與其中,以獲得更多的信息,進行更加精準的比較與判斷。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提出用其他感覺器官進行信息識別,用以判斷。
教師要利用“研討”環節中的問題,鼓勵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探究活動。
4.拓展
“拓展”部分是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做游戲, 閉眼嘗一嘗幾種水果切片, 判斷是什么水果。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家人一起進行親子活動,不僅可以增進與家人的感情,還可以將課上所學的比較思維方法遷移到課下,繼續研究味覺是否也像鼻子一樣能夠幫助我們辨析物品。
(七)教學評價
自我評價從“我會傾聽、我會觀察、我會記錄、我能表達”幾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表所示。
“氣味告訴我們” 自我評價
評價維度 評價內容 能做到的打“√”
我會傾聽 能夠完整傾聽他人的想法,用于思考。
我會觀察 在聞味辨物時,能夠運用鼻子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分辨物品。
我會記錄 樂于用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聞味辨物的過程,樂于分享交流。
我能表達 如實記錄,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問題解答:鼻子能夠讓我們區分不同的物品,因為每種物品的氣味都有所不同……
聚焦:引導學生通過氣味關注到感覺器官——鼻子,通過聚焦的問題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鼻子能夠讓我們區分不同物品的認識。
本課情境:用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聚焦到飯香味——氣味。建議課堂中也可以創設這樣的真實情境,有助于學生調取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記錄單:學生聞味后,將推測結果填寫在“我的觀察”一欄,建議圖文結合。將打開布袋后的物品填寫在“正確結果”一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