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資源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一、選擇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寫在答題欄對應的空格內。)
1.(2024七下·澄海期末)七年級學生李迪學習了“悄悄變化的我”之后,畫了一張思維導圖(如圖)。請你幫他依次完成思維導圖中的內容(  )
A.生理變化、思維變化、悅納生理變化
B.生理變化、思維變化、關注自己外表
C.心理變化、生理變化、關注自己外表
D.生理變化、心理變化、悅納生理變化
2.(2024七下·澄海期末)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在《木蘭詩》中,展示出木蘭巾幗不讓須眉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生做事干練,絲毫也不輸給男生。對此,我們(  )
A.要了解男生女生的不同特點,互相幫助
B.正確認識性別角色,學會塑造自我形象
C.要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避免矛盾發生
D.正視生理差異,少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
3.(2024七下·澄海期末)蘭州某校團支部就“異性同學交往”等問題對全校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該調查結果說明(  )
調查問題 渴望與異性同學交往 認為異性同學交往是必要的 能主動大方和異性同學交往 心中萌發一些對異性朦朧的情感是否是正常現象
調查結果 99.5% 97.7% 21.95% 是:35.7%;否:64.3%
A.中學生異性交往不利于青春期身心健康
B.中學生能夠認識到與異性交往的必要性
C.異性交往時不能主動和大方地公開進行
D.與異性交往是對我們的考驗,不能萌生朦朧情感
4.(2024七下·澄海期末)我國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科舉落第后寫下一副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落第不落志,反而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業,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了不朽杰作《聊齋志異》。他的事跡啟示我們(  )
A.自信就能戰勝一切困難,讓不可能完全變為可能
B.自信讓我們有勇氣不斷嘗試和堅持,展示優勢和才華,腳踏實地開拓偉大的事業
C.只有遭遇挫折,才能助推事業走向成功
D.青春的探索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
5.(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3年10月1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五部門聯合發布2023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這些“新時代好少年”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華文化、探索科學奧秘等方面表現突出,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的良好風貌,宣傳“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有利于(  )
①凝聚愛國情感,杜絕消極情緒②傳遞美好情感,砥礪優秀品質
③樹立自信自強,只求個人名譽④學習榜樣力量,鼓舞我們奮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6.(2024七下·澄海期末)下邊漫畫《牽著鼻子走》告誡我們(  )

①需要增強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誘惑
②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
③要經常自我省察,拒絕電腦和手機
④磨礪意志,增強“我不要”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結果揭曉。他們中有“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奠基人俞鴻儒,有扎根特教講臺的劉玲猁,有想盡辦法讓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的孟二梅.....不凡的2023年,他們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這啟示我們(  )
A.行已有恥,不斷磨礪堅強意志
B.止于至善,汲取榜樣力量,向榜樣學習
C.服務、奉獻社會就會得到物質和精神回報
D.實現人生價值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情
8.(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春節上映的電影《熱辣滾燙》,講述了一名叫杜樂瑩的女大學生,從整日賦閑家中、生活迷茫、自暴自棄到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燃燒自我,追尋滾燙人生,實現自己人生夢想的奮斗歷程。電影《熱辣滾燙》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是(  )
A.插上自強翅膀,助力青春成長 B.激蕩青春活力,嘗試所有事情
C.揮灑自信熱情,忽略他人建議 D.安于享樂生活,平穩度過一生
9.(2024七下·澄海期末)下列關于初中生小琳某天情緒變化(如下圖)的解讀,你贊同的是(  )
①我們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②青春期的情緒具有波動性
③持續處于負面情緒能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
④各種各樣的情緒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4七下·澄海期末)對情感與情緒的內在聯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情感是不穩定的,會隨著情緒的改變而變化
②情緒是暫時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
③情感是我們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
④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我們可能產生某種情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2024七下·澄海期末)下圖蘊含的道理是(  )
A.學會轉換思維,加強理解溝通 B.增強創新意識,掌握學習方法
C.客觀認識自己,學會接納他人 D.合理調節情緒,樂觀面對生活
12.(2024七下·澄海期末)2016年里約奧運會遭遇慘敗,面對人生第一個低谷,張雨霏選擇“忘掉”,她說:“下一場比賽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不在失敗的泥潭里沉淪,是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之后,她決定故變技術,從零開始。從東京奧運會的“蝶變”,到杭州亞運會一舉斬獲六枚金牌,被評為“最具價值運動員”,她終于涅槃重生。張雨霏的經歷啟示我們(  )
①要善于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動力②要勇于戰勝挫折,增強生命的韌性
③要磨礪堅強意志,培養自強的品質④要多經歷失敗,才能獲得更高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春季,某校豐富課后服務課程,開展以“體育、藝術、勞動、科創、文學、閱讀”等為特色的“課后服務+”,給學生成長搭建更多的平臺,為校園生活添彩。這些課后服務課程讓同學們(  )
A.脫離集體,助長了個人主義
B.在集體生活中正確處理同學矛盾
C.敢于面對學業競爭,消除壓力
D.在集體中發展個性、涵養品格,發揮特長
14.(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直接或配合參與的研究機構、基地、單位有三千余個。眾志成城的中國航天人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這突出體現了(  )
A.美好集體中每個人都必須展現自己的英雄主義
B.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的共同目標和團結協作
C.實現集體共同目標并不能為個人發展提供條件
D.集體生活可以培養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
15.(2024七下·澄海期末)小明在學習我國法律的發展歷程時,做了一條時間軸。下列觀點在時間軸中能得到有效驗證的是(  )
①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②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有意識地創制法律
③有了法律,人類就進入了法治社會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2024七下·澄海期末)在2024年冬青奧會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中,中國隊楊婧茹沖刺領跑,隊友李金恣負責后方壓陣,放慢自己的速度牽制其他國家的選手,為隊友守住領先優勢,完美運用“兔子戰術”力保金牌屬于中國隊。最終楊婧茹獲得金牌,李金恣獲得銀牌。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
A.兩名隊員在比賽中包攬冠亞軍離不開團隊合作
B.集體利益的實現必定要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
C.兔子戰術的成功需要隊員們發揮集體主義精神
D.李金恣具有大局意識,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17.(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審結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2.4萬件2.7萬人,同比增長19.9%,依法懲處沈德詠、盛光祖、李文喜等30名原中管干部,贓款贓物一律追繳。你認為該則材料體現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B.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C.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D.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18.(2024七下·澄海期末)近期王芳感到非常煩惱:作為合唱隊領唱,她需要在放學后參加排練;作為班長,她要為下周的期末考試動員會準備發言稿;作為班級一員,她要花時間認真復習備考。對此你會建議王芳(  )
①從整體利益出發,自覺地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②根據個人興趣、愛好以及任務的緊迫程度作出選擇
③根據在這些集體中的角色和責任的重要性作出選擇
④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集體的事情不用去操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旨在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
A.社會保護 B.家庭保護 C.網絡保護 D.學校保護
20.(2024七下·澄海期末)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關于“法治”認識錯誤的是(  )
A.法治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B.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C.法治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
D.法治就是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0分,第22題14分,第23題16分,共40分)
21.(2024七下·澄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初中生小航最近比較煩,他在日記里這樣傾訴: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想像小孩子那樣事事都告訴父母了,但是遇到煩心事的時候,還是希望能聽聽他們的建議;我數學比較好英語比較弱,鄰桌女生恰恰相反,所以我們經常一起學習、討論,共同進步。最近,班上傳出風言風語,說我們在談戀愛。為了避嫌,我們只能斷交了,我覺得好遺憾……
(1)根據所學知識,針對小航遇到的問題和煩惱你有何建議
材料二 2024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概括的說,發展新質生產力,根本在于創新驅動,實質在于人才驅動,而青少年是生成新質生產力最富活力和創新動能的重要主體。
(2)青春蘊含著偉大的創造,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匯聚青少年力量。根據所學知識,請你說說青少年怎樣才能成為最富活力和創新動能的重要主體
22.(2024七下·澄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要求緊扣題意,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展開分析。)
【探索青春,塑造自我】
青春不負鯤鵬志,奮發讀書正當時。2024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讀書可以讓我們明辨是非,讀書可以讓我們博學多才,讀書可以讓我們氣質出眾。讀書可以讓人的生活變得有品還有趣,傳遞美好的情感。
(1)談談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傳遞美好情感
【共創共建美好集體】
為落實勞動教育,某校將校園一角開辟為“勞動實踐基地”,要求七年級各班在該基地種植瓜果蔬菜,并表示會根據各班種植情況進行“優勝班級”評比。七(3)班接到任務后、召開班會,形成一致的班級目標,討論確定要種植的瓜果蔬菜和管理人員。同學們分工協作,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在大家的努力下,七(3)班最后被評為“優勝班級”。
(2)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上述材料對你建設美好集體,學會在擔當中成長有哪些啟示
【讓和聲更美好】
七(3)班獲得“優勝班級”后,更加激發了同學們的勞動熱情。同學們都希望在基地種植更多農作物,但由于土地面積有限和季節的更替,有些農作物并不適合種植。其中,小明堅持要把部分農作物拔掉以便播種自己帶來的不應季的種子,一時情緒激動,與同學發生了爭執沖突,最終導致基地的農作物毀了大半。
(3)依據所學知識,從情緒和集體角度評析小明的行為。
23.(2024七下·澄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要求結合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材料一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以下為摘錄的部分內容: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制作傳播含有宣揚淫穢、暴力、迷信、賭博、引誘自殘自殺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網絡信息。 ●國家加強網絡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促進未成年人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可以向網信、公安、民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違反本條例規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給未成年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請結合材料,闡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出臺的必要性。
材料二 2024年3月11日,河北邯鄲初中生遇害案中3名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被公安機關全部抓獲。4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涉案3人依法作出核準追訴決定。近年來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大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力度,向社會傳達出這樣一種立場:低齡不是惡性犯罪的“免罪金牌”。
(2)結合相關知識,從法律與生活、法律的作用等角度,談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材料三 2024年3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為增強法治觀念,提高青少年預防校園欺凌的意識和能力。某校開展預防校園欺凌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以下是某班針對校園欺凌現象的調查結果。
(3)根據上述調查結果,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與推動者,與法同行,拒絕和預防校園欺凌向我們中學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變化;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
【解析】【分析】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屬于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我們悅納生理變化;伴隨著生理發育,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產生心理變化,直面矛盾心理。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心理矛盾。如何面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①我們要正視身體的變化。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自卑,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變化,是我們對同伴的尊重。
②在追求形體、儀表美的同時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追求青春的內在美。
2.【答案】D
【知識點】男生女生的性別差異
【解析】【分析】結合材料分析,題文中所舉的木蘭替父從軍的例子,體現了木蘭巾幗不讓須眉,說明我們不能過于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D觀點正確;
A觀點正確不合題意;
認識性別角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與異性的不同特點,學會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與異性相處,B、C觀點體現的是認識性別角色的作用,觀點正確;但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性別角色的認識。性別角色,是指在特定社會中被認為典型的男性和女性的行為模式。這些模式表現出最基本的男性和女性差異。對性別角色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與異性的不同特點,學會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與異性相處。
3.【答案】B
【知識點】男生女生的性別優勢及優勢互補;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異性交往的尺度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異性之間正常交往有利于促進男女同學身心健康,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
B表訴正確:調查結果顯示97.7%的學生認可異性同學交往的必要性,說明中學生能夠認識到與異性交往的必要性,渴望與異性同學交往;
C表述錯誤:異性交往需要主動大方,公開進行,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
D表述錯誤: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生朦朧的情感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們要正確對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正確對待異性交往。為什么要和異性相處?
①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
②能從對方身上學到優秀品質。
③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對我們的考驗。這份友誼會成為我們青春美好的見證。
與異性同學交往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
4.【答案】B
【知識點】自信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一切”表述過于絕對;
B表述正確:蒲松齡落第不落志, 反而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業,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了不朽杰作《聊齋志異》 ,啟示自信讓我們有勇氣不斷嘗試和堅持,展示優勢和才華,腳踏實地開拓偉大的事業 ;
C表述錯誤:“只有……才能……”表述過于絕對;
D表述錯誤:“隨心所欲”不可取,青春的探索也要有約束。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自信的作用。自信的作用 (為什么要自信 )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這是因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一個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自信是準確的自我定位和客觀的自我評價,是一種進取的精神和科學態度,是遇到困難勇不低頭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5.【答案】C
【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傳遞情感正能量
【解析】【分析】①表述錯誤:“杜絕消極情緒”不符合實際;
②④表述正確:宣傳“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有利于我們要傳遞美好情感,砥礪優秀品質;學習榜樣力量,鼓舞我們奮進;
③表述錯誤:“只求”表述過于絕對,傳“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有利于樹立自信自強,實現人生價值。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傳遞美好情感、榜樣的作用。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 ”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 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
(2)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
(3)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
(4)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 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
6.【答案】C
【知識點】行己有恥及做法
【解析】【分析】分析漫畫可知,有一些人被網絡牽著鼻子走,沉迷于電子產品,沒有自己的判斷,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這啟示我們要增強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誘惑,磨礪意志,增強“我不要”的力量。①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②與題意不符,材料強調增強自控力,沒有體現從小事做起,追求止于至善;
③說法錯誤,“拒絕”的表述過于絕對,我們要學會合理利用電腦和手機,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行己有恥”。“行己有恥”是指一個人行事,凡是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需要我們有羞恥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
7.【答案】B
【知識點】生命的平凡與偉大;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解析】【分析】A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涉及行已有恥,不斷磨礪堅強意志;
B表述正確:感動中國人物有“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奠基人俞鴻儒,有扎根特教講臺的劉玲猁,有想盡辦法讓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的孟二梅,啟示我們止于至善,汲取榜樣力量,向榜樣學習;
C表述錯誤:“就會得到”表述過于絕對,服務、奉獻社會不一定會得到物質和精神回報;
D表述錯誤:實現人生價值可以平凡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并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事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止于至善的內涵和要求。“止于至善”的要求:
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
②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
③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
8.【答案】A
【知識點】實干的意義;自強及其意義;自信的來源
【解析】【分析】A表述正確: 杜樂瑩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燃燒自我,實現自己人生夢想,啟示我們要插上自強翅膀,助力青春成長;
B表述錯誤:“所有”表述過于絕對;
C表述錯誤:我們要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略;
D表述錯誤:“享樂生活”不可取,青春需要奮斗。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自強的相關知識。
怎樣做到自強不息 (自強的方法)
(1)理想是自強的航標。要自強,首先要樹立堅定的理想。為人生的理想而執著追求,是所有自強者的共同特點。
(2)戰勝自我是自強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自強的人不是沒有弱點的人,而是勇于并戰勝自己弱點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和天賦,只有自強不息的人,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天賦,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3)揚長避短是自強的捷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想自強和成功,就一定要認識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天賦、自己的興趣,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確定努力方向,揚長避短。
自強要從少年始。只要我們選準航向,戰勝自身的弱點,發揮自己的特長,就能在自強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斬浪,抵達成功的彼岸。
9.【答案】B
【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確:初中生小琳某天情緒變化受到很多事件影響、起伏波動大,說明情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青春期的情緒具有波動性,各種各樣的情緒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③表述錯誤: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影響情緒的因素。情緒的基本類型和調節方法
(1)人基本的情緒種類是喜、怒、哀、懼。情緒是復雜多樣。
(2)調節情緒的方法: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
10.【答案】B
【知識點】情感與情緒的區別
【解析】【分析】①表述錯誤:情緒是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選項偷換概念;
②③④表述正確:情緒是暫時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情感則是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我們對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比較穩定的傾向,就可能產生某種情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情感與情緒的關系。情感與情緒的關系:
①聯系:
a.情感與情緒緊密相關,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
b.與情緒一樣,我們的情感也是復雜的。
②區別:
a.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
b.情感則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
11.【答案】D
【知識點】情緒的調節;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
【解析】【分析】D表述正確:漫畫指出:路上再泥濘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啟示我們要正確面對挫折,合理調節情緒,樂觀面對生活;
ABC與題意無關:漫畫沒有體現加強理解溝通、增強創新意識、學會接納自己。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會調控情緒。注意選擇最符合題目要求(題意、范圍、主體等)的選項作為答案。
12.【答案】A
【知識點】如何克服挫折;自強及其意義;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
【解析】【分析】①②③表述正確:從東京奧運會的“蝶變”,到杭州亞運會一舉斬獲六枚金牌,被評為“最具價值運動員”,她終于涅槃重生,啟示我們要善于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動力;要勇于戰勝挫折,增強生命的韌性;要磨礪堅強意志,培養自強的品質;
④表述錯誤:“要……才能……”表述過于絕對,獲得更高成就不是要多經歷失敗。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自強、負面情感、正確戰勝挫折。3.如何才能自強?
①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強的重要內容。
②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堅持。
13.【答案】D
【知識點】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集體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哦:課后服務課程讓同學們更好融入集體生活,而不是脫離集體;
B表述錯誤:參加課后服務課程沒有涉及處理同學矛盾;
C表述錯誤:“消除壓力”不符合實際,適當的壓力可以成為動力;
D表述正確:某校豐富課后服務課程,開展以“體育、藝術、勞動、科創、文學、閱讀”等為特色的“課后服務+”,給學生成長搭建更多的平臺,讓學生們在集體中發展個性、涵養品格,發揮特長。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集體生活對個人的作用。集體力量和個人力量的關系
(1)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
(2)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
(3)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過優化組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產生強大的合力。
14.【答案】B
【知識點】集體的力量;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集體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美好集體中我們應該堅持集體主義,自己的英雄主義屬于個人主義;
B表述正確: 眾志成城的中國航天人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 ,體現出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的共同目標和團結協作;
C表述錯誤:“不能”表述過于絕對,實現集體共同目標能為個人發展提供條件;
D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集體生活可以培養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力量的來源及作用的認識和理解。集體力量對個人的影響?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
個人在集體生活中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與集體要求相一致的態度和行為。
集體有助于我們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們學習他人經驗,擴大視野,健康成長。
15.【答案】B
【知識點】法治及其意義;法律的產生和本質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確:夏商周“禮刑并用”中國法律的起源,我說明了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有意識地創制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現代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成并逐步完善,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③表述錯誤:“就進入”的表述過于絕對。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產生和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注意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全面透徹地理解教材內容,準確把握課堂重要知識點和重點概念理論,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
16.【答案】B
【知識點】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解析】【分析】ACD:在2024年冬青奧會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中,中國隊員相互配合,力保金牌屬于中國隊,體現了團隊合作和集體主義精神;李金恣牽制其他國家的選手,為隊友守住領先優勢,是具有大局意識,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表現,故ACD說法正確;
B:集體利益的實現有時候需要犧牲個人利益,故B說法錯誤;
本體屬于反向選擇題,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而是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
17.【答案】D
【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ABC與題意無關: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不是法律特征;普遍約束力和國家制定、認可,都是法律的特征,不是最主要的特征;
D表述正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依法懲處貪污的中管干部,體現了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法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人大表決通過某一部法律)
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政府嚴格執法,違反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罰)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老虎蒼蠅一起打。)
18.【答案】C
【知識點】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
【解析】【分析】①②③表述正確:王芳作為合唱隊領唱和班長,面對個人意愿和集體的要求之間的矛盾,應建議她從整體利益出發,自覺地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根據個人興趣、愛好以及任務的緊迫程度作出選擇,根據在這些集體中的角色和責任的重要性作出選擇;
④表述錯誤:“ 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表述過于絕對,當個人意愿和集體規則發生沖突時,要堅持集體利益至上。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如何處理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
(1)當集體規則與個人意愿一致,更樂于積極遵守和維護。
(2)當集體規則和個性化需要之間存在矛盾甚至沖突時,找到解決沖突的平衡點, 遵守規則,盡力做好自己。
(3)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
(4)要做到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不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
19.【答案】C
【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
【解析】【分析】C當選:施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 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ABD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社會保護、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特殊保護。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重點)
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在現實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
20.【答案】A
【知識點】法治及其意義;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而不是法治,選項偷換概念;
BCD表述正確: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法治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就是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認識。注意確定題目考查的知識點范圍,以及是正向選擇還是逆向選擇。
21.【答案】(1) 小航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通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接納和調適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學習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要做到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這份友誼就會成為我們青春美好的見證。
(2) ①我們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規,開創前人未走之路;②關注他人與社會,看重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做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創造者;③勇于實踐。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嘗試、探索、實踐;④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能接納他人合理、正確的意見;⑤敢于表達不同觀點,敢于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敢于向權威挑戰。“學貴有疑”,在學習中,我們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氣。
【知識點】情緒的調節;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開發青春的創造潛力;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
【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是中學生,需要運用調節青春期心理矛盾、正確看待異性交往等的知識,從理解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小航不想事事告訴父母,遇到煩心事又想聽聽他們的建議→可鏈接調節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關鍵詞:怕同學們風言風語議論,和鄰桌女生斷交→可鏈接正確看待異性交往;
(2)本題考查青少年創造潛力,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
【點評】考查:青春期心理調節、正確看待異性交往、批判性思維、開發創造潛力。注意在答題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材料內容,避免脫離材料空談理論。同時,要注意將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形成完整的答案。
22.【答案】(1) ①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②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
(2) ①為集體出力,需要每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各盡其能,發揮所長;②集體榮譽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和榮譽,需要我們悉心呵護;③勇于擔責,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落實于具體的事情里。④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學會關愛他人,互相幫助;學會參與,學會擔當。⑤集體需要我們自主建設、自我管理。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與制度內容;⑥發揚自治精神,每個成員主動參與集體建設,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自覺維護集體榮譽。⑦在集體中,共同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
(3) 小明的行為是錯誤的。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情緒的表達不僅與自己的身心健康有關,而且關乎人際交往。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緒,接受它們,并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在集體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處理與他人的各種關系,冷靜考慮,慎重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識大體、顧大局,不得因個人之間的矛盾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
【知識點】正確處理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的關系;在共建集體中盡責;承擔建設集體責任;情緒的表達;傳遞情感正能量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怎樣傳遞美好情感,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
(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中學生, 需要運用建設美好集體的有關知識,從啟示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接到任務后、召開班會,形成一致的班級目標,討論確定要種植的瓜果蔬菜和管理人員→可鏈接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凝聚了每個人的才華和智慧+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和制度內容+共同創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知識作答。關鍵詞②:同學們分工協作,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大家的努力下,班級最后被評為“優勝班極”→可鏈接明確職責,能夠各盡所能,發揮所長+集體榮譽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和榮譽,需要我們悉心呵護等知識作答。
(3)首先判斷觀點正誤:錯誤。其次擺明論據:論據①: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我們要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論據②:正確處理與集體中其他成員的關系,識大體、顧大局,不得因個人之間的矛盾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
【點評】考查傳遞美好情感、建設美好集體、情緒的表達、正確處理與集體中其他成員的關系。注意掌握考點考查:傳遞美好情感、建設美好集體、情緒的表達、正確處理與集體中其他成員的關系。
23.【答案】(1) 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的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②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③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保護。④司法保護是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2) 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律具有保護作用,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③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④法律具有強制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⑤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3) ①校園欺凌有多種形式,其中言語欺凌最為常見。②作為青少年要依法辦事,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
【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依法辦事
【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保護未成年人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可鏈接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原因。關鍵詞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摘錄的部分內容→可鏈接網絡保護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的特征、法治的作用的有關知識,從認識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涉案3人依法作出核準追訴決定→可鏈接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具有保護作用。關鍵詞②:低齡不是惡性犯罪的“免罪金牌”→可鏈接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3)小問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運用依法辦事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校園欺凌行為的具體形式→可鏈接校園欺凌有多種形式,其中言語欺凌最為常見。
小問2:本題要求回答中學生如何拒絕和預防校園欺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考查保護未成年人、法律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的特征、法治的作用、依法辦事。注意根據題目的分值來判斷需要答幾個要點,一般來說,分值越高的題目需要答的要點也越多。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分配時間,確保每個要點都能得到充分的闡述。
1 / 1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一、選擇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寫在答題欄對應的空格內。)
1.(2024七下·澄海期末)七年級學生李迪學習了“悄悄變化的我”之后,畫了一張思維導圖(如圖)。請你幫他依次完成思維導圖中的內容(  )
A.生理變化、思維變化、悅納生理變化
B.生理變化、思維變化、關注自己外表
C.心理變化、生理變化、關注自己外表
D.生理變化、心理變化、悅納生理變化
【答案】D
【知識點】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變化;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
【解析】【分析】身體外形的變化,內部器官的完善,性機能的成熟,屬于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我們悅納生理變化;伴隨著生理發育,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情感世界愈加豐富,產生心理變化,直面矛盾心理。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心理矛盾。如何面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①我們要正視身體的變化。不因自己的生理變化而自卑,是我們對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理變化,是我們對同伴的尊重。
②在追求形體、儀表美的同時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養,追求青春的內在美。
2.(2024七下·澄海期末)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在《木蘭詩》中,展示出木蘭巾幗不讓須眉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生做事干練,絲毫也不輸給男生。對此,我們(  )
A.要了解男生女生的不同特點,互相幫助
B.正確認識性別角色,學會塑造自我形象
C.要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避免矛盾發生
D.正視生理差異,少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
【答案】D
【知識點】男生女生的性別差異
【解析】【分析】結合材料分析,題文中所舉的木蘭替父從軍的例子,體現了木蘭巾幗不讓須眉,說明我們不能過于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D觀點正確;
A觀點正確不合題意;
認識性別角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與異性的不同特點,學會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與異性相處,B、C觀點體現的是認識性別角色的作用,觀點正確;但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性別角色的認識。性別角色,是指在特定社會中被認為典型的男性和女性的行為模式。這些模式表現出最基本的男性和女性差異。對性別角色的認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與異性的不同特點,學會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與異性相處。
3.(2024七下·澄海期末)蘭州某校團支部就“異性同學交往”等問題對全校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該調查結果說明(  )
調查問題 渴望與異性同學交往 認為異性同學交往是必要的 能主動大方和異性同學交往 心中萌發一些對異性朦朧的情感是否是正常現象
調查結果 99.5% 97.7% 21.95% 是:35.7%;否:64.3%
A.中學生異性交往不利于青春期身心健康
B.中學生能夠認識到與異性交往的必要性
C.異性交往時不能主動和大方地公開進行
D.與異性交往是對我們的考驗,不能萌生朦朧情感
【答案】B
【知識點】男生女生的性別優勢及優勢互補;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異性交往的尺度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異性之間正常交往有利于促進男女同學身心健康,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
B表訴正確:調查結果顯示97.7%的學生認可異性同學交往的必要性,說明中學生能夠認識到與異性交往的必要性,渴望與異性同學交往;
C表述錯誤:異性交往需要主動大方,公開進行,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
D表述錯誤: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生朦朧的情感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們要正確對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正確對待異性交往。為什么要和異性相處?
①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
②能從對方身上學到優秀品質。
③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對我們的考驗。這份友誼會成為我們青春美好的見證。
與異性同學交往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
4.(2024七下·澄海期末)我國著名文學家蒲松齡科舉落第后寫下一副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落第不落志,反而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業,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了不朽杰作《聊齋志異》。他的事跡啟示我們(  )
A.自信就能戰勝一切困難,讓不可能完全變為可能
B.自信讓我們有勇氣不斷嘗試和堅持,展示優勢和才華,腳踏實地開拓偉大的事業
C.只有遭遇挫折,才能助推事業走向成功
D.青春的探索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
【答案】B
【知識點】自信及其意義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一切”表述過于絕對;
B表述正確:蒲松齡落第不落志, 反而信心百倍地要干一番事業,堅持不懈地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了不朽杰作《聊齋志異》 ,啟示自信讓我們有勇氣不斷嘗試和堅持,展示優勢和才華,腳踏實地開拓偉大的事業 ;
C表述錯誤:“只有……才能……”表述過于絕對;
D表述錯誤:“隨心所欲”不可取,青春的探索也要有約束。
故答案為:B。
【點評】 本題考查自信的作用。自信的作用 (為什么要自信 )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這是因為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一個人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自信是準確的自我定位和客觀的自我評價,是一種進取的精神和科學態度,是遇到困難勇不低頭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們人生道路上最寶貴的財富。
5.(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3年10月11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五部門聯合發布2023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這些“新時代好少年”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華文化、探索科學奧秘等方面表現突出,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的良好風貌,宣傳“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有利于(  )
①凝聚愛國情感,杜絕消極情緒②傳遞美好情感,砥礪優秀品質
③樹立自信自強,只求個人名譽④學習榜樣力量,鼓舞我們奮進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傳遞情感正能量
【解析】【分析】①表述錯誤:“杜絕消極情緒”不符合實際;
②④表述正確:宣傳“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有利于我們要傳遞美好情感,砥礪優秀品質;學習榜樣力量,鼓舞我們奮進;
③表述錯誤:“只求”表述過于絕對,傳“新時代好少年”事跡有利于樹立自信自強,實現人生價值。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傳遞美好情感、榜樣的作用。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 ”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 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
(2)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
(3)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
(4)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 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
6.(2024七下·澄海期末)下邊漫畫《牽著鼻子走》告誡我們(  )

①需要增強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誘惑
②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
③要經常自我省察,拒絕電腦和手機
④磨礪意志,增強“我不要”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行己有恥及做法
【解析】【分析】分析漫畫可知,有一些人被網絡牽著鼻子走,沉迷于電子產品,沒有自己的判斷,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這啟示我們要增強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誘惑,磨礪意志,增強“我不要”的力量。①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②與題意不符,材料強調增強自控力,沒有體現從小事做起,追求止于至善;
③說法錯誤,“拒絕”的表述過于絕對,我們要學會合理利用電腦和手機,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行己有恥”。“行己有恥”是指一個人行事,凡是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需要我們有羞恥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堅決不做,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
7.(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結果揭曉。他們中有“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奠基人俞鴻儒,有扎根特教講臺的劉玲猁,有想盡辦法讓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的孟二梅.....不凡的2023年,他們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這啟示我們(  )
A.行已有恥,不斷磨礪堅強意志
B.止于至善,汲取榜樣力量,向榜樣學習
C.服務、奉獻社會就會得到物質和精神回報
D.實現人生價值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情
【答案】B
【知識點】生命的平凡與偉大;如何做到止于至善;榜樣的作用;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解析】【分析】A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涉及行已有恥,不斷磨礪堅強意志;
B表述正確:感動中國人物有“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奠基人俞鴻儒,有扎根特教講臺的劉玲猁,有想盡辦法讓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的孟二梅,啟示我們止于至善,汲取榜樣力量,向榜樣學習;
C表述錯誤:“就會得到”表述過于絕對,服務、奉獻社會不一定會得到物質和精神回報;
D表述錯誤:實現人生價值可以平凡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并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事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止于至善的內涵和要求。“止于至善”的要求:
①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積少成多,積善成德。
②善于尋找好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汲取榜樣的力量。
③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檢視不足,不盲目自責,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
8.(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春節上映的電影《熱辣滾燙》,講述了一名叫杜樂瑩的女大學生,從整日賦閑家中、生活迷茫、自暴自棄到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燃燒自我,追尋滾燙人生,實現自己人生夢想的奮斗歷程。電影《熱辣滾燙》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是(  )
A.插上自強翅膀,助力青春成長 B.激蕩青春活力,嘗試所有事情
C.揮灑自信熱情,忽略他人建議 D.安于享樂生活,平穩度過一生
【答案】A
【知識點】實干的意義;自強及其意義;自信的來源
【解析】【分析】A表述正確: 杜樂瑩勇敢面對生活,挑戰、燃燒自我,實現自己人生夢想,啟示我們要插上自強翅膀,助力青春成長;
B表述錯誤:“所有”表述過于絕對;
C表述錯誤:我們要認真聽取他人的意見,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略;
D表述錯誤:“享樂生活”不可取,青春需要奮斗。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自強的相關知識。
怎樣做到自強不息 (自強的方法)
(1)理想是自強的航標。要自強,首先要樹立堅定的理想。為人生的理想而執著追求,是所有自強者的共同特點。
(2)戰勝自我是自強的關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自強的人不是沒有弱點的人,而是勇于并戰勝自己弱點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和天賦,只有自強不息的人,才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天賦,才能真正有所作為。
(3)揚長避短是自強的捷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想自強和成功,就一定要認識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天賦、自己的興趣,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確定努力方向,揚長避短。
自強要從少年始。只要我們選準航向,戰勝自身的弱點,發揮自己的特長,就能在自強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斬浪,抵達成功的彼岸。
9.(2024七下·澄海期末)下列關于初中生小琳某天情緒變化(如下圖)的解讀,你贊同的是(  )
①我們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
②青春期的情緒具有波動性
③持續處于負面情緒能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
④各種各樣的情緒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確:初中生小琳某天情緒變化受到很多事件影響、起伏波動大,說明情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青春期的情緒具有波動性,各種各樣的情緒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③表述錯誤:適度的負面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適應突發事件,但持續地處于負面情緒狀態,則可能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影響情緒的因素。情緒的基本類型和調節方法
(1)人基本的情緒種類是喜、怒、哀、懼。情緒是復雜多樣。
(2)調節情緒的方法: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訓練等。
10.(2024七下·澄海期末)對情感與情緒的內在聯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情感是不穩定的,會隨著情緒的改變而變化
②情緒是暫時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
③情感是我們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
④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我們可能產生某種情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情感與情緒的區別
【解析】【分析】①表述錯誤:情緒是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選項偷換概念;
②③④表述正確:情緒是暫時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情感則是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我們對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比較穩定的傾向,就可能產生某種情感。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情感與情緒的關系。情感與情緒的關系:
①聯系:
a.情感與情緒緊密相關,伴隨著情緒反應逐漸積累和發展。
b.與情緒一樣,我們的情感也是復雜的。
②區別:
a.情緒是短暫的、不穩定的,會隨著情境的改變而變化;
b.情感則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強化、逐漸積累的,相對穩定。
11.(2024七下·澄海期末)下圖蘊含的道理是(  )
A.學會轉換思維,加強理解溝通 B.增強創新意識,掌握學習方法
C.客觀認識自己,學會接納他人 D.合理調節情緒,樂觀面對生活
【答案】D
【知識點】情緒的調節;科學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
【解析】【分析】D表述正確:漫畫指出:路上再泥濘也要有玩泥巴的好心情,啟示我們要正確面對挫折,合理調節情緒,樂觀面對生活;
ABC與題意無關:漫畫沒有體現加強理解溝通、增強創新意識、學會接納自己。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會調控情緒。注意選擇最符合題目要求(題意、范圍、主體等)的選項作為答案。
12.(2024七下·澄海期末)2016年里約奧運會遭遇慘敗,面對人生第一個低谷,張雨霏選擇“忘掉”,她說:“下一場比賽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不在失敗的泥潭里沉淪,是一個成年人的必修課。”之后,她決定故變技術,從零開始。從東京奧運會的“蝶變”,到杭州亞運會一舉斬獲六枚金牌,被評為“最具價值運動員”,她終于涅槃重生。張雨霏的經歷啟示我們(  )
①要善于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動力②要勇于戰勝挫折,增強生命的韌性
③要磨礪堅強意志,培養自強的品質④要多經歷失敗,才能獲得更高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如何克服挫折;自強及其意義;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
【解析】【分析】①②③表述正確:從東京奧運會的“蝶變”,到杭州亞運會一舉斬獲六枚金牌,被評為“最具價值運動員”,她終于涅槃重生,啟示我們要善于將負面情感轉變為成長動力;要勇于戰勝挫折,增強生命的韌性;要磨礪堅強意志,培養自強的品質;
④表述錯誤:“要……才能……”表述過于絕對,獲得更高成就不是要多經歷失敗。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自強、負面情感、正確戰勝挫折。3.如何才能自強?
①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戰勝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強的重要內容。
②自強,要靠堅強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堅持。
13.(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春季,某校豐富課后服務課程,開展以“體育、藝術、勞動、科創、文學、閱讀”等為特色的“課后服務+”,給學生成長搭建更多的平臺,為校園生活添彩。這些課后服務課程讓同學們(  )
A.脫離集體,助長了個人主義
B.在集體生活中正確處理同學矛盾
C.敢于面對學業競爭,消除壓力
D.在集體中發展個性、涵養品格,發揮特長
【答案】D
【知識點】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集體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哦:課后服務課程讓同學們更好融入集體生活,而不是脫離集體;
B表述錯誤:參加課后服務課程沒有涉及處理同學矛盾;
C表述錯誤:“消除壓力”不符合實際,適當的壓力可以成為動力;
D表述正確:某校豐富課后服務課程,開展以“體育、藝術、勞動、科創、文學、閱讀”等為特色的“課后服務+”,給學生成長搭建更多的平臺,讓學生們在集體中發展個性、涵養品格,發揮特長。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集體生活對個人的作用。集體力量和個人力量的關系
(1)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
(2)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
(3)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過優化組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產生強大的合力。
14.(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直接或配合參與的研究機構、基地、單位有三千余個。眾志成城的中國航天人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這突出體現了(  )
A.美好集體中每個人都必須展現自己的英雄主義
B.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的共同目標和團結協作
C.實現集體共同目標并不能為個人發展提供條件
D.集體生活可以培養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
【答案】B
【知識點】集體的力量;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集體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美好集體中我們應該堅持集體主義,自己的英雄主義屬于個人主義;
B表述正確: 眾志成城的中國航天人發揮每個人的優勢,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 ,體現出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的共同目標和團結協作;
C表述錯誤:“不能”表述過于絕對,實現集體共同目標能為個人發展提供條件;
D與題意無關:材料沒有體現集體生活可以培養人際交往的基本態度和能力。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力量的來源及作用的認識和理解。集體力量對個人的影響?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
個人在集體生活中會自覺不自覺地產生與集體要求相一致的態度和行為。
集體有助于我們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們學習他人經驗,擴大視野,健康成長。
15.(2024七下·澄海期末)小明在學習我國法律的發展歷程時,做了一條時間軸。下列觀點在時間軸中能得到有效驗證的是(  )
①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②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有意識地創制法律
③有了法律,人類就進入了法治社會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法治及其意義;法律的產生和本質
【解析】【分析】①②④表述正確:夏商周“禮刑并用”中國法律的起源,我說明了國家產生之后,統治階級有意識地創制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現代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成并逐步完善,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
③表述錯誤:“就進入”的表述過于絕對。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產生和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注意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全面透徹地理解教材內容,準確把握課堂重要知識點和重點概念理論,這是做好選擇題的基礎。
16.(2024七下·澄海期末)在2024年冬青奧會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中,中國隊楊婧茹沖刺領跑,隊友李金恣負責后方壓陣,放慢自己的速度牽制其他國家的選手,為隊友守住領先優勢,完美運用“兔子戰術”力保金牌屬于中國隊。最終楊婧茹獲得金牌,李金恣獲得銀牌。對此,理解有誤的是(  )
A.兩名隊員在比賽中包攬冠亞軍離不開團隊合作
B.集體利益的實現必定要以犧牲個人利益為代價
C.兔子戰術的成功需要隊員們發揮集體主義精神
D.李金恣具有大局意識,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答案】B
【知識點】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解析】【分析】ACD:在2024年冬青奧會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中,中國隊員相互配合,力保金牌屬于中國隊,體現了團隊合作和集體主義精神;李金恣牽制其他國家的選手,為隊友守住領先優勢,是具有大局意識,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表現,故ACD說法正確;
B:集體利益的實現有時候需要犧牲個人利益,故B說法錯誤;
本體屬于反向選擇題,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堅持集體主義,不是不關注個人利益,而是在承認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保護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反對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
17.(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審結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2.4萬件2.7萬人,同比增長19.9%,依法懲處沈德詠、盛光祖、李文喜等30名原中管干部,贓款贓物一律追繳。你認為該則材料體現了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B.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C.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D.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答案】D
【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ABC與題意無關: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不是法律特征;普遍約束力和國家制定、認可,都是法律的特征,不是最主要的特征;
D表述正確: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依法懲處貪污的中管干部,體現了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法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人大表決通過某一部法律)
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政府嚴格執法,違反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罰)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老虎蒼蠅一起打。)
18.(2024七下·澄海期末)近期王芳感到非常煩惱:作為合唱隊領唱,她需要在放學后參加排練;作為班長,她要為下周的期末考試動員會準備發言稿;作為班級一員,她要花時間認真復習備考。對此你會建議王芳(  )
①從整體利益出發,自覺地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②根據個人興趣、愛好以及任務的緊迫程度作出選擇
③根據在這些集體中的角色和責任的重要性作出選擇
④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集體的事情不用去操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知識點】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
【解析】【分析】①②③表述正確:王芳作為合唱隊領唱和班長,面對個人意愿和集體的要求之間的矛盾,應建議她從整體利益出發,自覺地讓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根據個人興趣、愛好以及任務的緊迫程度作出選擇,根據在這些集體中的角色和責任的重要性作出選擇;
④表述錯誤:“ 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表述過于絕對,當個人意愿和集體規則發生沖突時,要堅持集體利益至上。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如何處理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
(1)當集體規則與個人意愿一致,更樂于積極遵守和維護。
(2)當集體規則和個性化需要之間存在矛盾甚至沖突時,找到解決沖突的平衡點, 遵守規則,盡力做好自己。
(3)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反對小團體主義。
(4)要做到心中有集體,識大體、顧大局,不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
19.(2024七下·澄海期末)202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旨在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這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  )
A.社會保護 B.家庭保護 C.網絡保護 D.學校保護
【答案】C
【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
【解析】【分析】C當選:施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 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ABD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社會保護、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特殊保護。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重點)
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
在現實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
20.(2024七下·澄海期末)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關于“法治”認識錯誤的是(  )
A.法治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
B.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C.法治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
D.法治就是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答案】A
【知識點】法治及其意義;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A表述錯誤: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而不是法治,選項偷換概念;
BCD表述正確: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法治強調依法治國,法律至上,就是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要服從法律,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法治的認識。注意確定題目考查的知識點范圍,以及是正向選擇還是逆向選擇。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0分,第22題14分,第23題16分,共40分)
21.(2024七下·澄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初中生小航最近比較煩,他在日記里這樣傾訴: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想像小孩子那樣事事都告訴父母了,但是遇到煩心事的時候,還是希望能聽聽他們的建議;我數學比較好英語比較弱,鄰桌女生恰恰相反,所以我們經常一起學習、討論,共同進步。最近,班上傳出風言風語,說我們在談戀愛。為了避嫌,我們只能斷交了,我覺得好遺憾……
(1)根據所學知識,針對小航遇到的問題和煩惱你有何建議
材料二 2024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召開的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概括的說,發展新質生產力,根本在于創新驅動,實質在于人才驅動,而青少年是生成新質生產力最富活力和創新動能的重要主體。
(2)青春蘊含著偉大的創造,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匯聚青少年力量。根據所學知識,請你說說青少年怎樣才能成為最富活力和創新動能的重要主體
【答案】(1) 小航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的溫暖中放松自己;通過求助他人,學習化解煩惱的方法;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接納和調適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學習自我調節,成為自己的“心理保健醫生”;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要做到內心坦蕩,言談得當,舉止得體,這份友誼就會成為我們青春美好的見證。
(2) ①我們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的前提下,要敢于打破常規,開創前人未走之路;②關注他人與社會,看重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做一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創造者;③勇于實踐。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嘗試、探索、實踐;④獨立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同時能接納他人合理、正確的意見;⑤敢于表達不同觀點,敢于對不合理的事情說“不”,敢于向權威挑戰。“學貴有疑”,在學習中,我們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氣。
【知識點】情緒的調節;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開發青春的創造潛力;青春期矛盾心理(心理變化);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
【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是中學生,需要運用調節青春期心理矛盾、正確看待異性交往等的知識,從理解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小航不想事事告訴父母,遇到煩心事又想聽聽他們的建議→可鏈接調節青春期心理矛盾的方法;關鍵詞:怕同學們風言風語議論,和鄰桌女生斷交→可鏈接正確看待異性交往;
(2)本題考查青少年創造潛力,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
【點評】考查:青春期心理調節、正確看待異性交往、批判性思維、開發創造潛力。注意在答題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材料內容,避免脫離材料空談理論。同時,要注意將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形成完整的答案。
22.(2024七下·澄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要求緊扣題意,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展開分析。)
【探索青春,塑造自我】
青春不負鯤鵬志,奮發讀書正當時。2024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讀書可以讓我們明辨是非,讀書可以讓我們博學多才,讀書可以讓我們氣質出眾。讀書可以讓人的生活變得有品還有趣,傳遞美好的情感。
(1)談談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傳遞美好情感
【共創共建美好集體】
為落實勞動教育,某校將校園一角開辟為“勞動實踐基地”,要求七年級各班在該基地種植瓜果蔬菜,并表示會根據各班種植情況進行“優勝班級”評比。七(3)班接到任務后、召開班會,形成一致的班級目標,討論確定要種植的瓜果蔬菜和管理人員。同學們分工協作,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在大家的努力下,七(3)班最后被評為“優勝班級”。
(2)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上述材料對你建設美好集體,學會在擔當中成長有哪些啟示
【讓和聲更美好】
七(3)班獲得“優勝班級”后,更加激發了同學們的勞動熱情。同學們都希望在基地種植更多農作物,但由于土地面積有限和季節的更替,有些農作物并不適合種植。其中,小明堅持要把部分農作物拔掉以便播種自己帶來的不應季的種子,一時情緒激動,與同學發生了爭執沖突,最終導致基地的農作物毀了大半。
(3)依據所學知識,從情緒和集體角度評析小明的行為。
【答案】(1) ①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②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
(2) ①為集體出力,需要每個人從實際情況出發,各盡其能,發揮所長;②集體榮譽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和榮譽,需要我們悉心呵護;③勇于擔責,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落實于具體的事情里。④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學會關愛他人,互相幫助;學會參與,學會擔當。⑤集體需要我們自主建設、自我管理。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與制度內容;⑥發揚自治精神,每個成員主動參與集體建設,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自覺維護集體榮譽。⑦在集體中,共同創造良好的集體氛圍。
(3) 小明的行為是錯誤的。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情緒的表達不僅與自己的身心健康有關,而且關乎人際交往。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緒,接受它們,并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在集體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處理與他人的各種關系,冷靜考慮,慎重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識大體、顧大局,不得因個人之間的矛盾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
【知識點】正確處理在集體生活中與他人的關系;在共建集體中盡責;承擔建設集體責任;情緒的表達;傳遞情感正能量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怎樣傳遞美好情感,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
(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中學生, 需要運用建設美好集體的有關知識,從啟示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接到任務后、召開班會,形成一致的班級目標,討論確定要種植的瓜果蔬菜和管理人員→可鏈接共同確定愿景和目標,凝聚了每個人的才華和智慧+共同商定集體的規則和制度內容+共同創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知識作答。關鍵詞②:同學們分工協作,發揮自己的特長,在大家的努力下,班級最后被評為“優勝班極”→可鏈接明確職責,能夠各盡所能,發揮所長+集體榮譽是我們共同的利益和榮譽,需要我們悉心呵護等知識作答。
(3)首先判斷觀點正誤:錯誤。其次擺明論據:論據①: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我們要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論據②:正確處理與集體中其他成員的關系,識大體、顧大局,不得因個人之間的矛盾做有損集體利益的事情。
【點評】考查傳遞美好情感、建設美好集體、情緒的表達、正確處理與集體中其他成員的關系。注意掌握考點考查:傳遞美好情感、建設美好集體、情緒的表達、正確處理與集體中其他成員的關系。
23.(2024七下·澄海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要求結合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材料一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以下為摘錄的部分內容: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制作傳播含有宣揚淫穢、暴力、迷信、賭博、引誘自殘自殺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內容的網絡信息。 ●國家加強網絡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促進未成年人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任何組織和個人發現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可以向網信、公安、民政、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投訴、舉報。 ●違反本條例規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給未成年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請結合材料,闡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出臺的必要性。
材料二 2024年3月11日,河北邯鄲初中生遇害案中3名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被公安機關全部抓獲。4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涉案3人依法作出核準追訴決定。近年來檢察機關進一步加大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力度,向社會傳達出這樣一種立場:低齡不是惡性犯罪的“免罪金牌”。
(2)結合相關知識,從法律與生活、法律的作用等角度,談談對上述材料的認識。
材料三 2024年3月25日是第29個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為增強法治觀念,提高青少年預防校園欺凌的意識和能力。某校開展預防校園欺凌系列宣傳教育活動,以下是某班針對校園欺凌現象的調查結果。
(3)根據上述調查結果,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青少年不僅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參與者與推動者,與法同行,拒絕和預防校園欺凌向我們中學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案】(1) 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的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②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③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保護。④司法保護是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2) 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為我們評判、預測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②法律具有保護作用,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③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④法律具有強制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⑤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3) ①校園欺凌有多種形式,其中言語欺凌最為常見。②作為青少年要依法辦事,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還要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養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
【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的原因;依法辦事
【解析】【分析】(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保護未成年人的有關知識,從原因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可鏈接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原因。關鍵詞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摘錄的部分內容→可鏈接網絡保護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2)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需要運用法律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的特征、法治的作用的有關知識,從認識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①: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涉案3人依法作出核準追訴決定→可鏈接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具有保護作用。關鍵詞②:低齡不是惡性犯罪的“免罪金牌”→可鏈接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3)小問1:本題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運用依法辦事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關鍵詞:校園欺凌行為的具體形式→可鏈接校園欺凌有多種形式,其中言語欺凌最為常見。
小問2:本題要求回答中學生如何拒絕和預防校園欺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點評】考查保護未成年人、法律的作用、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的特征、法治的作用、依法辦事。注意根據題目的分值來判斷需要答幾個要點,一般來說,分值越高的題目需要答的要點也越多。因此,在答題時要合理分配時間,確保每個要點都能得到充分的闡述。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曲靖市| 和龙市| 莎车县| 台北县| 仙居县| 米泉市| 乌兰察布市| 无锡市| 根河市| 来凤县| 漳州市| 桃园市| 大竹县| 抚宁县| 夹江县| 秦安县| 左云县| 东山县| 田阳县| 青川县| 北辰区| 安达市| 庆元县| 浦江县| 卫辉市| 泊头市| 三河市| 定安县| 普格县| 铜陵市| 玛沁县| 慈利县| 朔州市| 南澳县| 宁强县| 长宁区| 洛阳市| 柘城县| 广汉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