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調研試卷
高一語文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閱讀(72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化自覺”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1997年提出的,目的是應對全球文化交融發展的現狀,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被認知、理解和接受。費先生曾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只有在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觸到多種文化的基礎上,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確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經過自主的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種文化都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處原則。”
目前,媒體已進入意識覺醒時代,短視頻成為自媒體創作者的重要工具。在這種低門檻的形式被大眾廣泛接受時,短視頻內容市場的低俗亂象也就應運而生。短視頻作為大眾文化消費的對象,也是大眾精神家園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短視頻不應僅限于滿足大眾的訴求,制作者應通過增強自身文化自覺意識,引導并喚起大眾的文化自覺。自媒體平臺上的短視頻作品,作為被大眾廣泛接受的作品,應該在調動大眾感性情緒的同時,注重加強自身內容的理性邏輯,強調反思的重要性。只有能夠引起觀眾思考的優秀作品,才能具備更持久的生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李子柒團隊的短視頻作品取材在最開始大多與食物有關,隨著團隊的成長,其作品的涉及面也越來越廣,可不論作品的核心是什么樣的產品,他們始終抱持著對于“根源”的追尋。在長達5分46秒的作品《用鮮花給自己做了套胭脂》中,強調胭脂使用效果的時長甚至沒有超過1分鐘,其視頻的大部分內容都用來展示胭脂的制作過程。從蜂蜜、花瓣等原材料的采摘,到胭脂的浸泡、研磨等過程,視頻中均有表現,真正還原了胭脂的制作全貌。
這種對于“根源”的追求,不僅僅是表面上對于對象形成機理的展示,也是制作者對于對象的情感和對象背后文化內蘊的尊重。雖然如今的大眾都很熟悉“胭脂”這類物品,可其背后所包含的“勤勞”“智慧”“尊重自然”等文化底蘊卻被人們逐漸淡忘。李子柒的視頻抱著尋根的態度,喚回民族久遠的文化記憶,讓受眾重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
其實,在李子柒的視頻作品中,關于“真”的探討也曾遭人詬病。研究者薛海珍曾撰文指出李子柒忽略了傳統工藝制作、農業勞作的耗時耗力,僅幾分鐘的影像化呈現,容易給觀眾造成“不勞而獲”的假象。而事實上,李子柒取得的成就并非源于其對于傳統文化的粉飾,恰是源于其對傳統文化“本真”的發展。例如,她的作品中美食類視頻,都是從食材的播種開始視頻記錄,短短五分鐘常常展現了食材的播種到美食的制作的過程。這樣的方式將美食的制作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本源上展現出了一種真實和真誠。從另一個角度說,李子柒的作品取材多為大眾可以獲取的物品,如此特性也讓許多受眾嘗試模仿其視頻中的物品的制作過程,這樣來看,其短視頻作品促進了人們去探究和還原傳統文化的“真”。
(摘編自滿靜《淺談短視頻自媒體內容生產的文化自覺——以李子柒系列短視頻為例》)
材料二:
當今已進入信息時代,東西文化之間的交流、相互吸收和融合已成必然的趨勢。與此同時,文化多元化和保存不同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特質的尋根意識,也在不斷地增長。我們既不應因融合而拋棄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質,也不當以保存民族傳統文化特質為由,拒絕交流、吸收和融合。對于這兩種時代的趨勢,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應當在認識上和行動上有一種自覺。近代以來,由于歷史的原因,在相當長的時期里,許多東方人在文化問題上有一種偏識,即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對東方文化的自慚形穢。因此,對于東方人來說提高對于東方文化的自覺,更加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東方人的這種文化上的自覺,首先應當糾正把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偏識。這種偏識主要是由于有些人只強調東西文化之間的古今區別而造成的。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化思想界曾經發生過一場關于現代化與西方化、中國本位文化與西方文化關系的大爭論,當時有相當多的學者已強烈地意識到,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過程中,保持民族文化主體自覺的重要性。有的學者講,“一個民族失了自主性,決不能采取他族的文明,而只有為他族所征服而已”。所以,只有“恢復中國人的自主性,如此才能有吸收外族文化的主體資格”(張東蓀)。有的學者則說,“沒有本位意識,是絕對不可與外來文化接觸的”,因而提出在文化上應堅持“不忘自己”“為的自己”和“不獨化、不同化”的原則。所謂“不獨化”,是說“我們應該了解世界生活和世界文化的相關性,不可閉關自守地企求復古”;所謂“不同化”,是說“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獨立自尊的文化與民族,不可在與歐美文化接觸之時,便為歐美文化所同化”。總之,他們認為在文化問題上,“自大心是不可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卻是絕對離了不可的。盲目的保守固然危險,隨便亂化也是笑話”。這些論說體現了一種現實的態度、一種堅持以民族文化為主體的獨立自強精神,它也是我們今天所應當堅持的。
(摘編自樓宇烈《對東方文化的反思與展望》)
1. 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 材料一中闡述了費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覺”這一概念的背景,并借費先生的話說明了“文化自覺”形成所需的過程。
B. 短視頻制作的低門檻導致了短視頻內容低俗化,雖然能夠被大眾廣泛接受,但是產生不了讓觀眾思考的優秀作品。
C. 《用鮮花給自己做了套胭脂》的大部分內容是展示胭脂的制作過程,作者借此來批評其他短視頻制作團隊的功利與失真。
D. 李子柒的視頻作品取材多為大眾可以獲取的物品,制作過程容易被觀看者們接受和模仿,這是她能夠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
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化自覺”形成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需要我們確立本國文化的位置,了解他國文化的優缺點,同時還需要大眾的廣泛參與。
B. 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應以平等的姿態互相交流、吸收和融合,從文化角度分析,只有提高東方人的文化自覺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C. 只強調東西文化之間的古今區別,致使一些人把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東方人文化上的自覺首先應當糾正這一偏識。
D. 從文化自覺的角度看,《哈姆雷特》在探討人性、命運與社會正義的主題方面與《竇娥冤》相似,容易得到東方人認同。
3.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不屬于文化自覺現象的一項是( )
A. 抗疫期間,中國捐贈給外國的物資上印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等詩句,傳達守望相助、共同抗疫的決心。
B. 《中國詩詞大會》《典籍里的中國》《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文化類節目,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引領民眾特別是青年人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承。
C. 義烏一小商品生產商,為了讓自己的登山包產品走出國門,主動學習借鑒國外設計理念,融入當地特有的裝飾圖案元素,成功打入了海外市場。
D.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積極推動文化發展,他主張學習西方,但不沉溺迷信西方;文化傳承與創新要出于傳統,但不局限拘泥于傳統。
4. 李子柒視頻作品的文化自覺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
5. 同是論述要保持“文化自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述重點和思路有何不同?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年畫陳
海峽
賒店是中俄萬里茶道的水陸中轉站,商業會館、鏢局、稅務衙署、私立銀行等一應俱全。陳家年畫行是賒店最有名的店鋪之一。
人們傳說年畫陳的木板年畫雖是得了祖上真傳,但他的年畫遠沒有他的字好。而且還說年畫陳的字好,遠沒有看年畫陳寫字好。
總有南來北往的商人附庸風雅,慕名而來,到陳家年畫行拜訪年畫陳,為的就是想一睹他寫字時的風采。寫字有什么好看的?據說,年畫陳寫字神情兼備,一如看戲臺上的名角唱念做打一樣,那叫一個賞心悅目。懂的人都說年畫陳不是在寫字,而是在享受寫字,他寫的不是字而是在輸出心靈的熱愛。
并不是所有人去了都能看到年畫陳寫字,如果恰逢他正有寫興,去的人就能一飽眼福。
山西富商甲一方,是駐賒店山陜商會一個不大不小的管事,他是陪同遠道而來的商業伙伴來拜見年畫陳的。
坐等多時,年畫陳卻一字不寫,甲一方起身拱手對年畫陳說:“陳掌柜,這位客人難得來一次,總不能讓人家白等這么久吧?請您一定賞光寫幾個字,也算給在下一個面子。哪怕隨便寫幾個字都好呀。”
年畫陳也起身拱手說:“客人是來看我寫字的,不是來看我隨便寫字的。恕我不能在沒有興致時隨便寫字糊弄客人。”
“以你的水平,隨便寫寫那也是佳品呀。”甲一方不依不饒。
年畫陳依然搖頭拒絕寫字。
那位遠道來的客人還有重要事情要辦,真的等不及了,就只能起身告辭:“下次再來拜見!”
“等一等!”年畫陳大喝一聲。
甲一方和客人嚇一跳,站定了回頭,只見年畫陳已走到案前。案上早已經備好筆墨紙硯。年畫陳提筆揮毫,一蹴而就,一幅書法作品就這樣完成了。這位遠方客人醉了傻了一樣站在那里一動不動,甲一方提醒他:“還有重要的事情要辦,咱們走吧。”
客人意猶未盡,癡呆一般跟隨甲一方走著,走了快一條街的距離,突然叫道:“哎呀,只沉醉于看他寫字,竟忘了向他求字了。”扭頭便往年畫陳店里跑。甲一方上前一步一把抓著客人的胳膊:“先去辦事,隨后我幫你去向他求字。”
甲一方剛才看客人沒有向年畫陳求字,本來想提醒他,但因為求年畫陳寫字心里窩著一股火,心想給年畫陳一個下馬威也好,讓他明白并不是所有人都稀罕求他的字。
這時只見年畫陳正一路小跑趕過來,手里托著墨跡未干的字:“貴客請留步。”客人不顧甲一方阻止,也向年畫陳跑過去。及到了跟前,年畫陳說:“難得一遇像您這樣懂字的人呀!真正懂字的人才會沉醉于我年畫陳寫字而忘記向我求字。我愿意將拙作贈予您留個紀念,還望笑納。”
年畫陳眼里閃著相見恨晚的驚喜,接著對客人說:“我也一把年紀了,握筆的手越來越無力了,在有生之年遇到像您這樣真正懂字的人,是我的榮幸呀。”客人接過年畫陳的字,手都是抖的;“久聞大名,今日終得一見。我叫李而,家居福建,來這里做茶葉生意,結識您真是三生有幸呀。我今天還有要緊事要辦,后會有期!”
李而再次來到賒店時,山西、陜西的商人共同籌建的“山陜會館”正在建設中,由于山西陜西在賒店的商人最多,勢力最大,這會館的規格都是奔著賒店之首而去的。李而發現會館各處的對聯門額很是講究,但沒有一幅是聞名遐邇的年畫陳寫的,就私下里問會館籌建負責人之一的甲一方是怎么回事。甲一方說:“年畫陳得了頑疾,不寫字了。李兄曾被年畫陳尊為‘真懂字’之人,人們也把您的字奉為上品,會館的戲樓上還差一塊匾額,能不能請您賜字呢?”“能在山陜會館留字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呀,賢弟有此美意,我不勝榮幸,只是賒店有年畫陳這樣的大家,山陜會館內卻沒有他的真跡,實屬遺憾呀。”甲一方眼睛一轉,說:“李兄此來不打算去看望一下年畫陳?”
李而在甲一方的陪同下去看望年畫陳,病得奄奄一息的年畫陳,一見李而突然眼放奇光,大喊:“備筆墨紙硯,我要寫字!”李而說:“難得您雅興又起,剛才甲賢弟說想請您給山陜會館的戲樓寫個匾額。”“不寫。”年畫陳說得斬釘截鐵。他的興致只在寫字上,對于匾額他感覺自己是沒有力氣寫好的,但他沒有做解釋。甲一方接過話說:“是李而兄替我請您寫字,我可不敢勞煩您!”李而聽出甲一方語氣里的不滿,為緩和氣氛,就再三請年畫陳寫匾額。年畫陳說:“我是怕自己沒力氣寫好匾額呀。既然您這么看得起我,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恰好我正有寫興,那就寫‘懸鑒樓’三個字吧。”
年畫陳揮筆寫下“懸鑒”二字,筆從手里掉下來,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伙計叫來隔壁藥鋪的先生,先生一把脈說:“準備后事吧。”
李而后悔不該求年畫陳寫字,他早應該知道,年畫陳是用靈魂寫字的人呀!他想盡力寫好這三個字,沒想到寫了兩個字竟耗盡了自己的生命。
李而含淚默默拿起筆在“懸鑒”二字后面寫下了“樓”字……
(有刪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開頭交代賒店重要位置,同時強調陳家年畫行是賒店最有名的店鋪之一,意在強調年畫陳的書畫在當地的影響力。
B. 雖然客人坐等多時,但年畫陳依然不愿意提筆寫字,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待寫字的嚴謹態度,也體現出他清高自傲的一面。
C. 甲一方不依不饒地催年畫陳隨便寫字,后來又極力阻止客人回去求字,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甲一方不是真正懂寫字的人。
D. 李而為山陜會館里沒有一幅對聯門額是年畫陳的作品感到遺憾,于是在他去拜訪年畫陳的時候自作主張地替甲一方求字。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寫年畫陳只有在有寫興的時候才寫字,為下文客人一開始沒能看到年畫陳寫字的情節做鋪墊。
B. 客人觀看年畫陳寫字時“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并且忘記求字,側面表現出年畫陳書法技藝的高超。
C. 小說寫年畫陳病重時看到李而卻“突然眼放奇光”的細節,突出了年畫陳看到知音時的激動心情。
D. 小說結尾李而后悔自責而甲一方無任何情感反應,形成鮮明對比,可見李而的重情與甲一方的冷漠。
8.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是如何生動表現人物的情緒的?請簡要分析。
9. 小說情節波折疊現,請簡要概括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余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后,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于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蔽山而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于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于是有縛廣武君而致麾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
(節選自《史記·淮陰侯列傳》)
材料二:
英雄之士,常以多算勝少算,而未嘗幸人之無算也。敵人無算,凡天下之有算者類能勝之,豈惟英雄哉!故夫以英雄之才而臨無算之敵俯首而取之曾不足以關其思慮而奇謀至計無所自發,此非英雄之所幸為也。
左車之計雖非天下之至計,亦一時之良策也。惟信為能可以當之,他人則愕然不敢進矣。計左車之為人,亦足以為軍中之謀主,信欲就之以決疑,所以虛心委己而問之,豈真以為向者之計足以擒我哉!司馬遷、班固不達兵機,以為信然,乃記于傳曰:“廣武君策不用,信使人間視知之,乃敢引兵遂下。”從遷、固之言,則信特幸人之無算者爾,彼豈知廣武君之策用而信亦敢下兵哉!此殆可與曉機者道也。
(節選自《陳亮集》)
10.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故夫以英雄之才A而臨無算之敵B俯首而取之C曾不足以關D其思慮E而奇謀至計F無所自發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而,表承接。與《師說》“惑而不從師”中“而”的用法不同。
B. 若:你們。與《庖丁解牛》“刀刃若新發于硎”中“若”意思不同。
C. 師:像對待老師一樣。與《鴻門宴》“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用法相同。
D. 就:俯就。與《齊桓晉文之事》“若無罪而就死地”中“就”意思相同。
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廣武君李左車富有謀略,他詳細分析了井陘口的地形和漢軍的行軍情況,向成安君提出了奇襲制勝的策略。
B. 成安君認為韓信大軍千里奔襲疲憊不堪,應該趁機攻打,一旦錯失機會,韓信援軍和諸侯軍隊就會到達,更難以取勝了。
C. 韓信巧妙安排輕騎奇襲趙軍大營,插上漢軍的赤旗,這一安排成功擾亂了趙軍的軍心,是漢軍取勝原因之一。
D. 陳亮認為,有智謀的人能戰勝沒有謀略的對手,更何況是英雄豪杰,希望對手沒有謀略而取勝,不是真正的英雄行徑。
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堅營勿與戰。
(2)廣武君策不用,信使人間視知之,乃敢引兵遂下。
14. 對韓信井陘之戰取勝的原因,陳亮與司馬遷有何不同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六合道中
劉過①
十年曾記此來游,有策中原一戰收。蒲柳易凋嫌勢去,金湯無用卒和休。
悲風仿佛鳴刁斗,缺月參差照敵樓。廟食封侯何日事,不堪老馬又滁州。
【注】①劉過,南宋文學家,號龍洲道人。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聯以“十年曾記”展開,如今卻面對山河依舊、中原未復的頹唐現實,時空交錯。
B. “蒲柳易凋”與“不堪老馬”的比喻,凸顯了詩人個體命運與家國命運的同頻共振。
C. “刁斗”“缺月”“金湯”等意象的運用,反映了當時的現實,表達了詩人堅定的抗敵意志。
D. “廟食封侯”以典傳情,與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結尾的用典異曲同工。
16. 本詩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作為教育家,深諳談話的藝術。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就輕松打消了學生的顧慮,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
(2)蘇軾高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體現了與蘇軾相同的人生態度。
(3)你讀完了《歷代懷古哀時詞曲鈔》一書,想要為其擬寫書封語。老師建議你選用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因其最貼合古代詩人登高懷古行為與本書內容。
二、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漢字“中”的字形比較簡單,不容易看出它所表現的事物。不過,如果追溯到它最初的寫法,其形象就 A 了。
“中”的甲骨文字形像一面迎風飄動的旗幟:自上而下的一豎像旗桿;彎曲的線條像旗游,也就是旗幟上的飄帶。至于中間的“口”形,有人認為它代表氏族社會的族徽,意味著氏族部落的首領遇有大事豎起自己的旗幟以召集群眾,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群眾則以旗幟為中心聚集在一起。不過,也有人認為,“口”形是一個標記,標示了旗桿的中間位置。此外,亦有其他不同意見。
盡管對字形細節的解釋 B ,不過,大家普遍認同“中”最基本的含義是“中心、中央”。就一定范圍而言,“正中”意味著在最里面,因此,“中”自然就有了“內部”的意思;把空間位置上居中、在內等含義用在抽象方面,“中”又可以表示“性質、等級在兩端之間的”等意思;中庸思想在中國古代占據主導地位,所謂“中庸”,也就是不偏不倚、無過也無不及,由此,“中”就有了“合適、適當”的含義。
18. 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 下列句子中的“自然”與文中加點的“自然”,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老子的《道德經》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通俗自然用語和深入淺出的闡述,大大增強了該書的可讀性。
C. 俗語說“樹大自直”,兒童的發展像樹的生長,有時應順其自然。
D. 你有很深的藝術造詣,自然能理解他畫作運筆用色的種種妙處。
20. 請仿照文中畫線的句子,描述“采”的甲骨文形象。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最近,《自然科學》發布的一項研究引發公眾擔憂:科學家首次在人類大腦組織中檢測出高濃度微塑料,且癡呆癥患者腦內微塑料含量是健康人群3倍以上。
那么, 甲 ?在海洋環境中,海魚、貝類等海洋生物可能通過攝取受污染的水體或食物鏈中的微塑料而將其積累在體內。當人們食用這些海產品時,微塑料便隨之進入人體。根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飲用水中的微塑料》分析報告,海洋、污水、淡水以及飲用水中均發現了塑料污染物的蹤跡,這意味著,不論我們選擇何種飲水方式,都可能攝入微塑料。
除了通過食物攝入, 乙 。微塑料顆粒廣泛存在于空氣中,猶其是在工業區、交通煩忙的城市或垃圾處理區域。空氣中的微塑料顆粒會隨著塵土飄浮,并在我們呼吸過程中進入肺部。此外,微塑料顆粒可能通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含有微塑料的個人護理產品,如去角質霜、洗面奶時。
2024年2月,廣州醫科大學和暨南大學聯合研究發現,燒開硬水并簡單過濾,可去除水中80%以上的納米塑料和微塑料。這表明, 丙 ,或許可以攔截微塑料的“入侵”進程。
21. 文中第三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并加以改正。
22.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三、寫作(60分)
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人說,在現實生活中,人要有競爭意識;也有人說,懂得退讓也是一種積極的進取。
對此,你怎么看?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調研試卷
高一語文
(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閱讀(72分)
(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1~5題答案】
【答案】1. A 2. B
3. C 4. ①抱著尋根態度,喚回民族久遠的文化記憶,讓受眾重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如用更多內容展示胭脂制作過程,引導人們關注所包含的“勤勞”“智慧”“尊重自然”等文化底蘊。
②注重探究和還原傳統文化的“真”。如她的美食類視頻,展現食材的播種到美食制作的過程,從本源上展現出真實和真誠。
5. ①重點不同:材料一側重論述短視頻自媒體內容生產的文化自覺;材料二側重論述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東方人如何保持“文化自覺”。②思路不同:材料一先引用費孝通的話闡述“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過程,接著以李子柒的短視頻制作為例,論述短視頻自媒體內容生產應保持文化自覺;材料二從分析許多東方人在文化問題上的偏識入手,接著引用專家學者的話進行分析論述。
(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6~9題答案】
【答案】6. B 7. D
8. ①運用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突出年畫陳覓得知音的驚喜和對書法的珍視,寫出了客人意外獲得年畫陳書法作品的興奮激動和他對年畫陳嚴謹的寫字態度、高超的書法水平的贊嘆。
9. 情節波折:①甲一方隨客人即將離開時,年畫陳卻答應寫字。②客人遺憾自己忘記求字時,年畫陳卻一路小跑趕來贈字。③年畫陳答應為匾額題字,卻只寫了“懸鑒”二字后逝世。
表達效果:①使小說情節跌宕起伏,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始終保持對故事發展的關注;②充分展現了年畫陳對寫字的熱愛、執著和獨特的性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③突出了年畫陳對書法藝術的純粹追求,深化了小說主題。
(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2分)
【10~14題答案】
【答案】10. BCE
11. D 12. B
13. (1)希望您能給我三萬騎兵,從小路截斷他們的軍用物資,您堅守軍營不要(和他們)交戰。
(2)廣武君的計策不被采用,韓信派人窺探得知這一消息后,才敢率領軍隊進發。
14. 司馬遷:韓信取勝是因為得知陳余未采用李左車計策引兵下井陘,利用敵人的失策是取勝的關鍵。
陳亮:韓信自身具備高超的軍事才能和謀略,韓信作為英雄,以多算勝少算,而不只是依靠敵人的無算。
(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
【15~16題答案】
【答案】15. C 16.
①對國勢傾頹的痛心與憂患。
②對當權者茍安政策的憤懣與批判。
③身世飄零、命運無常的哀嘆與無奈。
④生命虛度的悲愴與壯志難酬的悲憤。
(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題答案】
【答案】 ①. 以吾一日長乎爾 ②. 毋吾以也 ③. 短發蕭騷襟袖冷 ④. 穩泛滄浪空闊 ⑤. 千古憑高對此 ⑥. 謾嗟榮辱
二、語言文字運用(18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18~20題答案】
【答案】18. A.一目了然/一望而知/一覽無遺
B.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各抒己見
19. D 20. “采”的甲骨文字形像一只手在采摘果實;上部像一只手在采摘;下部像一棵結滿果實的樹,三個小圈像是掛滿枝頭的果實。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8分)
【21~22題答案】
【答案】21. “猶”改為“尤”,“煩”改為“繁”,“飄”改為“漂”。
22. 甲:微塑料是如何進入我們的身體的
乙:微塑料還可以通過呼吸進入人體
丙:有意識地主動采取一些措施
三、寫作(60分)
【23題答案】
【答案】例文:
在競爭與退讓中尋找生命的平衡
在時代的浪潮中,競爭與退讓始終是人們熱議的話題。有人堅信競爭是推動個人與社會進步的引擎,在激烈的角逐中才能彰顯自我價值;也有人認為退讓并非懦弱,而是以柔克剛的智慧,懂得適時退讓方能積蓄力量、謀求長遠。其實,競爭與退讓并非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而是人生路上相輔相成的雙軌,唯有在兩者間尋得平衡,方能奏響生命的華章。
競爭意識是個體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中,獵豹為了生存必須全力追捕羚羊,羚羊為了活命也需拼命奔跑,正是這種激烈的競爭推動著物種的進化。在人類社會,競爭同樣不可或缺。古有科舉制度,寒門學子通過寒窗苦讀,在考場上與他人一較高下,打破階層壁壘,實現人生理想;今有科技領域的創新競賽,各國科研團隊在芯片研發、人工智能等前沿陣地展開角逐,推動著技術的突破與社會的進步。競爭促使人們突破舒適區,挖掘自身潛力,以昂揚的斗志在時代舞臺上展現風采。
然而,競爭并非人生的全部,適時的退讓亦是一種智慧與境界。藺相如面對廉頗的挑釁,多次避讓,他并非畏懼,而是以大局為重,深知將相和則趙國安,最終用寬容與退讓換來了廉頗的負荊請罪,成就了一段佳話。在現代商業領域,也不乏這樣的例子。當兩家企業在市場份額上陷入惡性競爭,導致兩敗俱傷時,若其中一方選擇暫時退讓,調整策略,轉而開發新的市場或提升產品品質,或許能開辟出更廣闊的天地。退讓不是放棄,而是以退為進,在退讓中審時度勢,積蓄力量,等待更好的時機出擊。
真正的進取,需要我們在競爭與退讓之間靈活切換。在面對原則問題、關乎核心利益的挑戰時,我們應敢于競爭,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捍衛自己的目標。就像中國航天人,在面對國外技術封鎖時,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通過自主研發,突破重重難關,讓“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在航天領域占據一席之地。而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在面對他人的誤解與沖突時,不妨學會退讓。這種退讓能化解矛盾,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為自己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也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競爭與退讓,猶如陰陽兩極,看似對立,實則統一于人生的畫卷之中。我們既要保持競爭的銳氣,在時代的賽道上奮勇向前,也要擁有退讓的智慧,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行穩致遠,實現真正的進取與成長,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宁县| 渭南市| 兴隆县| 邹平县| 呼玛县| 日照市| 潼关县| 扶余县| 舒城县| 汤原县| 泰和县| 集贤县| 淮安市| 门源| 新巴尔虎右旗| 陆良县| 施甸县| 茶陵县| 杨浦区| 凤庆县| 金湖县| 灌南县| 安吉县| 玉门市| 田林县| 玉田县| 雷波县| 青龙| 偃师市| 内丘县| 灵石县| 湟源县| 皋兰县| 尚义县| 锡林浩特市| 乐安县| 新河县| 定日县| 铁力市| 丹江口市|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