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期末測試卷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28分)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鏡子中、活動里,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____________,還能從____________的看法中了解自己。2. 用____________的眼光看待他人,____________他人與自己的不同,我們將會交到更多的朋友。3. 同學之間有很多_______________,可又_______________。4. 與鄰居相處,我們應該相互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但是如果自家受到了傷害,也應該尋找方法去_______________。5. 隨著_______________的增長和_______________的提高,我們在家中承擔的事務會越來越多。6. 我們在關心和幫助他人時,要用心了解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尊重他人的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的態(tài)度幫助他人。二、判一判。(每題2分,共20分)1. 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好。( )2. 好朋友就應該處處和自己一樣,興趣愛好、行為習慣都要相同。( )3. 當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主動幫助。( )4. 鄰里之間發(fā)生矛盾,吵一架就可以解決問題。( )5. 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都是正面的,沒有不好的地方。( )6. 班級競選班干部,為了讓好朋友當選,我們可以幫他拉票。( )7.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區(qū)公益活動,為社區(qū)建設出一份力。( )8. 遇到問路的外地人,我們不用搭理,因為和自己沒關系。( )9. 幫助他人時,只要有愛心就夠了,不用考慮其他。( )10. 我們要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光,因為親情很珍貴。( )三、選一選。(每題2分,共20分)1. 下列做法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是( )。A. 做錯事不承認B. 不斷學習新技能C. 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好2. 對于不同的同學,我們應該( )。A. 只和自己合得來的同學玩B. 尊重并接納他們的不同C. 強迫他們和自己一樣3. 當和同學發(fā)生矛盾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大吵一架,誰也不理誰B. 冷靜下來,溝通解決C. 找別人幫忙教訓對方4. 鄰居把雜物堆放在樓道里,影響通行,我們應該( )。A. 忍氣吞聲,不管不顧B. 直接把雜物扔掉C. 友好地提醒鄰居5. 下列屬于家鄉(xiāng)變化帶來的問題的是( )。A. 道路變寬了B. 河水被污染了C. 樓房變高了6. 下列行為中,能體現(xiàn)關愛他人的是( )。A. 嘲笑同學考試沒考好B. 主動給貧困地區(qū)捐款C. 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7. 在社區(qū)里,我們不應該( )。A. 愛護公共設施B. 隨地亂扔垃圾C. 參加社區(qū)志愿活動8. 下列關于幫助他人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幫助他人是大人的事,和我們小孩無關B. 幫助他人要講究方式方法C. 幫助他人會耽誤自己的時間,不劃算9. 當我們和家人產(chǎn)生矛盾時,下列做法合適的是( )。A. 大發(fā)脾氣,指責家人B. 冷靜溝通,理解家人C. 賭氣不吃飯,不理家人10. 下列能體現(xiàn)珍惜親情的行為是( )。A. 經(jīng)常和家人聊天B. 對家人的關心不理不睬C. 總是和家人吵架四、答一答。(每題6分,共18分)1. 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2. 當鄰居之間發(fā)生矛盾時,我們可以采取哪些合理的解決辦法?3. 舉例說明我們可以為家鄉(xiāng)的建設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五、辨一辨。(14分)周末,小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公園游玩,在公園里看到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倒受傷,哭了起來。小美想過去幫忙,可爸爸媽媽說:“別管閑事,說不定會被訛詐。”(1)你覺得小美爸爸媽媽的做法對嗎?為什么?(7分)(2)如果你是小美,你會怎么做?(7分)參考答案一、填一填1. 特點;他人2. 理解;接納3. 相同點;各有不同4. 理解;包容;溝通解決5. 年齡;能力6. 需求;隱私;友善二、判一判1.(√)2.(×)解析:朋友間應尊重差異,興趣習慣不同也能友好相處。3.(√)4.(×)解析:吵架會激化矛盾,應理性溝通解決。5.(×)解析:家鄉(xiāng)發(fā)展可能伴隨環(huán)境、文化傳承等問題。6.(×)解析:拉票破壞競選公平性,應憑實力參與。7.(√)8.(×)解析:幫助外地人是關愛他人、踐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9.(×)解析:幫助他人需注意方式,尊重他人意愿與隱私。10.(√)三、選一選1.(B)解析:A 是逃避問題,C 是自負,B 能促進自我成長。2.(B)解析:A 會限制社交圈,C 違背他人意愿,B 體現(xiàn)尊重差異。3.(B)解析:A 激化矛盾,C 可能引發(fā)更多沖突,B 是理性解決方式。4.(C)解析:A 縱容不良行為,B 易引發(fā)鄰里矛盾,C 是合理溝通方式。5.(B)解析:A、C 是家鄉(xiāng)發(fā)展的積極變化,B 是發(fā)展帶來的負面問題。6.(B)解析:A 傷害他人自尊,C 破壞公共秩序,B 是關愛他人的實際行動。7.(B)解析:A、C 是愛護社區(qū)、參與建設的行為,B 破壞社區(qū)環(huán)境。8.(B)解析:A 忽視兒童社會責任感,C 未理解幫助他人的價值,B 強調(diào)科學助人。9.(B)解析:A、C 會加劇矛盾,B 是理性化解矛盾的方式。10.(A)解析:B、C 是忽視、傷害親情的行為,A 體現(xiàn)對親情的重視。四、答一答1. 要客觀認識,明白優(yōu)點是成長助力,缺點是進步空間;發(fā)揚優(yōu)點,用優(yōu)勢服務他人、成長自己;改進不足,通過學習、實踐慢慢克服,持續(xù)完善自我 。2. 先冷靜,雙方換位思考,理解彼此需求;主動溝通,友好說明問題,協(xié)商解決方案(如雜物堆放影響通行,可約定清理時間);若協(xié)商無果,找居委會、物業(yè)等第三方調(diào)解 。3. 參與公益:如參加社區(qū)環(huán)保活動,清理小區(qū)垃圾;文化宣傳:給外地游客介紹家鄉(xiāng)景點、美食,傳播家鄉(xiāng)文化;愛護環(huán)境:愛護家鄉(xiāng)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扔垃圾,維護家鄉(xiāng)整潔 。五、辨一辨(1)答:不對。因為關愛他人是美德,小朋友受傷需要幫助;社會雖有個別不良現(xiàn)象,但不能因噎廢食,應相信善意,傳遞溫暖 。(2)答:我會先過去查看小朋友傷勢,若輕微可扶他起來、安慰;若嚴重,喊爸爸媽媽一起幫忙聯(lián)系公園工作人員或撥打 120,同時守護在旁,確保小朋友安全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