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 1古詩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豐子愷《春江水暖》書寫指導惠上下結構12畫優惠書寫指導:“惠”的上部稍窄,“日”扁寬;下部略寬,臥鉤圓潤。崇上下結構11畫崇高書寫指導:“山”字要正;中間“宀”稍寬,托住上方。上小下大。恩惠崇山峻嶺朗讀節奏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lóu hāotúnhuì chóng《惠崇春江晚景》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正是河豚欲上時。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游的特征,進一步突出一個“春”字。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詩意:竹外桃花三兩枝,三兩枝寫出竹林的稀疏,因為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同時,它表明早春時節,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卻已經透露出來。正是河豚欲上時。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解詩題,識作者惠崇福建建陽人,北宋初年僧人,擅長作詩、作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的名畫。蘇軾蘇軾,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蘇軾的題畫詩有兩首。蘇軾跟惠崇高僧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但他是一個河豚迷,看到這副春江曉景圖,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美味的河豚了。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整體感知一起有節奏地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思考:詩人蘇軾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惠崇的這幅畫的?書寫指導蘆上下結構7畫蘆葦書寫指導:“蘆”子的“艸”橫長,蓋住下部;“戶”撇不可太長。芽上下結構7畫豆芽書寫指導:“芽”子的“艸”橫長;“牙”橫短,豎鉤稍長。蘆花發芽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惠huì崇chóng蘆lú芽yá短duǎn讀準字音讀: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準節奏。看:借助插圖,看看古詩寫的什么季節,有哪些景物。想:借助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讀懂詩意詩人描寫了哪些景物?河豚,魚的一種,肉質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三月河豚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江陰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江岸竹外桃花三兩枝江面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的嫩芽一種肥而味美的魚,有毒。蔞蒿蘆芽河豚蔞蒿滿地蘆芽短,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艷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用視覺描寫寫早春。春江水暖鴨先知。江中自由嬉戲的鴨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溫度的回升,用觸覺印象“暖”補充畫中春水瀲滟的視覺印象。與上文早春時間想對照。同時表明這樣一個哲理: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的感受。正是河豚欲上時。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詩人借助想象,寫出了對早春美食的期待,把無聲的、靜止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活動的詩境。主旨分析:這一首詩成功地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詩人借助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征,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贊之情。全詩春意濃郁、生機蓬勃,給人以清新,舒暢之感。學習惠崇春江晚景其二。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大雁北飛,就像要回到北方家鄉的人那樣,但是由于依戀,差一點掉了隊。還沒有飛到北方時,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渡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