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一年級科學上冊(教科版)6.校園里的植物【教材解讀】(一)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認識到植物生長在自然環境中,知道常見植物的名稱和主要外形特征。科學思維目標●用比較的方法,能區別和描述常見植物的不同外形特征。探究實踐目標●在實地觀察中,能通過畫簡單的示意圖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會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態度責任目標●在觀察植物的過程中,能持續關注周圍植物的形態,對常見植物的外形特征產生探究興趣。(二)教學內容分析本課為單元第6課,對應課程標準1~2年級學習內容“5.2 地球上存在動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類型的生物”的第三點“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特征”。本課將綜合運用前5課學習的觀察方法,走出教室,觀察和記錄校園里的植物,這是對前幾課學習的整體回顧。本課的重點是帶領學生去校園實地觀察和認識植物,讓學生能夠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描述其特征。通過觀察,學生養成良好的記錄習慣,提高交流匯報的能力,增強探究植物的興趣,進一步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同樣有四個板塊。聚焦板塊通過提問校園里有哪些植物,引導學生去觀察和認識校園里的植物。探索板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記錄校園里的植物。通過實地觀察校園里的植物,認識到植物生長在自然環境中,知道常見植物的名稱和主要外部特征。在研討板塊,學生整理自己的記錄單,交流觀察到的植物和遇到的新問題。拓展板塊是引導學生課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場或者田野里去認識一些蔬菜、水果,讓學生感受到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植物,我們吃的瓜果蔬菜和農作物等也是植物。在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會運用看、摸、聞等方法觀察植物,知道了植物有的生長在土壤里、有的生長在水里、有的是無土栽培,通過種植植物等活動知道了植物會生長變化,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陽光。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到室外開展科學活動,一年級學生會很興奮,難以自我約束。因此,教師在活動前需要分好小組,明確任務,著重強調在限定區域內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答疑、指導記錄,幫助學生有序且有效地開展活動。(三)教學重難點重點:能用簡單的示意圖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會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難點:能用比較的方法區別和描述常見植物的不同外形特征。(四)教材解讀探索1:明確表示要學生走出教室,進入校園去觀察、認識校園里的植物。提醒學生在進入校園觀察前需要做一些準備。比如需要思考觀察和記錄方法。在這里可以回顧觀察植物的方法,劃定大致的觀察范圍,做好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出示了筆和記錄夾圖片,提示學生可以使用這些工具對觀察結果進行記錄。安全提醒:第一次帶學生在校園觀察,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遠離池塘和電線等處。探索2:引導學生觀察植物時可以繼續畫示意圖記錄。記錄單中第1幅圖作為示范,告訴學生把找到的植物畫在方框中,不要求畫得很像。方框有2個,可以記錄自己最喜歡或者是最想記錄的植物。記錄單的最后填寫認識了幾種植物,學生要根據真實情況填寫。這既是對觀察結果的統計,又指向校園植物的多樣性。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學生分享觀察和記錄結果時,邀請學生上臺展示,交流新的發現。研討1:總結學生在校園里找到的植物,體會校園中植物的多樣性。不同的學校出現的植物會不同,因此校園常見的植物名稱和特征會有不同。研討2:在觀察校園植物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有新的發現,產生新的問題,比如有的植物落葉了,有的植物沒有,還有的植物不認識等,要鼓勵學生分享交流,激發學生繼續觀察和探索的興趣。這些新問題或疑惑可以在課堂上解決,也可以作為課后探究任務。(五)教學準備學生:鉛筆、橡皮、觀察記錄單。教師:校園植物視頻或圖片資料、多媒體課件。(六)課堂教學實施建議本課的重點是帶領學生去校園實地觀察和認識植物,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和主動交流、匯報觀察到的現象的能力,并激發學生探究植物的興趣。1.聚焦:校園里有哪些植物教師可以出示校園里拍攝的植物視頻或者圖片,引導學生發現校園中有很多植物,激發學生觀察和認識校園植物的興趣。通過前面5課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校園里的部分植物,可以請學生說一說。學生會說一些常見的植物的名稱和發現的地點,此時教師可以提出:“校園 里到底有哪些植物呢 想不想去觀察一下 ”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被激發。出去觀察前要提示學生在觀察時“不拔起、不采摘、不傷害植物”,強化“植物是有生命的”這一概念。2.探索:觀察校園里的植物這個環節主要是探討觀察植物前的準備工作和指導學生觀察植物,在出去觀察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提醒。到校園里去觀察和認識植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討論應做的準備和注意事項。活動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提出要求:①活動時,小組一起行動;②不到有危險的地方去;③聽到教師的集合聲要及時回來;④注意不拔起、不采摘、不傷害植物。教師和學生確認注意事項,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開展觀察、記錄活動。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導,答疑解惑。本課的活動記錄需要學生用畫示意圖的方式記錄植物。第1幅圖是示范,其他空格則由學生把找到的一種植 物畫在方框中,如圖所示。不要求畫得很像,畫出這種植物的大概樣子即可,同時也可以在植物旁邊畫出其某一個細節特征,比如葉子形狀、是否開花或者是否有果實。3.研討:交流我們觀察的植物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有序地回到教室。在學生分享觀察和記錄結果時,邀請學生上臺展示,描述自己畫下來的植物的特點,說一說這棵植物的名稱以及在哪里找到的,還有哪些新的發現。在展示過程中,學生可能在語言表達上有所不足,教師需要不斷引導和追問:“這棵植物長在哪里 這棵植物長了些什么 葉子是什么樣的 這棵植物開花了,花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要及時記錄學生的回答,并補充在班級記錄表中。最后教師設疑:“在觀察和記錄的過程中,你們還遇到了什么新的問題 ”能夠在課堂上解答的完成解答,不能在課堂上解答的可以留作課后探究任務,進一步激發學生繼續觀察和探索植物的興趣。4.拓展: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場或田野,認識一些常見的蔬菜、水果。這個拓展部分,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進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幾幅菜市場里蔬菜、水果的圖片或者田野里農作物,比如水稻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原來菜市場、田野里的瓜果蔬菜和農作物也是植物,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植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植物。(七)教學評價建議自我評價從“我會聽、我會說、我會做”幾個維度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表所示。在校園內的觀察活動中,還可以根據“小組合作、愛護植物、觀察記錄”等幾個評價要素對自己觀察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如表所示。“校園里的植物 ”自我評價評價維度 評價內容 能做到的打“√”我會聽 安靜傾聽我會說 和同學分享觀察到的校園植物我會做 會仔細觀察校園里的植物能用畫圖的方法記錄校園里的植物“校園里的植物”觀察活動評價評價要素 評價內容 能做到的打“√”小組合作 先后有序,不打鬧愛護植物 仔細觀察,不傷害觀察記錄 真實記錄,我會畫聚焦:通過向學生提問校園里有哪些植物,引導學生去觀察和認識校園里的植物,積極了解校園不同環境有著不同的植物,知道常見植物的特征。在自主觀察活動開始前,教師需要提醒學生,不拔起、不采摘、不傷害植物,強化“植物是有生命的”這一概念。本課情境:引導學生關注校園里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植物。情境文字有兩個作用:①提醒學生校園里有很多植物,有的是高大的樹木,有的是矮小的花草;②暗示學生后續的觀察對象可以是高大的樹木,也可以是矮小的花草。拓展:建議學生和家人一起到萊市場或者田野里去認識一些蔬菜、水果,讓學生感受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植物,我們吃的瓜果蔬菜和農作物等也都是植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