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卷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3春 龍華區期末)春晚歌曲《是媽媽是女兒》令無數人潸然淚下,讓我們想起自己與媽媽的相處,“我不喜歡媽媽啰嗦、干涉我,但當我遇到困難時,還是很渴望她第一時間出現。”這體現我們( )A.日趨感到孤獨寂寞 B.可以完全擺脫父母C.正在出現閉鎖心理 D.青春期的矛盾心理2.(2024春 深圳期末)根據某校初中學生“我心中的美”認知情況調查數據,我們能得出的結論是( )A.內在美比外在美更為重要B.文化修養高才是真正的美C.多數學生存在著審美偏差D.同學們都追求外在儀表美3.(2023春 龍崗區期末)如圖是小圳同學的情緒曲線,對此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A.小圳的情緒隨遇到的事而變化,是不穩定的B.小圳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是不可控的C.小圳的情緒是他的內心體驗,是無法察覺的D.小圳的情緒只有高興與糟糕,是簡單穩定的4.(2024秋 龍崗區校級期末)2023年9月,許某生明知某輸油管道是軍事設施,為盜竊管道內飛機燃油,采用電鉆鉆孔的方式對軍用輸油管道實施破壞。人民法院以破壞軍事設施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責令賠償該軍事單位損失。可見,許某生的行為( )A.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B.屬于民事違法行為C.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D.應當受到行政處罰5.(2024秋 深圳校級期末)2024年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片名取自我國刑法第二十條有關正當防衛的規定,講述普通人追求公平正義的故事。其中的一句臺詞“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引發了廣大觀眾的共鳴。要做到“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需要( )①公民勇敢與不法分子作斗爭,懲治違法犯罪②全社會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③行政機關關注司法案件的審理,多提意見④司法機關捍衛法治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秋 羅湖區校級期末)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小明所在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案件研究,其中正確的是( )A.中學生小華強拿硬要或任意地損毀、占用公私財物——這是屬于不良行為B.中學生小張閱讀宣揚暴力、恐怖的讀物或網絡信息——這是嚴重不良行為C.劉某因販毒、搶劫等罪名被判死刑——犯罪,法律標志是應受刑罰處罰性D.李某用油漆在人行道私自劃設停車位——行政違法行為,有可能會被拘留7.(2023秋 羅湖區期末)課堂上,同學們依據所學的法律知識,對法院的判例進行分析。以下分析正確的( )吳某因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賠償原告損失42萬元。①有期徒刑、賠償損失均屬于主刑②所有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③我國依法嚴肅懲處一般違法行為④吳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春 深圳期末)由于趙某不履行合同,導致張某損失了多個重要訂單。張某多次溝通無果后訴諸法律。經法院審理,判決趙某需履行合同并賠償張某損失。這充分體現了法律是( )A.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B.處理矛盾與糾紛的標尺C.保障公民權利的唯一手段D.與我們每個人相伴一生9.(2024春 深圳期末)“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為世界帶去光明。”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在黑暗中追逐音樂夢想,20歲時已贏得超70個音樂比賽獎項。多年來,她積極參加義演籌集善款幫助殘障人士,去貧困山區當義工教孩子學音樂。在蕭凱恩身上,我們看到了( )①傳遞美好情感,讓周圍世界更美好②參加社會活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③承受負面感受,定能助力個人成長④傳遞美好情感,為生命注入正能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春 深圳期末)華華體驗了孔廟游園活動后熱血沸騰,激發了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這表明( )①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②負面情感比正面情感更有助于青少年成長③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能夠獲得美好情感④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能讓我們身心愉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2024春 深圳期末)如圖漫畫警示我們( )①回避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②學會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③釋放內心壓力,沉迷負面情緒④轉換思考角度,合理調控情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4春 深圳期末)小德給朋友小法發了一條微信消息,說道:“好煩啊!我爸因為工作上不順心沖我媽發火,我媽又來沖我發脾氣,而我只能用拳頭打打我的小玩偶……”這說明( )A.情緒影響著人們的具體行動B.多樣的情緒豐富人們的生活C.不同的情緒對人的影響相同D.人與人之間的情緒不會感染二.材料分析題(共2小題)13.(2022春 光明區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雙奧之城”北京,以開放、自信的胸懷迎接奧林匹克。中華兒女、奧運健兒逐夢青春向未來,以青春之我,貢獻偉大時代。下列是某班制作的冬奧會簡報。新聞一:青春風采,綻放冬奧如圖是“雪場凌空”谷愛凌的部分比賽剪影。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資格賽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決賽第二輪比賽中谷愛凌雪板脫落造成落地不穩。失誤后,她有些失落、沮喪。隨后她迅速調整狀態,成功晉級決賽!谷愛凌奪得金牌,在采訪時說:“我感到非常非常高興。在比賽中能克服壓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是我最大的目標。”新聞短評:比賽不僅考驗技術,更需要良好的心態。(1)根據新聞一,概括谷愛凌產生了哪些基本情緒?結合新聞內容,談談為什么需要良好的心態?新聞二:熱情奉獻,服務冬奧志愿者們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傳遞溫暖。人物卡片 李習文,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如今是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志愿者。雖然春節期間家人都在北京過年,但是他卻沒能與家人團聚。李習文在采訪中說:“對家人很愧疚,但是能為冬奧會盡力是我的心愿,家人也非常支持。”新聞短評: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志愿者舍“小我”融入“大我”的勇氣與擔當。(2)請運用“在集體中成長”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對我們有何啟示?14.(2022春 羅湖區期末)【異性相處】近年來奇葩校規層出不窮(如圖),對此學校解釋稱男女生非正常交往日趨增多,危害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影響學風、校風。你對學校出臺此類規定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道德與法治期末模擬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2小題)1.(2023春 龍華區期末)春晚歌曲《是媽媽是女兒》令無數人潸然淚下,讓我們想起自己與媽媽的相處,“我不喜歡媽媽啰嗦、干涉我,但當我遇到困難時,還是很渴望她第一時間出現。”這體現我們( )A.日趨感到孤獨寂寞 B.可以完全擺脫父母C.正在出現閉鎖心理 D.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分析】本題考查青春期的煩惱。了解必要的生理和心理知識,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變化。【解答】依據題干材料內容,這段材料表明我們青春期的矛盾心理,D符合題意;A錯誤,說法不符合實際;B錯誤,“完全擺脫”說法太絕對;C排除,題干材料沒有體現。故選:D。【點評】仔細審題,聯系青春期的煩惱等知識作答。2.(2024春 深圳期末)根據某校初中學生“我心中的美”認知情況調查數據,我們能得出的結論是( )A.內在美比外在美更為重要B.文化修養高才是真正的美C.多數學生存在著審美偏差D.同學們都追求外在儀表美【分析】本題考查悅納自我。接納自己,需要接納自己的全部。既接納自己的優點,也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納自己的性格,也接納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納自己的現在,也接納自己的過去。【解答】根據題干材料分析可知,多數學生認為長相漂亮就是美,存在審美偏差,C符合題意;A排除,題干沒有體現出來;B錯誤,真正的美除了文化修養,還有道德品質高尚等;D錯誤,“都追求”說法太絕對。故選:C。【點評】仔細審題,聯系悅納自我的有關知識作答。3.(2023春 龍崗區期末)如圖是小圳同學的情緒曲線,對此曲線分析正確的是( )A.小圳的情緒隨遇到的事而變化,是不穩定的B.小圳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是不可控的C.小圳的情緒是他的內心體驗,是無法察覺的D.小圳的情緒只有高興與糟糕,是簡單穩定的【分析】本題考查情緒的類型及特點。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除了常見的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還有害羞、焦慮、厭惡和內疚等復雜情緒。【解答】小圳同學一天中的情緒變化,體現出小圳的情緒隨遇到的事而變化,是不穩定的,A說法正確;B錯誤,情緒是可以控制的;C錯誤,情緒可以察覺;D錯誤,情緒是不穩定的。故選:A。【點評】把握情緒的類型及特點的知識,理解題干主旨,做出正確的選擇。4.(2024秋 龍崗區校級期末)2023年9月,許某生明知某輸油管道是軍事設施,為盜竊管道內飛機燃油,采用電鉆鉆孔的方式對軍用輸油管道實施破壞。人民法院以破壞軍事設施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責令賠償該軍事單位損失。可見,許某生的行為( )A.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B.屬于民事違法行為C.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D.應當受到行政處罰【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犯罪行為。犯罪是指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解答】題干中,許某生的行為受到了刑罰處罰,屬于刑事違法行為,該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A正確;B錯誤,屬于刑事違法行為;C錯誤,違反了刑法;D錯誤,應當受到刑罰處罰。故選:A。【點評】審清題意,把握犯罪行為知識點,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5.(2024秋 深圳校級期末)2024年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片名取自我國刑法第二十條有關正當防衛的規定,講述普通人追求公平正義的故事。其中的一句臺詞“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引發了廣大觀眾的共鳴。要做到“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需要( )①公民勇敢與不法分子作斗爭,懲治違法犯罪②全社會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③行政機關關注司法案件的審理,多提意見④司法機關捍衛法治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有關知識。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青少年要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解答】要想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引發共鳴,需要全社會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司法機關捍衛法治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故②④說法正確;國家懲治違法犯罪,不是“公民”,故①說法錯誤;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故③說法錯誤。故選:C。【點評】審清題意,明確主旨,把握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結合具體的題意分析即可。6.(2023秋 羅湖區校級期末)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小明所在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案件研究,其中正確的是( )A.中學生小華強拿硬要或任意地損毀、占用公私財物——這是屬于不良行為B.中學生小張閱讀宣揚暴力、恐怖的讀物或網絡信息——這是嚴重不良行為C.劉某因販毒、搶劫等罪名被判死刑——犯罪,法律標志是應受刑罰處罰性D.李某用油漆在人行道私自劃設停車位——行政違法行為,有可能會被拘留【分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及種類。違法行為根據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要承擔行政責任,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解答】分析可知,中學生小華強拿硬要或任意地損毀、占用公私財物,屬于嚴重不良行為,A錯誤;中學生小張閱讀宣揚暴力、恐怖的讀物或網絡信息,屬于不良行為,B錯誤;劉某因販毒、搶劫等罪名被判死刑,屬于犯罪,法律標志是刑事違法性,C錯誤;李某用油漆在人行道私自劃設停車位,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有可能會被拘留,D正確。故選:D。【點評】認真審題,把握違法行為及種類知識點,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7.(2023秋 羅湖區期末)課堂上,同學們依據所學的法律知識,對法院的判例進行分析。以下分析正確的( )吳某因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賠償原告損失42萬元。①有期徒刑、賠償損失均屬于主刑②所有違法行為都要承擔法律責任③我國依法嚴肅懲處一般違法行為④吳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犯罪行為。犯罪是指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解答】題干中,吳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表明其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屬于刑事違法行為,體現了所有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②④正確;有期徒刑是主刑,賠償損失屬于民事責任,①錯誤;吳某的行為屬于嚴重違法行為,③錯誤。故選:C。【點評】認真審題,把握犯罪行為知識點,依據題干信息,對照選項分析選擇即可。8.(2024春 深圳期末)由于趙某不履行合同,導致張某損失了多個重要訂單。張某多次溝通無果后訴諸法律。經法院審理,判決趙某需履行合同并賠償張某損失。這充分體現了法律是( )A.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B.處理矛盾與糾紛的標尺C.保障公民權利的唯一手段D.與我們每個人相伴一生【分析】本題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是懲治犯罪、保護人民的有力武器。【解答】法院判決的結果維護了張某的合法權益,說明法律是處理矛盾與糾紛的標尺,故B說法正確;AD說法與題干無關,應排除;C錯誤,“唯一”說法太絕對。故選:B。【點評】把握法律的作用的知識,理解題干主旨,做出正確的選擇。9.(2024春 深圳期末)“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為世界帶去光明。”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在黑暗中追逐音樂夢想,20歲時已贏得超70個音樂比賽獎項。多年來,她積極參加義演籌集善款幫助殘障人士,去貧困山區當義工教孩子學音樂。在蕭凱恩身上,我們看到了( )①傳遞美好情感,讓周圍世界更美好②參加社會活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③承受負面感受,定能助力個人成長④傳遞美好情感,為生命注入正能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傳遞情感正能量。我們的情感需要表達、回應,需要共鳴。在與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們可以傳遞美好的情感,傳遞生命的正能量。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圍的世界也因為我們多一份美好。【解答】題干中蕭凱恩的事跡啟示我們要傳遞美好情感,為生命注入正能量,讓周圍世界更美好,①④說法正確;本題與文化產業發展無關,②不符合題意;“定能助力個人成長”的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實際,③說法錯誤。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要審清題意,把握好傳遞情感正能量的要求,選出正確答案。10.(2024春 深圳期末)華華體驗了孔廟游園活動后熱血沸騰,激發了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這表明( )①我們可以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②負面情感比正面情感更有助于青少年成長③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能夠獲得美好情感④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能讓我們身心愉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體味美好的情感。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讓我們身心愉悅,逐漸豐富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美好情感。這些情感表達著我們的愿望,促進我們的精神發展。【解答】題干中的描述說明了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能讓我們身心愉悅,通過參與有意義的社會活動能夠獲得美好情感,③④說法正確;題干內容沒有體現用自己的熱情和行動來影響環境,①不符合題意;負面情感與正面情感都有助于青少年成長,②說法錯誤。故選:D。【點評】解答本題要審清題意,把握好體味美好的情感的要求,選出正確答案。11.(2024春 深圳期末)如圖漫畫警示我們( )①回避負面情緒,保持積極心態②學會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③釋放內心壓力,沉迷負面情緒④轉換思考角度,合理調控情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題考查學會調控情緒。生活中產生消極情緒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學會調控。【解答】根據漫畫分析可知,面對負面情緒,我們應該學會管理情緒,做情緒的主人,轉換思考角度,合理調控情緒,所以②④說法正確;①錯誤,負面情緒無法回避;③錯誤,不能沉迷于負面情緒中。故選:D。【點評】仔細審題,聯系學會調控情緒的有關知識作答。12.(2024春 深圳期末)小德給朋友小法發了一條微信消息,說道:“好煩啊!我爸因為工作上不順心沖我媽發火,我媽又來沖我發脾氣,而我只能用拳頭打打我的小玩偶……”這說明( )A.情緒影響著人們的具體行動B.多樣的情緒豐富人們的生活C.不同的情緒對人的影響相同D.人與人之間的情緒不會感染【分析】本題考查情緒的類型及特點。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除了常見的喜、怒、哀、懼等基本情緒,還有害羞、焦慮、厭惡和內疚等復雜情緒。【解答】根據題干材料描述分析,這體現了情緒影響著人們的具體行動,A符合題意;B排除,題干材料沒有體現;C錯誤,不同的情緒對人的影響不同;D錯誤,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故選:A。【點評】仔細審題,聯系情緒的類型及特點等內容作答。二.材料分析題(共2小題)13.(2022春 光明區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雙奧之城”北京,以開放、自信的胸懷迎接奧林匹克。中華兒女、奧運健兒逐夢青春向未來,以青春之我,貢獻偉大時代。下列是某班制作的冬奧會簡報。新聞一:青春風采,綻放冬奧如圖是“雪場凌空”谷愛凌的部分比賽剪影。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資格賽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決賽第二輪比賽中谷愛凌雪板脫落造成落地不穩。失誤后,她有些失落、沮喪。隨后她迅速調整狀態,成功晉級決賽!谷愛凌奪得金牌,在采訪時說:“我感到非常非常高興。在比賽中能克服壓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是我最大的目標。”新聞短評:比賽不僅考驗技術,更需要良好的心態。(1)根據新聞一,概括谷愛凌產生了哪些基本情緒?結合新聞內容,談談為什么需要良好的心態?新聞二:熱情奉獻,服務冬奧志愿者們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傳遞溫暖。人物卡片 李習文,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如今是冬奧會國家速滑館志愿者。雖然春節期間家人都在北京過年,但是他卻沒能與家人團聚。李習文在采訪中說:“對家人很愧疚,但是能為冬奧會盡力是我的心愿,家人也非常支持。”新聞短評: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志愿者舍“小我”融入“大我”的勇氣與擔當。(2)請運用“在集體中成長”的相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對我們有何啟示?【分析】本題考查學會調控情緒、建設美好集體。依據課本知識分析問題,依據材料實際組織答案。【解答】(1)本題第一問考查概括谷愛凌產生的基本情緒。依據課本知識,結合材料內容,從哀、喜方面來回答。本題第二問考查為什么需要良好的心態。依據課本知識,從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適應環境,情緒影響我們的觀念和行動等方面來回答。(2)本題考查材料對我們有何啟示。依據教材知識,結合材料內容,從集體力量的作用,堅持集體主義,學會承擔責任等方面來回答。故答案為:(1)情緒:哀,喜。原因:①保持積極的心態,享受喜悅和快樂,讓我們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②學會合理的調節情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適應環境;③情緒影響我們的觀念和行動,積極的心態能激勵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向上;谷愛凌在賽場上及時調整情緒,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比賽,最終奪冠。(2)①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在集體中匯聚,就會變得強大。個人力量是有限的,通過優化組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產生強大的合力。冬奧會志愿者將個人力量融入集體,匯聚成強大的合力。②堅持集體主義。(或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在集體中,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志愿者堅持集體主義,把服務冬奧會放在首位。③學會承擔責任。(或勇于擔責或在擔當中成長)承擔責任既是個人有所成就的基礎,也是集體發展的必要前提。志愿者主動擔當服務冬奧會的職責,有利于冬奧會順利舉辦。【點評】解答時注意認真研究題目,明確題目要求和答題方向是學會調控情緒、建設美好集體,綜合運用基礎知識作答,做到準確無誤,思維發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14.(2022春 羅湖區期末)【異性相處】近年來奇葩校規層出不窮(如圖),對此學校解釋稱男女生非正常交往日趨增多,危害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影響學風、校風。你對學校出臺此類規定是否贊同?請說明理由。【分析】該題考查男女同學交往的意義。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不僅能擴大我們的交往范圍增強我們的溝通能力;還能彼此在性格上相互滲透,促進我們身心健康發展;能使我們的性格更為豁達,情感更為豐富,意志更加堅強,在學習和生活中共同成長。【解答】本題考查對與異性交往的認識。依據教材知識,先答出不贊同。再從有利于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有利于學習對方的優秀品質,有利于學會與異性相處,也是成長的要求等方面解釋理由。故答案為:不贊同。①與異性相處,有助于我們了解異性的思維方式,情感特征;②有利于從對方身上學到某些優秀品質,優勢互補;③與異性交往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對我們的考驗。【點評】仔細審題,把握男女同學交往的意義、學會與異性交往等知識,結合材料分析總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