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皇帝的新裝》新授課導學案學生版一、學習目標1. 掌握欽差(qīn chāi)、滑稽(huá jī)、陛下(bì xià)、駭人聽聞(hài rén tīng wén)、隨聲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等字詞,流暢朗讀課文。2. 梳理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學習通過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3. 理解童話夸張、想象的藝術特色,領悟文章對虛偽、愚蠢行為的批判,樹立真誠正直的價值觀。二、學習重難點1. 重點:把握故事情節發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童話的諷刺意味。2. 難點:探究眾人不敢說出真相的原因,體會童話蘊含的社會意義和人性思考。三、預習導學1. 作者及背景知識查閱安徒生的生平經歷、文學成就,以及《皇帝的新裝》的創作背景,簡要記錄關鍵信息。2. 字詞積累(1)給下列字注音欽差( ) 滑稽( ) 陛下( ) 駭人聽聞( ) 隨聲附和( ) 妥當( ) 呈報( ) 爵士( ) 頭銜( ) 勛章( ) 炫耀( ) 愚蠢( ) 稱職( ) 妥當( )(2)解釋下列詞語駭人聽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隨聲附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稱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妥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朗讀感知通讀課文,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標記出描寫皇帝、大臣、騙子、小孩等人物言行的語句。四、課堂探究1. 整體感知(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2)文章的情節可以分為“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展新裝”四個部分,這樣安排情節有什么作用?2. 語句賞析(1)“‘我要派我誠實的老大臣到織工那兒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這布料是什么樣子,因為他很有理智,就稱職這點說,誰也不及他。’”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現出皇帝怎樣的心理?(2)“‘哎呀,美極了!真是美極了!’老大臣一邊說,一邊從他的眼鏡里仔細地看,‘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老大臣真的看到布料了嗎?他為什么要這樣說?(3)從文中找出一處你認為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分析其精妙之處。3. 人物與主題探究(1)皇帝、大臣、騙子、小孩分別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些人物形象的?(2)在整個故事中,為什么只有小孩敢說出真話?這給你怎樣的啟示?(3)這篇童話運用了夸張和想象的手法,這些手法對表現主題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五、課堂小結請從字詞積累、內容理解、人物分析、手法賞析四個方面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并梳理學習童話的方法。六、課后作業1. 以“當皇帝游行大典結束后”為題,發揮想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續寫故事。2. 觀察生活中類似“說假話”的現象,寫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談談你的看法。教師版一、學習目標1. 掌握欽差(qīn chāi)、滑稽(huá jī)、陛下(bì xià)、駭人聽聞(hài rén tīng wén)、隨聲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等字詞,流暢朗讀課文。2. 梳理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學習通過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3. 理解童話夸張、想象的藝術特色,領悟文章對虛偽、愚蠢行為的批判,樹立真誠正直的價值觀。二、學習重難點1. 重點:把握故事情節發展,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童話的諷刺意味。2. 難點:探究眾人不敢說出真相的原因,體會童話蘊含的社會意義和人性思考。三、預習導學1. 作者及背景知識答案:安徒生(1805 - 1875),丹麥19世紀童話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 。他出身貧苦,一生創作了160多篇童話,代表作有《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皇帝的新裝》創作于1837年,當時丹麥社會上層統治者昏庸無能、虛榮奢侈,安徒生通過這篇童話,以夸張和諷刺的手法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階級的虛偽、愚蠢和腐朽。解析:了解作者生平與創作背景,有助于學生理解童話的諷刺意圖和思想內涵。2. 字詞積累(1)給下列字注音答案:欽差(qīn chāi) 滑稽(huá jī) 陛下(bì xià) 駭人聽聞(hài rén tīng wén) 隨聲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 妥當(tuǒ dàng) 呈報(chéng bào) 爵士(jué shì) 頭銜(tóu xián) 勛章(xūn zhāng) 炫耀(xuàn yào) 愚蠢(yú chǔn) 稱職(chèn zhí) 妥當(tuǒ dàng)解析:“差”在“欽差”中讀chāi;“稽”讀jī,一聲;“駭”讀hài,不要誤讀為gāi;“和”在“隨聲附和”中讀hè;“稱”在“稱職”中讀chèn,前鼻音。(2)解釋下列詞語答案: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隨聲附和:別人說什么,自己跟著說什么,形容沒有主見。稱職: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勝任所擔任的職務。炫耀:從各方面(多指金錢、權力、地位等)特意強調自己(略帶夸大自己,看輕別人的意思)。妥當:穩妥適當。解析: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可讓學生用詞語造句加深印象,如“他講的故事駭人聽聞,讓人毛骨悚然”。3. 朗讀感知答案:文章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開頭 - “皇上在更衣室里”):寫皇帝愛新裝成癖;第二部分(“有一天” - “并把他們介紹給皇帝”):寫騙子誘皇帝上鉤,開始做新裝;第三部分(“那兩個騙子” - “封他們為‘御聘織師’”):寫大臣和皇帝看新裝,眾人不敢說出真相;第四部分(“第二天早上” - 結尾):寫皇帝展新裝,被小孩揭穿真相。解析:劃分層次幫助學生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情節發展的邏輯。四、課堂探究1. 整體感知(1)答案: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愛慕虛榮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欺騙,穿上了一件號稱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的“新裝”,大臣們因害怕被認為愚蠢而不敢說出真相,最后皇帝在游行大典上被一個小孩揭穿了騙局的故事。解析:引導學生抓住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概括內容,培養概括能力。(2)答案:這樣安排情節的作用有:①層層遞進,使故事發展脈絡清晰,從皇帝愛新裝的起因,到騙子做新裝設下騙局,再到眾人看新裝時的虛偽表現,最后在展新裝時達到高潮并揭示真相,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②通過不同階段的情節,充分展現了皇帝、大臣等人物的性格特點,如愛新裝體現皇帝的虛榮,看新裝時眾人的表現凸顯其虛偽和愚蠢;③突出文章主題,每個情節都圍繞“虛偽與真誠”“愚蠢與智慧”展開,強化了對統治階級丑惡本質的批判 。解析:從情節結構、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角度分析,培養學生對文章整體架構的理解能力。2. 語句賞析(1)答案:這句話運用了心理描寫。表現出皇帝既想知道布料情況,又擔心自己不聰明而看不見布料的矛盾、心虛心理。他認為老大臣“很有理智”“稱職”,派其查看,實則是想借助老大臣的判斷來掩蓋自己可能存在的愚蠢,體現了皇帝的虛偽和愚蠢 。解析:從描寫方法切入,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特點,可提問“皇帝為什么選擇老大臣去看布料?”(2)答案:老大臣沒有看到布料。他這樣說是因為害怕被皇帝和其他人認為自己不稱職、愚蠢,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譽,所以選擇說謊,隨聲附和騙子。這一行為充分體現了老大臣虛偽、阿諛奉承、自私自利的性格特點,也反映出整個統治階層的腐朽和虛偽 。解析:結合人物性格和社會背景分析,引導學生思考人物行為背后的原因,可提問“老大臣說出假話的動機是什么?”(3)答案:示例:“‘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這句話簡潔有力,通過小孩天真無邪的語言,直接戳穿了皇帝和大臣們精心維護的謊言。小孩沒有受到世俗功利的影響,不擔心被指責,所以敢說出真話,與大人的虛偽形成鮮明對比,推動情節達到高潮,也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題——保持真誠和純真才能看清真相 。解析:引導學生自主賞析,從語句對情節、人物和主題的作用角度分析,提升語言鑒賞能力。3. 人物與主題探究(1)答案: 皇帝:愛慕虛榮、愚蠢、虛偽、自欺欺人。通過對皇帝愛新裝的癡迷(如“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錢都花掉”)、看新裝時的心理和語言(擔心自己不聰明)、游行時的表現(明明沒穿衣服卻硬著頭皮裝樣子)等描寫塑造形象。 大臣:虛偽、阿諛奉承、自私、愚蠢。從老大臣和官員們不敢說出真相,反而夸贊布料美麗,以保住自己的地位,體現其性格特點。 騙子:狡猾、貪婪。通過他們設計騙局,騙取皇帝的金錢和信任,表現其狡猾貪婪的本性。 小孩:天真無邪、誠實勇敢。從小孩毫無顧忌地說出真話,與大人形成對比,展現其純真和誠實 。解析: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具體描寫語句分析人物形象,可提問“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人物的這些特點?”(2)答案:只有小孩敢說出真話的原因:①小孩天真無邪,沒有被世俗的功利和虛榮所污染,思想單純,不懂得說謊和隱瞞,所以能如實說出自己看到的事實;②小孩沒有像大人一樣的地位和利益考量,不擔心因說出真話而失去官職、榮譽,因此無所畏懼。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應保持真誠和純真的本心,不被虛榮和利益左右,敢于堅持真理,做一個正直誠實的人;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讓世俗的觀念磨滅了我們追求真相的勇氣 。解析:從人物性格和社會因素角度分析原因,結合生活實際談啟示,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思辨能力。(3)答案:夸張和想象的手法對表現主題的作用:①夸張手法,如皇帝為了新衣不惜花掉所有的錢、大臣們明明看不到布料卻極力夸贊等情節,夸大了人物的愚蠢和虛偽,增強了故事的諷刺效果,更深刻地批判了統治階級的丑惡本質;②想象手法,如虛構出“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的布料”,為故事的發展提供了荒誕而有趣的前提,使故事充滿奇幻色彩,吸引讀者,并通過這一設定,巧妙地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突出了真誠與虛偽的對立,從而有力地表現了文章揭露虛偽、倡導真誠的主題 。解析:從藝術手法與主題表達的關系角度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童話的創作特色和思想內涵。五、課堂小結答案:字詞積累方面,掌握了文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和用法;內容理解上,梳理了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人物分析上,把握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塑造方法;手法賞析時,體會到夸張和想象對表現主題的重要作用。學習童話的方法:了解作者和背景,梳理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藝術手法,領悟故事蘊含的道理 。解析:系統總結,強化學生對文章知識和學習方法的掌握,構建童話學習框架。六、課后作業1. 答案及解析:批改作業時,關注學生的續寫是否符合原文的情節邏輯和人物性格,想象是否合理、豐富,語言表達是否流暢。對情節不合理或想象匱乏的作業,引導學生回顧原文,拓展思路。2. 答案示例:生活中,有的同學為了得到老師表揚,抄襲他人作業后謊稱是自己完成的。這種“說假話”的現象源于虛榮和不誠實。謊言或許能帶來一時的“好處”,但卻違背了誠信原則。我們應保持誠實,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通過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用謊言掩蓋問題 。解析:批改作業時,關注學生是否能結合生活實際,觀點是否正確,論述是否清晰。對觀點模糊或論述不充分的學生,指導其深入思考并完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