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七下·嘉興期末)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審議通過了____。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法定義務的切實成果。( )A.《港區國安法》 B.《維護香港治安法》C.《香港治安法》 D.《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2024七下·嘉興期末)202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____同志頒發“特級航天功勛獎章”,以表彰他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建立的卓著功績。( )A.朱楊柱 B.桂海潮 C.景海鵬 D.費俊龍3.(2024七下·嘉興期末)少男少女對異性產生喜歡和欣賞的感覺,這是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不正常,引發苦惱難擺脫 B.很正常,慎重對待助成長C.不正常,避免交往獨發展 D.很美好,全心投入求發展4.(2024七下·嘉興期末)下表中針對“微行為”的“點評”恰當的是( )選項 微行為 點評A 小雨在穿著打扮方面經常模仿自己的好友 能夠獨立思考B 小連指出數學教科書中配圖細節上的錯誤 具有批判精神C 小福使用完共享單車后將其停在指定區域 開發創造潛力D 小欣每天臨睡前都會回顧自己當天的學習 懂得自省慎獨A.A B.B C.C D.D5.(2024七下·嘉興期末)“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說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這一古語意在告訴我們要( )①攻堅克難,自強不息②樂于實踐,知恥后勇③目標適切,學會滿足④不怕困難,迎接挑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七下·嘉興期末)“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下列詩句與“止于至善”意思最相近的是( )A.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C.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7.(2024七下·嘉興期末)杜甫在都城長安淪陷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初聞捷報時,先是“涕淚滿衣裳”,接著“卻看妻子愁何在”,繼而“漫卷詩書喜欲狂”。由此可見,人的情緒( )①與想象力相關②是復雜多樣的③總有失控之時④會受外界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七下·嘉興期末)幾十年來,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在學雷鋒的過程中,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一個又一個“雷鋒”。這說明( )A.美好情感能夠傳遞正能量 B.情感是持續、穩定不變的C.情感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 D.情感隨時代的改變而變化9.(2024七下·嘉興期末)某班第5期黑板報設置了“在集體生活中涵養品格”與“在集體中發展個性”兩個欄目。那么,這期黑板報的主題應該是( )A.在集體中同步地發展 B.在集體中獲得理解包容C.共創友善相待的集體 D.集體生活助我健康成長10.(2024七下·嘉興期末)從下圖的對話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美好集體的愿景是( )①具有良好氛圍 ②競爭意識強烈③能夠團結合作 ④個人利益優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七下·嘉興期末)我們上學不用交學費,這是依據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道路上的行人、車輛都必須遵守交通法規;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這說明( )A.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的唯一準則B.公民都能自覺遵守法律規范C.法律只對違法犯罪的人有約束力D.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12.(2024七下·嘉興期末)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該法律( )①是培育公民愛國情操的必由之路②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③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法律準繩④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七下·嘉興期末)青春成長,直面困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情境一】明天要進行數學考試了,小麗十分擔憂,一直向小軍嘮叨:“萬一考砸了怎么辦 ”本來信心滿滿的小軍也開始有點緊張了。(1)面對數學考試時,從小麗的擔憂到小軍的緊張,這說明了什么 【情境二】數學考試的結果出來了,小軍果然沒有考好,為此他下定決心在自習課上要多做習題提高數學成績。此時校籃球比賽開始了,身為班級主力的小軍每天要在自習課去訓練,他內心十分糾結,但是想到……最終他還是選擇參加訓練。(2)小軍想到了什么才做出這樣的選擇,請你用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加以補全。【情境三】小軍為了提高數學成績,每天回到家都堅持做題,積極樂觀努力攻克難題不放棄。在課堂上經常積極發言提出新的解題方法,數學老師在全班面前表揚小軍,讓大家向他學習,要積極動腦,勇于提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小軍在數學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3)請你綜合小軍的經歷,談一談我們怎樣才能在青春時光中健康成長 14.(2024七下·嘉興期末)某校開展了“拒絕校園欺凌”的微項目學習活動,請你參與。(1)【查一查】同學們查閱了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請你將框架圖補充完整。(2)【問一問】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一次“當你面對校園欺凌時,你會怎么辦 ”的問卷調查,下圖是本次調查的結果。請結合圖7和所學知識,說明學校開展“拒絕校園欺凌”活動的原因。(3)【寫一寫】結合本次微項目學習活動的主題,寫兩條宣傳標語。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2024年時事熱點【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審議通過了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法定義務的切實成果。所以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時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全面落實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及香港國安法所規定的憲制責任,確保可早日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全面落實香港基本法、全國人大“5·28”決定及香港國安法所規定的憲制責任和義務,補齊了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的漏洞和短板。2.【答案】C【知識點】2024年時事熱點【解析】【分析】根據時事,202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景海鵬同志頒發“特級航天功勛獎章”,以表彰他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建立的卓著功績,所以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時事,景海鵬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先后圓滿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成就了四巡蒼穹的中國奇跡。3.【答案】B【知識點】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解析】【分析】題文中,男女生之間產生喜歡和欣賞的感覺是異性之間萌發的朦朧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正常的現象,我們要慎重對待,有助于我們成長,故B符合題意;A錯誤,異性之間萌發的朦朧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正常的現象;C錯誤,異性之間萌發的朦朧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正常的現象,與異性交往也是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D錯誤,面對朦朧情感,我們應該慎重對待,理智處理。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異性情感的認識,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對異性的欣賞、對美好的向往而愉悅,也容易把這種欣賞和向往理解為愛情。其實,對異性的欣賞、愛慕不是真正的愛情。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朦朧的情愫,我們應該慎重對待,理智處理。4.【答案】B【知識點】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解析】【分析】小連指出數學教科書中配圖細節上的錯誤,這是具有批判精神,故B符合題意;A錯誤,獨立思考不是一味追求獨特,也不是簡單的模仿;C錯誤,小福使用完共享單車后將其停在指定區域,這是遵守公共秩序,不是開發創造潛力;D錯誤,小欣每天臨睡前都會回顧自己當天的學習,這是學會學習,與自省慎獨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思維的批判性的認識,思維的批判性表現為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說“不”,敢于向權威挑戰。5.【答案】B【知識點】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說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體現我們要攻堅克難,自強不息,堅定信念,志存高遠,不怕困難,迎接挑戰,故①④說法正確;②錯誤,題干的古語告訴我們要志存高遠,迎難而上;知恥后勇是要有知恥之心,勇于改正,因此知恥后勇與題干不符;③錯誤,題干的古語告訴我們要志存高遠,迎難而上;學會滿足不利于推動我們前進。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自強的認識,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自強是進取的動力,是通向成功的階梯。6.【答案】A【知識點】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解析】【分析】“止于至善””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題干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體現了對真理的追求永不停息,與“止于至善”意思最相近,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C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D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無私奉獻。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止于至善的認識,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這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7.【答案】C【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解析】【分析】材料 中杜甫心情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表明了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會受外界影響,故②④說法正確;①錯誤,情感與想象力相關;③錯誤,題干沒有體現情緒失控。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認識,我們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例如:個人的生理周期、對某件事情的預期、周圍的輿論氛圍、自然環境等。隨著周圍情況的變化,我們的情緒也經常變化。8.【答案】A【知識點】傳遞情感正能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一個又一個“雷鋒”,這體現了美好情感能夠傳遞正能量,故A符合題意;B錯誤,情感也是會變化的;CD不符合題意,選項說法與題干無關。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傳遞情感正能量的認識,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圍的世界也因為我們的積極情感多一份美好。9.【答案】D【知識點】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集體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集體生活中涵養品格”與“在集體中發展個性”屬于集體生活成就我的內容,集體生活助我健康成長作為主題比較合適,故D說法正確;A錯誤,在集體中共同發展;BC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與集體生活成就我無關,應排除有。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對涵養品格的作用和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的認識,在集體交往的平臺上,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個性,不斷認識和完善自我。 在集體中包容他人的不同,學習他人的優點,有助于我們完善個性,實現集體共同目標的過程,也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10.【答案】B【知識點】美好集體的特點【解析】【分析】“輕松愉快,像家一樣”這體現美好集體有良好氛圍。“相互督促,共同進步”這是要求美好的集體能夠團結合作,故①③正確;②不符合題意,漫畫未涉及競爭意識、個人利益;④錯誤,我們要堅持集體利益至上,不能個人利益優先。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美好集體的特點的認識,美好集體是我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園,引領我們成長。在美好集體中,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獲得豐富的精神養料,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感受集體的關愛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堅定自己的生活信念。11.【答案】D【知識點】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解析】【分析】題干中,在不同場所法律都規范公民的行為,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說明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D說法正確;A錯誤,“唯一準則”說法過于絕對,規范公民的行為有法律、道德、紀律等社會規則;B錯誤,“都能”說法過于絕對,法律規定有利于公民規范公民的行為,但公民不一定都能自覺遵守法律規范;C錯誤,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而不是只對違法犯罪的人有約束力。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的認識,我們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調整。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12.【答案】D【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該法律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法律準繩。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說明了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故 ③④ 符合題意;①錯誤,“必由之路”說法過于絕對,該法律有利于培育公民愛國情操;②錯誤,題文中并未涉及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認識,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13.【答案】(1) 小麗的擔憂影響了小軍,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2) 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可以利用其他時間抓緊數學的學習,不能以籃球比賽會影響學習為由缺席訓練。(3) 運用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等方法更好地調節精緒,成為情緒的主人;在集體生活中,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堅持集體主義;努力學習,堅持不懈,自強不息;在學習中,敢于表達不同觀點,培養批判精神和勇氣。【知識點】情緒的調節;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自強及其意義;情緒的表達【解析】【分析】(1)面對數學考試時,從小麗的擔憂影響到小軍的緊張,這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2)班級需要小軍打籃球比賽,與小軍想好好學習發生沖突,這告訴我們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小軍不能以籃球比賽會影響學習為由缺席訓練,據此組織答案。(3)小軍考試緊張,這告訴我們要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班級需要小軍打籃球比賽,與小軍想好好學習發生沖突,這告訴我們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堅持集體主義,努力學習,自強不息。小軍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提出新的解題方法,這告訴我們要敢于表達不同觀點,培養批判精神和勇氣。據此組織答案。【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表達,情緒的調節,自強,思維的批判性,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14.【答案】(1) ①家庭保護②學校保護③社會保護④未成年人保護法(2) 遇到校園欺凌很多孩子選擇默默承受,一部分選擇暴力反擊,說明很多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比較欠缺。學校開展“拒絕校園欺凌”活動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利于落實對未成年人的校園(學校)保護,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3) 拒絕校園欺凌,人人有責:拒絕校園欺凌,從你我做起。【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政府保護,網絡保護,構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屬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2)遇到校園欺凌很多孩子選擇默默承受,一部分選擇暴力反擊,這說明很多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比較欠缺。學校開展“拒絕校園欺凌”活動,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利于落實對未成年人的校園保護。據此組織答案。(3)本題為開放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拒絕校園欺凌,人人有責:拒絕校園欺凌,從你我做起。【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他們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1 / 1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4七下·嘉興期末)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審議通過了____。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法定義務的切實成果。( )A.《港區國安法》 B.《維護香港治安法》C.《香港治安法》 D.《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答案】D【知識點】2024年時事熱點【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4年3月19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審議通過了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 。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憲制責任的重大舉措,是全面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法定義務的切實成果。所以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時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全面落實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及香港國安法所規定的憲制責任,確保可早日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全面落實香港基本法、全國人大“5·28”決定及香港國安法所規定的憲制責任和義務,補齊了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的漏洞和短板。2.(2024七下·嘉興期末)202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____同志頒發“特級航天功勛獎章”,以表彰他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建立的卓著功績。( )A.朱楊柱 B.桂海潮 C.景海鵬 D.費俊龍【答案】C【知識點】2024年時事熱點【解析】【分析】根據時事,2024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景海鵬同志頒發“特級航天功勛獎章”,以表彰他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建立的卓著功績,所以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時事,景海鵬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先后圓滿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成就了四巡蒼穹的中國奇跡。3.(2024七下·嘉興期末)少男少女對異性產生喜歡和欣賞的感覺,這是一種特殊的情感體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不正常,引發苦惱難擺脫 B.很正常,慎重對待助成長C.不正常,避免交往獨發展 D.很美好,全心投入求發展【答案】B【知識點】異性朋友及異性情感【解析】【分析】題文中,男女生之間產生喜歡和欣賞的感覺是異性之間萌發的朦朧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正常的現象,我們要慎重對待,有助于我們成長,故B符合題意;A錯誤,異性之間萌發的朦朧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正常的現象;C錯誤,異性之間萌發的朦朧情感,這是青春成長中正常的現象,與異性交往也是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D錯誤,面對朦朧情感,我們應該慎重對待,理智處理。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異性情感的認識,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會因為對異性的欣賞、對美好的向往而愉悅,也容易把這種欣賞和向往理解為愛情。其實,對異性的欣賞、愛慕不是真正的愛情。面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朦朧的情愫,我們應該慎重對待,理智處理。4.(2024七下·嘉興期末)下表中針對“微行為”的“點評”恰當的是( )選項 微行為 點評A 小雨在穿著打扮方面經常模仿自己的好友 能夠獨立思考B 小連指出數學教科書中配圖細節上的錯誤 具有批判精神C 小福使用完共享單車后將其停在指定區域 開發創造潛力D 小欣每天臨睡前都會回顧自己當天的學習 懂得自省慎獨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解析】【分析】小連指出數學教科書中配圖細節上的錯誤,這是具有批判精神,故B符合題意;A錯誤,獨立思考不是一味追求獨特,也不是簡單的模仿;C錯誤,小福使用完共享單車后將其停在指定區域,這是遵守公共秩序,不是開發創造潛力;D錯誤,小欣每天臨睡前都會回顧自己當天的學習,這是學會學習,與自省慎獨無關。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思維的批判性的認識,思維的批判性表現為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發表不同的觀點,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說“不”,敢于向權威挑戰。5.(2024七下·嘉興期末)“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說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這一古語意在告訴我們要( )①攻堅克難,自強不息②樂于實踐,知恥后勇③目標適切,學會滿足④不怕困難,迎接挑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說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體現我們要攻堅克難,自強不息,堅定信念,志存高遠,不怕困難,迎接挑戰,故①④說法正確;②錯誤,題干的古語告訴我們要志存高遠,迎難而上;知恥后勇是要有知恥之心,勇于改正,因此知恥后勇與題干不符;③錯誤,題干的古語告訴我們要志存高遠,迎難而上;學會滿足不利于推動我們前進。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自強的認識,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自強是進取的動力,是通向成功的階梯。6.(2024七下·嘉興期末)“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下列詩句與“止于至善”意思最相近的是( )A.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C.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D.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答案】A【知識點】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解析】【分析】“止于至善””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題干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體現了對真理的追求永不停息,與“止于至善”意思最相近,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深情;C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D不符合題意,選項體現的是無私奉獻。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止于至善的認識,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這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7.(2024七下·嘉興期末)杜甫在都城長安淪陷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初聞捷報時,先是“涕淚滿衣裳”,接著“卻看妻子愁何在”,繼而“漫卷詩書喜欲狂”。由此可見,人的情緒( )①與想象力相關②是復雜多樣的③總有失控之時④會受外界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情緒及情緒的作用【解析】【分析】材料 中杜甫心情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表明了人的情緒是復雜多樣的,會受外界影響,故②④說法正確;①錯誤,情感與想象力相關;③錯誤,題干沒有體現情緒失控。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認識,我們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例如:個人的生理周期、對某件事情的預期、周圍的輿論氛圍、自然環境等。隨著周圍情況的變化,我們的情緒也經常變化。8.(2024七下·嘉興期末)幾十年來,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在學雷鋒的過程中,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一個又一個“雷鋒”。這說明( )A.美好情感能夠傳遞正能量 B.情感是持續、穩定不變的C.情感表達的方式多種多樣 D.情感隨時代的改變而變化【答案】A【知識點】傳遞情感正能量【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各行各業不斷涌現出一個又一個“雷鋒”,這體現了美好情感能夠傳遞正能量,故A符合題意;B錯誤,情感也是會變化的;CD不符合題意,選項說法與題干無關。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傳遞情感正能量的認識,在生活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新的感受,使我們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圍的世界也因為我們的積極情感多一份美好。9.(2024七下·嘉興期末)某班第5期黑板報設置了“在集體生活中涵養品格”與“在集體中發展個性”兩個欄目。那么,這期黑板報的主題應該是( )A.在集體中同步地發展 B.在集體中獲得理解包容C.共創友善相待的集體 D.集體生活助我健康成長【答案】D【知識點】集體對個人涵養品格的作用;集體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集體生活中涵養品格”與“在集體中發展個性”屬于集體生活成就我的內容,集體生活助我健康成長作為主題比較合適,故D說法正確;A錯誤,在集體中共同發展;BC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與集體生活成就我無關,應排除有。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集體對涵養品格的作用和對個人發展個性的作用的認識,在集體交往的平臺上,我們可以展示自己的個性,發展自己的個性,不斷認識和完善自我。 在集體中包容他人的不同,學習他人的優點,有助于我們完善個性,實現集體共同目標的過程,也為個人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10.(2024七下·嘉興期末)從下圖的對話可以看出,同學們對美好集體的愿景是( )①具有良好氛圍 ②競爭意識強烈③能夠團結合作 ④個人利益優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美好集體的特點【解析】【分析】“輕松愉快,像家一樣”這體現美好集體有良好氛圍。“相互督促,共同進步”這是要求美好的集體能夠團結合作,故①③正確;②不符合題意,漫畫未涉及競爭意識、個人利益;④錯誤,我們要堅持集體利益至上,不能個人利益優先。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美好集體的特點的認識,美好集體是我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園,引領我們成長。在美好集體中,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獲得豐富的精神養料,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感受集體的關愛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堅定自己的生活信念。11.(2024七下·嘉興期末)我們上學不用交學費,這是依據義務教育法的有關規定;道路上的行人、車輛都必須遵守交通法規;盜竊、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這說明( )A.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的唯一準則B.公民都能自覺遵守法律規范C.法律只對違法犯罪的人有約束力D.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答案】D【知識點】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解析】【分析】題干中,在不同場所法律都規范公民的行為,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說明我們的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D說法正確;A錯誤,“唯一準則”說法過于絕對,規范公民的行為有法律、道德、紀律等社會規則;B錯誤,“都能”說法過于絕對,法律規定有利于公民規范公民的行為,但公民不一定都能自覺遵守法律規范;C錯誤,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而不是只對違法犯罪的人有約束力。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的認識,我們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社會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糾紛,不僅需要依靠道德、親情、友情來協調,而且需要法律來調整。每一部法律都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12.(2024七下·嘉興期末)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該法律( )①是培育公民愛國情操的必由之路②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學校保護③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法律準繩④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解析】【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該法律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法律準繩。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說明了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故 ③④ 符合題意;①錯誤,“必由之路”說法過于絕對,該法律有利于培育公民愛國情操;②錯誤,題文中并未涉及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的認識,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13.(2024七下·嘉興期末)青春成長,直面困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情境一】明天要進行數學考試了,小麗十分擔憂,一直向小軍嘮叨:“萬一考砸了怎么辦 ”本來信心滿滿的小軍也開始有點緊張了。(1)面對數學考試時,從小麗的擔憂到小軍的緊張,這說明了什么 【情境二】數學考試的結果出來了,小軍果然沒有考好,為此他下定決心在自習課上要多做習題提高數學成績。此時校籃球比賽開始了,身為班級主力的小軍每天要在自習課去訓練,他內心十分糾結,但是想到……最終他還是選擇參加訓練。(2)小軍想到了什么才做出這樣的選擇,請你用所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加以補全。【情境三】小軍為了提高數學成績,每天回到家都堅持做題,積極樂觀努力攻克難題不放棄。在課堂上經常積極發言提出新的解題方法,數學老師在全班面前表揚小軍,讓大家向他學習,要積極動腦,勇于提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小軍在數學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3)請你綜合小軍的經歷,談一談我們怎樣才能在青春時光中健康成長 【答案】(1) 小麗的擔憂影響了小軍,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2) 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可以利用其他時間抓緊數學的學習,不能以籃球比賽會影響學習為由缺席訓練。(3) 運用改變認知評價、轉移注意等方法更好地調節精緒,成為情緒的主人;在集體生活中,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堅持集體主義;努力學習,堅持不懈,自強不息;在學習中,敢于表達不同觀點,培養批判精神和勇氣。【知識點】情緒的調節;思維的批判性與批判技巧;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自強及其意義;情緒的表達【解析】【分析】(1)面對數學考試時,從小麗的擔憂影響到小軍的緊張,這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2)班級需要小軍打籃球比賽,與小軍想好好學習發生沖突,這告訴我們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小軍不能以籃球比賽會影響學習為由缺席訓練,據此組織答案。(3)小軍考試緊張,這告訴我們要掌握調控情緒的方法。班級需要小軍打籃球比賽,與小軍想好好學習發生沖突,這告訴我們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堅持集體主義,努力學習,自強不息。小軍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提出新的解題方法,這告訴我們要敢于表達不同觀點,培養批判精神和勇氣。據此組織答案。【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表達,情緒的調節,自強,思維的批判性,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會合理地調節情緒,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外顯表情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成為情緒的主人。14.(2024七下·嘉興期末)某校開展了“拒絕校園欺凌”的微項目學習活動,請你參與。(1)【查一查】同學們查閱了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請你將框架圖補充完整。(2)【問一問】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一次“當你面對校園欺凌時,你會怎么辦 ”的問卷調查,下圖是本次調查的結果。請結合圖7和所學知識,說明學校開展“拒絕校園欺凌”活動的原因。(3)【寫一寫】結合本次微項目學習活動的主題,寫兩條宣傳標語。【答案】(1) ①家庭保護②學校保護③社會保護④未成年人保護法(2) 遇到校園欺凌很多孩子選擇默默承受,一部分選擇暴力反擊,說明很多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比較欠缺。學校開展“拒絕校園欺凌”活動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利于落實對未成年人的校園(學校)保護,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3) 拒絕校園欺凌,人人有責:拒絕校園欺凌,從你我做起。【知識點】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對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政府保護,網絡保護,構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屬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2)遇到校園欺凌很多孩子選擇默默承受,一部分選擇暴力反擊,這說明很多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比較欠缺。學校開展“拒絕校園欺凌”活動,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有利于落實對未成年人的校園保護。據此組織答案。(3)本題為開放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 拒絕校園欺凌,人人有責:拒絕校園欺凌,從你我做起。【點評】本題考查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和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對他們給予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