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學林小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三年級科學試卷1.(2025三上·錢塘期末)我國著名氣象學家( )認真記錄每天觀測到的氣象數據,并仔細觀察和記錄各種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日期,各種候鳥南飛與北歸的時間。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觀測總結了現代物候的特征。A.李四光 B.諸葛亮 C.竺可楨【答案】C【知識點】科學常識【解析】【分析】竺可楨是我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長期系統地觀測和記錄物候現象,通過數十年積累的氣象數據與物候記錄,總結了現代物候特征,為中國物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李四光是地質學家,主要貢獻在地質力學領域;諸葛亮是古代歷史人物,與氣象研究無關。因此正確答案為 C。2.(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答案】A【知識點】溫度計【解析】【分析】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水中,不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避免受容器溫度影響)。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內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避免仰視或俯視導致讀數偏差。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防止測量值不準確。3.(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把裝有汽水的汽水瓶放入-18℃的冰箱冷凍室,一周后取出,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A.水結冰了,冰面下降B.水結冰了,冰面上升C.水結冰了,液面沒有變化【答案】B【知識點】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汽水主要成分是水,水在 0℃以下會結冰。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相同質量的水結冰后體積會膨脹(約增大 1/10)。將汽水瓶放入 - 18℃冷凍室后,水結冰體積膨脹,導致瓶內冰面上升。因此正確答案為 B。4.(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濕拖把拖地,一會兒地面變干,這個過程中水發生的狀態變化是( )。A.液態→固態 B.氣態→液態 C.液態→氣態【答案】C【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用濕拖把拖地時,地面上的水以液態形式存在。隨著時間推移,水吸收周圍熱量或通過蒸發作用,由液態逐漸轉變為水蒸氣(氣態)擴散到空氣中,導致地面變干。這一過程屬于 “蒸發” 現象,是液態到氣態的相變,因此正確答案為 C。5.(2025三上·錢塘期末)某小組記錄水沸騰時的溫度是99℃,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沸騰時,水變成水蒸氣,水和水蒸氣是同種物質B.水沸騰時,杯內液面的水會蒸發,內部的水不會蒸發C.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溫會不斷升高【答案】A【知識點】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水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象,液態水變為水蒸氣,二者均由水分子構成,屬于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故 A 正確。B 錯誤,沸騰時水的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汽化(沸騰和蒸發);C 錯誤,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保持在沸點(99℃,可能因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不變。6.(2025三上·錢塘期末)冬天玩雪時,雪在手里會融化,此時手變冷的原因是 ( )。A.雪融化需要放熱 B.雪融化需要吸熱 C.雪融化時溫度不變【答案】B【知識點】冰的融化【解析】【分析】雪在手里融化時,由固態變為液態,這一熔化過程需要吸收熱量。雪從手中吸收熱量,導致手的溫度降低,因此手會感覺變冷。A 錯誤,熔化過程是吸熱而非放熱;C 表述正確但與手變冷的原因無關,故正確答案為 B。7.(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錢同學為了探究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進行了對比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時一次性分別倒入較多的食鹽和小蘇打B.通過實驗可以得出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是相同的C.只要水中有白色顆粒,就暫時不要繼續添加物質【答案】C【知識點】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探究溶解能力需保證每次少量添加溶質,待完全溶解后再繼續添加。若水中有未溶解的白色顆粒,說明當前溶質未完全溶解,此時繼續添加會導致實驗數據不準確,故 C 正確。A 錯誤,一次性倒入過多會無法準確判斷溶解能力;B 錯誤,通常食鹽的溶解能力強于小蘇打,二者溶解能力不同。8.(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磁鐵可以分離鐵屑和木屑,是因為 ( )。A.鐵屑和木屑都是固體B.鐵屑比木屑重C.磁鐵能吸引鐵屑【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分離【解析】【分析】磁鐵具有吸引鐵、鈷、鎳等金屬的特性,而木屑屬于非金屬,不會被磁鐵吸引。當用磁鐵分離鐵屑和木屑時,磁鐵會吸附鐵屑,而木屑保持不動,從而實現二者的分離。A 選項中二者均為固體并非分離的原因;B 選項中鐵屑與木屑的重量差異與分離原理無關,故正確答案為 C。9.(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把紙團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將杯子倒扣到水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彩色泡沫小球是為了漂亮B.該實驗目的是證明空氣能占據空間C.將杯底事先扎一個小孔,再如圖操作,紙團不會浸濕【答案】B【知識點】空氣能占據空間【解析】【分析】將粘有紙團的杯子倒扣入水中時,杯內空氣占據空間,水無法完全進入,紙團保持干燥,以此證明空氣能占據空間,故 B 正確。A 錯誤,撒彩色泡沫小球是為了更直觀觀察水面位置;C 錯誤,若杯底扎孔,空氣會從孔中排出,水進入杯子,紙團會浸濕。10.(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能讓我們感受到空氣確實存在的做法是( )。A.看一看 B.摸一摸 C.扇一扇【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特征【解析】【分析】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無法通過 “看一看”直接觀察到,也難以通過 “摸一摸”感知其存在。而 “扇一扇” 時,空氣流動形成風,能讓人感受到氣流的沖擊或涼意,直接證明空氣的存在,故 C 正確。該方法通過動態行為體現空氣的物理屬性,是感知空氣存在的直觀方式。11.(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o”代表某物質顆粒在注射器中加壓前、向下壓后、向上拉后的狀態,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A.該物質不可能是空氣B.該物質容易被壓縮C.該物質可能是水【答案】B【知識點】壓縮空氣【解析】【分析】從圖中可看出,向下壓注射器后物質顆粒間距明顯縮小,向上拉后間距增大,說明該物質體積易隨壓力改變,具有可壓縮性,故 B 正確。空氣具有強可壓縮性,A 錯誤;水屬于液體,難以被壓縮,C 錯誤。此現象符合氣體(如空氣)的物理特性,證明該物質容易被壓縮。12.(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充好氣的皮球與500顆豆子恰使天平平衡,給皮球再充入10筒空氣后,需在天平另一側補上2顆豆子,天平才重新平衡。那么,這10筒空氣的質量大約為 ( )。A.500顆豆子的質量 B.502顆豆子的質量 C.2顆豆子的質量【答案】C【知識點】探究空氣是否具有質量;測定一袋空氣的質量【解析】【分析】初始充好氣的皮球與 500 顆豆子平衡,再充入 10 筒空氣后,需補 2 顆豆子才能重新平衡,說明增加的 10 筒空氣質量等于 2 顆豆子的質量。平衡狀態的改變直接反映了新增空氣的質量,故 C 正確。A、B 選項未對應質量變化的差值,與實驗現象不符。13.(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關于制作熱氣球活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熱氣球上升是因為袋內空氣受熱膨脹B.過一會兒,熱氣球下降是因為袋內氣體跑掉C.實驗時點燃的蠟燭火焰小,不需要注意安全【答案】A【知識點】制作熱氣球【解析】【分析】熱氣球上升的原理是袋內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密度減小,當浮力大于重力時升空,故 A 正確。B 錯誤,下降是因空氣冷卻后密度增大,而非氣體跑掉;C 錯誤,蠟燭火焰雖小仍有安全隱患,需注意防火。該實驗通過熱空氣與冷空氣的密度差體現浮力原理,安全操作是實驗前提。14.(2025三上·錢塘期末)我們呼吸的空氣是 ( )。A.液體 B.氣體 C.固體【答案】B【知識點】認識空氣;空氣的特征【解析】【分析】空氣是由氮氣、氧氣等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質,具有氣體的典型特征,如沒有固定形狀和體積、可以流動等,故 B 正確。液體有固定體積但無固定形狀,固體有固定形狀和體積,空氣均不符合 A、C 的特征。這是基于物質三態的基本性質對空氣狀態的判斷。15.(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變化與水結冰的變化不相同的是 ( )。A.熱的蠟燭油變成蠟燭塊B.桔子發霉C.用橡皮泥捏一個小人【答案】B【知識點】物理變化【解析】【分析】水結冰是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A 中蠟燭油凝固成塊、C 中橡皮泥捏形均為物理變化,與水結冰相同;B 中桔子發霉是微生物繁殖導致的化學變化,產生了新物質,與水結冰的變化類型不同。區分關鍵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僅形態、狀態改變,化學變化則有本質變化。16.(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可以選擇作為測量氣溫的地點是 ( )。A.地下車庫 B.小區樹蔭下 C.小區陽光下【答案】B【知識點】測量氣溫【解析】【分析】測量氣溫需選擇能準確反映空氣溫度且避免陽光直射、熱源干擾的地點。A 地下車庫空氣不流通且受建筑影響,溫度失真;C 陽光下測溫會因太陽輻射導致數值偏高;B 小區樹蔭下空氣流通、無直接光照,符合氣象觀測中 “背陰、通風” 的標準,能較準確測得環境氣溫。17.(2025三上·錢塘期末)已知某地1月14日的氣溫是“2~6℃”,其中氣溫6℃最有可能出現在當天( )左右。A.早晨6時 B.中午12時 C.下午2時【答案】C【知識點】測量氣溫【解析】【分析】一天中氣溫最高值通常出現在午后 2 時左右,因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后持續升溫,熱量傳導給大氣需時間。早晨 6 時多為最低溫,中午 12 時太陽輻射最強但大氣未達吸熱峰值。題目中 6℃為當日最高溫,故最可能出現在下午 2 時,符合氣溫日變化規律。18.(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紅旗測得1月5日的風向為“西北風”,紅旗飄向為 ( )。A.西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東北方向【答案】B【知識點】風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風向指風的來向,西北風即風從西北方向吹來。紅旗飄動方向與風向相反,因此會飄向東南方向。A 為風向本身,C 方向錯誤。判斷風向與物體飄動方向的關系時,需明確 “風向是風的源頭方向”,飄動方向為風向的反方向,此為氣象觀測的基礎常識。19.(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自制風旗來表示大風的風速,可以表示為( )。A. B. C.【答案】C【知識點】風的大小和方向;表格與柱狀圖的分析【解析】【分析】微風:風旗輕微飄動,旗面展開角度較小;大風:風旗會強烈飄動、完全展開,甚至被風吹得幾乎與風向平行。C正確。20.(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適合制作雨量器的容器是 ( )。A.直筒杯 B.圓臺杯 C.飲料瓶【答案】A【知識點】雨量器【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需選用上下粗細一致的直筒形容器,便于準確測量降水量。直筒杯內壁垂直,水面高度變化與降雨量呈線性關系,讀數更精準。A正確。21.(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同學在1月1日的日記中寫到錢塘區“晴空萬里”,這個詞語是對( )的描述。A.氣溫 B.氣候 C.天氣【答案】C【知識點】云量【解析】【分析】“晴空萬里” 描述的是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屬于天氣范疇。天氣反映的是某地當日、某時的陰晴、風雨等具體現象,具有短期性和多變性;氣候則是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氣溫僅指空氣溫度。“晴空萬里” 不符合氣候的長期性,也與氣溫無關,故屬于天氣描述。22.(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通過天氣預報了解了1月18日的天氣,制作天氣預報的正確順序是( )。①數據收集②發布天氣預報③天氣會商④生成數值天氣預⑤氣象員做出預報A.①④⑤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③⑤②【答案】A【知識點】天氣預報的制作【解析】【分析】制作天氣預報時,首先需通過氣象站等收集數據,再生成數值天氣預報;接著氣象員結合數據做出初步預報,經團隊天氣會商修正后,最終發布預報。23.(2025三上·錢塘期末)某地1月18日的天氣預報為“大雨、-1~4℃,西風,大風”。有下面三種安排,最適宜的是 ( )。A.與同學一起外出打球B.和爸爸媽媽一起爬山C.在家看書、做手工【答案】C【知識點】天氣對生活的影響【解析】【分析】天氣預報顯示 “大雨、-1~4℃,西風,大風”,惡劣天氣下外出易受雨淋、低溫和強風影響,存在安全隱患。A 選項外出打球會被大雨淋濕,且大風影響活動;B 選項爬山時雨天路滑,低溫和大風可能導致身體不適。C 選項在室內活動,可避開惡劣天氣,更為安全適宜。24.(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每天測量氣溫的正確做法是 ( )。A.不固定地點測量 B.不固定時間測量 C.定時、定點測量【答案】C【知識點】測量氣溫【解析】【分析】測量氣溫需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定時、定點是關鍵。A 選項不固定地點會因環境差異導致數據偏差;B 選項不固定時間則受晝夜溫差影響,無法反映真實氣溫變化規律。唯有定時定點測量,才能確保數據科學可靠,符合氣象觀測的基本要求。25.(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表是小科同學1月7日的天氣日歷記錄情況,其中有一部分被墨水污染,根據當天其他天氣信息,你判斷這天的天氣現象最有可能是 ( )。日期 天氣現象 氣溫 風向 風速 降水量1 月 7 日 -5℃~-2℃ 西北風 大風 4 毫米A.雨 B.雪 C.晴【答案】B【知識點】天氣對生活的影響【解析】【分析】當日氣溫為 - 5℃~-2℃,低于 0℃,且降水量為 4 毫米。在低溫條件下,降水多以固態形式(雪)出現;若為雨(A),氣溫通常需高于 0℃;晴(C)時降水量應為 0 毫米。西北風、大風的天氣也符合冬季降雪的常見氣象特征,故最可能的天氣現象是雪。26.(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甲圖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正確的讀數方法是 。如乙圖溫度計所示的溫度是 。【答案】B;零下3攝氏度或-3℃【知識點】溫度計【解析】【分析】測量水溫時,正確讀數方法是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平視),避免仰視或俯視導致讀數偏差。甲圖中若視線未與液柱齊平,會使測量結果不準確。乙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 1℃,液柱上表面對準 0℃以下第三條,是-3℃。27.(2025三上·錢塘期末)請你幫小科整理關于水和空氣特征的詞語到丙圖中(填序號)。①有質量 ②會流動 ③不容易被壓縮 ④沒有固定的形狀⑤能占據空間 ⑥壓縮后有彈性【答案】【知識點】探究水的特征;空氣的特征【解析】【分析】共性:水和空氣均有質量、會流動、無固定形狀、能占據空間。差異:水不易被壓縮,而空氣可壓縮且壓縮后有彈性,這是由于氣體分子間距大,液體分子間距小的特性決定的。28.(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是金同學記錄的錢塘區某月 11~25日的降水量,回答問題:(1)降水量的單位是 ;(2)22日的降水量是 。它的意思是當天 小時內的降水高度。【答案】(1)毫米(2)70毫米;24【知識點】測量降水量;降水形式【解析】【分析】(1)降水量是指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國際通用單位為毫米(mm)。它通過雨量器等工具測量,1 毫米降水量表示每平方米地面有 1 升水的積累。該單位能精確反映降水的多少,是氣象觀測和記錄中統一使用的標準單位。(2)觀察可知,22日的降水量是70毫米。這是當天2小時內的降水高度。29.(2025三上·錢塘期末)根據所學風的成因探究實驗現象,請在圖中用箭頭表示線香煙霧的流動方向。該實驗運用的實驗方法是 (選填“對比”或“模擬”)實驗。在圖中A處放一片羽毛,會觀察到羽毛 。【答案】;模擬【知識點】風【解析】【分析】煙霧流動方向:實驗中存在熱源(蠟燭),熱空氣上升,周圍冷空氣補充,形成對流,煙霧會從冷區流向熱區(箭頭指向熱源)。30.(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在開展“食鹽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嗎”的實驗探究,他已經準備了一杯“冷水”,一份“細鹽”。(1)請你幫助他圈一圈還需要的其他材料。(2)小科把8克食鹽倒入20毫升的熱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杯底還有部分食鹽顆粒沒有溶解,這是因為 ( )。A.熱水不夠熱B.攪拌不夠充分C.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3)小科想把上題中20毫升熱水與未溶解的食鹽分離。他按丁圖所示的方法進行操作。你認為是否可行 。說說你的想法。 。(4)影響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因素很多,請你提出一個相關的科學探究問題。 。【答案】(1)(2)C(3)可行;因為多余的食鹽沒有溶解,可以過濾(4)食鹽溶解的快慢與顆粒的粗細有關么?【知識點】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1)該實驗需采用控制變量法,除水溫不同外,需保證:食鹽顆粒大小一致、水量、燒杯規格相同,避免溶劑差異干擾。攪拌頻率一致,用玻璃棒控制攪拌條件。用計時器記錄溶解耗時,對比快慢。熱水與冷水的溫度差是核心變量。實驗中還需要用到熱水、攪拌棒、細鹽。(2)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受溫度影響,但本質上存在溶解度上限。當 20 毫升熱水中倒入 8 克食鹽后,杯底有剩余顆粒,說明溶液已達飽和狀態 —— 此時溶解能力耗盡,而非 “熱水不夠熱” 或 “攪拌不充分”。因此,根本原因是溶解能力有限。(3)丁圖為過濾操作,食鹽溶解后形成溶液,過濾無法分離溶解的食鹽;若杯底有未溶解的食鹽,可用過濾分離,但需明確操作目的。若要分離全部食鹽,需蒸發結晶,因過濾只能分離固體不溶物,無法分離已溶解的食鹽。(4)影響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因素很多,如食鹽顆粒的大小等。31.(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在進行“空氣是否有質量”的研究時:(1)首先在天平兩端分別放入剛好充滿空氣的皮球和若干豆子,然后將天平調成____狀態。A.皮球端下沉 B.豆子端下沉 C.平衡(2)然后打入15筒空氣,發現放皮球的一端下沉,說明空氣 質量。(3)請寫出空氣在生活中的一種用途。 。【答案】(1)C(2)有(3)供動物呼吸等【知識點】探究空氣是否具有質量;測定一袋空氣的質量【解析】【分析】(1)實驗需先建立初始平衡狀態,以驗證空氣是否有質量。在天平兩端放入充滿空氣的皮球和豆子后,通過調節豆子數量使天平平衡,此時皮球(含空氣)與豆子的質量相等。若后續給皮球充氣,空氣增多導致質量增加,皮球端會下沉;反之,若初始未調平衡,則無法準確對比充氣前后的質量變化。因此,初始調至平衡是實驗的基礎步驟。(2)初始天平平衡時,皮球(含空氣)與豆子質量相等。打入15筒空氣后,皮球端下沉,說明其質量增加。由于豆子質量未變,皮球端增加的質量來自新打入的空氣,由此證明空氣具有質量。該現象符合 “物體有質量則會對天平產生壓力” 的物理原理,通過對比實驗直觀驗證了空氣的質量屬性。(3)空氣中的氧氣具有助燃性,生活中做飯用的燃氣灶、工業煉鋼爐等均需借助空氣支持燃燒。例如燃氣灶燃燒時,空氣提供氧氣與燃氣發生化學反應,釋放熱量用于烹飪;若隔絕空氣(如用鍋蓋滅火),燃燒會因缺氧停止,體現了空氣在維持燃燒中的關鍵作用。1 / 1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學林小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三年級科學試卷1.(2025三上·錢塘期末)我國著名氣象學家( )認真記錄每天觀測到的氣象數據,并仔細觀察和記錄各種植物發芽、開花、結果的日期,各種候鳥南飛與北歸的時間。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觀測總結了現代物候的特征。A.李四光 B.諸葛亮 C.竺可楨2.(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操作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3.(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把裝有汽水的汽水瓶放入-18℃的冰箱冷凍室,一周后取出,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A.水結冰了,冰面下降B.水結冰了,冰面上升C.水結冰了,液面沒有變化4.(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濕拖把拖地,一會兒地面變干,這個過程中水發生的狀態變化是( )。A.液態→固態 B.氣態→液態 C.液態→氣態5.(2025三上·錢塘期末)某小組記錄水沸騰時的溫度是99℃,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沸騰時,水變成水蒸氣,水和水蒸氣是同種物質B.水沸騰時,杯內液面的水會蒸發,內部的水不會蒸發C.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水溫會不斷升高6.(2025三上·錢塘期末)冬天玩雪時,雪在手里會融化,此時手變冷的原因是 ( )。A.雪融化需要放熱 B.雪融化需要吸熱 C.雪融化時溫度不變7.(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錢同學為了探究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進行了對比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時一次性分別倒入較多的食鹽和小蘇打B.通過實驗可以得出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是相同的C.只要水中有白色顆粒,就暫時不要繼續添加物質8.(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磁鐵可以分離鐵屑和木屑,是因為 ( )。A.鐵屑和木屑都是固體B.鐵屑比木屑重C.磁鐵能吸引鐵屑9.(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把紙團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將杯子倒扣到水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彩色泡沫小球是為了漂亮B.該實驗目的是證明空氣能占據空間C.將杯底事先扎一個小孔,再如圖操作,紙團不會浸濕10.(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能讓我們感受到空氣確實存在的做法是( )。A.看一看 B.摸一摸 C.扇一扇11.(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o”代表某物質顆粒在注射器中加壓前、向下壓后、向上拉后的狀態,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A.該物質不可能是空氣B.該物質容易被壓縮C.該物質可能是水12.(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充好氣的皮球與500顆豆子恰使天平平衡,給皮球再充入10筒空氣后,需在天平另一側補上2顆豆子,天平才重新平衡。那么,這10筒空氣的質量大約為 ( )。A.500顆豆子的質量 B.502顆豆子的質量 C.2顆豆子的質量13.(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關于制作熱氣球活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熱氣球上升是因為袋內空氣受熱膨脹B.過一會兒,熱氣球下降是因為袋內氣體跑掉C.實驗時點燃的蠟燭火焰小,不需要注意安全14.(2025三上·錢塘期末)我們呼吸的空氣是 ( )。A.液體 B.氣體 C.固體15.(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變化與水結冰的變化不相同的是 ( )。A.熱的蠟燭油變成蠟燭塊B.桔子發霉C.用橡皮泥捏一個小人16.(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可以選擇作為測量氣溫的地點是 ( )。A.地下車庫 B.小區樹蔭下 C.小區陽光下17.(2025三上·錢塘期末)已知某地1月14日的氣溫是“2~6℃”,其中氣溫6℃最有可能出現在當天( )左右。A.早晨6時 B.中午12時 C.下午2時18.(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紅旗測得1月5日的風向為“西北風”,紅旗飄向為 ( )。A.西北方向 B.東南方向 C.東北方向19.(2025三上·錢塘期末)用自制風旗來表示大風的風速,可以表示為( )。A. B. C.20.(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列適合制作雨量器的容器是 ( )。A.直筒杯 B.圓臺杯 C.飲料瓶21.(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同學在1月1日的日記中寫到錢塘區“晴空萬里”,這個詞語是對( )的描述。A.氣溫 B.氣候 C.天氣22.(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通過天氣預報了解了1月18日的天氣,制作天氣預報的正確順序是( )。①數據收集②發布天氣預報③天氣會商④生成數值天氣預⑤氣象員做出預報A.①④⑤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③⑤②23.(2025三上·錢塘期末)某地1月18日的天氣預報為“大雨、-1~4℃,西風,大風”。有下面三種安排,最適宜的是 ( )。A.與同學一起外出打球B.和爸爸媽媽一起爬山C.在家看書、做手工24.(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每天測量氣溫的正確做法是 ( )。A.不固定地點測量 B.不固定時間測量 C.定時、定點測量25.(2025三上·錢塘期末)下表是小科同學1月7日的天氣日歷記錄情況,其中有一部分被墨水污染,根據當天其他天氣信息,你判斷這天的天氣現象最有可能是 ( )。日期 天氣現象 氣溫 風向 風速 降水量1 月 7 日 -5℃~-2℃ 西北風 大風 4 毫米A.雨 B.雪 C.晴26.(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甲圖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正確的讀數方法是 。如乙圖溫度計所示的溫度是 。27.(2025三上·錢塘期末)請你幫小科整理關于水和空氣特征的詞語到丙圖中(填序號)。①有質量 ②會流動 ③不容易被壓縮 ④沒有固定的形狀⑤能占據空間 ⑥壓縮后有彈性28.(2025三上·錢塘期末)如圖是金同學記錄的錢塘區某月 11~25日的降水量,回答問題:(1)降水量的單位是 ;(2)22日的降水量是 。它的意思是當天 小時內的降水高度。29.(2025三上·錢塘期末)根據所學風的成因探究實驗現象,請在圖中用箭頭表示線香煙霧的流動方向。該實驗運用的實驗方法是 (選填“對比”或“模擬”)實驗。在圖中A處放一片羽毛,會觀察到羽毛 。30.(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在開展“食鹽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嗎”的實驗探究,他已經準備了一杯“冷水”,一份“細鹽”。(1)請你幫助他圈一圈還需要的其他材料。(2)小科把8克食鹽倒入20毫升的熱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杯底還有部分食鹽顆粒沒有溶解,這是因為 ( )。A.熱水不夠熱B.攪拌不夠充分C.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3)小科想把上題中20毫升熱水與未溶解的食鹽分離。他按丁圖所示的方法進行操作。你認為是否可行 。說說你的想法。 。(4)影響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因素很多,請你提出一個相關的科學探究問題。 。31.(2025三上·錢塘期末)小科在進行“空氣是否有質量”的研究時:(1)首先在天平兩端分別放入剛好充滿空氣的皮球和若干豆子,然后將天平調成____狀態。A.皮球端下沉 B.豆子端下沉 C.平衡(2)然后打入15筒空氣,發現放皮球的一端下沉,說明空氣 質量。(3)請寫出空氣在生活中的一種用途。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科學常識【解析】【分析】竺可楨是我國近代氣象學、地理學的奠基人,他長期系統地觀測和記錄物候現象,通過數十年積累的氣象數據與物候記錄,總結了現代物候特征,為中國物候學研究奠定了基礎。李四光是地質學家,主要貢獻在地質力學領域;諸葛亮是古代歷史人物,與氣象研究無關。因此正確答案為 C。2.【答案】A【知識點】溫度計【解析】【分析】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水中,不接觸容器底或容器壁(避免受容器溫度影響)。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內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避免仰視或俯視導致讀數偏差。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防止測量值不準確。3.【答案】B【知識點】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汽水主要成分是水,水在 0℃以下會結冰。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相同質量的水結冰后體積會膨脹(約增大 1/10)。將汽水瓶放入 - 18℃冷凍室后,水結冰體積膨脹,導致瓶內冰面上升。因此正確答案為 B。4.【答案】C【知識點】水的蒸發;水的三態變化【解析】【分析】用濕拖把拖地時,地面上的水以液態形式存在。隨著時間推移,水吸收周圍熱量或通過蒸發作用,由液態逐漸轉變為水蒸氣(氣態)擴散到空氣中,導致地面變干。這一過程屬于 “蒸發” 現象,是液態到氣態的相變,因此正確答案為 C。5.【答案】A【知識點】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解析】【分析】水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象,液態水變為水蒸氣,二者均由水分子構成,屬于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故 A 正確。B 錯誤,沸騰時水的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汽化(沸騰和蒸發);C 錯誤,水沸騰后繼續加熱,溫度保持在沸點(99℃,可能因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不變。6.【答案】B【知識點】冰的融化【解析】【分析】雪在手里融化時,由固態變為液態,這一熔化過程需要吸收熱量。雪從手中吸收熱量,導致手的溫度降低,因此手會感覺變冷。A 錯誤,熔化過程是吸熱而非放熱;C 表述正確但與手變冷的原因無關,故正確答案為 B。7.【答案】C【知識點】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探究溶解能力需保證每次少量添加溶質,待完全溶解后再繼續添加。若水中有未溶解的白色顆粒,說明當前溶質未完全溶解,此時繼續添加會導致實驗數據不準確,故 C 正確。A 錯誤,一次性倒入過多會無法準確判斷溶解能力;B 錯誤,通常食鹽的溶解能力強于小蘇打,二者溶解能力不同。8.【答案】C【知識點】物質的分離【解析】【分析】磁鐵具有吸引鐵、鈷、鎳等金屬的特性,而木屑屬于非金屬,不會被磁鐵吸引。當用磁鐵分離鐵屑和木屑時,磁鐵會吸附鐵屑,而木屑保持不動,從而實現二者的分離。A 選項中二者均為固體并非分離的原因;B 選項中鐵屑與木屑的重量差異與分離原理無關,故正確答案為 C。9.【答案】B【知識點】空氣能占據空間【解析】【分析】將粘有紙團的杯子倒扣入水中時,杯內空氣占據空間,水無法完全進入,紙團保持干燥,以此證明空氣能占據空間,故 B 正確。A 錯誤,撒彩色泡沫小球是為了更直觀觀察水面位置;C 錯誤,若杯底扎孔,空氣會從孔中排出,水進入杯子,紙團會浸濕。10.【答案】C【知識點】空氣的特征【解析】【分析】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無法通過 “看一看”直接觀察到,也難以通過 “摸一摸”感知其存在。而 “扇一扇” 時,空氣流動形成風,能讓人感受到氣流的沖擊或涼意,直接證明空氣的存在,故 C 正確。該方法通過動態行為體現空氣的物理屬性,是感知空氣存在的直觀方式。11.【答案】B【知識點】壓縮空氣【解析】【分析】從圖中可看出,向下壓注射器后物質顆粒間距明顯縮小,向上拉后間距增大,說明該物質體積易隨壓力改變,具有可壓縮性,故 B 正確。空氣具有強可壓縮性,A 錯誤;水屬于液體,難以被壓縮,C 錯誤。此現象符合氣體(如空氣)的物理特性,證明該物質容易被壓縮。12.【答案】C【知識點】探究空氣是否具有質量;測定一袋空氣的質量【解析】【分析】初始充好氣的皮球與 500 顆豆子平衡,再充入 10 筒空氣后,需補 2 顆豆子才能重新平衡,說明增加的 10 筒空氣質量等于 2 顆豆子的質量。平衡狀態的改變直接反映了新增空氣的質量,故 C 正確。A、B 選項未對應質量變化的差值,與實驗現象不符。13.【答案】A【知識點】制作熱氣球【解析】【分析】熱氣球上升的原理是袋內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密度減小,當浮力大于重力時升空,故 A 正確。B 錯誤,下降是因空氣冷卻后密度增大,而非氣體跑掉;C 錯誤,蠟燭火焰雖小仍有安全隱患,需注意防火。該實驗通過熱空氣與冷空氣的密度差體現浮力原理,安全操作是實驗前提。14.【答案】B【知識點】認識空氣;空氣的特征【解析】【分析】空氣是由氮氣、氧氣等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質,具有氣體的典型特征,如沒有固定形狀和體積、可以流動等,故 B 正確。液體有固定體積但無固定形狀,固體有固定形狀和體積,空氣均不符合 A、C 的特征。這是基于物質三態的基本性質對空氣狀態的判斷。15.【答案】B【知識點】物理變化【解析】【分析】水結冰是物理變化,無新物質生成。A 中蠟燭油凝固成塊、C 中橡皮泥捏形均為物理變化,與水結冰相同;B 中桔子發霉是微生物繁殖導致的化學變化,產生了新物質,與水結冰的變化類型不同。區分關鍵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僅形態、狀態改變,化學變化則有本質變化。16.【答案】B【知識點】測量氣溫【解析】【分析】測量氣溫需選擇能準確反映空氣溫度且避免陽光直射、熱源干擾的地點。A 地下車庫空氣不流通且受建筑影響,溫度失真;C 陽光下測溫會因太陽輻射導致數值偏高;B 小區樹蔭下空氣流通、無直接光照,符合氣象觀測中 “背陰、通風” 的標準,能較準確測得環境氣溫。17.【答案】C【知識點】測量氣溫【解析】【分析】一天中氣溫最高值通常出現在午后 2 時左右,因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后持續升溫,熱量傳導給大氣需時間。早晨 6 時多為最低溫,中午 12 時太陽輻射最強但大氣未達吸熱峰值。題目中 6℃為當日最高溫,故最可能出現在下午 2 時,符合氣溫日變化規律。18.【答案】B【知識點】風的大小和方向【解析】【分析】風向指風的來向,西北風即風從西北方向吹來。紅旗飄動方向與風向相反,因此會飄向東南方向。A 為風向本身,C 方向錯誤。判斷風向與物體飄動方向的關系時,需明確 “風向是風的源頭方向”,飄動方向為風向的反方向,此為氣象觀測的基礎常識。19.【答案】C【知識點】風的大小和方向;表格與柱狀圖的分析【解析】【分析】微風:風旗輕微飄動,旗面展開角度較小;大風:風旗會強烈飄動、完全展開,甚至被風吹得幾乎與風向平行。C正確。20.【答案】A【知識點】雨量器【解析】【分析】制作雨量器需選用上下粗細一致的直筒形容器,便于準確測量降水量。直筒杯內壁垂直,水面高度變化與降雨量呈線性關系,讀數更精準。A正確。21.【答案】C【知識點】云量【解析】【分析】“晴空萬里” 描述的是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屬于天氣范疇。天氣反映的是某地當日、某時的陰晴、風雨等具體現象,具有短期性和多變性;氣候則是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氣溫僅指空氣溫度。“晴空萬里” 不符合氣候的長期性,也與氣溫無關,故屬于天氣描述。22.【答案】A【知識點】天氣預報的制作【解析】【分析】制作天氣預報時,首先需通過氣象站等收集數據,再生成數值天氣預報;接著氣象員結合數據做出初步預報,經團隊天氣會商修正后,最終發布預報。23.【答案】C【知識點】天氣對生活的影響【解析】【分析】天氣預報顯示 “大雨、-1~4℃,西風,大風”,惡劣天氣下外出易受雨淋、低溫和強風影響,存在安全隱患。A 選項外出打球會被大雨淋濕,且大風影響活動;B 選項爬山時雨天路滑,低溫和大風可能導致身體不適。C 選項在室內活動,可避開惡劣天氣,更為安全適宜。24.【答案】C【知識點】測量氣溫【解析】【分析】測量氣溫需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定時、定點是關鍵。A 選項不固定地點會因環境差異導致數據偏差;B 選項不固定時間則受晝夜溫差影響,無法反映真實氣溫變化規律。唯有定時定點測量,才能確保數據科學可靠,符合氣象觀測的基本要求。25.【答案】B【知識點】天氣對生活的影響【解析】【分析】當日氣溫為 - 5℃~-2℃,低于 0℃,且降水量為 4 毫米。在低溫條件下,降水多以固態形式(雪)出現;若為雨(A),氣溫通常需高于 0℃;晴(C)時降水量應為 0 毫米。西北風、大風的天氣也符合冬季降雪的常見氣象特征,故最可能的天氣現象是雪。26.【答案】B;零下3攝氏度或-3℃【知識點】溫度計【解析】【分析】測量水溫時,正確讀數方法是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平視),避免仰視或俯視導致讀數偏差。甲圖中若視線未與液柱齊平,會使測量結果不準確。乙圖中溫度計的分度值為 1℃,液柱上表面對準 0℃以下第三條,是-3℃。27.【答案】【知識點】探究水的特征;空氣的特征【解析】【分析】共性:水和空氣均有質量、會流動、無固定形狀、能占據空間。差異:水不易被壓縮,而空氣可壓縮且壓縮后有彈性,這是由于氣體分子間距大,液體分子間距小的特性決定的。28.【答案】(1)毫米(2)70毫米;24【知識點】測量降水量;降水形式【解析】【分析】(1)降水量是指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國際通用單位為毫米(mm)。它通過雨量器等工具測量,1 毫米降水量表示每平方米地面有 1 升水的積累。該單位能精確反映降水的多少,是氣象觀測和記錄中統一使用的標準單位。(2)觀察可知,22日的降水量是70毫米。這是當天2小時內的降水高度。29.【答案】;模擬【知識點】風【解析】【分析】煙霧流動方向:實驗中存在熱源(蠟燭),熱空氣上升,周圍冷空氣補充,形成對流,煙霧會從冷區流向熱區(箭頭指向熱源)。30.【答案】(1)(2)C(3)可行;因為多余的食鹽沒有溶解,可以過濾(4)食鹽溶解的快慢與顆粒的粗細有關么?【知識點】溶解;水的溶解能力【解析】【分析】(1)該實驗需采用控制變量法,除水溫不同外,需保證:食鹽顆粒大小一致、水量、燒杯規格相同,避免溶劑差異干擾。攪拌頻率一致,用玻璃棒控制攪拌條件。用計時器記錄溶解耗時,對比快慢。熱水與冷水的溫度差是核心變量。實驗中還需要用到熱水、攪拌棒、細鹽。(2)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受溫度影響,但本質上存在溶解度上限。當 20 毫升熱水中倒入 8 克食鹽后,杯底有剩余顆粒,說明溶液已達飽和狀態 —— 此時溶解能力耗盡,而非 “熱水不夠熱” 或 “攪拌不充分”。因此,根本原因是溶解能力有限。(3)丁圖為過濾操作,食鹽溶解后形成溶液,過濾無法分離溶解的食鹽;若杯底有未溶解的食鹽,可用過濾分離,但需明確操作目的。若要分離全部食鹽,需蒸發結晶,因過濾只能分離固體不溶物,無法分離已溶解的食鹽。(4)影響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快慢因素很多,如食鹽顆粒的大小等。31.【答案】(1)C(2)有(3)供動物呼吸等【知識點】探究空氣是否具有質量;測定一袋空氣的質量【解析】【分析】(1)實驗需先建立初始平衡狀態,以驗證空氣是否有質量。在天平兩端放入充滿空氣的皮球和豆子后,通過調節豆子數量使天平平衡,此時皮球(含空氣)與豆子的質量相等。若后續給皮球充氣,空氣增多導致質量增加,皮球端會下沉;反之,若初始未調平衡,則無法準確對比充氣前后的質量變化。因此,初始調至平衡是實驗的基礎步驟。(2)初始天平平衡時,皮球(含空氣)與豆子質量相等。打入15筒空氣后,皮球端下沉,說明其質量增加。由于豆子質量未變,皮球端增加的質量來自新打入的空氣,由此證明空氣具有質量。該現象符合 “物體有質量則會對天平產生壓力” 的物理原理,通過對比實驗直觀驗證了空氣的質量屬性。(3)空氣中的氧氣具有助燃性,生活中做飯用的燃氣灶、工業煉鋼爐等均需借助空氣支持燃燒。例如燃氣灶燃燒時,空氣提供氧氣與燃氣發生化學反應,釋放熱量用于烹飪;若隔絕空氣(如用鍋蓋滅火),燃燒會因缺氧停止,體現了空氣在維持燃燒中的關鍵作用。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學林小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三年級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學林小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三年級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