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五年級上冊單元速記·巧練系列(蘇教版)第二單元5.熱傳導1.熱可以從物體的某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傳導。2.熱傳導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熱傳導的方向是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或由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向低溫部分。3.固體、液體、氣體之間通過接觸都可以有熱傳導現象發生。4.生活中常見的熱傳導事例。(1)烙餅:火將熱傳遞給鍋面,餅與鍋面接觸,鍋面再將吸收的熱傳遞給餅,餅受熱變熟了。(2)量體溫:人體將熱傳遞給體溫計的感溫探頭,感溫探頭變熱,直到與人體溫度相同,熱傳導就會停止,此時體溫計上顯示的溫度就是人體的溫度。(3)冷敷或熱敷:冷敷是皮膚將熱傳遞給布包里的冰塊,皮膚溫度降低,從而減慢血液循環;熱敷是布包將熱傳遞給皮膚,皮膚溫度升高,從而加快血液循環。(4)用吹風機吹頭發:吹風機通電后吹出氣體的熱傳遞給頭發,頭發溫度升高;另外吹風機吹出氣體,加速了空氣流動。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頭發上的水快速蒸發。1.研究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向。現象:在金屬片上均勻地涂上凡士林,加熱金屬片一端,凡士林從加熱一端向另一端逐漸熔化。加熱另一塊金屬片中心,凡士林從中心點向四周擴散熔化。結論:熱是可以傳遞的,而且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傳遞方向是四面八方。2.研究熱在溫度不同的液體之間的傳遞。現象:將裝有熱水的試管放入裝有冷水的水槽中,熱水的溫度越來越低,冷水的溫度越來越高,當溫度差不多時,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變化很慢,最后二者溫度達到一致。結論:溫度不同的液體之間也可以發生熱傳導,熱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6.熱對流1.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對流。2.熱對流時,熱總是由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3.走馬燈轉動的原因:蠟燭點燃后,下面紙杯里的空氣被蠟燭加熱,熱空氣上升,推動扇葉,走馬燈就轉動了。4.生活中常見的熱對流現象。(1)空調要安裝在房間的上方:空調釋放的冷空氣在房間中向下運動,擠壓熱空氣向上運動,通過對流的方式使房間迅速降溫。(2)暖氣要安裝在房間的下方:暖氣加熱附近的空氣,空氣受熱上升,冷空氣向下填補熱空氣原來的空間,形成對流,這樣熱量在房間中就會很快傳遞,使房間迅速升溫。(3)熬粥時要攪拌:粥比較黏稠,流動性較差,容易形成局部高溫,攪拌后液體流動,熱量得到傳遞,可以使粥受熱均勻。1.熱水在冷水中的現象:將一小瓶紅色熱水放到冷水里。現象:紅色熱水會先上升,然后向四周流動,最后沿著水槽壁向下流動。結論:熱水在冷水中是循環流動的。2.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1)把木屑放入水中。(2)用酒精燈給水加熱。(3)觀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樣運動的。現象:燒杯底部中間位置的木屑會上升,遇到水面的冷水后向四周擴散,然后沿著杯壁下降,到達杯底后會再次聚向杯底中間并上升,如此循環流動。結論:水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使冷、熱液體相互混合。3.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1)固定一支線香,點燃。(2)用玻璃罩倒扣住線香。(3)觀察線香冒出的煙是怎樣飄動的。現象:點燃線香后,線香產生的煙會向。上飄,到達罩頂后四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情況散向下,接近線香燃燒處時,又向上流動。結論:空氣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使冷、熱氣體相互混合。7.熱輻射1.夏天,站在烈日下,人們會覺得很熱,身體溫度升高;地面、學校操場上的單杠、我們的頭發等很多物體摸上去都很燙。在篝火旁,雖然沒有接觸火,但是有熱的感覺。這些都是熱輻射現象。2.太陽與地球之間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幾乎沒有任何物質,但是太陽仍然能夠將熱傳遞給地球。像太陽篝火這樣直接向周圍發射熱的方式,叫作熱輻射。3.熱輻射不需要依靠空氣、水等任何物質,即使在真空中也能進行。4.使太陽灶加熱速度變快的方法。(1)調整太陽灶的擺放角度,使陽光直射。(2)選擇反光能力更強的材料。(3)調整太陽灶的形狀,調整焦點位置,使光線更集中。(4)將太陽灶做得更大一些。5.分析下圖中熱的傳遞方式。(1)火爐和水壺外壁之間的傳熱方式是熱傳導;壺中的水和水蒸氣的傳熱方式是熱對流;火爐向周圍空氣的傳熱方式是熱輻射。(2)爐灶和鍋外壁之間的傳熱方式是熱傳導;菜湯和散發出的水蒸氣的傳熱方式是熱對流;火焰、鍋等向周圍物體的傳熱方式是熱輻射。6.熱傳遞有傳導、對流、輻射這三種方式。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會獨立存在,而是兩種或三種同時存在。制作簡易太陽灶:用紙板做一個支架 ,用熱熔膠把錫紙固定在支架上,將玻璃管灌滿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調整錫紙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陽光匯聚在玻璃管上。結論:太陽灶是依靠熱輻射原理來給物體加熱的。8.物體的傳熱本領1.像銅、鋁、鋼等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良導體;像木頭、塑料等不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不良導體。2.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1)蓬松的棉被蓋起來很暖和,這是因為蓬松的棉花里充滿了空氣,使人體產生的熱量不容易向外傳遞,起到了保溫的作用。(2)雙層窗戶可以隔熱保溫,這是因為雙層玻璃之間充滿了空氣,使屋內的溫度不容易向外傳遞,起到了保溫的作用。3.鍋鏟的手柄一般是由塑料或者木頭制成的,塑料和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防止燙傷。4.摸金屬物體比木頭涼,是因為金屬是熱的良導體,導熱快。5.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1)在寒冷的冬季,把室外樹木的樹干用塑料薄膜包起來,由于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樹干向外傳遞熱量,對樹干起到保溫的作用,防止樹干被凍傷。(2)在寒冷地區建造房子時,在房子的外墻加一層巖棉板,巖棉板是熱的不良導體,有效阻止了室內的熱量向外傳遞,對房子起到保溫的作用。6.保溫效果好的保溫盒通常采用了較厚的熱的不良導體制作盒體,這樣可以減緩熱量的散失。除此之外,內外都用錫箔紙包裹,這樣可以減小內部熱量輻射散失程度,降低外部熱輻射對內部的影響。1.比較不同材料傳熱的快慢。現象:把5種材料棒同時放入盛有熱水的燒杯中,過一段時間可以觀察到珠子掉落的先后順序是銅棒、鋁棒、鋼棒、塑料棒、木頭棒。結論:5種不同材料傳熱的快慢順序是銅>鋁>鋼>塑料>木頭。2.體驗不同材料的導熱能力。現象:體驗光腳站在瓷磚、地板、地毯上的感覺,發現站在瓷磚上感覺最涼,站在地毯上感覺最暖和。結論:瓷磚的導熱能力最強,腳上熱量傳遞速度最快,所以站在瓷磚上感覺最涼;地毯的導熱能力最弱,腳上熱量傳遞速度最慢,所以站在地毯上感覺最暖和。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3張PPT)速記·巧練系列第二單元 熱傳遞蘇教版 五年級上冊五、熱傳導1.熱可以從物體的某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傳導。2.熱傳導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熱傳導的方向是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或由物體的高溫部分傳向低溫部分。3.固體、液體、氣體之間通過接觸都可以有熱傳導現象發生。4.生活中常見的熱傳導事例。(1)烙餅:火將熱傳遞給鍋面,餅與鍋面接觸,鍋面再將吸收的熱傳遞給餅,餅受熱變熟了。(2)量體溫:人體將熱傳遞給體溫計的感溫探頭,感溫探頭變熱,直到與人體溫度相同,熱傳導就會停止,此時體溫計上顯示的溫度就是人體的溫度。(3)冷敷或熱敷:冷敷是皮膚將熱傳遞給布包里的冰塊,皮膚溫度降低,從而減慢血液循環;熱敷是布包將熱傳遞給皮膚,皮膚溫度升高,從而加快血液循環。(4)用吹風機吹頭發:吹風機通電后吹出氣體的熱傳遞給頭發,頭發溫度升高;另外吹風機吹出氣體,加速了空氣流動。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頭發上的水快速蒸發。1.研究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向。現象:在金屬片上均勻地涂上凡士林,加熱金屬片一端,凡士林從加熱一端向另一端逐漸熔化。加熱另一塊金屬片中心,凡士林從中心點向四周擴散熔化。結論:熱是可以傳遞的,而且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到溫度低的地方。傳遞方向是四面八方。2.研究熱在溫度不同的液體之間的傳遞。現象:將裝有熱水的試管放入裝有冷水的水槽中,熱水的溫度越來越低,冷水的溫度越來越高,當溫度差不多時,熱水和冷水的溫度變化很慢,最后二者溫度達到一致。結論:溫度不同的液體之間也可以發生熱傳導,熱由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六、熱對流1.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對流。2.熱對流時,熱總是由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3.走馬燈轉動的原因:蠟燭點燃后,下面紙杯里的空氣被蠟燭加熱,熱空氣上升,推動扇葉,走馬燈就轉動了。4.生活中常見的熱對流現象。(1)空調要安裝在房間的上方:空調釋放的冷空氣在房間中向下運動,擠壓熱空氣向上運動,通過對流的方式使房間迅速降溫。(2)暖氣要安裝在房間的下方:暖氣加熱附近的空氣,空氣受熱上升,冷空氣向下填補熱空氣原來的空間,形成對流,這樣熱量在房間中就會很快傳遞,使房間迅速升溫。(3)熬粥時要攪拌:粥比較黏稠,流動性較差,容易形成局部高溫,攪拌后液體流動,熱量得到傳遞,可以使粥受熱均勻。1.熱水在冷水中的現象:將一小瓶紅色熱水放到冷水里。現象:紅色熱水會先上升,然后向四周流動,最后沿著水槽壁向下流動。結論:熱水在冷水中是循環流動的。2.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1)把木屑放入水中。(2)用酒精燈給水加熱。(3)觀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樣運動的。現象:燒杯底部中間位置的木屑會上升,遇到水面的冷水后向四周擴散,然后沿著杯壁下降,到達杯底后會再次聚向杯底中間并上升,如此循環流動。結論:水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使冷、熱液體相互混合。3.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1)固定一支線香,點燃。(2)用玻璃罩倒扣住線香。(3)觀察線香冒出的煙是怎樣飄動的。現象:點燃線香后,線香產生的煙會向。上飄,到達罩頂后四熱在空氣中的傳遞情況散向下,接近線香燃燒處時,又向上流動。結論:空氣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流動,使冷、熱氣體相互混合。1.夏天,站在烈日下,人們會覺得很熱,身體溫度升高;地面、學校操場上的單杠、我們的頭發等很多物體摸上去都很燙。在篝火旁,雖然沒有接觸火,但是有熱的感覺。這些都是熱輻射現象。2.太陽與地球之間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幾乎沒有任何物質,但是太陽仍然能夠將熱傳遞給地球。像太陽篝火這樣直接向周圍發射熱的方式,叫作熱輻射。3.熱輻射不需要依靠空氣、水等任何物質,即使在真空中也能進行。4.使太陽灶加熱速度變快的方法。(1)調整太陽灶的擺放角度,使陽光直射。(2)選擇反光能力更強的材料。(3)調整太陽灶的形狀,調整焦點位置,使光線更集中。(4)將太陽灶做得更大一些。5.分析下圖中熱的傳遞方式。(1)火爐和水壺外壁之間的傳熱方式是熱傳導;壺中的水和水蒸氣的傳熱方式是熱對流;火爐向周圍空氣的傳熱方式是熱輻射。(2)爐灶和鍋外壁之間的傳熱方式是熱傳導;菜湯和散發出的水蒸氣的傳熱方式是熱對流;火焰、鍋等向周圍物體的傳熱方式是熱輻射。6.熱傳遞有傳導、對流、輻射這三種方式。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會獨立存在,而是兩種或三種同時存在。制作簡易太陽灶:用紙板做一個支架,用熱熔膠把錫紙固定在支架上,將玻璃管灌滿水,并封好玻璃管口,固定在支架上后,調整錫紙凹陷的位置,使反射的陽光匯聚在玻璃管上。結論:太陽灶是依靠熱輻射原理來給物體加熱的。八、物體的傳熱本領1.像銅、鋁、鋼等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良導體;像木頭、塑料等不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不良導體。2.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1)蓬松的棉被蓋起來很暖和,這是因為蓬松的棉花里充滿了空氣,使人體產生的熱量不容易向外傳遞,起到了保溫的作用。(2)雙層窗戶可以隔熱保溫,這是因為雙層玻璃之間充滿了空氣,使屋內的溫度不容易向外傳遞,起到了保溫的作用。3.鍋鏟的手柄一般是由塑料或者木頭制成的,塑料和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防止燙傷。4.摸金屬物體比木頭涼,是因為金屬是熱的良導體,導熱快。5.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1)在寒冷的冬季,把室外樹木的樹干用塑料薄膜包起來,由于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樹干向外傳遞熱量,對樹干起到保溫的作用,防止樹干被凍傷。(2)在寒冷地區建造房子時,在房子的外墻加一層巖棉板,巖棉板是熱的不良導體,有效阻止了室內的熱量向外傳遞,對房子起到保溫的作用。6.保溫效果好的保溫盒通常采用了較厚的熱的不良導體制作盒體,這樣可以減緩熱量的散失。除此之外,內外都用錫箔紙包裹,這樣可以減小內部熱量輻射散失程度,降低外部熱輻射對內部的影響。1.比較不同材料傳熱的快慢。現象:把5種材料棒同時放入盛有熱水的燒杯中,過一段時間可以觀察到珠子掉落的先后順序是銅棒、鋁棒、鋼棒、塑料棒、木頭棒。結論:5種不同材料傳熱的快慢順序是銅>鋁>鋼>塑料>木頭。2.體驗不同材料的導熱能力。現象:體驗光腳站在瓷磚、地板、地毯上的感覺,發現站在瓷磚上感覺最涼,站在地毯上感覺最暖和。結論:瓷磚的導熱能力最強,腳上熱量傳遞速度最快,所以站在瓷磚上感覺最涼;地毯的導熱能力最弱,腳上熱量傳遞速度最慢,所以站在地毯上感覺最暖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五年級上冊單元速記·巧練系列(蘇教版)第二單元.doc 五年級上冊單元速記·巧練系列(蘇教版)第二單元.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