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 3/4階段質量監測試卷五年級 道德與法治總分 50分,考試時間30分鐘一、填空題(每空 1分,共 10分)1.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父母對子女有( )的義務,子女對父 母有( )的義務。2. ( )月 3 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2月( )日為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3. 抗日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的戰役有( )、( ) 4. 1911年 10月10日晚,革命覺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這次革命史稱( ) 革命。5.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犧牲于( )起義。6. 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以( )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 第一塊( )革命根據地。二 .選擇題(每小題 1分,共 10分)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紅軍長征經歷了 11個省,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 B、長征是以紅軍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終。C、現在人們生活好了,長征精神也不再需要了。2、( )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A、皖南事變 B、西安事變 C、盧溝橋事變3. 1842年,清政府同英國簽下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4、中國人民軍隊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武先進、蘇聯救援 B、百姓擁護、指揮有方C、紅軍不怕遠征難5、每年的 7月 1 日是( )A、國慶節 B、建軍節 C、建黨節6、“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的警句出自( )。A. 諸葛亮《誡子書》 B. 《論語》 C. 《孟子》7、勢與炮臺共存亡的是( )A、林則徐 B、鄧世昌 C、關天培8、( )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A、 1998年 7月 1 日 B、 1999年 12月 20 日 C、 1997年 7月 1 日9、 1860年 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 ),將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燒A、頤和園 B、圓明園 C、故宮10、 下列戰爭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是( )(1)鴉片戰爭(2)人民解放戰 爭(3)抗日戰爭(4)甲午中日戰爭A、(2)( 1)(3)(4) B、( 1)(4)(3)(2) C、( 1)(3)(4)(2)三、判斷題(每小題 1分,共 10分)1. 小時候摔倒時,父母不服我,鼓勵我自己爬起來。他們不愛我。 ( )2. 奶奶做了眼部手術,心情很不好,愛發脾氣。我要經常安慰她。 ( )3. 南昌起義是中國獨立領導武裝起義、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 ( )4. 長征實現了紅軍的戰略大轉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 )5. 辛亥革命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 )6. 為紀念 8位女烈士,在牡丹江畔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紀念碑。( )7. 每年的 7月 1 日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誕辰紀念日。()8. 每天出門,爺爺總說:“ 路上看車,注意安全!” 這嘮叨中飽含著爺爺對我的愛。 ( )9. 早年的孫中山就認識到“ 醫術救人,所濟有限 ” “,醫國 ” 比“ 醫人 ” 重要。( )10. 為建立民主共和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先后發動的十多次武裝起義都失敗 了,所以這些起義沒有任何意義。( )四、巧妙簡答區。(20分)1. 大事件與發生各行的時間對應連起來。盧溝橋事變 1936年 12月 12 日 九一八事變 1937年 7月 7 日臺兒莊戰役 1940年 8月百團大戰 1938年春西安事變 1931年 9月 18 日2. 連線。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兩彈元勛 林則徐禁煙民族英雄 李大釗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 鄧稼先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 孫中山3. 優秀家風代代傳。家庭是我們夢想啟航的地方,每個小家的家風匯聚成中華民族 大家庭的家風。列舉你家的家風或你覺得一個家庭應有的家風有哪些?(至少三個 方面)4. 辛亥革命是 20世紀中國發生的一次歷史性巨變。雖然它不是一次徹底的革命, 但影響巨大,你知道有什么影響嗎?(4分)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撫養教育 贍養扶助2.9 133.臺兒莊戰役 百團大戰 平型關大捷(三選二) 4.辛亥5.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6. 毛澤東 農村 二、選擇題。1. C 2. C 3. A 4. B 5. C 6. A7. C 8. C 9. B 10. B三、判斷題。1. × 2. √ 3. √ 4. √ 5. × 6. √7. √ 8. √ 9. √ 10. ×四、巧妙簡答區。盧溝橋事變 1936年 12月 12日 九一八事變 1937年 7月 7日臺兒莊戰役 1940年 8月百團大戰 1938年春西安事變 1931年 9月 18日2.連線。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兩彈元勛 林則徐禁煙民族英雄 李大釗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 鄧稼先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 孫中山3.示例:做人有禮貌:對待客人要熱情;對人誠實,信守承諾;生 活中要勤儉節約;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等。(言之有理即可)4.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乃至 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國家,傳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進了中 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深刻影響和推動了近代中國的變革,為新中國 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