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絕密★啟用前類型:E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課后綜合作業(二》六年級綜合☆☆時間:60分鐘☆☆道德與法治(共50分)一、慧眼識珠我會選(共10小題,每小題2分,計2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答案,請將符合題意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里)區縣1.有人隨手將車內的垃圾拋出窗外,這一行為①是不自尊的表現②是尊重他人的表現③缺乏環保意識A.①②B.①③C.②③學校2.完善自我,要學會寬容。下列不屬于寬容的益處是A.能帶來和諧的社會環境班級B.降低了我們應對挑戰的能力C.讓人們彼此寬待、和睦相處3.寬容不是無限度地縱容和姑息遷就,下列行為中不能被寬容的是考場A.春節期間,小亮用壓歲錢買了一些鞭炮,在樓道里放B.樓上住戶在澆花時,不小心將水灑到了樓下住戶晾曬的被子上考C.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小豆被身邊的人踩到了腳4,近日,六(1)班出現了不和諧的現象。有些同學貶低別人的興趣愛好,嘲笑他人的不同看法。對于這些不寬容的現象,同學們展開了討論。其中觀點不正確的是()姓名A.小樂:所有事情都有對錯之分,同一件事只能有一種看法B.小奇: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誤,多聽他人的意見,才能集思廣益C.小麗:別人與自已不同,自己也與別人不同,不可能要求人人相同5.1942年9月16日,《新華日報》的副刊《團結》創刊,周恩來專門撰寫了創刊詞《“團結”的旨趣》,開頭便引用了《論語·學而》中孔子的弟子曾子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并將之視為“個人修養的最好規范”。關于反思,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能讓我們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自已②會帶來情緒波動,讓人產生自卑心理,只會給人帶來痛苦③能讓我們看到自已的缺點和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A.①②B.②③C.①③6.我國浙江烏鎮隨處可見“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的景致;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冰磚壘砌防風雪、御嚴寒的冰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地理條件,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由此可見()A.地球上有人類生活需要的所有物品B.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C.人類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六年級綜合課后綜合作業(二)E第1頁共4頁]7.充分利用自然界賦予人類的清潔能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有效保護地球家園。下列不屬于清潔能源的是A.煤炭B.太陽能C.風能8.下列關于我國自然災害的主要特點,說法不正確的是A.頻率高B.分布范圍小C.種類多9.面對自然災害,人們不斷探尋科學、有效的方法抗擊災害,從而提高抗災能力。比如()①修建牢固的防洪堤壩②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③發射氣象衛星A.①②B.①②③C.①③10.自然災害發生后,一批批救災物資、一筆筆捐款、一袋袋血液,凝聚著全國人民對災區人民的牽掛,讓災區人民感受到了溫暖和力量。面對自然災害,我們不能()A.佇立觀望,視而不見B.眾志成城,抗險救災C.不屈不撓,團結互助二、查缺補漏我會填(共5小題,每空2分,計10分。請將正確的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1.小凱給小明起了一個難聽的外號,小明要求小凱向他道歉,小明這是在(選填“尊重自己”或“過度維護自己”)。2.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不能“以眼還眼,”。報復不是解決沖突的方式,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沖突,甚至被追究法律責任。3.(國家名)的水俁病事件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4.為了安排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2015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一致通過了《》(協定名)。2016年11月4日,該協定正式生效。5.2007年,中國氣象局公布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對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進行了規定。預警信號的級別一般劃分為四級:一般、較重、嚴重、非常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三、火眼金睛我會判(共5小題,每小題2分,計10分。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里打“V”,錯誤的在題后的括號里打“×”)》1.尊重是有前提條件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高人一等。()2.寬容就是事事想著他人,聽從于他人。(3.反思的過程很重要,反思的結果更應該記錄下來,以便提醒自己。(4.為了節約成本,某工廠在夜里偷偷排放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這種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5.山區山洪的高發期,小東一家人在山谷扎營。()四、指點迷津我會答(共2小題,計10分)1.把握反思的時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在哪些情況下進行反思呢?(寫出三點,6分)[六年級綜合課后綜合作業(二)E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