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工具》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名稱: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 第四單元教學對象:小學二年級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工具的認識和使用僅僅局限于從一些媒體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對于工具的概念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在實際中使用工具進行操作的機會很少,所以二年級的孩子具備一定的相關工具的前概念知識,但是動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久。可以說這些簡單的工具對于孩子來說又熟悉又陌生,因為熟悉,所以在做前概念只是調查之際學生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應當把握時機設置情境或者利用各種圖片視頻,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把握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做到張弛有度、有矢有放的引導學生認識更多工具以及它們的作用,設計的操作活動的設計不僅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能力范圍之內,即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的基礎上,使學生能使用工具做出更加完美的“工件”。科學的追求不應當止于課堂,所以在教學的尾聲可以留下具有時代價值的線索或者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從教學內容上來看,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說出你認識哪些常見的工具,二是說出所了解的它們的用處。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知道學生已經掌握多少相關知識,使教師能在教學中能夠有目的的“有矢有放”,找到教學的增長點,使教學更加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引入第二部分的內容,也是本課的主體活動——選擇正確的工具完成任務。第二部分,認識不同工具的作用,了解使用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課文介紹了三個活動:其一,通過使用卷尺在木板上做記號,認識鋼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并在在剛才所做的記號上釘釘子,這里不僅暗含一個工件可能需要多種工具合作完成,也有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其二,通過把剛才釘進去的釘子撥出來的活動,認識羊角錘的起釘功能;其三,通過夾斷鐵絲,和連接鐵絲的活動了解鉗子的作用。第三部分,以錘子的發展歷程為線索,解釋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工具,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水平,說明工具的發展史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發展的,而工具的發展昭示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斷提高的。三、教學目標1.認識工具箱里的工具,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作用。2.描述實用工具工作和徒手工作的不同。3.閱讀錘子的發展史,知道即使是同一種工具,由于制作材料不同,作用也不同。四、教學重難點1.認識工具箱里的工具,說出他們的名稱和作用。2.意識使用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3、在教師指導下與同學交流要使用何種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務,學會操作一些簡單工具。五、教學媒體與資源選擇1、PPT教學課件2、教師材料:工具箱 (羊角錘、老虎鉗、鋼卷尺、鋸子、螺絲刀、扳手……)。3、學生材料:羊角錘、老虎鉗、螺絲刀、細鐵絲、鋼卷尺、木板等。六、課堂教學創新點1、讓學生自由組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生好奇心強,渴望了解科學的種種秘密。我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教材內容、教學要求,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濃厚的探索興趣。科學課是培養學生能力、傳授學生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陣地。在科學教學中,我不僅重視課堂上知識內容的傳授,而且讓學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科學的神奇魅力,學會主動觀察、主動思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上課前,我就要求合作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按照一定人數自由結成合作伙伴。并推舉一位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由小組長進行工作分配,協調組內成員的相互關系。同時鼓勵每個小組的成員能相互協作。相互學習,相互探討,提高效率,共同完成任務。2、讓學生相互合作、主動探究,經歷研究全過程。 在教學設計上,我力求以“探究”為核心,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想——設計驗證方案——實驗——觀察——記錄——分析——作出結論的科學探究全過程.整個過程。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親歷探究。在引導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中,學會探究,學會與人合作做好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工作,讓學生觀察,討論和交流,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以及尊重事實,用事實驗證假設猜測的科學態度。3、讓合作小組參與教學評價。 評價的參與者也不再僅僅是教師,應當還包括學生.這種綜合性的評價將更全面更準確地展現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潛在的學習能力,并得到更充分的肯定.學生既要自己評價自己,還要進行學生之間的合作評價,使學生成為評價的能動參與者。七、課程思政元素體現及切入點本單元是第一個有關技術與工程領域的主題單元。 工具是一種物化的技術,技術就包括使用不同工具的技術,本單元以傳統傳統的工具箱里的工具為研究對象,用三課分別引導學生學會簡單的工具的使用,本課在本單元中居于起始地位,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工具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方法,意識到使用工具可以方便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對學生的操作技能進行訓練。本課以錘子的發展歷程為線索,解釋人類很早就開始使用工具,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水平,說明工具的發展史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發展的,而工具的發展昭示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斷提高的。八、教學過程設計(一)、情境導入新課1.小亮同學最近有一件事情,讓他很煩腦。他的桌子上有一個釘子,一不小心把他的衣服劃破了,大家能不能幫他想一個好辦法呢?(生:可以把釘子拔出來或者把釘子釘進去)2.你們的想法很好,可是我們直接用手能把釘子拔出來嗎?答案可定是不行的。今天老師從家來帶來了工具箱,可是打開工具箱的小亮可愣住了,工具箱里面有許多工具,小亮都不認識,今天我們來扮演工程師,來認識認識這些工具吧!板書《認識工具》(二)、認識工具,選擇合適的工具完成任務。活動一:調查學生認識哪些工具?1.教師引導:工程師在使用工具的時候通常會有一些危險,戴上手套可以保護我們嬌嫩的手。想要獲取這個守護安全的道具,你得完成一些小任務。2.認一認: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工具盤里的工具模型:想要成為工程師,這些工具家族的成員你必須要認識,你知道它叫什么嗎?生生交流并嘗試說一說工具盤中的工具名稱:老虎鉗、尖嘴鉗、羊角錘、扳手、螺絲刀、鋼卷尺。3.師引導:同學們,你們認識哪些常見的工具,它們可以用來干什么?(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點擊動作按鈕:錘子、鉗子、卷尺、扳手、螺絲刀)4.是啊,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工具,例如手工剪刀、訂書機、熱熔膠槍等……會使用不同工具的人才能制造出他想要的零件和機器。5.教師小結:現在我們已經認識這些工具了,那同學們想一想想要幫助小亮解決釘子的問題我們能用到哪些工具呢?我們需要更深入的學習。(啟后)活動二:學會使用常用工具1.教師引導:小工程師們獲得手套正式上崗,但是想成為合格的工程師我們還得學會使用不同的工具來完成下面的任務闖關。任務前都請小組交流,說一說這三個任務分別要使用哪些工具?為什么?1、小試牛刀任務一:學習鋼卷尺的用法。如果老師想讓你們在木塊的10厘米處釘一枚釘子,需要什么工具?(生:卷尺、錘子……)(2)是呀,要在10厘米處釘釘子首先需要用卷尺確定位置,做好記號,你會嗎?教師演示鋼卷尺的正確用法:打開鋼卷尺的開關,然后拉開鋼卷尺、鉤子勾住木塊的邊緣,拉到需要的長度,關上鋼卷尺的開關,用記號筆在10厘米處做記號。(請一位學生上臺在高拍儀下演示)(4)同學們,使用鋼卷尺需要注意什么?(安全:手抓握的地方、收、拉的力度適中,尤其收的時候不宜立刻放手,防止卷尺邊緣割手……)2、初出茅廬任務二:學習使用羊角錘(1)記號做好了,你知道如何在記號處釘釘子嗎?(2)學習實驗注意事項:作為初學者的我們,這樣直接手拿釘子進行敲打,有什么安全隱患?(出示圖片)(3)想想哪一個工具可以替代手抓釘子?(生:鉗子)(6)釘釘子需要注意什么?(生:手捏著釘子、先輕輕敲打……)(7)教師演示釘釘子。(8)學生嘗試在練習板上釘釘子。(釘子有記號的地方)3.學習如何使用工具拔釘子(1)師:如果釘子釘歪了,或者釘錯位置了,就要拔出來,請同學們用手拔一拔,試試看。(2)師:誰來說說拔釘子的感受?(生:手痛、費力、拔不出來。)誰能用更輕松、省力的辦法把釘子拔出來?(生:使用羊角錘的上端叉口、鉗子)(3)讓學生嘗試:請你用自己的辦法拔一拔,注意安全。(強調注意安全)(4)請輕松拔出來的同學說說他的感受。(5)總結:同學們,我們發現羊角錘的本領真是大,羊角錘拔釘子省力又安全,不過有時候我們也可以用鉗子來拔釘子,我們要學會在特定的情況選用合適的工具來完成不同的任務。4、大展身手任務三:學習使用尖嘴鉗。1.剛才同學們都表現特別棒,我們班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強,接下來老師想考一考大家,這里有一根鐵絲,現在要讓鐵絲一根變兩根,你有什么好辦法呢?。2.學生思考并匯報答案(生:用老虎鉗夾斷)教師示范用老虎鉗剪斷鐵絲。3.問題:你有辦法將剪斷的兩根鐵絲連接在一起嗎?4.學生思考并匯報答案,教師示范用尖嘴鉗將剪斷的鐵絲擰在一起。5.思考:看到老師剛才帶領同學們完成的實驗,你有什么收獲嗎?教師補充小結:鉗子還可以擰螺母。6、得出結論:鉗子可以彎鐵絲、剪鐵絲、擰螺母。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合適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課后同學們也就以嘗試著用工具箱里的工具去幫助小亮解決麻煩吧!6.教師小結:恭喜大家都成為了合格的小工程師,我們剛剛親自動手使用工具完成了三個任務,在這三個任務中,我們切切實實的體會到了工具的重要性。(三)、錘子的發展活動三、錘子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1、教師引導:隨著時代的遷移,工具也是不斷地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因為工具的發展越來越便捷。錘子也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祖先最早以前是直接用石頭砸東西的;后來發明了加了木柄的石錘;再后來人們掌握了煉鐵的技術就發明了堅硬的鐵錘……如今,人們用不同材質制作了不同功能的專用錘子。2、同學們,請觀看三幅圖片,分析他們用的分別是什么錘子?為什么?鋪地磚則需要用質地較軟富有彈性的橡膠錘;捶糖酥、舂糍粑要用軟硬適中的木錘;雕刻石頭就要用硬度比較高的鐵錘。3、教師總結:生活著還有許多不同功用的錘子,例如兒童玩的玩具錘,按摩用的按摩捶……而工具就像歷史的縮影,不斷地演繹著人們逐漸變遷的生活。4、學以致用:不同的錘子有不同的優勢,請你為砸金蛋活動選一個最合適的錘子吧!7、在班級同學的見證下選出本節課最符合工程師品質,達到課前要求的小朋友,頒發“優秀工程師獎”。活動四、認識使用工具方便人們的生活1.選擇正確的工具完成任務:活動手冊。(1)你們敢接受挑戰嗎?請將這些工具和它們的用途進行連線。(2)教師出示課件:(任務:剪鐵絲、量長度、擰螺母、釘釘子、擰螺絲、鋸木頭)2、閱讀課本31頁小詩,感受工具的重要性。(四)、課堂總結談收獲: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第十課《認識工具》,了解了一些常見的工具,并知道了它們的用途,我們還利用一些工具進行了簡單的動手實踐活動,進一步體會到了工具的重要性。工具方便我們的生活,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學習中,能運用今天學到的知識,靈活使用工具,解決更多的問題。(五)、課后延伸課后,請同學們繼續觀察我們周圍的生活,看一看在我們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工具,它們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六)、布置作業。(1)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不同的工具,讓我們在課后去尋找吧 ,并且請將你找到的工具的名稱和它的用途記錄下來。(2)和家長一起合作利用工具進行拆裝活動。九、課件或板書設計認識工具一、連線:把下列工具與它相應的名字連起來。教學評價及反思《認識工具》教學反思《認識工具》是第四單元《打開工具》的第一課。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認識工具、使用工具和科學閱讀,展開實驗教學,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對實驗活動開展的實驗教學指導,讓低學段的學生能夠有序、有效地認識各種工具,并能夠自主選擇合適的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務。 注重對學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展示與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活動動手操作的機會,展示小組的成果,以“比一比哪只蝸牛爬得高”的形象評價,激勵每組學生有效合作,有序探究,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我利用工程師這個社會化角色的扮演來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激發學生的潛意識思考自己用過或見過哪些簡單的工具,并回憶這些工具幫助你做了什么,從而認識工具箱內常見的工具以及作用,同時拓展除工具箱里的工具生活中你還接觸過哪些工具,通過交流討論后激發孩子們進一步的探究欲望,同時動手能力的鍛煉將在下一個活動中展開。通過利用鋼絲鉗剪斷鐵絲和利用鋼絲鉗連接剪斷的鐵絲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從而體會到工具給人類帶來的便利。任務結束:展示各小組完成的任務。進行點評。學生任務完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完成任務的感受,進一步體會工具在手工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同學合作的重要性。拔釘子刷墻壁擰螺絲夾斷鐵絲量長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