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買文具》學科 數學 學段 中段 年級 四年級上冊教材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買文具》教學設計1.課前思考《數學課程標準》(2022 版)提出數學課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同時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教學和因材施教。本節課是除數是兩位數整數除法的起始課,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在教學中,要以問題啟發思考,要給予足夠的空間和時間給學生獨立探索、交流互動, 激發每一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知識的主動內化。所以, 如何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 更好地通過問題啟發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 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如何引導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同時掌握算法, 實現深度學習的目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2.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 《買文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法”的起始課,分為兩個課時,主要是借助于除數是整十數除法,探索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重點學習判斷商是幾位數(定位)的方法。除數為兩位數的除法是計算學習的一個難點,其一是試商有一定的難度;其二是計算過程比較復雜,所以教科書先從特例(除數是整十數)開始學習,利用乘法口訣試商,比較容易,可以集中精力探索豎式筆算的過程。本課為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商是一位數的口算與筆算方法,教材在編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認知起點出發,以容易口算試商、沒有余數的除法切入,提出“80元能買多少個書包”的問題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意在溝通用乘法口訣試商的思路,降低理解豎式筆算的難度,明確兩位數除法豎式筆算的一般步驟和方法,突破算法。同時幾種方法的并列隱含著其中的聯系,揭示了每一步計算的道理,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聯系對比,交流探討,歸納小結。(二)學情分析學生已學習用乘法口訣試商、有余數除法、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除法豎式,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在以往學習中,在學習除法計算中,能結合情境了解豎式計算中每一步的意思,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基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對于本課學習能夠很好的利用乘法口訣試商、遷移一位數除法的豎式筆算方法。但部分學生對于商的書寫位置可能會出錯,或是只知算法不明其理,因此在探究商的位置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結合情境理解商表示的具體含義,也遷移一位數除法的豎式筆算方法“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寫在哪一位上”,從算法和算理上雙重突破難點。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1.結合實際情境,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的口算,并在交流中體會算法的多樣化。2.探索除數是兩位數、整十數的除法計算過程,發現并歸納判斷商是幾位數的方法,理解計算的道理,能正確的計算。3.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獨立思考,認真傾聽,清楚表達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學習掌握除數是兩位數(整十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理解算理。【教學難點】確定商的位置。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一)情境創設,激趣導入,獲得信息情境:同學們,學校組織我們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希望小學的小朋友買一些文具,我們一起去文具店看看吧。文具都在做活動呢,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出示情境圖)圖1預設:書包單價20元,文具盒單價10元。計算器單價30元,圓珠筆單價8元。【設計意圖】通過給希望小學的小朋友買文具一項愛心活動,以簡單直接的生活化情境引入,引導學生整理數學信息,同時滲透樂于助人的價值觀培養。(二)問題驅動,自主探究,對比歸納1.探究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問:淘氣帶了80元,想買書包,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呢?你可以幫他列出算式嗎?預設1:80元可以買幾個書包,其實就是知道總數80元,每份數20元,求能買幾個書包就是求份數。總數÷每份數=份數,所以是80÷20預設2:求80元可以買幾個書包,就是求80里面有()個20,要用除法計算,列式是80÷20(師板書算式)師:我們以前學習過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個除數是兩位數,怎么解決呢?80÷20等于多少呢?(學生小組交流方法、全班匯報。)預設1:想乘法,算除法。20× =80,20×4=80,所以80÷20=4。預設2:80元就是8張十元,每2張十元能買一個書包。8里面有4個2,所以,80÷20=4。預設3:80就是8個十,20就是2個十,可以看作8個十÷2個十,8÷2=4,所以80÷20=4。師小結:第一位同學運用乘法口訣算出了結果,后兩位同學其實都是把80÷20轉化為我們學習過的8÷2來計算,同學們都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得出答案,真棒!師:80÷20,還有可以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呢?學生會想到豎式,師引導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同桌分享豎式寫的一不一樣,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再請學生上臺分享。分享:(學生上臺分享并板書豎式):80除以20,商4,20×4=80,80-80=0.師引導生重點關注:商的位置。師:80÷20,應該商4,4該寫在哪里呢?引導學生結合前面探究的方法思考:4表示什么?為什么寫在個位上?如果寫在8上面呢?預設:4表示4個20,是一位數,所以應該寫在個位上。如果寫在8上,也就是寫在十位上,表示4個十。40×20=800,肯定不對。師:這里的兩個80一樣嗎?預設:第一個80是原來題目就有的,表示被除數,第2個80是20×4=80,是除數乘商的結果。問:我們剛才口算分析和豎式計算都得出了結果,你發現了豎式計算與前面3種方法之間的聯系嗎?預設:①豎式中的口訣20× =80,實際上就是方法一的算除法想乘法。其實就是除法試商的過程。②方法二、方法三兩種計算的道理是一樣的。一個是用具體的面值十元錢數來解釋80里面有4個20,而方法三則用抽象一點的位值來解釋80里面有4個20。豎式的算理就是方法二、方法三的道理,都表示8個十÷2個十=4,只是形式由橫式變成了豎式,顯得更加簡潔明了方便。【設計意圖】學生是第一次接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但學生根據已有的表內除法計算知識和想乘法算除法的經驗,利用轉化的策略,可以自主探究得出結果,充分感受除法試商過程。老師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出新知探究,再通過觀察、對比,引導學生發現本質聯系,既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聯系新舊知識,突破算理理解。2.探究除數是整十數的有余數除法問:笑笑有160元,她能買幾個計算器?還剩多少元?預設:一個計算器30元,笑笑有160元,也就是求160里最多有幾個30,列式是160÷30.師:估一估,商應該是多少?預設1:5×30=150,比160小。6×30=180,比160大,所以商應該是5。預設2:160元里有16個十元,每3個十元買一個計算器,16個十÷3個十,三五十五,商應該是5,余1個十。師:你們心里都有數了,那接下來我們動手用豎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探究→小組交流→全班分享)分享1:根據剛才估計,商應該是5,是一位數,寫在個位上。5×30=150,160-150=10,所以商是5,余10。分享2:16個十÷3個十,商是5,是一位數,寫在個位上,對齊0。5×30=150,160-150=10,所以商是5,余10。追問:5表示什么?為什么寫在個位上?150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師:(展示生錯誤作業或引導生思考):有同學想16÷3,認為商5應該寫在6上。你們怎么想呢?預設1:寫在6上,那就是寫在十位,表示50,50×30=1500,大于被除數,不對。預設2:我們可以寫出16÷3的豎式計算過程對比看看,16÷3是我們之前學習過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豎式計算時,先看被除數前一位,前一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當除數是兩位數時,我們該如何呢?160÷30,除數是兩位數,先看前兩位,16不夠30除,所以看前三位,160夠除了,所以商5,寫在0上。師結合情境,利用課件帶領學生回顧理解這個過程:1個百,不夠分,換位16個十,16個十不夠30除,所以換為160個一,才能除。所以商應該寫在個位上。小結:百位上的數不夠除,就要把百位上的數和十位上數合起來,轉換成幾個“十”去算,如果還不夠除,就要把幾個“十”轉化為幾個“一”去除。跟除數是一位數的計算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計算時,當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時,我們先看前一位,當除數兩位數時,前一位肯定不夠除,我們就看直接前兩位夠不夠除,不夠除就看前3位,也就是把大的計數單位轉化為小的計數單位繼續除。3.聯系對比,歸納方法問:仔細觀察今天學習的兩個豎式,你有什么發現?(具體引導:這兩道豎式之間又有什么區別和聯系?)發現1:第一個豎式的被除數是兩位數,第二個的被除數是三位數,除數都是兩位數,而且都是整十數,但商都是一位數。追問:如何判斷商是幾位數呢?預設:除數是兩位數時,判斷商是幾位數,關鍵要把除數和被除數的前兩位進行比較。發現2:兩個豎式計算的方法和道理是一樣的。歸納得出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豎式計算方法:當除數是兩位數時,要看被除數的前兩位,被除數的前兩位大于除數,用乘法口訣試商,如果不夠除,就看前三位,也用乘法計算來試商。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寫在哪一位上,余數與后一位合起來繼續除。師:看來同學們今天收獲頗豐,那我們一起來學以致用吧。【設計意圖】圍繞“160元能買幾個計算器”這一核心問題,通過先估后算,探究除數是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的有余數除法豎式計算方法,在前一問題下鞏固提升。同時利用學生錯誤資源,啟發學生思考確定商的位置的同時,回顧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計算的算法和算理,啟發學生遷移舊知理解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方法。學生在兩次對比聯系中,感受除法豎式計算算法的一致性,內化認識,并歸納出判斷商是幾位數的方法。(三)課堂總結,梳理回顧,分享收獲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預設: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計算。問:你有什么收獲?預設1:當除數是兩位數時,要看被除數的前兩位,被除數的前兩位大于除數,用乘法口訣試商,如果不夠除,就看前三位,也用乘法計算來試商。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寫在哪一位上,余數與后一位合起來繼續除。預設2:除數是整十數的計算,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轉化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來計算。預設3:判斷商是幾位數,關鍵要把除數和被除數的前兩位進行比較。【設計意圖】課末總結中,引導學生回顧與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充分鍛煉學生提煉、概括和表達的能力,也為之后的學習探究積累經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