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給下面的題目分類①③②④活動要求:讀:理解題目意思;分:按要求分分類;說:小組討論想法。24÷46÷636÷625÷516÷42÷112÷418÷38÷430÷530÷612÷23÷35÷54÷4過關成功同學們算得這么快,你有什么秘訣嗎?1.有20個蘿卜,平均分給5只小兔, ?①一共有多少個蘿卜②每只小兔分到幾個蘿卜③能分給幾只小兔②請你選擇合適的選項,將下面的題目補充完整。2.有20個蘿卜, ,可以平均分給幾只小兔?①分給5只小兔②每只小兔分4個蘿卜③被吃掉了10個蘿卜②請你選擇合適的選項,將下面的題目補充完整。1.有20個蘿卜,平均分給5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到幾個蘿卜?2.有20個蘿卜,每只小兔分4個蘿卜,可以平均分給幾只小兔?對比剛剛這兩道題目,你有什么發現?已經走了12米,再走24米就到家啦!每分鐘走6米,回家一共需要幾分鐘呢?幫小螞蟻解決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算...再算...起點螞蟻家每分鐘走6米6米6米6米6米6米每份6米,36米中有這樣的6份( )( )已經走了12米還剩24米到家林老師將一根長度為30厘米的繩子剪了5次(不對折),剪好后的繩子平均每段長多少厘米?挑戰題要求:先畫一畫,再列式計算剪的次數分成的段數12233445+1林老師將一根長度為30厘米的繩子剪了5次(不對折),剪好后的繩子平均每段長多少厘米?挑戰題30厘米平均分成6段,每份5厘米5厘米5+1=6(段)36÷6=6(分)30÷6=5(厘米)課堂小結謝謝大家《表內除法(一)復習課》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二下《表內除法(一)整理與復習》二、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熟練運用的乘法口訣求商,并能運用除法解決問題;2.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成知識脈絡;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三、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方法,深入理解除法含義,并能運用畫圖的方法分析題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滲透模型思想,將不同的題目歸類到平均分的兩種模型當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除法的兩種不同含義。四、教學過程(一)平均分的兩種含義(“一式兩圖”錯題引入,喚醒學生經驗)師:孫老師有一位鄰居,他的名字叫王小明。她和大家一樣也讀二年級,有一天,他很拿著一道題目來尋求我的幫助。請看(出示題目)。他疑惑地和我說,自己的答案明明沒有問題呀,卻被打上了x,這是為什么呢,誰能來幫幫他?生:這兩種方法是一樣的。兩幅圖都表示把15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5個。只不過一副橫著畫,一副豎著畫。1.反饋等分除師追問:他說什么是一樣的?誰聽懂了?生:都是分成了3份(師指著圈,有三個圈),每份5個(一個圈里有5個)師:這兩幅圖都表示什么意思?誰能完整地說一說?生:把15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5個。2.反饋包含除師追問:那另一種畫法是怎么樣的呢?預設二:應該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這樣的5份。師:誰聽懂了?你能上來畫一畫嗎?1學生上臺圈畫。15個圓,每3個一份,分成5份。師:你們同意嗎?請你找一位同學考一考他,看看他有沒有聽明白。生重復。師:我們一起把兩幅圖的含義完整地再來說一說。師生一起:15÷3=5既可以表示把15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5個;也可以表示15個圓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這樣的5份。師小結:你們真會思考!其實我們在學習平均分【板貼】時,知道了平均分其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按“平均分成( )份”這樣來分,以15÷3=5為例,把15個圓平均分成3份,得到“每份是( )個”;另外一種則是按照“每( )個一份”這樣來分,15個圓每3個一份,得到“分成( ) 份”。所以,像這樣一個算式(指向黑板)能表示兩種不同的含義呢!師:剛剛我們復均分的有關知識,平均分我們是用除法來解決的【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復習表內除法這一個單元的內容。【出示課題】(二)式→圖的習題鞏固過渡:在今天這節課前,我還請班里的小小數學家們一起,根據這個算式編了題目,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作品吧!是誰的作品入選了呢?請舉手!師:恭喜這些同學。你能根據平均分的兩種情況,給這些題目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完成后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學生動手分類,教師巡視指導(拍學生作品)。師:我請一位同學上臺匯報一下。你是怎么想的?生:1.3一類,2.4一類。因為1.3都是平均分成了3份,而2.4都是每3個一份。師:他是什么意思,誰聽懂了?生:1.2.6都是按照分成幾份這樣來分的,所以他們是一類的。3.4.5都是按照每3個一份這樣來分的,所以是第二類。師(指著黑板):觀察一下,你有什么發現(每一類題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相同:第一類都分成3份,第二類都3個一份;不同:分的東西不一樣。師小結:哦,雖然分的東西不同,但是我只要知道了總數,知道分成3份,就可以用15÷3來表示,求出每份是多少;而知道總數,知道每份3個,也可以用15÷3來求出分成了幾份。2(三)課中操過渡:看來大家對于除法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打地鼠的游戲來放松一下。請聽游戲規則。我請全班同學來當可愛的小地鼠,當地鼠在屏幕上探出腦袋時,你要快速喊出這個算式的答案,并蹲下,不然你就被淘汰了。我還要請一位同學上來打地鼠,你的手舉得最高,請你來準備好了嗎?師小結:誒,采訪一下最機靈的小地鼠,剛剛的這些算式,你怎么這么快就能求出它的商?有什么秘訣嗎?預設:我是用乘法口訣計算的。師小結:看來我們在求除法算式的商時,可以用想乘算除的方法。【板書】(四)解決問題1.補充題目練習(1)填問題師:放松之后,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幾道關卡,你敢來挑戰嗎?請看一星題。給大家二十秒時間,獨立思考,然后我數三二一一起用手勢表示你選擇的答案。師:三、二、一!看來大家意見非常統一,都選擇了②。我想請一位同學當一當小老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呢?生:一共20個,分給5只兔子,求每只兔子分到幾個師:解決這個問題,已經知道了總數,知道分的份數,就可以求每份是多少。(2)填條件師:老規矩,還是20秒時間。師:三、二、一!這次大家意見好像不太一樣,有的選①,有的選②。我把他們記錄下來。你能用你的想法說服其他同學嗎?生:如果選擇①,分給5只小兔,后面的問題還是分給幾只小兔,重復了。師:哦,你的意思是說,這道題知道了總數,要求的是分的份數,所以不上的條件應該是每份幾個。(3)對比勾連師:對比剛剛這兩道題目,你有什么發現?3生:都是有20個蘿卜。第一個知道了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而第二個知道了每份是多少,求分成了幾份。師小結:沒錯,原來像這樣的題目,其實都和我們平均分的兩種情況有關(板書箭頭)。1.包含除模型師:短暫的放松之后,王小明給大家請來了兩位好朋友,他們是?你能把兩只小螞蟻說的話大聲地讀一讀嗎?師:有兩位同學回答了小螞蟻的問題,這兩位同學的算式錯在哪里,你知道嗎?預設:第一個錯在只計算了還要多少時間,第二個計算的是已經走了多少時間。要求的是一共需要多少時間。師:原來如此,這兩位同學都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看來在解決問題時讀懂題意非常重要。下面我想請大家動手圈一圈、寫一寫、說一說,你可以圈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在線段圖上表示題目信息并列式計算,然后和同桌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準備匯報。聽清楚要求了嗎?開始吧!學生答題,教師巡視指導。師:我請一組同桌上臺介紹一下他們的作品。生:我們圈的關鍵詞是“一共”,這道題要先讀清題意,這一段表示已經走了12米,這一段表示還要走24米,要先算小螞蟻回家一共需要走多少米也就是先算總數:12+24。上面代表每分鐘走6米,再算需要走多少時間(12+24)÷6=分。師:他們的意思誰聽懂了?你能再來說說嗎?(生生互動,讓學生請一位同學)師追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你是怎么想的?預設:一共36米,每分鐘走6米,就是求36里面有幾個這樣的6,所以是36÷6。師小結:你說得非常清楚,我們一起在課件上看一看。每份是6米,36中有這4樣的6份,所以需要6分鐘。【板書算式】36÷6=(分)。看來平時在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讀清楚題目,圈畫關鍵信息,同時我們也可以采用畫圖的方法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再進行列式計算給大家一分鐘時間訂正一下。【板書】2.等分除模型師:老師這里還有一道挑戰題,你敢試一試嗎?請你先在學習單上畫一畫,然后再寫一寫。反饋:先展示學生錯例30÷5=6(厘米)。這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答案和他一樣的同學請舉手。誰能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呢?預設:一共30厘米,剪了五次,所以30÷5=6 (厘米)。師:恭喜你們和正確答案擦肩而過。我看見這位同學舉手舉得特別高,你有什么不同意見?生:不能除以5,應該除以6.師追問:他是什么意思,誰聽懂了?生:鋸一次會變成兩段,鋸兩次是三段,以此類推鋸5次是6段。所以是30÷(5+1)=5(厘米)。師:師動畫展示,剪一次是2段,2次是...5次是6段。剪的次數+1=段數。知道了總長,要求每份是多少,就得先求出分成了幾份。而5次不是分的份數,其實分成了6份。師板書:30÷6=5(厘米)。錯誤同學請你訂正。3.總結提煉師引導:剛剛兩道題目的圖片和除法算式,我把它們都呈現在了屏幕上。請你仔細觀察(手指平均分的兩種含義),你有什么發現呢?生:都是÷6。師:這兩個6含義相同嗎?生:第一個6是每分鐘6米,也就是每6米一份;第二個6是分成了6份,他們其實也對應了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情況。師:誰聽懂他的意思?你能再來說一說嗎?師小結:在解決問題時,要先讀清題意,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弄清楚要求什么,不能直接根據題目的數據進行計算,也可以采取畫圖的方法幫助思考。請錯誤的同學訂正訂正,把解題過程和你的同桌再說一說。5(五)課堂小結師:今天這節課也接近尾聲了,孫老師想問一問大家,今天這節課和平時你們上的有什么不一樣?隨便說,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從錯題出發(出示課件),鞏固并理解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指向黑板),給同學們出的題目進行了分類,明白了在解決問題時都對應著平均分的這兩種情況。接著,通過打地鼠的游戲鞏固了計算除法算式時是用想乘算除的方法的,同時也學會了運用畫圖的方法幫助理解題意和解決問題。今天和同學們合作都非常愉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表內除法(一)復習課》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二下《表內除法(一)整理與復習》二、教學目標1.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熟練運用的乘法口訣求商,并能運用除法解決問題;2.通過整理和復習,梳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成知識脈絡;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三、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方法,深入理解除法含義,并能運用畫圖的方法分析題意解決實際問題;難點:滲透模型思想,將不同的題目歸類到平均分的兩種模型當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除法的兩種不同含義。四、教學過程(一)平均分的兩種含義(“一式兩圖”錯題引入,喚醒學生經驗)師:孫老師有一位鄰居,他的名字叫王小明。她和大家一樣也讀二年級,有一天,他很拿著一道題目來尋求我的幫助。請看(出示題目)。他疑惑地和我說,自己的答案明明沒有問題呀,卻被打上了x,這是為什么呢,誰能來幫幫他?生:這兩種方法是一樣的。兩幅圖都表示把15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5個。只不過一副橫著畫,一副豎著畫。1.反饋等分除師追問:他說什么是一樣的?誰聽懂了?生:都是分成了3份(師指著圈,有三個圈),每份5個(一個圈里有5個)師:這兩幅圖都表示什么意思?誰能完整地說一說?生:把15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5個。2.反饋包含除師追問:那另一種畫法是怎么樣的呢?預設二:應該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這樣的5份。師:誰聽懂了?你能上來畫一畫嗎?1學生上臺圈畫。15個圓,每3個一份,分成5份。師:你們同意嗎?請你找一位同學考一考他,看看他有沒有聽明白。生重復。師:我們一起把兩幅圖的含義完整地再來說一說。師生一起:15÷3=5既可以表示把15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5個;也可以表示15個圓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這樣的5份。師小結:你們真會思考!其實我們在學習平均分【板貼】時,知道了平均分其實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按“平均分成( )份”這樣來分,以15÷3=5為例,把15個圓平均分成3份,得到“每份是( )個”;另外一種則是按照“每( )個一份”這樣來分,15個圓每3個一份,得到“分成( ) 份”。所以,像這樣一個算式(指向黑板)能表示兩種不同的含義呢!師:剛剛我們復均分的有關知識,平均分我們是用除法來解決的【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復習表內除法這一個單元的內容。【出示課題】(二)式→圖的習題鞏固過渡:在今天這節課前,我還請班里的小小數學家們一起,根據這個算式編了題目,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作品吧!是誰的作品入選了呢?請舉手!師:恭喜這些同學。你能根據平均分的兩種情況,給這些題目分分類嗎?先獨立思考,完成后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學生動手分類,教師巡視指導(拍學生作品)。師:我請一位同學上臺匯報一下。你是怎么想的?生:1.3一類,2.4一類。因為1.3都是平均分成了3份,而2.4都是每3個一份。師:他是什么意思,誰聽懂了?生:1.2.6都是按照分成幾份這樣來分的,所以他們是一類的。3.4.5都是按照每3個一份這樣來分的,所以是第二類。師(指著黑板):觀察一下,你有什么發現(每一類題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相同:第一類都分成3份,第二類都3個一份;不同:分的東西不一樣。師小結:哦,雖然分的東西不同,但是我只要知道了總數,知道分成3份,就可以用15÷3來表示,求出每份是多少;而知道總數,知道每份3個,也可以用15÷3來求出分成了幾份。2(三)課中操過渡:看來大家對于除法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打地鼠的游戲來放松一下。請聽游戲規則。我請全班同學來當可愛的小地鼠,當地鼠在屏幕上探出腦袋時,你要快速喊出這個算式的答案,并蹲下,不然你就被淘汰了。我還要請一位同學上來打地鼠,你的手舉得最高,請你來準備好了嗎?師小結:誒,采訪一下最機靈的小地鼠,剛剛的這些算式,你怎么這么快就能求出它的商?有什么秘訣嗎?預設:我是用乘法口訣計算的。師小結:看來我們在求除法算式的商時,可以用想乘算除的方法。【板書】(四)解決問題1.補充題目練習(1)填問題師:放松之后,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幾道關卡,你敢來挑戰嗎?請看一星題。給大家二十秒時間,獨立思考,然后我數三二一一起用手勢表示你選擇的答案。師:三、二、一!看來大家意見非常統一,都選擇了②。我想請一位同學當一當小老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呢?生:一共20個,分給5只兔子,求每只兔子分到幾個師:解決這個問題,已經知道了總數,知道分的份數,就可以求每份是多少。(2)填條件師:老規矩,還是20秒時間。師:三、二、一!這次大家意見好像不太一樣,有的選①,有的選②。我把他們記錄下來。你能用你的想法說服其他同學嗎?生:如果選擇①,分給5只小兔,后面的問題還是分給幾只小兔,重復了。師:哦,你的意思是說,這道題知道了總數,要求的是分的份數,所以不上的條件應該是每份幾個。(3)對比勾連師:對比剛剛這兩道題目,你有什么發現?3生:都是有20個蘿卜。第一個知道了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而第二個知道了每份是多少,求分成了幾份。師小結:沒錯,原來像這樣的題目,其實都和我們平均分的兩種情況有關(板書箭頭)。1.包含除模型師:短暫的放松之后,王小明給大家請來了兩位好朋友,他們是?你能把兩只小螞蟻說的話大聲地讀一讀嗎?師:有兩位同學回答了小螞蟻的問題,這兩位同學的算式錯在哪里,你知道嗎?預設:第一個錯在只計算了還要多少時間,第二個計算的是已經走了多少時間。要求的是一共需要多少時間。師:原來如此,這兩位同學都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看來在解決問題時讀懂題意非常重要。下面我想請大家動手圈一圈、寫一寫、說一說,你可以圈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在線段圖上表示題目信息并列式計算,然后和同桌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準備匯報。聽清楚要求了嗎?開始吧!學生答題,教師巡視指導。師:我請一組同桌上臺介紹一下他們的作品。生:我們圈的關鍵詞是“一共”,這道題要先讀清題意,這一段表示已經走了12米,這一段表示還要走24米,要先算小螞蟻回家一共需要走多少米也就是先算總數:12+24。上面代表每分鐘走6米,再算需要走多少時間(12+24)÷6=分。師:他們的意思誰聽懂了?你能再來說說嗎?(生生互動,讓學生請一位同學)師追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你是怎么想的?預設:一共36米,每分鐘走6米,就是求36里面有幾個這樣的6,所以是36÷6。師小結:你說得非常清楚,我們一起在課件上看一看。每份是6米,36中有這4樣的6份,所以需要6分鐘。【板書算式】36÷6=(分)。看來平時在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讀清楚題目,圈畫關鍵信息,同時我們也可以采用畫圖的方法幫助我們進行分析,再進行列式計算給大家一分鐘時間訂正一下。【板書】2.等分除模型師:老師這里還有一道挑戰題,你敢試一試嗎?請你先在學習單上畫一畫,然后再寫一寫。反饋:先展示學生錯例30÷5=6(厘米)。這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答案和他一樣的同學請舉手。誰能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呢?預設:一共30厘米,剪了五次,所以30÷5=6 (厘米)。師:恭喜你們和正確答案擦肩而過。我看見這位同學舉手舉得特別高,你有什么不同意見?生:不能除以5,應該除以6.師追問:他是什么意思,誰聽懂了?生:鋸一次會變成兩段,鋸兩次是三段,以此類推鋸5次是6段。所以是30÷(5+1)=5(厘米)。師:師動畫展示,剪一次是2段,2次是...5次是6段。剪的次數+1=段數。知道了總長,要求每份是多少,就得先求出分成了幾份。而5次不是分的份數,其實分成了6份。師板書:30÷6=5(厘米)。錯誤同學請你訂正。3.總結提煉師引導:剛剛兩道題目的圖片和除法算式,我把它們都呈現在了屏幕上。請你仔細觀察(手指平均分的兩種含義),你有什么發現呢?生:都是÷6。師:這兩個6含義相同嗎?生:第一個6是每分鐘6米,也就是每6米一份;第二個6是分成了6份,他們其實也對應了平均分的兩種不同情況。師:誰聽懂他的意思?你能再來說一說嗎?師小結:在解決問題時,要先讀清題意,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弄清楚要求什么,不能直接根據題目的數據進行計算,也可以采取畫圖的方法幫助思考。請錯誤的同學訂正訂正,把解題過程和你的同桌再說一說。5(五)課堂小結師:今天這節課也接近尾聲了,孫老師想問一問大家,今天這節課和平時你們上的有什么不一樣?隨便說,暢所欲言。今天我們從錯題出發(出示課件),鞏固并理解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指向黑板),給同學們出的題目進行了分類,明白了在解決問題時都對應著平均分的這兩種情況。接著,通過打地鼠的游戲鞏固了計算除法算式時是用想乘算除的方法的,同時也學會了運用畫圖的方法幫助理解題意和解決問題。今天和同學們合作都非常愉快,這節課就上到這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二年級下冊數學 表內除法(一)《整理與復習》.pptx 二年級下冊數學《表內除法》復習課教案 1.docx 二年級下冊數學《表內除法》復習課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