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12.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 能夠對常見材料進行簡單分類。 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科學探究: 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在教師指導下,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異同之處。 科學態度: 能就各自的發現進行交流,觀察與分析。 能基于身邊材料的生活經驗,對常見材料有感性認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珍惜資源,愛護環境。教學重點 認識周圍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教學難點 能根據計劃探究材料的特征。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件。 學生材料:棉花、石頭、木材、陶瓷片、玻璃片、塑料片、腈綸棉、鑷子、表面皿2個、火柴、燒杯、記錄單。板書設計 天然材料與人造材料 石材 玻璃 棉花 陶瓷 木材 塑料課后作業 思考,如果讓你研制一種新型材料你想讓它具有怎樣的功能呢?教學過程導入 談話:同學們好,今天開始我們要一起來學習第四單元,身邊的材料,請你觀察一下我們所處的環境,你能找到哪些材料呢? 學生回答。 過渡: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材料的世界,探尋材料的秘密吧! 二、材料知多少 猜猜我是誰 出示1號材料包: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幾種材料,請你借助自己的感官,再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說一說它們都是哪種材料,并小聲交流如何得到這種材料呢? 出示活動要求。 學生分組觀察后匯報。 認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如果將剛才認識的六種材料分成兩類,你想怎樣分?你的依據是什么呢? 小組討論并匯報(邊匯報邊貼板貼)。 總結學生的觀點,強調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區別是有沒有人工合成的新材料出現。 材料辨一辨 (一)借助感官觀察 1. 談話:生活中很多物品既有天然材料的也有人造材料的,比如我們的衣服,就會用到這兩類材料,出示兩種標簽,請同學們找一找你發現了哪兩種材料呢? 2. 學生回答。 3. 談話:棉花和腈綸棉都是做衣服的主要材料,想不想知道它們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之處呢? 4. 請同學們打開2號材料袋,先借助感官比較棉花和腈綸棉,說一說它們有什么特點吧! 5. 學生觀察并匯報。 6. 過渡:我們已經對這兩種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再進一步比較一下呢? (二)借助工具觀察 實驗一:比較棉花和腈綸棉的吸水性 下面我們借助工具對它們進行深入的了解吧! 出示浸一浸的實驗方法,強調關鍵詞。 談話:下面請同學們分組實驗,然后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吧!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5. 匯報結論。 實驗二:燒一燒比較棉花和腈綸棉的不同 通過剛才的觀察以及實驗我們發現棉花和腈綸棉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當把它們加工成紡織纖維,再染上色之后就更難辨別了,我們再來認識一種區分不同物質的科學方法吧。 出示實驗燒一燒的實驗方法(學生齊讀,教師示范)。 你覺得在做這個實驗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學生自由回答后教師強調注意事項。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 11. 小組匯報:棉花點燃有燒紙張的氣味,燃燒后為灰燼;腈綸棉燃燒時成黏膠狀熔化物,燃燒后為黑色固體物質。 三、總結拓展 通過今天的探究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呢? 學生回答。 請同學們再來觀察我們周邊的環境,還記得你剛才找到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制造的嗎?它是天然材料還是人造材料呢? 學生回答。 為什么我們身邊天然材料的物品較少,而人造材料的物品越來越多呢? 學生自由回答。 總結:大自然給予我們的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為了滿足未來的發展和進步,科學家們已經研制出了許許多多新型材料,這些材料有的彌補了天然材料的不足,有的能回收重復使用也節約了天然材料。同學們也要努力學習,將來研制出更多、性能更優良的人造材料,方便人們的生活。也請同學們在課后想一想,如果讓你研發一種新型材料,你想讓它具有什么樣的功能呢? 個性化復備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