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3節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第4課時)教學設計——物質的運輸【核心概念】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學習內容與要求】植物能制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①說出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過程。②說出莖對有機物的運輸過程。【教學目標】1.知道導管與篩管的功能;2.知道水分和無機鹽、有機物的運輸過程3.設計并操作對比實驗,掌握控制變量法;【教學思路】通過兩個探索活動,設計實驗,探究水分和無機鹽以及有機物在植物體中的運輸過程,對實驗現象分析討論知道水和無機鹽是通過導管運輸的方向是自下而上;有機物是通過篩管由上而下的運輸的。【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激發疑問,引入學習任務【復習】1.植物的莖的分類-按生長方式不同分為: 、 、 、2、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是: ;【答案】1、直立莖 匍匐莖 攀援莖 纏繞莖 2、樹皮 形成層 木質部 髓【引入】根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運輸的。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哪里呢 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一)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探索活動】通過實驗了解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提出問題】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什么 【建立假設】根據莖的結構,莖木質部的導管或韌皮部的篩管可能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由此可以作出下面的假設:①假設1: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進行的。②假設2: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進行的。③假設3: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髓進行的。【實驗材料和器具】新鮮的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實驗步驟】1.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下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2.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下表中。3.15 min后從每組取出一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再從每組取出另一枝條,將枝條縱切,觀察縱切面的染色情況。4.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4.3-1中,并對結果進行分析。表4.3-1 實驗現象記錄表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 未被染色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 木質部C.帶葉枝條(不做處理) 木質部【實驗現象】木質部的中央變成了紅色,縱切枝條,看到紅色越往上顏色越淺。【問題討論】(1)若B、C組枝條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均被染色,而A組樹皮未被染色,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2)若將C組枝條進行縱切,縱切面上從基部到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參考答案】(1)若B、C組枝條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均被染色,說明水分和無機鹽除了能通過木質部導管由下而上運輸,還能由木質部橫向運輸到韌皮部。(2)若將C組枝條縱切,越靠近頂端,染色越淺,說明水分和無機鹽是由下而上運輸的。(3)植物的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主要在木質部的導管中由下而上進行。【實驗分析】水分和無機鹽被根尖吸收后,會進入根部導管。由于根和莖中的導管是相互連通的,最后,它們就能進人莖中的導管。【實驗結論】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拓展】【過渡】植物的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這些有機物除一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轉送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有機物在莖中又是怎樣運輸的呢 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探索活動】有機物的運輸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選取一根枝條,用解剖刀在枝條中部剝除約1 cm寬的一圈樹皮,露出木質部,如圖4.3-17所示。用刀輕刮木質部表面,然后用少許凡士林涂抹環剝部位。每隔一周觀察并記錄枝條環剝部位的變化。【實驗現象】經過一兩個月后,切口上方的樹皮會膨大而形成枝瘤。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枝瘤在不斷長大。【實驗分析】剝去一圈樹皮后,由于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被切斷了,有機物就積存在傷口的上方,傷口上方部位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于是形成了瘤狀物。樹皮內只有韌皮部的篩管是上下相通的,可見,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實驗結論】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小結】有機物的運輸(1)有機物的來源: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這些有機物除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要運輸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2)有機物的輸送:主要在韌皮部的篩管中進行。(3)有機物的運輸方向:沿篩管自上而下運輸【拓展】【思考與討論】1.割裂橡膠樹的樹皮,膠乳就會流出來,如圖4.3-18所示。人們就是這樣來采集膠乳的。你能解釋這一現象嗎 2.任意毀壞樹皮會給樹木帶來什么不良的后果 膠乳是通過樹皮中的篩管運輸的,當割破樹皮的篩管后,膠乳即通過篩管的斷口流出。任意毀壞樹皮可能導致葉片合成的有機物不能運輸到莖和根,導致樹木死亡。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一)基礎知識:1.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2.有機物在韌皮部的篩管中自上而下進行運輸。(二)隨堂任務:1.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現對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下列有關說法 正確的是( ?。?br/>A.果實A能繼續長大,原因是運輸無機鹽的篩管未被切斷B.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C.枝條上1、2、3、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D.枝條上部的葉片會萎蔫,因為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被切斷【答案】B2、根從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過根向上輸送到莖的途徑是( )A. 土壤水分→導管→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B. 導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C. 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D.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答案】C3.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 滲出白色汁液,這汁液是從哪里來的?【答案】葉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通過篩管輸送。【板書設計】【課后任務】1.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3節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第4課時)同步訓練(教師版)——物質的運輸1.甘蔗很甜,它的莖中含有大量的糖,這些糖是( )A.由葉制造后,通過篩管運輸來的B.由根從土壤里吸收,通過篩管運輸來的C.由莖的表皮直接制造獲得D.由根從土壤里吸收,通過導管運輸來的【答案】A【解析】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根、莖、葉都有篩管,并且是相通的。將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從上而下運輸給身體的各部分。甘蔗很甜,它的莖中含有大量的糖(有機物)是由葉制造再由莖運輸而來的。2.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給莊稼施肥,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有機物和必需的無機鹽B.移栽的黃瓜幼苗根部帶一個土團,主要目的是給幼苗提供水和無機鹽C.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D.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通過篩管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答案】C【解析】A、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而無機鹽主要來自所施的肥料;給莊稼施肥,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必需的無機鹽,而不是有機物,A錯誤;B、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積。根毛能分泌多種物質,如有機酸等,使土壤中難于溶解的鹽類溶解,成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養分。成熟區及其上部,根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移栽的黃瓜的根部總是帶一個土坨,目的是保護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B錯誤;C、植物的蒸騰作用在把體內的水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當中去的時候,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運輸。所以蒸騰作用可以促進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C正確;D、篩管運輸的是有機物,導管運輸的是無機物,所以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通過篩導管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D錯誤。3.打針輸液是人們生病時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而今也常應用于果樹栽培和樹木移植過程中,給植物“打針”輸入的液體中主要由哪些物質( ?。?br/>①有機物 ②水 ③無機鹽 ④維生素.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答案】A【解析】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水、無機鹽、有機物,水和無機鹽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有機物是通過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給植物輸的液體中可能有水分和無機鹽,水和無機鹽能促進植物體的生長和成活。4.新移栽的樹上面經常會看到掛著藍色的小袋子(如圖),里面還有藥液在給樹木輸液。這些東西是什么呢,其實成分跟樹體內營養物質相似,是大樹營養液。通過人上的補充這些營養,大樹就不需要根系再吸收,及時新移栽斷根嚴重也能暫時保證營養供應。為了讓營養液送到樹的全身,則要將營養液注射到( ?。?br/>A.保護組織 B.輸導組織C.機械組織 D.營養組織【答案】B【解析】植物的組織有保護組織(保護作用)、分生組織(分裂增生)、機械組織(支持作用)、輸導組織(輸導作用)、營養組織(營養作用)。為了讓營養液送到樹的全身,則要將營養液注射到輸導組織的導管中。5.民間的許多俗語蘊含著生物學道理。下列對其解釋合理的是( ?。?br/>A.“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生活需要有機物B.“春雨貴如油”——種子萌發和植株生長都需要一定的水分C.“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青草是莊稼的好肥料D.“棉花不打杈,光長柴禾架”——棉花的莖無形成層,只能向上生長,不能加粗【答案】B【解析】A、“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生活需要無機鹽,錯誤。B、“春雨貴如油”——種子萌發和植株生長都需要一定的水分,正確。C、“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溫度對生物的影響,錯誤。D、“棉花不打杈,光長柴禾架”——促進結果枝條的生長,錯誤。6.科學家為了檢測有機物運輸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實驗:他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碳的二氧化碳,由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標記碳的葡萄糖.一段時間后,先后在莖的樹皮和根的樹皮中發現了含此標記碳的葡萄糖.此實驗證明運輸有機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br/>A.韌皮部的導管、由上向下 B.韌皮部的篩管、由上向下C.木質部的導管、由下向上 D.木質部的篩管、由下向上【答案】B【解析】植物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7.如圖是“環剝枝條與樹瘤形成”的示意圖,如果樹木枝條的樹皮被環剝一圈,會形成樹瘤,下列對樹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確的是( ?。?br/>A.樹瘤的形成與無機鹽的積累有關B.樹瘤位于環剝處的下方C.有機物的運輸方向是葉→莖→根D.有機物是通過導管運輸的【答案】C【解析】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側)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剝掉樹木主干的一圈樹皮,樹皮被剝,有機物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由篩管向下運輸到根;根得不到有機物,根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獲得能量,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樹木死亡。8.下列對“觀察紅墨水在莖和葉中的運輸”實驗的描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br/>A.實驗材料是帶葉的枝條 B.實驗1小時后,莖的木質部被染紅C.葉片上被染成紅色的部分是表皮細胞 D.實驗證明木質部有起運輸作用的結構【答案】C【解析】莖和葉脈中都含有輸導組織﹣﹣導管和篩管篩管位于維管束的韌皮部,運輸有機物,方向從上往下;導管位于維管束的木質部,運輸水和無機鹽,方向自下而上.9.根據如圖回答:(1)A、B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 。(2)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縮,是因為 是通過莖里的 向上運輸的。(3)枝條上部位①~④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是: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由圖可以看出A周圍有葉子,葉制造的有機物能不斷送到A果實,可以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故可以繼續發育;B在其上下都進行了環割,是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送到B果實,到營養物質B將停止發育而凋落。如果對莖進行環割,這樣營養物質就積存在節口上端,使節口上端出的形成層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細胞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狀物,我們發現枝條上的1處會出現明顯腫脹。因為有機物通過篩管向下運輸,枝條上端的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1處時受阻。而2~3之間沒有綠葉,基本不會制造有機物,所以3處不會明顯腫脹。4處雖然有綠葉但有機物通過篩管向下運輸,4處不會有有機物積存,所以4處也不會明顯腫脹。我們還可知道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主要輸導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而圖中的處理并沒有傷及木質部,所以植物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還在。枝條上部的葉片會得到水分和無機鹽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蔫。10.云南省元謀縣是全國規模化栽培番茄的主產區之一,元謀番茄已成為知名區域品牌。圖中序號①~③表示發生在番茄植株內的三個重要生理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種植番茄時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過 (填“導管”或“篩管”)向上運輸,絕大部分通過③散失到環境中,參與(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2)番茄果實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通過圖中的 (填序號)制造的。【答案】(1)導管。(2)①。【解析】(1)種植番茄時需合理灌溉,根吸收的水分,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運送到植物體各處,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運輸的。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③蒸騰作用散失到環境中,參與(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2)番茄果實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通過圖中的①光合作用制造的,可由篩管運輸到果實中儲存。11.“千年臺州府,滿街文化人”,古城臨海是國家優秀旅游城市。靈湖公園是臨海的名片之一,一年四季,花香鳥語、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2017年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浙江省優秀園林工程金獎”。近年來,靈湖公園大樹移栽多采用埋管技術。材料1:臨海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少雨,雨熱同期。材料2:植物正常生長需要合理的肥水管理。材料3:大樹移栽埋管技術:移栽時,在大樹根部周圍斜埋3~5根帶孔PVC管(如圖),管長與根系長度有關,一般以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為佳,管徑一般5~7厘米為宜。請根據以上信息,猜想PVC管的作用,并說明理由。【答案】PVC管一是方便澆灌水肥,二是利于根部透氣,這是因為較大的樹木移栽時,常常導致根部部分受損,根吸收無機鹽的能力較弱,需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此外根細胞進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氣,帶孔PVC管利于透氣,能滿足根部呼吸的需要,利于植物生長。【解析】解:較大的樹木移栽時,常常導致根部部分受損,根吸收無機鹽的能力較弱,因此移栽時,在大樹根部周圍斜埋3~5根帶孔PVC管,這樣不僅澆灌時方便、節水,而且利于根部透氣,有利于根細胞進行呼吸作用。12.如圖為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某些生理活動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向上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選填“導管”或“篩管”),水分向上運輸動力來自 。(2)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樹林感到涼爽舒適,主要是因為 。A.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氣的濃度B.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C.植物蒸騰作用降低了空氣的溫度【答案】(1)保衛細胞。(2)導管;蒸騰作用。(3)AC。【解析】(1)圖中向上運輸水分的結構是導管,其主要動力是來自于葉片的蒸騰作用。(2)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森林感到涼爽舒適,是因為植物蒸騰作用增加了空氣的濕度,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氣的濃度??梢夾C符合題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0)/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第3節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第4課時)同步訓練(學生版)——物質的運輸1.甘蔗很甜,它的莖中含有大量的糖,這些糖是( ?。?br/>A.由葉制造后,通過篩管運輸來的B.由根從土壤里吸收,通過篩管運輸來的C.由莖的表皮直接制造獲得D.由根從土壤里吸收,通過導管運輸來的2.植物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以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給莊稼施肥,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有機物和必需的無機鹽B.移栽的黃瓜幼苗根部帶一個土團,主要目的是給幼苗提供水和無機鹽C.蒸騰作用可以拉動水和無機鹽在體內的運輸D.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通過篩管向上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3.打針輸液是人們生病時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而今也常應用于果樹栽培和樹木移植過程中,給植物“打針”輸入的液體中主要由哪些物質( )①有機物 ②水 ③無機鹽 ④維生素.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4.新移栽的樹上面經常會看到掛著藍色的小袋子(如圖),里面還有藥液在給樹木輸液。這些東西是什么呢,其實成分跟樹體內營養物質相似,是大樹營養液。通過人上的補充這些營養,大樹就不需要根系再吸收,及時新移栽斷根嚴重也能暫時保證營養供應。為了讓營養液送到樹的全身,則要將營養液注射到( ?。?br/>A.保護組織 B.輸導組織C.機械組織 D.營養組織5.民間的許多俗語蘊含著生物學道理。下列對其解釋合理的是( ?。?br/>A.“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生活需要有機物B.“春雨貴如油”——種子萌發和植株生長都需要一定的水分C.“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青草是莊稼的好肥料D.“棉花不打杈,光長柴禾架”——棉花的莖無形成層,只能向上生長,不能加粗6.科學家為了檢測有機物運輸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實驗:他們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碳的二氧化碳,由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標記碳的葡萄糖.一段時間后,先后在莖的樹皮和根的樹皮中發現了含此標記碳的葡萄糖.此實驗證明運輸有機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br/>A.韌皮部的導管、由上向下 B.韌皮部的篩管、由上向下C.木質部的導管、由下向上 D.木質部的篩管、由下向上7.如圖是“環剝枝條與樹瘤形成”的示意圖,如果樹木枝條的樹皮被環剝一圈,會形成樹瘤,下列對樹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確的是( )A.樹瘤的形成與無機鹽的積累有關B.樹瘤位于環剝處的下方C.有機物的運輸方向是葉→莖→根D.有機物是通過導管運輸的8.下列對“觀察紅墨水在莖和葉中的運輸”實驗的描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br/>A.實驗材料是帶葉的枝條 B.實驗1小時后,莖的木質部被染紅C.葉片上被染成紅色的部分是表皮細胞 D.實驗證明木質部有起運輸作用的結構9.根據如圖回答:(1)A、B兩果實中,不能繼續長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 。(2)枝條上部的葉片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縮,是因為 是通過莖里的 向上運輸的。(3)枝條上部位①~④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是: 。10.云南省元謀縣是全國規?;耘喾训闹鳟a區之一,元謀番茄已成為知名區域品牌。圖中序號①~③表示發生在番茄植株內的三個重要生理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種植番茄時需合理灌溉,根部吸收的水分通過 (填“導管”或“篩管”)向上運輸,絕大部分通過③散失到環境中,參與(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2)番茄果實中的有機物主要是通過圖中的 (填序號)制造的。11.“千年臺州府,滿街文化人”,古城臨海是國家優秀旅游城市。靈湖公園是臨海的名片之一,一年四季,花香鳥語、綠樹成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2017年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浙江省優秀園林工程金獎”。近年來,靈湖公園大樹移栽多采用埋管技術。材料1:臨海市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少雨,雨熱同期。材料2:植物正常生長需要合理的肥水管理。材料3:大樹移栽埋管技術:移栽時,在大樹根部周圍斜埋3~5根帶孔PVC管(如圖),管長與根系長度有關,一般以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為佳,管徑一般5~7厘米為宜。請根據以上信息,猜想PVC管的作用,并說明理由。12.如圖為綠色植物的葉片進行某些生理活動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向上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選填“導管”或“篩管”),水分向上運輸動力來自 。(2)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樹林感到涼爽舒適,主要是因為 。A.植物光合作用增加了氧氣的濃度B.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C.植物蒸騰作用降低了空氣的溫度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10)(共22張PPT)第3節 土壤與植物生長(第4課時)——物質的運輸 / 讓教學更有效【復習】1.植物的莖的分類-按生長方式不同分為: 、 、 、 。2.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是: ;一、復習舊知,提出問題,引入學習任務【答案】1、直立莖 匍匐莖 攀援莖 纏繞莖2、樹皮 形成層 木質部 髓【引入】俗話說“人怕臉皮,樹怕剝皮”。樹怕剝皮蘊含著什么樣的科學道理呢 根從土壤中吸收來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運輸的。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哪里呢 【探索活動】了解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一)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二、新知展開,圍繞任務,引導問題解決【提出問題】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什么 【建立假設】①假設1: 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進行的。②假設2: 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韌皮部的篩管進行的。③假設3: 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髓進行的。【實驗材料和器具】新鮮的帶葉的木本植物枝條若干,燒杯(或礦泉水瓶),紅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鏡等。【實驗步驟】1.取粗細大小相似、葉片數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 刀片削成面積相似的斜面,再分別按下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2.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下表中。3. 15 min后從每組取出一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再從每組取出另一枝條,將枝條縱切,觀察縱切面的染色情況。4. 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4.3-1中,并對結果進行分析。表4.3-1 實驗現象記錄表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記錄被染色的部位)A.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帶葉枝條C.帶葉枝條(不做處理)未被染色木質部木質部【實驗現象】木質部的中央變成了紅色,縱切枝條,看到紅色越往上顏色越淺。【問題討論】(1)若B、C組枝條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均被染色,而A組樹皮未被染色,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2)若將C組枝條進行縱切,縱切面上從基部到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變得越來越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3)根據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參考答案】(1)若B、C組枝條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均被染色,說明水分和無機鹽除了能通過木質部導管由下而上運輸,還能由木質部橫向運輸到韌皮部。(2)若將C組枝條縱切,越靠近頂端,染色越淺,說明水分和無機鹽是由下而上運輸的。(3)植物的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主要在木質部的導管中由下而上進行。【實驗分析】水分和無機鹽被根尖吸收后,會進入根部導管。由于根和莖中的導管是相互連通的,最后,它們就能進人莖中的導管。【實驗結論】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導管由一些直徑較大的長筒形細胞連接而成。不過這些長筒形細胞已經死亡,它們上、下連接處的橫壁消失,故導管上下貫通。【應用】給樹輸營養液時要將針頭插入木質部,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將營養液輸送到樹的其他部位。植物的葉通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機物,這些有機物除一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轉送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有機物在莖中又是怎樣運輸的呢 【探索活動】有機物的運輸(二)木質莖的結構及功能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選取一根枝條,用解剖刀在枝條中部剝除約1 cm寬的一圈樹皮,露出木質部,如圖4.3-17所示。用刀輕刮木質部表面,然后用少許凡士林涂抹環剝部位。每隔一周觀察并記錄枝條環剝部位的變化。【實驗現象】經過一兩個月后,切口上方的樹皮會膨大而形成枝瘤。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枝瘤在不斷長大。【實驗分析】剝去一圈樹皮后,由于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的通道被切斷了,有機物就積存在傷口的上方,傷口上方部位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于是形成了瘤狀物。樹皮內只有韌皮部的篩管是上下相通的,可見,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向下運輸的。【實驗結論】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從上向下運輸的。【歸納總結】有機物的運輸1.有機物的來源: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這些有機物除小部分留在葉肉細胞外,大部分需要運輸到莖、根、果實、種子等部位去。2.有機物的輸送:主要在韌皮部的篩管中進行。3.有機物的運輸方向:沿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實驗結論】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篩管從上向下運輸的。【拓展】科學家還發現,篩管是由直徑略大的長筒形細胞構成。不過,這些細胞都是活細胞,它們上下連接處的橫壁并未消失。橫壁上有許多小孔,像個篩子,稱為篩板。物質可以通過小孔從一個細胞進入另一個細胞【思考與討論】1.割裂橡膠樹的樹皮,膠乳就會流出來,如圖4.3-18所示。人們就是這樣來采集膠乳的。你能解釋這一現象嗎 2.任意毀壞樹皮會給樹木帶來什么不良的后果 膠乳是通過樹皮中的篩管運輸的,當割破樹皮的篩管后,膠乳即通過篩管的斷口流出。任意毀壞樹皮可能導致葉片合成的有機物不能運輸到莖和根,導致樹木死亡。(一)基礎知識:1.水分和無機鹽在莖木質部的導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運輸。2.有機物在韌皮部的篩管中自上而下進行運輸。三、總結歸納,理清概念,落實課堂任務1.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現對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下列有關說法 正確的是( )A.果實A能繼續長大,原因是運輸無機鹽的篩管未被切斷B.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C.枝條上1、2、3、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D.枝條上部的葉片會萎蔫,因為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被切斷B(二)隨堂任務:例2.根從土壤里吸水,土壤里的水通過根向上輸送到莖的途徑是( )A. 土壤水分→導管→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B. 導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莖C. 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D.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區表皮細胞以內的各層細胞→導管→莖C例3.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 滲出白色汁液,這汁液是從哪里來的?【答案】葉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通過篩管輸送。【板書設計】第3節 土壤與植物的生長(第4課時) 【課后任務】1.完成作業本上相應內容。2.課外活動:觀察樹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任務學習設計】4.3.4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 教學設計.docx 【任務學習設計】4.3.4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任務學習設計】4.3.4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任務學習設計】4.3.4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