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昨夜閑潭夢落花”“我欲因之夢吳越”“鐵馬冰河入夢來”……夢往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我們的感受和期冀,為我們打開更浩瀚的天空。我們也常常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夢,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夢,以行動實現自己的夢。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將夢贈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夢的饋贈:論精神傳遞與文明傳承"昨夜閑潭夢落花"的幽思,"我欲因之夢吳越"的向往,"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壯懷——夢從來不只是夜間的神經活動,更是人類精神最為自由的表達形式。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將夢贈予他人,這或許是人類文明最動人的傳遞方式。夢的傳遞,實則是情感的共鳴、理想的接力與文明的傳承,它超越時空限制,成為連接古今中外的精神紐帶。贈夢的本質是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對話。中國古代詩人常將夢境作為情感表達的載體,李商隱"莊生曉夢迷蝴蝶"的困惑,蘇軾"夜來幽夢忽還鄉"的思念,無不展現夢作為情感載體的獨特價值。當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寫下"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時,她已將個人夢境升華為可與讀者共享的情感體驗。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對夢境的敘述與理解具有驚人的相似性,這種共性使"贈夢"成為可能。法國作家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描寫的那些細膩夢境,讓無數讀者仿佛親歷,實現了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夢的傳遞更是理想與志向的接力。當李白"我欲因之夢吳越"的豪情穿越千年,依然能點燃今人對遠方的向往;當陸游"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報國之志被后人傳頌,便完成了愛國精神的代際傳遞。歷史長河中,許多改變世界的行動最初都源于一個"夢":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將平等自由的理念植入千萬人的心靈;"中國夢"的提出,則凝聚了億萬人民的共同理想。這些"夢"之所以能夠傳遞,正因為它們承載了人類對美好生活最本真的向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述的正義之邦,雖被視為"烏托邦",卻激勵了后世無數思想家與改革者為之奮斗。從更宏闊的視角看,文明的延續本身就是一場跨越時空的集體贈夢。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那些飛天與樂舞不正是古人贈予后世的藝術之夢嗎?《詩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吟唱,不也是先民贈予我們的情感之夢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但丁在《神曲》中描繪的天堂夢境,影響了整個歐洲的精神世界;中國明清小說《紅樓夢》中太虛幻境的描寫,則成為理解中國傳統審美的重要窗口。這些文明瑰寶都是前人精心封存的夢境,等待后人開啟與繼承。法國作家雨果曾說:"比陸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而夢,正是這廣闊心靈中最自由的部分。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邊,我們每個人既是夢的接收者,也是夢的饋贈者。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到今天的航天夢想,從張騫鑿空西域的夢想到"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人類正是通過夢的傳遞與實現而不斷超越自我。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能夠將夢贈予他人,那將是人類精神交流的最高形式——無需翻譯的情感對話,跨越時空的理想接力,永恒不息的文明傳承。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參與這場偉大的精神傳遞,接收前人饋贈的夢,又將新的夢想傳遞給未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