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14、探索宇宙人類最初只是用肉眼觀測星空,大約兩千年前,中國人開始用渾天儀等儀器來觀測太陽、月球和星星。如今,人類探索宇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取得了很多新的進展。情境與問題意大利人伽利略(1564~1642)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學家。他用自己制作的望遠鏡觀察星空,發現宇宙比他原先想象的更豐富、更廣闊、更令人神往。用望遠鏡觀察星空,標志著進入了現代天文學的時代。材料:寬膠帶、硬卡紙、剪刀、透鏡⒉個等。制作方法:1.用硬卡紙制作兩個紙筒,使其中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在另一個紙筒內,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動。2.將兩片透鏡分別固定在兩個紙筒上。3.將安裝好透鏡的兩個紙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遠鏡。4.用眼睛靠近紙筒的一端,觀察遠處的物體;滑動紙筒,直到物體清晰為止。中國天眼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提出構想,歷時22年建成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簡稱FAST。它于2016年9月在貴州省落成啟用,是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其靈敏度也是最高的。它能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可以預測FAST將在未來20年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問題:人類探索宇宙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答:(1)遠古時候,人類只能用肉眼來觀測星空。(2)兩千年前,中國人開始用渾天儀等儀器來觀測太陽、月球和星星。(3)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開始用望遠鏡觀測恒星和行星,人類進入現代天文學時代。(4)現代人通過宇宙運載火箭把宇宙探測器、宇航員送到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答:(1)體積不斷減小,成本越來越低;(2)使用壽命不斷延長;(3)功能越來越完善;(4)探測宇宙的范圍越來越大;(5)向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問題:宇宙探測器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答:(1)體積不斷減小,成本越來越低;(2)使用壽命不斷延長;(3)功能越來越完善;(4)探測宇宙的范圍越來越大;(5)向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問題:宇宙探測器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 火箭早在12世紀初,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箭,這些火箭非常簡單,當時使用的燃料是火藥。20世紀初,一些科學家發明了現代火箭,主要用于軍事戰爭。后來經過多國科學家的不斷改進、設計,火箭開始用于太空項目。20世紀末,用火箭發射的宇宙飛船已經能夠登陸月球或到達太陽系其他的許多地方了。科學在線做個紙火箭材料:剪刀、長條形氣球、硬卡紙、不干膠、彩色筆等。制作方法:1.如圖所示,把兩張硬卡紙裁剪、粘貼,制作成一個紙火箭。2.將長條形氣球裝到火箭里,向氣球內吹氣,捏住氣球的開口;把火箭頂端朝上放穩后,迅速松手,火箭會被射出。3.改變向氣球內吹氣量的大小,觀察火箭飛行的高度是否有變化。4.調整火箭的尾翼,看看飛行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提示發射時要舉過自己的頭部,不要向有同學的方向發射。問題:哪些因素影響紙火箭的飛行 有哪些方法能讓紙火箭飛得更直、更高 答:紙火箭的材料、吹氣量的大小、尾翼的位置和角度等因素都會影響紙火箭的飛行。減輕紙火箭的重量、增加氣球的吹氣量、使尾翼在相對平衡的位置上、選擇晴朗無風的天氣,可以讓火箭飛得更直、更高。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